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docx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China'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Estimation许宪春Xu Xianchun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Department of National Accounts,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摘要本文阐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建立与逐步进展过程、历史数据的几次重大补充 与调整过程、数据的形成与公布程序、要紧资料来源与计算方法、近些年国家统计局采取 的若干改革措施、目前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改革的若干建议与设想。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建立与进展、计算方法改革措施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main supplements and adjustments of its historical data, data formation and dissemination procedure, main data sources and calculation methods, some reform measures adopted by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in the recent years, some problems which still exist at present and further reform suggestions and idea on China' GDP estimation.Key words: GDR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calculation methods, reform measures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建立与进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建立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是产生于前苏联、东欧国 家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的国民收入。这个指标反映的是物质生产部门,即农业、 工业、建筑业、商业饮食业与交通运输业的生产活动成果,不能反映非物质服务业的生产 活动成果。改革开放以后,非物质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业、教育事业、科学研究事业、信息咨询 业获得了迅速的进展,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宏观经济管理部门需要表3:要紧产业部门不变价增加值的基本计算方法产业部门基本计算方法基本指数农林牧渔业混合法:产出使用外推法: 中间投入使用缩减法总产出:农林牧渔业不变价 总产出物量指数;中间投 入:与13种中间投入相对 应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与其 他价格指数工业单缩法产出价格指数,参考原材料 价格变动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建筑业单缩法以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中 的“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 数”为基础,同时考虑人工 费价格指数与材料费价格指 数之间的差异进行适当调整运输邮电通信业单外推法运输业:客货换算总周转量 指数;邮电通信业:邮电通 信业务总量指数批发与零售贸易餐饮业单缩法商品零售价格指数金融保险业单缩法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固定资 产投资价格指数的加权平均 价格指数房地产业单缩法房地产开发业增加值:房屋 销售价格指数;房地产管理 业增加值:居民消费价格指 数;新增居民自有住房折 旧: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 数:原有居民自有住房折 in:对前期不变价自有住房 折旧进行调整在表3中,农林牧渔业不变价总产出物量指数等于当年不变价总产出除以基年不变 价总产出。不变价总产出的具体计算方法是:基年的不变价总产出等于基年的现价总产 值,同一基期其它年度的不变价总产出,利用农林牧渔业统计的不变价总产值的进展速度 使用逐年外推的方法计算。表中的13种中间投入指农林牧渔业生产统计中的种子、饲 料、肥料、燃料、农药、畜牧用药品、农用塑料薄膜、电、小农具等中间投入。金融保险 业中的权数指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居民消费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两者之与的比重:。2、使用核算(1)现价核算现价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即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计算公式如下: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其中,最终消费包含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包含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 存货增加,净出口等于货物与服务出口减去货物与服务进口。居民消费指常住住户在满足 其最终需求的货物与服务方面的支出。它既包含住户以货币形式购买的货物与服务的消费 支出,也包含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与服务的消费支出,即所谓的虚拟消费支出。居民的 虚拟消费支出包含下列几种类型:住户以实物报酬与实物转移的形式得到的货物与服务; 住户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货物与服务,如农户自产自食的粮食。居民消费不包含住户购买 住房或者自己建造住房的支出,这种支出包含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在实际计算过程 中,居民消费按下列7个构成项目分别计算:商品性消费、自给性消费、实物收入消费、 文化生活服务性消费、住房及水电煤气消费、公费医疗消费、集体福利消费。政府消费指 政府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与免费或者以较低的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货物与服务 的净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购买、转入与自产自用的固定资产 价值,扣除销售与转出的固定资产价值。存货增加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 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表4对现价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的要紧资料来源与基本计算方法进行了概括:表4:现价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的要紧资料来源与基本计算方法构成项目要紧资料来源基本计算方法居民消费1、商品性消费国家统计局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统计资料剔除其中对社会集团销售部分与建 房、装修、大修用的建筑材料部分2、自给性消费国家统计局农村住户调 查资料农村住户消费支出合计减去农村住 户现金消费支出合计3、实物收入消费国家统计局城市住户调 查资料户均实物收入X有实物收入的户数 占调查户的比重X全国城镇居民总 户数4、文化生活服务性消 费国家统计局农村与城市 住户调查资料交通费、邮电费、医疗保健服务 费、学杂费、技术培训费、文娱 费、加工修理服务费及其他服务费 之与5、住房及水电煤气消 费国家统计局农村与城市 住户调查资料、人口调 查资料,建设部每平米 房屋造价资料房租、水、电、煤气支出之与+农村 与城镇居民自有住房虚拟折旧6、公费医疗消费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保险 福利统计资料国有、集体单位公费医疗支出合计7、集体福利消费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保险 福利统计资料国有、集体单位集体福利设施费与 集体福利补贴合计政府消费财政部财政决算资料、 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办公 室第三产业普杳资料财政预算内有关事业费支出中属于 经常性业务支出部分、财政预算外 支出中属于经常性业务支出部分、 行政单位与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的虚 拟固定资本折旧、城镇居委会与农 村村委会总产出扣除营业收入后的 差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 资统计资料、财政部财 政决算资料、建设部房 地产业会计决算资料与 统计资料、国土资源部 开垦荒地面积与成本资 料、地质勘察费用资料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土地购置费- 旧建筑物与旧设备购置费+5()万元下 列零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商品房 销售增值+商品房所有权转移费用+ 生产性无形固定资产增加+土地改良 支出存货增加国家统计局各专业统计 报表、财政部汇总国有 企业会计决算报表、交 通部、铁道部、国家邮 政总局、外经贸部、储 备局会计决算报表分经济类型计算或者推算期初期末 存货差额,然后相加出口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平 衡表货物出口加服务出口进口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平 衡表货物进口加服务进口(2)不变价核算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就是利用相应的价格指数缩减现价国内生产总值使用 核算的构成项目,得出不变价构成项目,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不变价构成项目之 与。表5对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所使用的基本方法与要紧价格指数进行了概括:表5: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的基本方法与所使用的要紧价格指数构成项目基本方 法要紧价格指数居民消费商品性消费缩减法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自给性消费缩减法农林牧渔业产出价格指数实物收入消费缩减法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货物价格指数文化生活服务性消费缩减法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住房及水电煤气消费缩减法房租及水电煤气消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房租、 水、电、煤气价格指数;自有住房服务价值中的新增 自有住房折旧: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自有住房服 务价值中的原有自有住房折旧:对前期不变价自有住 房折旧进行调整公费医疗消费缩减法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医疗保健用品价格指数与医疗 保健服务费价格指数的简单算术平均数集体福利消费缩减法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服务项目价格指数政府消费缩减法货物支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服务支出;服务项目 价格指数;工资性支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新增固 定资本折1口: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原有固定资本 折旧:对前期不变价固定资本折旧进行调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缩减法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存货增加缩减法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指数 生活资料:生活资料出厂价格指数 农副产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货物与服务出口缩减法货物出口价格指数货物与服务进口缩减法货物进口价格指数五、国家统计局改进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所采取的若干措施为了完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提高其数据的准确性,近些年来,国家统计局采取了 一系列措施。(-)改革统计调查方法传统统计调查方法以全面报表为主,假如说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这种方法尚 且可行的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则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下,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与港澳台投资企业占有一定的比重。全面报 表的统计调查方法要求这些企业频繁地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报表,增加企业的负担,企业 有抵触情绪。因此,这种方法不利于统计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与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小企、也、个体户大量涌现,它们往往没有健全的生产、收支、 资产负债等方面的记录,让这样的基层单位都填报统计调查表是很困难的,也难以保证数 据的准确性。为了减轻基层单位的负担与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近些年来,国家统计局努 力推行抽样调查方法。比如,对粮食产量、棉花产量、规模下列工业等陆续使用了抽样调 查方法。这些抽样调查数据关于提高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的质量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二)改革统计汇总方法传统的统计调查数据基本上使用的是逐级汇总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同时满足各级 经济管理部门对统计数据的需要,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统计调查数据在层层汇总过程中 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影响数据的质量。为了保证汇总数据的准确性,近几年,国家 统计局进行了汇总方法的改革,对一些重要统计报表或者重要统计数据采取超级汇总的方 法。比如,从1999年开始,对工业统计年报中的“工业企业生产、销售总值表”与“工业 企业财务状况表”实行了超级汇总;对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等农村抽样调查数据实行了超 级汇总。(三)扩大统计调查范围近些年,国家统计局不断扩大统计调查范围,弥补统计调查缺口。比如规模下列工 业曾经不在国家统计局系统的直接统计调查范围之内,这部分数据取自有关管理部门。第 三次工业普查发现,有关管理部门的农村工业统计数据存在明显的高估现象。为了提高规 模下列工业统计数据的质量,国家统计局从1999年开始对规模下列工业进行抽样调查。中 国传统服务业统计调查范围存在缺口。为熟悉决服务业统计数据的基数问题,国家统计局 从1993年开始建立了第三产业定期普查制度。过去,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统计范围也 是不完整的,缺少城镇私营与个体固定资产投资(但包含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通过 试点之后,国家统计局已经把这部分固定资产投资纳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统计范 围。(四)改革工业不变价增加值计算方法过去,工业不变价增加值是在传统的工业不变价总产值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传统 工业不变价总产值计算方法的基本做法是: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基期的实际 价格为基础规定各类工业品的不变价格,省统计局会同省有关部门做必要的补充,工业企业 根据这些不变价格计算本企业的工业不变价总产值,然后通过逐级汇总的方法得到地区与全 国工业不变价总产值。这种方法具有同时满足各级经济管理部门需要的优点,但也存在下列 缺陷:1、基期之后产生的新产品由于缺少不变价格,基层企业难免利用当期价格代替不变 价格,从而不变价总产值实际上可能没有完全剔除价格因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乡镇 企业进展迅速,受统计与会计人员业务素养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这类企业以现价代替不变价 的情况较为突出。2、由于使用了逐级汇总的方法,增加了干预机会,部分企业与地方领导出 于政绩的考虑对数据进行直接或者间接人为干预的现象时有发生。3、经济理论与实践说明, 价格不断下降的产品(如电子产品),其数量增长往往快于价格不断上升的产品,从而产品结 构向价格不断下降的产品方向倾斜。由于随着价格下降而数量迅速增长的产品被给予较大 的基期价格权数,利用固定价格加权得出的产值增长速度往往过高,距离基期越远,表现得越 明显。这是世界各国不变价计算中普遍遇到的问题1 90年代以来工业不变价总产值是以 1990年为基期,使用固定价格权数计算出来的,由于基期较长,这一时期产品结构与价格结 构变化较大,因此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并因此影响工业增加值与国内生 产总值增长速度。针对这种情况,国家统计局近些年来一直在进行工业不变价增加值计算 方法的改革试点。2001年,国家统计局决定试行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工业不变价增加值。六、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与改革的建议与设想根据个人的经验与体会,我认为,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存在下列若干方面 问题:一是产业部门分类与支出项目分类太粗,满足不了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分析的需 要,也满足不了向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报送资料的需要。工业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目 前,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4%左右,但只表现为一个产业部门,不能满 足分析工业内部不一致产业部门的进展状况与结构变化状况的需要。其要紧原因在于规模 下列工业抽样调杳开展的时间太短,尚不能提供全面的产业部门分类数据。二是由于第一次服务业普查以后,没有建立起经常性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许多 快速进展的新兴服务业,如会计师服务、律师服务、信息咨询服务、民办教育等等,没有 得到充分反映。三是由于基础统计资料的限制,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采取的是累计的生产核算, 没有进行分季度生产核算,也没有进行使用核算,即季度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分季 度生产核算描述每一个季度当季的国民经济生产情况,与累计的生产核算相比,更能反映3为熟悉决这方面问题,国际上普遍使用缩短基期或者使用环比指数的方法,以消除产品结构与价格结构变 化对经济增长速度产生的影响。环比指数方法是一种以上年价格为权数或者以当年价格为权数,或者者同 时以上年价格与当年价格为权数计算经济增率的方法。美国在1995年使用了这种方法,同时对历史数据进 行了调整。近期的国民经济生产进展趋势,及时地为短期宏观经济分析与决策提供重要根据。季度支 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提供季度最终需求信息,这些信息同季度生产核算提供的供给信息 样是短期宏观经济分析与决策的重要根据。特别是在目前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 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启动消费、扩大出口的情况下,建立季度支出 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显得尤为重要。四是由于价格指数资料存在缺口,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存在薄弱环节。中国目 前没有编制服务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大部分服务业不变价增加值计算使用的是居民消费价 格指数中对应的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但是有些服务,如广告服务,其服务对象不是居民住 户,因此这些服务业不变价增加值计算实际上没有对应的消费价格指数。在这种情况下只 能用有关价格指数做替代,这不能不影响到某些服务业不变价增加值计算的准确性。中国 目前还没有编制服务贸易价格指数,服务进出口的不变价计算只能参考货物贸易价格指数 与国内外有关的服务价格指数。这也不能不影响到服务进出口不变价数据的准确性。五是未被观测经济核算反映的不够全面。根据经济合作与进展组织的定义,未被观 测经济包含非法生产、地下生产、非正规部门生产等活动,这些生产活动容易被统计所遗 漏。根据该组织提供的信息,被遗漏的生产活动制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澳 大利亚达到3%,意大利达到15%,俄罗斯达到25%o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尽管包含了部 分未被观测经济(如农民自产自用的农产品的生产活动),但尚未就相应的经济活动进行全 面系统深入的研究,缺乏有效的统计手段与措施,因此发生遗漏情况在所难免。六是有些统计数据容易受到某些地方的干扰。目前,统计系统的独立性不强,某些 地方领导出于政绩的考虑,对一些数据进行直接或者间接干预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国家 统计局采取了多种措施对数据进行评估与调整,但完全消除这种影响是困难的。针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下列若干建议与设想:一是 根据国际分类标准逐步细化有关专业统计的产、业部门分类与支出项目分类,特别是细化规 模卜.列工业统计调查的产业部门分类;二是尽快建立起经常性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特别 是新兴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完善服务业生产与使用核算方法;三是建立与健全各专业分 季度统计调查制度,为建立分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生产与使用核算奠定基础;四是建立与完 善价格统计,弥补价格指数缺口,比如,建立服务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与服务贸易价格指 数,完善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五是对未被观测经济进行深入研究,借鉴国外经验, 建立相应的统计与核算方法,弥补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资料来源缺口:六是建立相对独立 的统计管理体制,避免统计数据受某些地方的干扰。参考文献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的 通知,统计制度方法文件选编(19501987),中国计划出版社1988年7月出版。2、国家统计局1985年制定: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3、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平衡统计司199()年1月制定: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统 计要紧指标解释。4、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平衡统计司1992年12月制定: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 指标解释及测算方案。5、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平衡统计司1993年10月制定:国内生产总值指标解释及 测算方案。6、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编著:中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中国统计 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7、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编著:中国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中国统计 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8、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2001年5月制定: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手册。9、许宪春著: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方法与实践,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6月 出版。1()、许宪春编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11、许宪春编著: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5月出 版。12、许宪春:“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为什么会定期发生变动”,经济学消息报1998 年7月10日第一版。13、许宪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的几次重大补充与调整”,经济学消息 报1998年9月25日第一版。14、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建立与进展”,经济学消息报1999年7月 2日第三版。15、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要紧资料来源与计算方法”,经济学消息 报1999年10月22日第三版。16、许宪春:“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国家统计局正在进行什么改进?)经济学消息 报2000年1月14日第三版。17、许宪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行业分类的调整”,统计与信息论坛2001年 第2期。18、许宪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方向”,统计研究2002年第4 期。电子邮箱:xuxc熟悉这方面的情况,以便制定正确的服务业进展政策,协调三次产业的健康进展。习惯宏 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国家统计局于80年代初开始研究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国 内生产总值指标。1985年3月19 口,国家统计局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 计的报告,陈述了开展第三产业统计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必要性。国务院批准了这个 报告。1985年4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在继续做好国民收入核算的同时, 抓紧建立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根据这一通知精神,统计部门于当年建立了国家与省两级国 内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进展1、从生产核算到使用核算在建立初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只包含生产核算,不包含使用核算,即支出法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1989年,开始试行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1993年,正式开展支出 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2、从间接推算到直接计算在建立初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数据也不是独立地计算出来的,而是以国 民收入生产核算数据为基础,进行相应的调整与补充得到的。基本做法是:剔除各物质生 产部门净产值中的非物质服务消耗,加上相应部门的固定资本折旧,把各物质生产部门的 净产值调整为相应部门的增加值;利用财政部门的财政决算资料、金融机构的会计决算资 料、税务部门的税收资料、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工资、从业人员统计资料,等等,加工 推算出各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把上述两大部门增加值相加,得出国内生产总值。 199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改变了以国民收入为基础的间接推算方法,使用了直接利 用原始资料计算的方法。3、从附属指标上升到核心指标在建立初期,中国仍以MPS体系的国民收入指标为主,以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为辅,用 于补充前者不能反映非物质服务业生产活动成果的不足。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宏观 经济分析与管理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这一宏观经济指标更加重视。针对这种情况,国家统 计局不断加强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使之从附属指标上升为要紧指标。1993年,正式取消国 民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4、从年度核算到季度核算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提的是建立国民生产总值核算,但在实施过程中实际上以国内生产总 值为主。从1992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在总结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季 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以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熟悉季度国民经济进展情况的需要。季度国内 生产总值核算包含八个产业部门: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与邮电通信业、批发与 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其他行业。5、调整与细化产业部门分类1995年,根据新颁布的国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国家统计局为年度国内生产总 值核算中的产业部门分类进行了调整与细化,由原先的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通 讯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包含居民服务业与咨询服务业)、公用事业、金融保险业、房 地产业、科教文卫体育福利事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与社会团体、其他行业12个产业部门 变为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探与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与 仓储业、邮电通信业、批发与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 生体育与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与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业、国 家机关政党机关与社会团体、其他行业16个产业部门。6、规范资料来源与计算方法1995年以后,国家统计局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后编写并出版/中国年度国 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中国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手 册,逐步规范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资料来源与计算方法。二、中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的形成与公布程序中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的形成经历下列几个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 与最终核实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及其数据公布初步估计过程通常在次年年初进行。这时,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所能得到的资料 较少,基本上以国家统计局有关专业司提供的要紧专业初步统计资料(快报)为基础,进 行估计与推算。因此,初步估计过程所得到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只是一个初步数,以 满足年度宏观经济形势初步分析与推断的需要,它有待于获得较充分与完善的资料后进行 核实。这也就是称这一过程为初步估计过程的理由。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初步估计数通常在 次年二月份公布的中国统计公报与次年上半年出版的中国统计摘要上公布。(-)初步核实过程及其数据公布初步核实过程通常在次年第二季度进行。这时,国家统计局各专业年报统计资料、国 务院有关部门年报统计资料与部分行政管理资料陆续获得,但是大多数行政管理资料与会 计决算资料,如财政决算资料与金融保险系统、铁路系统、民航系统、邮电通信系统等会 计决算资料尚不能获得。因此,与初步估计数据相比,初步核实所获得的国内生产总值数 据更准确些,但因仍缺少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所需要的许多重要资料,因此相应的数据尚需 进一步核实。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实数据通常在次年下半年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上公 布。(三)最终核实过程及其数据公布最终核实过程通常在次年第四季度进行。这时,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所需要的与所 能搜集到的各类统计资料、会计决算资料与行政管理资料基本齐备。与初步核实数据相 比,根据这些更全面、更细致的资料计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显然更准确些。国内生 产总值最终核实数据通常在隔年出版的中国统计摘要与中国统计年鉴上公布。(四)历史数据调整及其公布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的确定过程除了经历初步估计、初步核实与最终核实过程外, 还往往包含一个历史数据的调整过程。它是指出现下述情况或者下述情况之一时,对国内 生产总值的全部历史数据或者一定时期内的历史数据进行调整的过程。这些情况包含:发 现或者产生新的资料来源,与原有的资料来源相比,新的资料来源在数据方面有较大的变 化;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有关分类发生变化,如产业部门分类或者最终使用项目分类发生 变化;基本概念、核算原则或者计算方法发生重大变化,等等。这些方面的变化往往导致国 内生产总值总量、结构或者增长率数据发生变化,假如不进行调整,这些数据就会失去历 史可比性。历史数据调整所涉及的年度的多少取决于上述变化所影响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的时间的长短。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的几次重大补充与调整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上,发生过两次历史数据的重大补充与一次历史数据的 重大调整。(一)两次重大补充如前所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始于1985年。为了满足宏观经济分析与管理对数 据的连续性与可比性的要求,中国对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进行了两次重大补充。第一次是 对改革开放后的1978至1984年数据的补充,这项工作是在1986至1988年间进行的。第二 次是对改革开放前的1952至1977年数据的补充,这项工作是在1988至1997年间进行的。 这两次重大补充的内容基本相同,都既包含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也包含国内生产总值使 用核算。两次重大补充的方法也基本相同。在生产核算方面,首先对农业、工业、建筑业、 运输邮电与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净产值进行调整,扣除其中对 非物质服务的支付(如金融保险服务费用,广告、信息咨询服务费用,等等),增加固定资产 折旧,得到这些部门的增加值;然后补充计算各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将各物质生产部门 与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相加,得到国内生产总值。在使用核算方面,就是对国民收入中的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积存)、货物与服务进出口进行补充与调整。对最终消费进行补充与 调整就是扣除国民收入的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中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中间消耗的物质产品 价值,增加居民与政府对这些非物质生产部门提供服务的全部支出,使之分别形成国内生产 总值的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对资本形成进行补充与调整要紧是把固定资产折旧补充到国 民收入的固定资本形成净额(固定资产积存)中,使之形成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 额。对货物与服务进出口进行补充与调整要紧是把非物质服务进出口补充到国民收入的货 物与服务进出口中,形成国内生产总值的货物与服务进出口。第一次补充数据最先简要发表在1988年中国统计年鉴上,第二次补充数据最先发 表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一书上。该书还发表了第一次补充 数据的全面资料。(二)一次重大调整对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进行的第一次重大调整是在中国进行首次第三产业普查后的1994 与1995年间进行的。由于长时期只重视物质产品生产与长期使用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中国对非物质服务 业生产活动统计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1985年开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以后,非物质服务生 产活动的资料来源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同时,改革开放以后,非公有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 与运输业获得了迅速的进展,但常规性统计对这部分活动覆盖不全。为熟悉决这些矛盾,中 国于1993至1995年进行了全国首次第三产业普查(普杳年度是1991与1992两年)。根据 普查得到的资料,对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进行了第一次重大调整。调整的时间范围涉及 1978至1993年16个年度,调整内容包含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核算与使用核算。生产核算 的调整包含第三产业中各产业部门增加值的调整与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调整,使用核算的调 整要紧是最终消费的调整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调整。其中运输邮电通信业、批发 零售贸易餐饮业与非物质服务业数据调整结果如表1所示:表1: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数据的调整比率(盼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运输邮电通信 业批发零售贸易 餐饮业非物质服务业19781.04.40.00.09.319801. 15.20.00.09.619855. 120.60.052.211.919865.321.20.()58. 112.419875.823.00.062.313.219886. 123.40.065. 110. 719895.720.30.066.78.819904.817.22.767.68.519917. 124.710.467.613.919929.333. 19.588.721.7199310.032.011. 773.424.8第一次重大调整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及其生产与使用方面的结构性数据最先简要发 表在1995年中国统计年鉴上,全面数据发表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历史资料(1952 1995)一书上。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的两次重 :大补充及时满足了宏观经济分析与管理对相应数据的 需要。一次重大调整使得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更准确地反映了第三产业的进展状况,为国 家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提供了更好的根据。四、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要紧资料来源与计算方法(一)要紧资料来源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所使用的要紧资料来源包含下列几个方面:一是统计资料,包 含国家统计局系统的农业统计、工业统计、建筑业统计、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统计、固定 资产投资统计、劳动工资统计、价格统计、住户调查等资料,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交通运输 统计、海关统计、国际收支统计等资料;二是行政管理资料,包含财政决算、工商管理等 资料:三是会计决算资料,包含银行系统、保险系统、航空系统、铁路系统、邮电通信系 统会计决算等资料。(二)基本计算方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包含生产核算与使用核算,两者又都包含现价核算与不变价 核算。生产核算是对各产业部门增加值进行的核算,使用核算是对各项最终使用进行的核 算。现价核算使用的是当期的价格,不变价核算使用的是固定基期的价格,中国目前的基 期是2000年。下面简要介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所使用的基本计算方法。1、生产核算(1)现价核算现价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包含生产法与收入法两种方法。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的 计算公式如下: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X生产法增加值=L (总产出-中间投入)其中,X表示各产业部门汇总。总产出指产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与服务的 价值。中间投入指产、也部门在同期生产过程中消耗与使用的所有非固定资产货物与服务的 价值。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如下: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增加值=E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其中,劳动者报酬就是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它要紧包含三个构成部 分:(1)货币性工资,(2)实物性工资,(3)社会保险费。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去生产 补贴后的差额。生产税指生产者因从事生产活动与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 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而向政府缴纳的各类税金、附加费与规费,包含销售税金及附 加、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等等;生产补贴指生产者因从事生 产活动得到的政府补贴,包含价格补贴与亏损补贴。固定资产折旧指为弥补固定资产在生 产过程中的价值损耗而提取的价值或者虚拟计算的价值。营业盈余是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 酬、生产税净额与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要紧指企业的营业利润。针对不一致产业部门的资料来源状况,中国现价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使用了生产 法与收入法相结合的方法,即部分产业部门使用生产法,部分产业部门使用收入法。表2 给出了要紧产业部门现价增加值核算所使用的要紧资料来源与基本计算方法。表2:要紧产业部门现价增加值核算的要紧资料来源与基本计算方法产业部门直接计算部分诃接推算部分范围基本计 算方法要紧资料来源范围基本推 算方法要紧资料来源农林牧渔 业全部生产法国家统计局农 林牧渔业生产 统计资料工业规模以上 企业生产法国家统计局工 业统计资料规模下列 企业与单 位增加值 率法国家统计局规 模下列工业抽 样调查资料建筑业资质等级 四级及以 上企业生产法国家统计局建 筑业统计资料资质等级 四级下列 企业与单位增加值 率法国家统计局固 定资产投资统 计资料运输邮电 通信业系统内收入法交通部、铁道 部、民航总 局、天然气总 公司、国家邮 政总局会计决 算资料系统外物量外 推法交通部、铁道 部、民航总 局、天然气总 公司、国家邮 政总局运输邮 电通信统计资 料批发零售 贸易餐饮 业国有企业 与其他经 济类型中 的大中型 企业收入法财政部、外经 贸部会计决算 资料与国家统 计局大中型批 发零售贸易、 餐饮企业财务 统计资料其他部分社会消 费品零 售总额 推算法国家统计局社 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统计资料金融保险 业要紧银行 与保险公 司收入法要紧银行与保 险公司会计决 算资料其他金融 保险机构存贷款 余额、 保费收 入推算 法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