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概论复习题及答案.pdf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交通工程概论 一名词解释 1交通工程学:是关于道路交通工程的一门科学,是综合研究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车、路、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2交通流:是在道路上人、车、物从甲地到乙地的流动形态,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行人流、车流、客流、物流等。3 交通流特性:交通流的定性与定量的特征及其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一般规律.4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一般为往返两方向,如特指时可为某一方向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和行人数,5第 30 小时交通量(30HV):一年中所有小时交通量按大小顺序排列,其第 30 位小时交通量称之为第 30 小时交通量(一年=36524=8760 小时)。6小时设计交通量:在进行道路的改建或新路的设计中,既能满足交通量的需要,又能达到经济有效的目的的小时交通量.7交通量的方向分布:一条道路往返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在长时间内,可能接近相等,但在某段时间内(例如,一年中的某个季节,一月中的某天,一天中的某几个小时)则会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称为交通量的方向分布。8交通量的时间分布:指的是在不同时间段内道路上交通量的变化。9地点车速或点速度:指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速度,实际工作中常用很短的距离和时间内求得的车速。10行驶车速: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和此区间的距离所求得的车速.11行程车速: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和此区间的距离所求得的车速。12运行车速或营运车速:是指具有中等水平的驾驶员在道路的实际交通和环境条件下所能保持安全行驶的最大车速.它是估计道路通行能力的依据.13临界车速。指道路交通量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车速。14设计车速。指按道路条件决定的最高车速。它是道路线型几何设计的标准。15车流密度是指在一条道路上车辆的密集程度。即某一时刻在单位长度内(一车道或全车道)的车辆数.16车头间距也叫车头空距或车头间隙,是指连续行驶的两车车头之间的间隔距离。若用空间距离米来表示,则称为车头距,若用时间秒来表示,则称车头时距。17 占有度是指形成交通流的每台车辆对道路的占有情况。具体表示占有度的参数有时间占有度和空间占有度。18 延误是指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19固定延误:由交通控制装置所引起的延误,与道路交通量多少及其他车辆干扰无关的延误。20运行延误:由于各种交通组成相互干扰而产生的延误.一般它含纵向、横向、外部和内部的干扰,如停车等待横穿、交通拥挤、连续停车以及由于行人和转弯车辆影响而损失的时间。21停车延误:由于某些原因使车辆停止不动而引起的时间延误.22排队延误:排队时间与以畅行车速驶过排队路段的时间之差。排队时间是指车辆第一次停车到越过停车线的时间。23引道延误:引道时间与车辆畅行行驶越过引道延误段的时间之差。24引道延误段:在入口引道上,从车辆因前方信号或已有排队车辆而开始减速行驶之断面至停车线的距离。25引道时间:车辆受阻排队通过引道延误段的时间.26道路通行能力或称交通容量:是指车辆在可以接受的运行速度和行车无阻碍的条件下,道路上某一断面处在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27道路条件:指道路的几何组成状况(如车道宽度、侧向净空路面状态、道路线形、视距及坡度等)和沿途条件(如沿途的街道化程度)。28交通条件:指交通流中的车辆组成、车道分布、交通量的变动、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以及由交通信号引起的交通中断等。29基本通行能力:指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假定由统一类型的标准车辆以适时速度的最小的车头间隔作连续行驶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道路某端面的最大车辆数。30可能通行能力:一种以基本通行能力为基础加以各种因素修正而得出的通行能力。这种通行能力实际上是道路所能承担的最大交通量。31 实用通行能力:指道路能保证车流畅通无阻的通行能力,以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的标准。32服务水平:就是指道路使用者(即车辆驾驶员)根据不同交通状态,从速度、舒适、方便、经济和安全等方面所能得到的服务程度,从行车速度和行驶时间,车辆自由行驶的自由程度(如能否保证要求的行车速度),交通受限制的程度(如车辆的延误时间和每公里的停车次数等),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畅通性、经济性等方面能体现出道路服务水平的高低 33饱和流量:绿灯时间内车辆在持续排队情况下通过交叉口的最大车流量.3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用图案、符号、文字传递交通管理信息,用以管制及引导交通的一种安全管理设施。35交通管理:是按照既定的交通法规的规定和要求,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和工具合理地限制和科学地组织、指挥交通.36信号相位:交叉口各进口道不同方向所显示的不同灯色的组合称为一个信号相位。37信号周期:是红、黄、绿信号显示一个循环所用的时间,单位为秒.38最佳周期时间:是通车效益指标最佳的交通信号周期时间.39最短周期时:是到达车辆刚好能全部通过交叉口的周期时间的最小值。40绿信比:是在一个周期时间内,有效绿灯时间与周期时间之比。41绿灯间隔时间:从失去通行权的上一个相位绿灯结束到得到通行权的下一个相位另一方向绿灯开始的时间。42最短信号周期:在一个周期内到达交叉口的车辆恰好全部被放行,既无滞留车辆,信号周期也无富余 43最佳周期:在指定的条件下,使车辆总延误最小的配时方案即为最优方案。44绿信比为一个周期的绿灯显示时长同周期时长之比,以百分数()表示,亦即一个周期内可用于车辆通行的时间比例。45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46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 12 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 1000 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 200 元的事故。47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 12 人,或者轻伤 3 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 3 万元的事故.48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 12 人,或者重伤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 3万元以上不足 6 万元的事故。49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 3 人以上,或者重伤 11 人以上,或者死亡 1 人,同时重伤8 人以上,或者死亡 2 人,同时重伤 5 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 6 万元以上的事故。50可听阀:在寂静的环境中,勉强能听到最小的声音强度。51痛阈:使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强度。52声压: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常用单位为帕(Pa)。53声压级:是声音强度相对大小的指标,其定义为 2 倍待测声压与用作比较的标准声压的比值的常用对数。54声波的频率:每秒钟媒介质点振动的次数,单位为 Hz。55声的频谱:声音成分与能量分布的关系。56响度:是指声音“响”的程度。单位为 Sone(来).57响度级:是以频率为 1000 Hz 的纯音的声压级为其响度级。二填空题 1交通控制通常分为三种:即(点控制)、(线控制)和(面控制).2用来描述车流的(数量)、(速度)、(密度)的变量称为车流基本参数。3交通流调查包括(交通量调查)、(速度调查)、(密度调查)、(交通延误调查)和(OD调查)。4交通量调查是调查道路各点交通量在时间上分布的特点以及各路段交通量在空间上分布的特点,包括车辆组成的(成分)和(数量)、(流量)和(流向)。5速度调查主要指车速调查,包括(瞬时车速调查)、(路段车速调查)、(交叉口车速调查)、(车速在各条道路上的分布状况).6OD 调查即出行起止点调查,包括调查(出行何始何终),(采用什么交通方式)以及(转乘情况)等。7预测的交通量主要由(正常增长的交通量)、(转移交通量)和(新增交通量)三部分组成:.8行驶车速与行程车速的观测方法有(记录号牌法)、(跟车法)、(乘观测车测定法)。9按交通规划考虑的时限来分,有(远景或战略规划)、(中长期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等。10交通分配方法常用(全有全无分配法),(容量限制分配法),(多路概率分配法)等数种。11 以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害后果为标志,道路交通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三简单题 1交通工程学所研究的内容大体可分为哪几类?答:交通工程学所研究的内容大体可分为如下几类:(1)交通调查(2)交通规划(3)交通流理论(4)人机特性(5)交通管理(6)道路线型的设计(7)对交通事故与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8)汽车交通对环境污染的防治(9)城市公共交通的研究 2道路情况对车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道路情况对车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道路的类型;(2)道路的平面线型;(3)纵断面线型;(4)车道数及车道位置;(5)视距;(6)侧向净空;(7)路面。3交通流调查有哪些作用 答:交通流调查是交通工程学的基础工作,对制定道路交通规划、道路网合理布置、道路线形设计,以及现有道路的综合治理,将提供起决定性作用的数据。具体说来,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道路设施的规模。(2)确定交通控制的方法。(3)道路管理的依据。(4)预测交通量发展趋势。(5)用于运输经济分析.(6)评价道路安全程度。4远景交通量基础资料的收集及调查有哪些?答:(1)绘制拟建道路可能吸引的交通量区域的平面图,并画出该范围内的现有道路、铁路及主要通航航道。(2)收集平面图范围内现有道路上的交通量观测资料,并在平面图上标出各观测点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如发现原有观测点的交通量观测数字不能反映出拟建路线主要段的交通量,则应加设观测点。(3)收集在路线吸引区范围内的历年工农业总产值、人口、公路汽车货运量的资料.汽车货运量要包括社会车辆的货运量(根据需要也可包括非机动车辆的货运量)。如吸引区范围这些资料收集有困难,则可收集包括吸引区范围的工农业总产值占扩大区域资料(扩大到能收集的程度),但要估算吸引区范围的工农业总产值占扩大区域的工农业总产值的百分比。(4)选择适当路线进行车辆起讫点调查(简称 OD 调查),对于老路改建选择在拟建路线上。对于新建路线则选择在邻近拟建路线的公路上.调查目的是了解、分析拟建路线上现在各主要段的交通量、流向以及车辆组成与装载情况.。(5)调查区域内现有铁路、水运的运量、运输能力、发展规划以及各类货物的运价。装卸费用。这是确定转移交通量的主要依据,必须充分重视。(6)调查区域内现有公路的路况、正常情况下各类车辆的平均车速、运输成本和养护管理费用等.5交通量调查资料的用途有哪些?答:交通量的调查资料是交通工程最基本的资料,其用途有如下方面:(1)交道规划 一个国家或一个省、市及自治区,小至一个县或乡镇,甚至一条道路,在进行交通规划时,必须对交通量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以获得交通量的现状,并推求其发展趋势,预测远景交通量,使交通规划建立在客观可靠的基础上。(2)交通设施设计 有了准确的交通量(目前或远景)数据,就能正确地确定道路等级;交叉口类型、道路的断面布置和停车场等交通设施设计.(3)交通控制 根据交通量的大小,可以确定交叉口控制方式和信号配时等。(4)经济分析 要新建一条道路,必须先通过经济分析来论证它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比较新旧路线的效益以及新路线究竟吸引多少交通量等。(5)交通事故评价 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的数量和严重程度与交通量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有了交通量数据,才能评价不同道路上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以衡量道路的服务质量。(6)交通管理 根据交通量的大小,采取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6交通延误资料有何作用 答:交通延误资料作用表现为以下几点:(1)评价道路的阻塞程度和服务质量 交通延误十分直观地反映道路交通的阻塞情况,而对于道路的使用者,最关心的是时间和延误。因此,交通延误资料客观地反映道路的阻塞程度,也体现了道路服务质量的高低.(2)道路改建的依据 在拟定道路或路口改建计划时,是否应拓宽道路或实行快慢车隔离,是否应设左转专用道等,都应以延误分析为依据.(3)运输规划 交通运输部门在运营调度时往往不是选择距离最短的路线而是在选择行车时间最少的路线,有了延误资料,有利于运输部门进行路线选择.公共交通运输部门制定行车时刻表,调整路线运行状况时,也要依据延误资料.(4)经济分析 交通运输部门计算运输成本、交通管理部门对采取某一工程措施或管理措施进行可行性研究时,通常将时间换算成经济指标,延误资料是重要的原始资料。(5)前后对比研究 对交通设施改善前后的延误时间进行调查,可以对改善的效果作出评价.(6)交通管制 根据延误资料,可以确定是否应限制停车,是否应采取单行或禁行等交通管制措施。延误资料还是确定路口信号灯配时的重要依据。当路口某一方向的延误明显大于另一方向时,则应调整绿信比,使两方向延误大致相等.(7)交通延误资料 可以作为交通运政部门进行定线管理、合理调控线路运力的重要依据.7影响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主要有哪几种 答:影响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主要有以下几种:(1)道宽度的修正系数(r1)当车道宽度为其一数值时,其交通量能达到理论的最大交通量,当车道宽度小于该数值时,则交通量小于理论的最大交通量。(2)侧向净空的修正系数(r2)侧向净空是指车道外边缘至路旁障碍物(灯柱、护栏、停放的车辆等)的距离.根据实际调查表明;当净空小于某一数值时,会使驾驶员感到不安全而使车辆偏向路中央行驶,这就使边部车道宽度无法利用,相当减少了车道宽度。当路肩宽度不足时,其对通行能力的影响与侧向净空不足完全一样。因此,当侧向净空或路肩宽度小于 1.75 米时,应对基本通行能力加以修正。(3)纵坡度的修正系数(r3)道路的纵坡度对车速有相当大的影响,载重汽车就更为突出。随着坡度、坡长的增加,行车速度随着降低。国外均以小客车为计算车辆类型,由于小客车有较大的后备功率,当坡度小于 7%时,车速降低很小,因而不予考虑修正,但我国道路行驶的大部分车辆为载重汽车,在坡道上行驶的速度降低很大,因此必须进行修正,但其修正值目前尚未能确定.(4)行车视距的修正系数(r4)根据美国的调查研究,当超车视距小于 457 米的路段在道路全长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时,则对通行能力的影响就越大。(5)沿途条件的修正系数(r5)沿途条件指的是道路两旁的街道化程度,由于路旁有房屋建筑,则会增加行人和车辆进入道路的干扰,从而引起速度和通行能力的降低。(6)车辆换算系数(r6)道路上车辆的组成是影响通行能人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我国目前处在混合交通的情况下,这种影响就更为突出,车辆类型繁多,不仅占用道路的面积不同,而且行车速度也不同,相互干扰较大,严重地影响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为了使不同类型车辆换算成单一的车型,一般根据所占的道路面积和行车速度的比值进行换算。8在道路上行车时吸引驾驶员注意力的三组因素是什么?答:在道路上行车时吸引驾驶员注意力的三组因素是:(1)直接与道路有关的因素。包括影响汽车驾驶的路边环境和道路的各组成部分(平面上的转弯和纵断面上的变坡、道路标志、路面不平整度、交叉口以及道路的连接和分叉).在正确设计的道路上,以安全行车速度行驶时,驾驶员对道路的各组成部分可以有较长的时间进行观察,以便来得及在正常的情况下采取措施。(2)与其地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以及行人等交通实体有关的因素.(3)与交通没有直接关系的因素。令人注目的建筑物、路肩上的物体、路旁上的丛生植物、周围的景观部分以及吸引力较强的事物。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规定的交通标志分为哪七大类?答:(1)警告标志:警告车辆和行人注意危险地点的标志。(2)禁令标志: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3)指示标志:指示车辆、行人行进的标志。(4)指路标志: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的标志。(5)旅游区标志:提供旅游景点方向、距离的标志.(6)道路施工安全标志:通告道路施工区通行的标志。(7)辅助标志:附设于主标志下起辅助说明使用的标志。10规定的道路交通标线分为哪三大类?答:(1)指示标线:指示车行道、行车方向、路面边缘、人行道等设施的标线。(2)禁止标线:告示道路交通的遵行、禁止、限制等特殊规定,车辆驾驶人员及行人需要严格遵守的标线。(3)警告标线:促使车辆驾驶人员及行人了解道路上的特殊情况,提高警觉,准备防范应变措施的标线。11行车过程中驾驶员需要的情报可分为哪几类?答:(1)道路及各组成部分的特性:关于路线的概况、交通服务建筑的位置、道路方向、路面质量、危险路段。(2)道路的行驶条件:交通流参数以及在具体环境中推荐采取最佳的交通状况。(3)行车的外界条件:大气的能见度、降雨(雪)量、雪阻、洪水、雪崩、落石、流石、滑坡等。12交通管理主要内容可分哪五个方面?答:(1)技术管理 各种技术规章的执行监督;交通标志,道路标线的设置管理与维护;信号及专用通信设施的设计安装、管理与维护;建立各种专用车道与交通组织方法;安全防护及照明设施的安装与管理。(2)行政管理 规划组织单向交通与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禁止某种车辆、某种运行方式;实行错时上下班或组织可逆性行车;对于某些交通参与者(老人、小孩、残疾人员)予以特殊照顾;决定交叉口的管理或控制方式.(3)法规管理 执行交通法规条例;建立机动车驾驶员的管理制度;建立各种违章与事故处理规则并监督实施;各种临时的局部的交通管理措施。(4)交通安全教育与培训考核 交通民警的培训与考核;驾驶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对驾驶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交通法制与安全教育;对于各种交通违章对象的教育与处罚。(5)交通控制 交叉口控制(定时、感应、半感应);线路控制(联动控制);区域控制(定时、自感应、分层).13常用的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管制有哪几种方式?答:(1)交通信号控制 按控制的范围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 点控制.是指个别独立交叉口的信号灯控制,此法又可分为单点定时信号控制和感应式控制两种,感应式控制又可分为全感应式和半感应式.线控制.是指对一条主干道相邻交叉口的信号实行协调自动控制,亦称绿波通行带或绿波控制.面控制。是指对城市中某区域的所有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用计算机实行统一协调的自动控制。(2)停车控制 车流进入或通过交叉路口时,必须先停车,观察到达路口的车流情况而后进人或通过,一般又分为:多路停车法是在交叉口所有引导入口的右方设立停车标志,让所有到达交叉口的车辆必须先停车而后等待出现空档再通过,此法又称为全向停车或四路停车,多为临时措施。二路停车是在次要道路进入交叉口的引道上设上停车标志,使次要道路的来车必须先停车,等候间隙出现再通过,此法亦称单向停车或两路停车.(3)让路法 在次要路口或车辆较少的引道入口处没让路标志,使 司机放慢车速,看清相交道路有无来车,估计有适当间隙可以通过再加速驶去。(4)自行调节法 即采用中央岛,让各路进入车辆按反时针方问统一,连续行驶通过的环形交叉。(5)不设管制 交通量很小的交叉口一般均不设管制,如居民区内部的交叉口等。14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管制按控制的范围可分为哪几种类型?(1)点控制。是指个别独立交叉口的信号灯控制,此法又可分为单点定时信号控制和感应式控制两种,感应式控制又可分为全感应式和半感应式。(2)线控制.是指对一条主干道相邻交叉口的信号实行协调自动控制,亦称绿波通行带或绿波控制.(3)面控制。是指对城市中某区域的所有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用计算机实行统一协调的自动控制。15单点信号控制的几种方式:答:(1)定时控制(2)按钮式信号控制(3)感应式信号控制 16感应式信号控制的主要形式有哪几种?答:(1)半感应式信号控制(2)全感应式信号控制(3)公共汽车感应式信号控制(4)列车感应式信号控制 17综合社会经济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答:(1)行政区划、分区规划、隶属关系、管辖范同、影响区域等;(2)人口(总数、分布、构成、增长等);(3)土地利用(土地特征、建筑构成、开发程序、客货发生等):(4)国民经济发展(国民收入、工农业总户值、生产和基础建投资等):(5)产业(产业结构、布局、资源、运量等);(6)客货运量(运输量、运输周转量、各种方式所占的比重等,:(7)资金来源(国家投资、银行贷款、社会集资等);(8)社会价值(时间价值、劳动力价值、美学景观价值、人文历史价值等)。18地区公路网规划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1)客、货运资料的搜集与分析;(2)未来交通量的推算预测;(3)公路与土地利用的经济分析;(4)调查沿路土地利用的运量变化分析;(5)现有公路的调查分析;(6)拟建主要交叉口(平面和立体交叉口)类型选择与分析;(7)出入车道控制及交通用地分析;(8)路线服务设施的发展规划;(9)公路与铁路交叉口分析;(10)高速公路规划;(11)公路的环境影响评估等。19交通规划方案的一般要求是什么?答:(1)充分性 规划方案必须在适当的原则下能为将来的客货运输需求提供充分的设施和服务,必须对比较方案进行检验,从中找出在交通服务方面最佳的方案。衡量的根本标准是人和物的输送的高效性、安全性、可靠性等。(2)与总体规划的一致性 交通规划与区域和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要适应和协调.通过交通规划方案的实施可以保证区域和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社会经济发展、土地使用开发、文化价值保护等方面的目标能顺利实现.(3)与环境的一致性 交通规划方案必须与环境发展的目标相一致。(4)可接受性 规划方案必须能够为大多数人、政治团体、利益集团从其他可能反对方案实施的人们所接受。(5)财政可行性 方案的投资必须在国家、地区或城市财力所允许的限度之内。20评价交通规划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有哪些?答:交通规划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大致包括相对规模、等级结构、布局形态、投资费用等几个方面。(1)相对规模指标 这类指标是将交通网络设施的长度、面积等与地区经济、用地、人口等相对比较,用可比的指标进行评估分析。如路网密度、道路面积率、人均道路面积等等,(2)等级结构指标 这类是指交通网络系统中不同等级(标准)的交通设施的相对比重,如公路网中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所占的相对比重,城市道路网中,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所占的相对比重,公交系统中,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小公共汽车、出租车线路、车数相对比重等.(3)布局形态指标 主要包括公交线网的非直线系数,公路网中位点的吻合度,道路网的连接度等指标。(4)投资费用指标 主要是指不同规划方案的投资费用大小。21构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七个要素:答:(1)道路 道路是指公路、城市街道和胡同(里巷),以及公共广场、公共停车场等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的道路是指具有公用性质的道路。公有道路的特征是通行社会车辆,因此,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决定,将通行社会车辆的港口道路、民用机场(不含机场控制区)道路和林业季节性运材道路纳入道路交通管理的范畴,适用统一的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在非公用性质的道路上和其他地点发生的事故不属于道路交通事故;这样的道路和地点有:厂矿、油田、农场、林场自建的不通行社会车辆的专用道路;用于田间耕作,供农机具行走的机耕道路;机关、学校、单位大院内、火车站、汽车总站,货场、渡口内道路上;铁路道口与火车发生的事故不属于道路交通事故.(2)车辆、人员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的车辆是指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根据车辆要素可知与车辆无关的事故不属于道路交通事故。车辆要素要求事故当事人中至少有一人是车辆驾驶人员。(3)道路交通事件 道路交通是指在道路上进行的人和物的空间位置移动。在道路上进行的主要是交通活动。但是也存在非交通性质的活动;在非交通性质的活动中发生的事故不属于道路交通事故。如:参加军事演习、体育竞赛、断路施工的车辆自身发生的事故不属于道路交通事故。(4)在运动中 发生事故时,至少应有一方车辆是在运动中。(5)违章行为 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必须是由于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同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机动车驾驶员的紧急避险行为不属于违章行为。紧急避险行为是合法的行为。但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构成要件:)必须是为了避免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合法权利受到危险的紧急情况;必须是实际存在并且正在发生危险的情况;必须是在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危险时;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必须比所避免的损害要轻.(6)过失 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过失分为两类:-类是疏忽大意,另一类是过于自信。事故当事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是过失,是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特征。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非过失事件(故意、意外事件)不属于道路交通事故。(7)有损害后果 既无人员伤亡,也无财产损失的不属于道路交通事故。22按事故主要责任者的交通方式如何分类?答:按照事故主要责任者的交通方式不同,道路交通事故分为机动车事故、非机动车事故、行人事故、乘车人事故.机动车事故还可分为汽车事故、摩托车事故、电车事故、拖拉机事故、汽车列车事故、专用机械事故、农用运输车事故等,如果当事双方负同等责任则按相对交通强者一方计。23人对交通事故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自身的生理、心理状况等不符合交通安全的要求;自身违章行走、违章操作、违章装载、违章行驶等酿成事故;对他人的交通动态从道路变化、气候变化、车况变化、观察疏忽或措施不当等引起交通事故的发生.24控制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措施有哪些 答:(1)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加强环境监测;(2)改进机动车设备,控制排污量;(3)改进能源;(4)合理地布置路网与调整交通流,综合治理交通;(5)绿化。四计算题 1对某一交叉口引道的研究指出:有25的车辆右转弯,但无左转弯,问三辆车中有一辆车右转弯的概率是多少?已知:n3,xl,P0。25,q=1p=0.75。求:P(1)。解:根据题意知,该题符合二项式分布,故有:422.0)75.0()25.0()!13(!1!3)1()13(1p 即三辆车中有一辆车右转弯的概率是42。2。2假设60辆车随机分布5公里长的路段内,试求任意100米路段有4辆车的概率。解:设任意500米路段内平均车辆数为,则根据题意知:5000:60500:得(辆)根据泊松分布得:1339.0!46)4(46eP 3某城镇附近有路段为平原三级公路,路基宽度为 8.5 米,路面宽度为 7.0 米,纵坡为 2,超车视距不足路段占全路段长的 20,根据调查得出路段上每小时的交通量为:载重汽车857 辆,吉普车 8 辆,自行车 115 辆,其他小型汽车 13 辆,马车 5 辆,求此时交通量是否超过该路的可能通行能力。解:(1)基本通行能力,根据表 54 建议值,一条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为 1000 辆/小时(载重车),双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 QB=2000 辆/小时.(2)车道宽度修正系数,车道宽度为 3。50 米,查表 5-5 得 r1=1.0.(3)侧向净空修正系数,两侧路肩宽度均为 0.75 米 查表 56 得 r2=0.81(4)纵坡度修正系数,由于缺乏有关资料,故暂不考虑。(5)行车视距修正系数,视距不足路段占全路段20%,平原三级公路的设计车速为60公里小时,查表 5-7 得 r4=0。88。(6)沿途条件修正系数,由于靠近城镇,公路两旁已街道化,查表 58 得 r5=0.75 于是可能通行能力为 QpQBr1r2r3r4r5 =20001。00.811.00.880。75 =1069(辆/小时)路上实际交通量按表 5-9 折算得:Qp=8571.0+80。5 十 1150.1+130。5 十 52.0=889(辆/小时)QpQp 说明实际交通量尚未超过该路的可能通行能力。交通工程学复习材料 一、填空题 1、人们通常称交通工程学科为“五 E学科,“五 E”指的是:工程(Engineering)、法规(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能源(Energy)、环境(Environment)。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从 视力、视野、和 色感 等几个方面体现。3、根据美国的研究,第 30 位最高小时交通量 为设计小时交通量。4、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 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有 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此速度称为 85位车速,交通管理部门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 限制最高车速。5、OD 调查,是一项了解交通的 发生 和 中止 在有关区域里所做的调查。6、M/M/N 排队系统是指 泊松输入、负指数分布服务、N 个服务台 的排队系统.7、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双车道公路路段采用 三级服务水平,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采用 三级服务水平。8、交通标志分为 主标志 和 辅助标志 两大类。二、名词解释 1、交通量;答案: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横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2、高峰小时系数;答案: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3、设计车速;答案:设计车速是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计标准。4、服务水平;答案: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在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方面得到的实际效果.三、简答题 1、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哪些?答案: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1)系统性;(2)综合性:(3)交叉性;(4)社会性;(5)超前性;(6)动态性。2、通行能力和交通量有何区别?答案:通行能力和交通量的区别:1)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数,它描述了道路交通设施的主要功能,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或行人)的能力;2)交通量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实际通过的或期望(预测)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而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车辆的极限数,是道路所具有的一种“能力”;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当道路上的交通量接近或等于通行能力时,就会出现交通拥挤或阻塞停滞现象。3、为什么要进行 OD 调查?OD 调查内容包括那些?答案:进行 OD 调查,目的是掌握与规划区域有关的现状;人、车和货物的起、终点和路径;出行目的、运输内容等情况。OD 调查内容包括货流和客流的调查。客流调查包括:起讫点,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及出行次数等;货流调查包括:货源点及吸引点的分布,货流的分类、数量与比重及货运方式分配。四、计算题 1、某高速公路入口处设有一收费站,单向车流量为 300(veh/h),车辆到达是随机的。收费员平均每 10 秒钟完成一次收费并放行一辆汽车,符合负指数分布。试估计在收费站排队系统中的平均车辆数、平均排队长度、平均消耗时间以及排队中的平均等待时间。答案:这是一个 M/M/1 排队系统 =300 辆/h =1/10(辆/s)=360 辆/h =300/360=0。831,所以系统是稳定的 系统中的平均车辆数:n=/(1)=/()=300/(360-300)=5 辆 平均排队长度:qn-=50。83=4.17 辆 系统中的平均消耗时间:d=n/=5/300 小时/辆=60 秒/辆 (2)排队中的平均等待时间:=d-1/=6010=50 秒/辆 (2)一、单项选择题 1、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中各种交通现象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科学。A。道路交通 B.自然科学 C.政治经济 D.社会 正确答案:A 2、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研究道路交通中各种()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科学。A。交通现象 B.密度 C.交通量 D。排队 正确答案:A 3、交通工程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步行时代、马车时代、汽车时代、高速公路时代和().A。航空时代 B。大航海时代 C.智能运输时代 D.黄金时代 正确答案:C 4、与交通工程学相关的学科主要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A。工程设计 B。医疗卫生 C.农业科学 D。海洋渔业 正确答案:A 5、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主要有系统性、综合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A.交叉性或复合性 B。整体性 C.复杂性 D.两面性 正确答案:A 6、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不包括()。A。系统性 B。综合性 C.交叉性 D。经济性 正确答案:D 7、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就是人、车和()。A。信号灯 B.轮船 C.路 D。环境 正确答案:C 8、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包括视力、视野和()。A。瞳孔 B.乘客 C。色感 D.知觉 正确答案:C 9、视力可分为静视力和()。A。动视力 B.近视 C。远视 D。普通视力 正确答案:A 10、我国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车辆类型主要分为小客车、鞍式列车和().A。快速公交 B。载货汽车 C。火车 D。普通汽车 正确答案:B 11、汽车动力性能包括最高车速、加速度或加速时间和().A.最大爬坡能力 B.发动机 C。散热器 D.车身密封性 正确答案:A 12、确定汽车最高车速是指在良好的()。A.上坡路段 B。水平路段 C。下坡路段 D.转弯路段 正确答案:B 13、汽车加速时间是指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A.超车加速时间 B.停车制动时间 C。加速度时间 D.启动时间 正确答案:A 14、确定汽车爬坡能力时的路面条件为()。A.良好的 B。一般的 C.正常的 D.实际的 正确答案:A 15、确定汽车爬坡能力时采用的档位为()。A。I 档 B.II 档 C。III 档 D。IIII 档 正确答案:A 16、汽车制动距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制动开始时的速度、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系数和()。A。缓速器 B.道路纵坡度 C.平曲线 D。加速度 正确答案:B 17、道路服务性能的好坏体现在量、质和()。A.驾驶员 B。车 C。密度 D.形 正确答案:D 18、公路按技术等级一般可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A.国家公路 B.四级公路 C。主干路 D。叉路 正确答案:B 19、公路网的等级划分有技术等级和()两大类分法。A.社会等级 B.行政等级 C。经济等级 D。服务等级 正确答案:B 20、城市道路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等级等划分,不包括()。A.快速路 B。主干路 C。次干路 D.国家公路 正确答案:D 21、典型的公路网布局主要有三角形、并列形、树叉形和()。A.圆形 B。放射形 C。带形 D。棋盘形 正确答案:B 22、典型城市道路网布局主要有棋盘形、带形、放射形和()。A。树叉形 B.圆形 C。放射环形 D.三角形 正确答案:C 23、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等于该区域内道路总长比该区域的()。A.总面积 B.总人口 C.经济总量 D.流域面积 正确答案:A 24、按平均值所取的时间段的长度计,常用的平均交通量有年平均日交通量、月平均日交通量和()。A。路段交通量 B.周平均日交通量 C.交叉口交通量 D。节假日交通量 正确答案:B 25、道路的几何线形是指一条道路的平、纵和()。A.横 B.立体 C。斜向投影 D。曲面 正确答案:A 26、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现象,称为交通量的()。A.时空分布特性 B.不确知性 C。偏态分布 D.上游流量 正确答案:A 27、交通量的空间分布主要指城乡分布、在路段上的分布、方向分布和()。A。高速公路分布 B.一级公路分布 C.在车道上的分布 D。二级公路分布 正确答案:C 28、表征车速统计分布特性的特征车速常用中位车速、85位车速和()。A.100位车速 B.75位车速 C。35位车速 D.15位车速 正确答案:D 29、表征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基本参数分别是交通量、行车速度和()。A。车流密度 B。路幅宽度 C。车道数 D。交通事故 正确答案:A 30、表征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基本参数不包括()。A.交通量 B.行车速度 C。车流密度 D.交通拥堵 正确答案:D 31、交通流三参数之间的基本关系式为()。A.Q=vK B.K=vQ C.v=QK D。Q=v-K 正确答案:A 32、交通调查主要包括交通流要素调查、交通出行调查、交通事故调查和()。A。停车调查 B。人口调查 C。交通环境调查 D。社会调查 正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