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张十一》古诗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答张十一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黄笛竞长纤纤笋,那躅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注】 张十一:张署,与韩愈一起被贬,在郴州临武令任上赠诗韩愈,韩愈 在广东阳山写此诗作答。 ,筲:一种粗大的竹子。 那躅:杜鹃花的别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是全景勾勒,颔联是近景特写,形成点面结合,分别体现了静与闲的特 点。B.这首诗前半段是写景抒情,后半段是叙事抒情,前后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C.颈联表达了诗人未报朝恩的遗憾,对自己消沉下去的担忧及面对困境的坚 强信念。D.尾联似说诗人白发顿生是因为张署的来信,但实际原因还是被贬而“未报 恩波”。16.清代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说:“寄悲正在比兴处请结合诗歌前两 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参考答案:(-)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 .(3分)C(并未表达“面对困境的坚强信念”。含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16 . (6分)首联使用了 “空” “哀”等词语,描摹了荒僻冷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 孤独和凄凉。颔联使用了 “纤纤” “艳艳”等叠词,描写了山间笋、花等春天特有景物, 显得悠闲超脱,但诗人身居闲地,心系朝廷,不能得闲,因草木之闲而生悲。景物描写即是比 兴,而诗人将自己的隐痛寄于其中,形成了含蓄深沉的特点。评分建议:每答出1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