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现状与对策.pdf
1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由杭州市教研室对我校教学调研引发的一点思考【摘要】地理教学中存在“少、慢、差、费的“无效”现象是不争的事实。高中地理教学是地理学习的关键阶段,多年来,学生感到真正要学好地理困难比较大,是什么造成地理教学的这种尴尬被动局面?除了一些社会原因外,还因为我们的教学大多局限在旧的教学模式下进行,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一切替学生包办,忽视了学生的主体特征,把学生当作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和强化训练以备考的机器,没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往往费力不讨好,处于一种“半效”或“无效”状态。当然,这种现象不仅仅在地理学科上存在,在其他学科上也同样存在.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在参与探究知识,获得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挖掘自己的潜能的教育。也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发展和发挥人的主动精神,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主体性原则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都能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关键词】主体性 主导 高中地理教学 教学实践 一“主体性”问题的提出 九月份,杭州市教研室组织了一次对全市普高的高三教学调研活动,我校有幸成为此次被调研的学校之一。那天上午我们跟着市教研员赵越老师听了我校高三两位地理老师的课,分别是 X 老师的昼夜长短的变化、Y 老师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下面是赵越老师的的点评(优点略,只讲缺点):学生对要讲的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不是太了解哪些是值得我们讲的,里面有些东西是不需要讲的就可以省略一个很好的题目,因为老师的好心,替学生回答了,老师有点操之过急,要有耐心有些题目学生已经掌握了,就让学生来讲,老师不能把学生的思路讲掉了,更多的让学生来做,讲出答案,由老师来总结即可尽可能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学生的核心东西就是他们的思维,即使是讲错的,也要找出错因,及时解决问题,要表扬答对的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下午学校又在多功能厅听取了各学科教研员的教学反馈,以下是他们的教学反馈部分摘录:学科 教学点评(优点略,只摘录建议或者需要讨论思考的问题)语文 课堂教学的量与学生思维的量要研究更为精炼的课堂教学流程 2 数学 需要充实课堂,不能把好的方法浪费掉 英语 教师讲的偏多,学生的有效行为不多,少总结,多训练要关注学情,让学生动起来,细化不够 物理 高三备课组应该对高三教学有思考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加强学科指导 化学 课堂教学中应更多增加学生的活动 生物 例题的选择求多,求容量,未能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课堂中对学生的薄弱能力的训练不够进一步完善先学后教的可操作性,针对问题复习 政治 内容安排过多、过满,有效师生活动较少要在课堂上给学生预留必要的空间,进一步细化学生呈现的研究 历史 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发挥更精当一些要注重把握教学节奏,学法指导要到位教学处理缺少评价,对教材内涵挖掘不够 地理 对各个阶段侧重点的关注不到位,对知识点的关注高于对能力的培养 从他们的发言中可以总结出几点:对我校学生的肯定,与其它调研学校相比,我们的学生课堂表现好,积极主动,待人有礼貌对我校教师的肯定,我校的老师基本上都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能够做到课前精心备课,课上认真教学,课后及时批改、反思并且能够关注学情,分层教学。几乎每一位教研员的发言中都提到了一个共性的问题,即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不够,绝大多数还是以教师的讲,学生的听为主,教师没有给学生过多的主动参与机会,课堂容量太大,学生的主动思维、参与、活动较少。二 高中地理学习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现状调查 21 世纪的地理教育改革,最高的体现就是高扬学生的主体性。教育的发展就是以学生学习主体性全面、整体和可持续性地拓展为目标的发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基本原则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可.但“高分低能,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低下”等现象,又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在地理教学实践中,这条教学原则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实施?学生的主体性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是否获得展示与发展?尤其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究竟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上?除了我们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引导,我们的学生自己在日常预习、复习、作业完成中的主体性表现又如何呢?为此,我以问卷、观察的方式对我校学生地理学习主体性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希望为我校的地理教育课堂改革提供参考。3 1调查方法 高一四个班,其中两个重点班,两个普通班,高二、高三共四个文科班,包括两个重点班,两个普通班。总共调查了八个班,为了判别学生的个体差别,所以分别选取了三个不同的年级,又分别选取了四个重点班,四个普通班。因为涉及到高二、高三四个文科班,所以在男、女性别上没有办法达到平衡。因此没有办法反映学生的性别差异。2调查结果统计 我总共设计了十个问题,每个问题答案按照三种情况,A 代表很好 B 代表较好 C 一般或者较差。我分别统计了不同年级的差异,又统计了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差别。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中主体性品质的调查(单位%)高一(194 人)高二(87 人)高三(88 人)重点班(201 人)普通班(168 人)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1 地理学习的兴趣程度(有兴趣、一般、厌烦)13。4 59.3 27.3 26.4 50.6 23 34 47。7 18。3 28。4 55.7 15。9 12.5 53 34.5 2 课前预习情况(经常、有时间、很少)1。55 40.7 57。8 10.3 51.7 38 0 42 58 7 37.3 55.7 4.2 51。2 44.6 3 上课听课认真程度、记笔记情况 72。1 13.4 14。5 87.3 6.9 5。8 64.8 18。2 17 79.1 3.5 12.4 72.6 12.5 13。7 4 对于老师提问的主动思考、参与情况 58.2 28。4 13.4 84 12。6 3。4 55。7 22。7 21.6 60。7 23。4 15。9 67.3 23。2 9。5 5 问题的思考时间情况 10。8 77。3 11.9 10.3 69 20。7 15。9 77。3 6。8 13.9 78。6 7.5 9。5 71。4 19。1 6 完成作业、复习情况 36。1 34。5 29.4 59。8 19。5 20.7 23.8 22。6 46.6 35.8 27。4 36.8 42。3 28 29。7 7 解决问题的方式(自己独立或讨论、很少讨论、直接放弃)72。2 22.2 5.6 79。3 20。7 0 59 31.8 9.2 76。1 20.4 3.5 64。3 28.6 7.1 8 对待地理学科重要性的个人态度(因工作需要、个人兴趣、不想学)25。8 55。2 19 36.8 39。0 24。2 28.4 51.1 20。5 40.3 44.8 14.9 15.5 57。1 27。4 9 地理课堂形式以(多给学生思考、老师讲、随便)为主 9.3 77.3 13。4 11。5 77 11.5 28.4 70.5 1.1 18.4 69.7 11.9 7.8 82。7 9.5 10 地理成绩取决于(兴趣、时间、老师)70。1 77。8 85 66.7 1.62 75。9 72.8 1.48 64.8 69.7 61。2 85.6 70。2 1.18 1.70 3调查结果分析(1)对待地理学科态度主体性的差别 三个年级八个班的学生对待地理学科的兴趣普通不高,地理学科在今后生活中的重要性意识不够,绝大多数学生地理学习还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主体性动机不足。(2)课上和课下地理学习主体性行为的差别 4 表中显示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老师提问,积极思考问题的学生主体性行为较强,最高有将近七成的学生有课堂行为的主体性,但在课前能够主动预习,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等需要自我行为约束力的主体性意识较差。绝大多数学生地理学习主体性还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3)不同年级地理学习主体性行为的差别 无论是哪个选项,高一年级基本最差,高二、高三在不同选项上虽然略有不同,但总体表现为高二、高三学生的地理学习主体性强于高一学生(4)不同层次班级的学生地理学习主体性行为的差别 优等生在主体性、自主性、创造性上的主体性非常显著高于差生。重点班学生在各项主体性行为上基本都好于普通班.4主体性行为差别的原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中学生地理学习主体性发展在总体上还不是太乐观.尤其是高一和普通班学生问题较为严重,对于差生,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调查还发现,,学生提问质疑、对感兴趣问题的钻研、学习时间分配、创造意向是主体性发展欠缺的主要方面。这是在受到家庭、学校的考试压力、生活单调紧张的氛围中形成的。(1)学生方面 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学生自身。厌学的学生有的是学业“失败者,有的是缺乏正确学习动机者。由于经常性的失败,带给他们的只有痛苦、不快和挫败感。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必定难于形成个人的可靠情感基础,而“没有可靠的情感基础,不仅不会有成功的学习,甚至连一般的学习也是不可能的.正由于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上稍有挫折,就易丧失学习兴趣,而学生一旦丧失学习兴趣,他离厌学也就不远了。(2)教师方面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脱离教育岗位的人日多,即使在教教师厌教情绪也很严重。这种厌教情绪通过各种途径感染着学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有些教师教育思想不正确,教育素质不高,对学生只知强输硬灌,采取题海战术,学生学习负担沉重,苦不堪言,致使学生视学习为畏途,严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教师长期的地理教学方式单向传授,与学生缺乏交流,没有形成好的合作氛围所致。(3)地理学科性质和地位方面 虽然在高考中地理被划入了文科范围,但地理的理性偏强,致使一些成绩不理想的 5 同学,学习起来会略感吃力。再加上高中地理课时安排的限制,我们在课堂上没有办法对学生的疑问一一解答,课后又没有主动及时巩固,致使学生遗留问题越来越多,长久下去,学生开始惧怕地理,尤其是高一的学生,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每天大量数理化作业的压力下,自然失去了对地理学习的主体性意识.相比之下,高二、高三的学生,已经选择了文科,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他们地理学习的主体性要强于高一的学生。上述原因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这也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或多或少都能感觉得到的.然而,造成学生厌学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认为问题的根本在于我们的教育思想上,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主体性的忽视上。可以说正是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我们才长期没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三主体性教学,时代的呼唤 教育部在 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 21 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 中指出:“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因此,新课程改革必须转变与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行为与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为主体的主体性教学模式.可以说,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构建主体性教育已作为跨世纪的课题提上日程。新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学习要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这就要求我们将主体性策略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实践之中。新课标颁布实施后,广大教师提高了认识,对“主导与“主体”的差异性的认识更为清晰,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进而从“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向“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的新型模式迈进.可以说,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已经为广大教师接受,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教育的基本功能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的旧教法得到了根本上的改善.但在实施主体性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存在着不少具体操作上的困难。不少教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走“满堂灌或“满堂问”的老路,存在着“想归想、说归说、做归做等“知与“行”难以协调统一的情况。四“主体性”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策略分析(一)“主体性”内涵剖析 6 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积极主动进行思维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在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全过程,从而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体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它包括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培养学生树立新的人口观、正确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促进并提高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师的主导并不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为主体也不是始终由学生单方面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中由老师“一讲到底”、“满堂灌或“以讲为主”,“满堂问”的极端做法,代之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使学生活动起来,以活动促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做到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这需要教师尊重学习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考、动手操作、以及自由发展的空间还给学生,同时创设有利于学生主体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活动,落实“双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使之感受到一种成功体验。教师要不断引导帮助,鼓励学生,从而使学生各方面得到最佳发展。作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则要积极主动参与,虚心接受老师的引导,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未知的东西,举手发言,质疑解难,不断开拓进取,从而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具体我们可以用一个操作流程图示如下:教师:激发主体尊重主体扶持主体促进主体 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开拓主动发展 从上面这幅流程图所表现出来的关系式,可以看出: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点燃学生求知的热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教师始终以平等态度看待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不断完善自身;当探求过程中遇到了难题,教师则积极帮扶促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前进的力量,主动开拓,主动发展.这才是我们教师所要追求的一种有效教学。(二)“主体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策略 重视学生主体性在教育教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教育实践活动中许多试图扭转学生厌学局面的努力未能如愿的一个关键原因也就在于对学生主体性的忽视上。为此,我就地理教学中如何通过主体性教学实施有效教学谈谈我个人的看法。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7 案例 1:我今年所任教的高一(5)班是一个普通班,一开始有一个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态度不够端正,上课不听,一节课下来,书本还是干净得跟新的一样。班主任反映他所有学科都是这样,跟他交谈了好多次也没有效果。另外这个班的纪律也是我所任教四个班中最差的,所以我不太喜欢这个班的同学。但是在第一次月考中,该班的地理成绩却考了平行班中第一名,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开始对这个班的学生有所改观,厌学只是个别同学,大部分同学还是比较喜欢地理的,尤其第一次月考的成功,更加增强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后来我又知道,该班高一八门考试科目中的任教老师中,只有我一个人是女老师,在每天看惯了清一色男性面孔后,他们对我这个外表不是很漂亮的女老师也还是有所期待的。那个上课不听的学生,在走廊上遇到他时,我会半开玩笑式地对他听课态度的改变加以表扬一下。第二次月考考试前当我答疑答得口干舌燥时,他主动倒了一杯水给我喝,这让我很感动,我感觉他明显的开始喜欢起我了。因为我经常穿红色的衣服,所以学生背后都叫我“小红姐”。我跟这个班的同学关系越来越好,我在路上经过的时候,他们会大声地叫我,向我问好.在第二次月考中,这个班在总成绩下滑的情况下,但地理还是又拿到了第一名。我觉得这完全就是我和学生之间一种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影响下,导致了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增强了学习的主体性,才又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主体性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然而,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通过师生交流合作过程得以完成。这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沟通的基础之上,他们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发挥的作用如何,取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果教师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从多角度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这样既体现了民主,又体现了合作,更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从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组织者,充分挖掘学习资源,合理地组织评价,创设民主、平等、合作的气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就决定了构建师生平等和谐关系的重要性。8 2更新充实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发展 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上必然更多地注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新充实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紧密地与现代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与学生的个性发展联系起来,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能自觉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到校内、课内所学与现代社会实际生活和自身发展密切相关.这样,经更新充实后的教学内容也就更能吸引学生。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在参与探究知识,获得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挖掘自己的潜能的教育。也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发展和发挥人的主动精神,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主体性原则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都能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体现.(1)预习设计的“趣味式”案例 2:高一地理必修 1 中 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课中,我让学生先了解一下周围的山上都有哪些石头,可以捡一些自己认为特别的拿到学校里,观察它们的表面颜色、结构,并用一些工具去鉴别它们的坚硬程度.这些问题就在学生的身边,学生有浓厚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热情,收集的资料,得到教师的表扬,也加深了对课本上知识的理解。从调查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很少预习或者根本不预习。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每一堂课都收到预期的效果,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为学生布置精心准备的预习思考题,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避免听课处于被动地位,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在布置课前预习方面:第一,教师要精习设计预习思考题.预习思考题不要过多,要有可行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开动脑筋,仔细思考,认真查阅资料等。到上课时,就能得出较正确的答案。第二,预习要结合有关的旧知识,引导学生联想旧知识,总结、归纳或对比,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学习了新知识。让学生区分比较异同点,这在地理学习中尤为重要,因为地理知识很多的地方都有相似性,但又要区分比较,这样新旧知识都掌握了,学起来更有信心。(2)问题与练习设计的“阶梯式”案例 3:三圈环流知识的课堂问题设计 9 先复习热力环流,叫学生到黑板来画图,总结。然后再放到地球上不考虑地球自转的情况下的单圈环流的画法.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要全体同学自己动笔画,基本都能画对。接下来讨论在考虑地球自转,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情况下的画法。我给以适当的提示,把几个气压带的位置告诉他们,先让学生自己画,老师在转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是画不出来的,然后给以适当的提法,强调如风的偏转情况,垂直气流对应的高压、低压等,有个别同学可能会画出一部分,把这样的同学叫到黑板上来画,老师再给以适当的纠正,叫同学们把自己的图加以修改。我再进行总结,给出各环流的名称。接着再让学生考虑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情况,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再让学生画考虑移动情况的俯视图.最后总结侧面图的画法.这部分内容具有一个前后联系,承上启下的关键作高 低 低 高 高 低 图 1 图 2 图 4 图 5 10 用,知识点一环套一环,知识难度逐渐加深,层层递进。既需要理解,又需要记忆。前面的提问较简单,叫学生成绩一般的同学来回答,后面的难度增大,叫成绩稍好的同学来回答。整个一节课,我和学生就是在不断的画图、总结,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通过自己的绘画得出了结论,既记住了知识,也具有一定的成就感。课标要求,教学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因此,地理课堂必须坚持启发性的教学原则,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模式,杜绝“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阶梯式问题设计,引导每个学生主动的学习课本知识,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出来。“阶梯式设计问题是依据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而制定出的相对应的具体讲授内容的教学模式。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参差不齐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教学中设计同一知识点的难、中、易三类问题,分别启发、提问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解答不同的问题。这样做,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全体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讲解地理的基本概念,则要考虑概念的表述、反映的基本原理、地理现象以及基本概念的应用等不同层面的问题。课堂提问时,做到知己知彼,让学习程度好的同学回答较难的问题;让学习较困难的同学回答简单的问题。长期坚持下去,就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如同上台阶一样,一级一级的提升能力、增强兴趣.其他像读图析图能力、分析应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都可以如法炮制。这样,不仅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也轻松.不但能提高了优秀学生的比率,而且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3)活动参与的“搭配式”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内容丰富,范围广泛.课标要求:教学中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求,积极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因此组织地理学习活动,成为教学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活动是学生主体的发展的载体,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学科中实施主体性教学,始终要以调动学生参与各类学习活动,促使其主体得到良好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主体性教学就是通过创设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对主体的学习活动进行优化组织、规范、和引导,使学生通过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参与各类教育活动,得到全面的、创造性的发展,这里所讲的活动“搭配式”是指把参与活动的同学,按学习能力的程度不同,相互搭配,共同组成讨论问题的活动小组,并由一名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长期组织活动,以达到全面 11 提高的目的。这里的地理活动:是指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在课堂上,讨论问题的方法有很多:集体讨论、分组讨论、交叉讨论都可以.解决问题;可以通过组织课堂竞赛、想象旅游、激情辩论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课外的地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把学习能力程度不同的同学,相互搭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潜能,使他们在活动中,放下包袱,畅所欲言,大胆创造,突显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学习的成就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在“传”“帮“带”中完成优秀学生的能力提升和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4)能力展示的“激励式”“学以致用”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地理学科就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课标要求:地理教学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但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活动时,能力的展现会有多有少,或好或坏,但无论何种情况,教师都应从正面激励学生发挥其才能。即评价学习过程,也评价学习结果,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魏书生老师就主张让学生在课前喊一喊“我行”“我能”“我能成功”,从而“喊出一个强大的自我”。这里我们并不是机械地照搬照喊,而应意识到:在喊声中学生自我意识的改善和自信心的增强。这种自我意识和自信心的改善和增强。无疑是学生积极进取的源泉。因此,教学中应激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成绩:一条合理的建议、一件教具、一个原理模具、一份调查报告、一份数据统计表格,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取得和魏书生老师喊一喊的同样效果。3差异教学,辅助差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教师通常只关注好生而忽视差生,但差生又恰恰是需要重点辅助的对象,这从重点班、普通班的调查中已经表明了差生更加需要建立学习的主体性.学习困难不仅仅表现在低的认知能力上,还包括没有或不能维持学习动机、情感因素、学习方法和习惯等等多方面内容。好生由于各方面能力较强,一般可以独自完成学习任务或与学习伙伴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要达到新课标“面向全体”的要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有层次性、阶梯式的问题,注意问题的趣味性和课堂情境的创设,从而使得全体学生在不同的要求下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各自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对于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学不能全篇一律,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情况,适当调整教案和教学方法。尤其更应关注差生。4适当评价 12 教学中要采用发展性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发展性评价既考虑学生的过去,又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是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教学评价时,及时表扬完成任务快、质量好的不同层次的学生,以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5不断反思 就一节课而言,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因为课前反思可以明确目标,加强自觉实践;课中反思可以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后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的显性言行,从学生的行为、思维状态等方面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例如,观察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学生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是否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训练;是否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通过观察,可以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充分的宽容和应有的热情,是否经常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和主张,是否能在适当时候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来培养和保护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等。【结束语】时代呼唤人的主体性,人们也同样殷切期望教育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全面发展”这一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的实现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总之,主体性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把传统教学中被老师“一言堂”夺走的学习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的一项“民心工程”,是彻底改变传统“讲授型”地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实施有效教学,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它要求我们中学地理教师的耐心细致和高度的责任感,需要我们中学地理教师倾注智慧,为实现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和谐、个性地发展而作出努力.【参考文献】1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年 2 月 第 27 卷第 1 期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主体性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 郑叶姣 2方法交流 2009 年 3 月 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卢正同 3百花园地 2009 年 8 月 主体性策略运用于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赵卉 4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11 卷第 4 期 2009 年 7 月 13 主体性教学的原则实施与策略 颜炳梅 5课题研究 2009 年 9 月 主体性教学实施的策略 徐东皓 6教育战线 主体性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践途径姚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