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教育优秀案例.docx
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教育优秀案例新课程理念劳动与技术典型教育案例一、背景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 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强调,学校要全面推进劳动教育工作, 要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统筹落实地方课程,充分结合班队活动 或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切实开设好地方课程,保障劳动教 育生命教育3-6每周1课题。的确,劳动教育课程 有助于提升小学生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动手能力,培养小学 生自信心,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劳动 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二、做法(一)深化认识,辛勤劳动最光荣人们常说:定位决定地位,思路决定出路。梧州市龙平小 学深度学习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 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充分在地方课程至真文化项目建设上, 把劳动教育作为促进个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 要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校大力开展劳动最光荣的教育,促 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并通过劳动教育陶冶人,发展 人的感性,使个体的心智发展更加完整与和谐。素质教育是弘 扬主体性的教育,和谐社会更需要每个人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构 建,劳动教育由此更凸显出其价值。(二)挖掘潜力,结合优势定思路劳动与技能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现在,我校精心设计校 园至真文化中,关于劳动教育的就有手工创作、剪纸、玩七巧 板、玩魔方、种植等兴趣班。如在手工创作中,学生可以很快 尝到手工作画训练的“甜头”,容易产生学习的动力和乐趣。在 学的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发挥个性。还在教学实践中把劳动同其 他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探索,把劳动教育同素质教 育更加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我校希望通过劳动教育来构建 学校至直文化成为办学特色,期望劳动教育带动学校的发展, 丰富学校的内涵,拓展学校发展的空间。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 进行劳动教育特色发展:第一,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劳动教育 特色的人文环境;第二,开发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劳 动教育校本课程;第三,开展系列的创造劳动特色教育实践的 活动。从目前取得的成绩来看,还是不错的。(三)抓好常规,科学管理出效益1 .建立组织,划分职责。我校健全劳动教育的管理网络,即校长策划、教导处主抓、主教老师具体负责、助教老师师协 助实施,最终落实到学生,形成普及一提高一特色这样一个四 级管理、三个层次的提升体系,将普及劳动教学和创建至直文 化特色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劳动教育资源,面向全体学 生,提高整体素质。在学校的整个管理工作中,劳动教学成为 学校教育教学重要抓手。学校各教师协同参与,积极稳妥地推 进特色学校的创建特色文化。2 .校本教研,提升素质。学校要创特色,师资力量是关键。为了使学校教师迅速适应新课程以及我校创特色学校的要 求,我校加强兼职劳动教师,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加强中青 年教师培训,每人能露一手劳动教育的特长,并结合所教学学 科进行整合,在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达到以“点”带面,以 “局部”促“整体”,以“科研”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目前 来看,都收到很好效果。(四)努力提升,教学创新塑品牌1 .抓课堂,夯实劳动课堂教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课 堂教学是深化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 途径。在教学中,学校健全各种制度,使劳动教育得以规范。 学校重视课前、课中、课后管理,并要求每位教师依照素质教 育和劳动教育的要求,努力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 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2 .打造校内外融为一体的劳动课程内容。我校的劳动课程 实施,不同层次满足了每一个孩子的劳动需求:如一年级的扫 地,二年级的收拾,三年级洗菜,四年级的烧水,五年级做饭、 六年级种植等。3 .优化劳动教学资源,逐步向各学科渗透。为了深入实施 劳动特色学校创建规划,我们进一步优化劳动教学资源,增订 劳动与技能书籍,在日常的教室清洁管理上,放手让学生去做, 懂得劳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4 .举办主题活动。为了给孩子们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我 们积极创设校园五一劳动节的主题活动,如:崇尚节约劳动 比赛,“剪纸”的比赛,“迎六一”手工作品展等。都收到良好效 果。三、成效通过认真开展劳动教育课,促进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形成初步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让他们真正做到爱劳动、勤 劳动、会劳动,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四、探讨自从开展劳动教育后,学生更喜欢上学了,学生的精神面 貌焕然一新,后进生转变特别明显。是什么原因呢,值得我们 探讨。为了让学生在劳动技术课中学到更多的美学知识,笔者在 劳动技术课授课中经常与美术老师合作,加强美育教育。如在 上“风筝制作”和“花灯制作”课时与美术老师配合,让美术老师 同步教授相关美术知识,在“风筝绘制”和“花灯造型”方面对学 生作详尽的指导,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更多美术知识。变废为 宝这节课优势在于形式多样,资料随手可得。难的就是如何使 学生的联系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上出一堂井井有条又 生动爽朗的美术课。上好这节课重点在于教师可否有一些精练 又出收效的变废为宝的好方法,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起好奇心与求知欲。只有做到这一点后,才能谈及更高的 授课目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的那样,“当教育的目的被学生 发现了,你的教育就已经失败了。”变废为宝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要想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经过上这节课从而达到震撼心灵镂心刻骨,就要充发散挥美术 课的“直观美感”这一特色进行美丑比较,采用奇异又简单得操 作形式,用精良的艺术品感人学生的心灵的同时,又让学生感 觉自我能力可以驾驭,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加,在学生自主参 加的过程中,目染耳濡的实现环保教育的目标,上“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的艺术课堂。变废为宝的方式方法好多,40分钟的课堂不可以能应有 尽有,因此我感觉第一课时以变废为美的艺术思路的深度为授 课重点来进行思虑,可以落脚到某一种方式方法,以点带面, 由易到难,经过色彩、形状、质感的联想拓展思路,深入研究。 第二课时主要从资料广度进行拓展,可放手体验,自由发挥, 达到优秀纷呈。从大处说:变废为宝的艺术手段好多,比较突 出的有根雕艺术、贝克粘贴、种子粘贴和一些装饰品(如椰子 工艺品、旧挂历窗帘、碎布装潢下脚料工艺品等等),这些变 废为宝不但可以随手把玩,而且还可以成为一种社会产业,回 收废旧物品美化环境的同时,还可以换取必然的经济本源。将 授课与生活实践亲密结合,表现教育的社会性,可能一节课影 响学生的一世,说不定,将来的这些学生中就会有人从事这项 变废为宝的事业中。从小处说:就可以用一些简单,轻盈的小 物品如小瓶子、塑料碟、瓶盖、牙签,旧丝袜等等做一些装饰 品美化教室等。让学生自主研究,创立充满童趣的学习环境, 从而热爱自己的班级,爱上学,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