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师说》《问说》对比阅读答案.docx

    • 资源ID:72820760       资源大小:13.88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师说》《问说》对比阅读答案.docx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郑子、装弘、师襄、老聃。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 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节选自韩愈师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 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 决焉贤于已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 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 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 “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 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 问且先于学也。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 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荒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 及迩言,非苟为谎,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 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 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 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 者,非此之由乎?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 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节选自刘开问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 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B.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 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C.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 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D.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 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聃,即老子,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 创始人。8. “君子之学必好问”中的“君子”指地位高的人,与“君子曰:学不可 以己”(劝学)中的“君子”含义不同。C.书,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关于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D.匹夫,文中指平民百姓,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的“匹夫”含义 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问说论证“问”的重要作用,指出古人择人而问,如果问三种人(贤 于己者,不如己者,等于己者)就会有收获,问对人,必有得。B.如果不诚心实意地喜爱学习就不能虚心,如果不能虚心就不喜爱问;学 “古人之学”和问“古人之问”对于“好问”是很重要的。C.两篇选文都劝说人们要向各种人虚心学习,但论述角度略有不同。师说 侧重“师”(从师学习)的角度,而问说侧重“问”的角度。D.两篇选文语言很有特点,句式上注意整齐的排偶句与灵活的散句交错运 用,奇偶互现.错落有致,可以起到增强气势、调节音律的效果。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2)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14 .问说中批判了今人“所问非所学”哪几种情况?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10. D11. B “'君子之学必好问中的君子'指地位高的人,与'君子曰:学不 可以己'(劝学)中的君子含义不同”错。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君子”含 义相同,都是古时对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的称呼。第一句句意: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学习一定喜爱问。第二句句意: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12. A ”指出古人择人而问,如果问三种人(贤于己者,不如己者,等于己者) 就会有收获,问对人,必有得”错。原文“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 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莞之微,先民 询之”,意为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 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认为问不择人,问必有得。13. (1)李氏的儿子李蟠,年纪十七岁,爱好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 普遍学习了,不受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2)唉!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是(正)由于这(原因)吗?14. 问天下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娱乐;拿己明白的问题询问别人来试 其才能;用难解答的问题来询问别人使其难堪。参考译文: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郑子、在弘、师襄、老聃为师。郑子这一 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不如孔子。孔子说:“多人同行,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有贤能,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 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研究,只是像这样罢了。李氏的儿子李蟠,年纪十七岁,爱好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 不受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履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写了这篇师 说来送给他。(节选自韩愈师说)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 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 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 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对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 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向 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 (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 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 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 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 后(就)紧跟着“问二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勒) 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 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因此,狂妄的普通人的话,圣人(也) 采纳它,地位低微的樵夫,古圣先王(也)询问他,舜帝有天子的身份都向平民 询问,以(他们的)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不是偶然的谦虚,实在是要 从多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 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 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更)何况世俗的人呢?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天下的奇字僻 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 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 堪。如果不是这样,(或者)即使有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情,可 以得到教益的效果的,要压低一下自己的尊严(虚心向别人请教)也不能做到。 唉!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是(正)由于这(原因)吗?而且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 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 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节选自刘开问说)

    注意事项

    本文(《师说》《问说》对比阅读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