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训练.docx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训练(完整版)一.幼儿一.幼儿教资备考练习(选择题)1 .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项目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是()。A.测验法B.调查法C.实验法D.问卷法2 .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A.敏感期B.最近发展期C.关键期D.以上皆可3 .幼儿期的年龄是指()。A. 01 岁B. 13岁C. 45 岁D. 36岁4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OA.感觉B.知觉C.视觉D.听觉5 .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结起来的是()。A.感觉B.意志C.行为D.记忆6 .幼儿的形象记忆是主要是依靠(56 .儿童最早能够辨别的图形是(A.圆形B.正方形C.三角形D.长方形57 .语词记忆大致出现在()左右。A. 2周B. 6个月C. 612个月D. 1岁58 .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是()。A.随意想象B.再造想象C.不随意想象D.相似想象59 .前运算阶段发生在()。A. 02岁B. 27岁C. 711 岁D. 1216 岁60.以下正确的表述是()。A.幼儿使用动词的频率高于名词B.幼儿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动词C.实词在45岁增长最快D.形容词在3岁增长最迅速61 .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 于()。A.感觉适应B.相继对比C.同时对比D.感觉相互作用62 .“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B.访谈法C.作品分析法D.实验法63 .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 是()。A.亲社会行为B.攻击行为C.合作行为D.性别角色行为64 .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 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 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A.转移法B.自我说服法C.反思法D.冷却法65 .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66 .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A. 1岁半2岁B. 1岁1岁半C.2岁2岁半D.2岁半3岁67 .幼儿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A.意义记忆效果好B.机械记忆效果好C 两者都很好D.两者都很差68.学前儿童先会走、跑,68.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动作发展具有()。A.整体局部规律B .首尾规律B.C.大小规律D.近远规律B.记忆D.感觉A.形状知觉B.大小知觉C.深度知觉D.方位知觉69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颜色、声音、气 味等个别属性的反映,是(A.想象C.知觉70 .视觉悬崖装置是用来测查婴儿的(答案0105:AADAD0610: BCBBA1115:CDAAC1620:CCCBD2125:DAAAA2630:BDCDD3135:BAADC3640:BCBAB4145:DBACD4650:CCBAB5155:CBAAC5660:ADCBC6165:BCDDB6670:AACDC二、幼儿园教资备考练习(简答题)1 .简述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水平。2 .简述幼儿观察发展的表现。3 .简述儿童对事物理解的发展趋势。4 .简述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5 .简述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6 .简述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7 .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8 .简述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9 .简述培养和提高幼儿意志行为的措施。10 .简述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11 .教师应如何正确对待存在交友困难问题的儿童?12 .简述幼儿性格发展的特点。13 .简述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14 .简述形成孩子良好依恋的策略。15 .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6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案:L解析:2岁之前,幼儿同伴交往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客 体中心阶段;(2)简单相互作用阶段;(3)互补的相互作用阶 段。25岁幼儿同伴交往的频率进一步增加,互动质量不断提高。3岁以后的幼儿在游戏中仍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在玩具不足 的情况下,争吵不可避免。到幼儿中期,单独游戏逐渐减少,平 行游戏和联合游戏较多。56岁时,合作游戏出现,幼儿需要学会围绕某个共同目标一 起合作、分享快乐。幼儿还未形成真正的友谊,好友间的交往偏 于表面化,翻脸很快,隔天又和好。幼儿社会交往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小班到中班的 发展呈加速趋势,而中班到大班却出现发展趋势缓慢甚至停滞现 象。2 .解析:(1)观察的目的性加强。(2)观察的持续性延长。(3)观察的细致性增加。(4)观察的概括性提高。(5)观察方法的形成。3 .解析:(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语词的理解。(3)从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4)从情绪性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4 .解析:(1)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2)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 水平和方向。(3)微观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 件。5 .解析: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包括:感觉和知觉是人生 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 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心理活动中占优势;幼儿的记忆、 隋绪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关,包括视、听、 嗅、味、动与平衡觉等。6 .解析:(1)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 即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并且用意志努力去保持注 后、O(2)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有意注意。成人提出问题,往往能够 引导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向,使幼儿有意地去注意某些事物。7 .解析:(1)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在幼儿早期,争吵、骂人、破 坏、发脾气等攻击性行为就有所表现,男孩发生的次数比女孩多。 到了幼儿期,这种性别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得越来越明显。4 岁前,男孩和女孩发生踢打、哭叫的次数相同,但是,4岁以后, 男孩更具有攻击性。(2)攻击方式的变化。攻击行为的方式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23岁的孩子常采用踢打对手的方式,争端的起因多为争夺玩具 和其他物品,它们的攻击性常表现为工具性攻击。年龄稍大些的 幼儿或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身体性攻击越来越少,转而采用戏弄、 奚落、说坏话或叫绰号等方式。8 .解析:(1)早期家庭教育的奠基作用。(2)角色游戏的关键作用。(3)幼儿园教育的主导作用。9 .解析:(1)给幼儿提供良好的锻炼意志行为的环境。(2)巧妙运用培养幼儿意志品质的方法。(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4)抑制幼儿不合理的要求,培养幼儿的自制性。10 .解析:(1)社会生活环境。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儿童具体生活 环境来起作用,因为幼儿是生活在具体的家庭和同伴环境中,亲 社会行为受社会文化及电视媒介等的影响。(2)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家庭的影响。家庭是儿童亲社 会行为形成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一方面是榜样的作用,父母自 身的亲社会行为成为幼儿模仿学习的对象;另一方面,父母的教 养方式是关键因素。同伴的相互作用。在儿童的安慰、帮助、 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同龄人起着决定性作用。幼儿看到同伴 做出亲社会行为的时候,可能会模仿,也可能会通过观察行为的 结果发生替代性强化。(3)移情。无论是社会生活环境,还是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 最终都要通过儿童的移情而起作用。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 本的内在因素。11 .解析:在幼儿期,教师要尽量帮助那些交友困难的幼儿,使他们逐渐 被同伴接受。首先,要使幼儿了解受欢迎儿童的性格特点及自身 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习与他人友好相处。其次,教师要引导 其他幼儿发现这些幼儿的长处,及时鼓励和表扬,提高这些幼儿 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来促进儿童的交往。12 .解析:幼儿性个发展有以下特点:(1)活泼好动。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期个体性格 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幼儿都有此共性。(2)喜欢交往。儿童进入幼儿期后,在行为方面最明显的特 征之一是喜欢和同龄或年龄相近的小伙伴交往。(3)好奇好问。幼儿有着去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要表 现在积极探索和好奇好问。好问是幼儿好奇心的一种突出表现。(4)模仿性强。模仿又分为即时模仿和延迟模仿,小班幼儿 模仿性强的表现尤为突出。幼儿模仿的对象可以是成人,也可以 是同伴。13 .解析:(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14 .解析:(1)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2)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3)父母亲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4)父母亲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及时作出反应。15 .解析:第一,观察前要做好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记录要求。第二,观察过程中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第三,观察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第四,观察时应排除偶然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另外,要考虑 到各种误差,如观察者期望效应、观察仪器设备的干扰等。16 .解析:(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2)从情境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3)幼儿讲述的逻辑性提高;(4)逐渐掌握语言表达技巧。三、幼儿园教资备考练习(论述题)1 .举例说明幼儿个性形成的标志。2 .举例说明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3 .联系实际说明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4 .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如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学习 与发展。5 .结合学前儿童词汇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谈谈如何促进儿童词 汇的发展?6 .请论述学前儿童对事物的理解的趋势。7 .为什么幼儿中期常常出现“告状”现象?8 .试论述同伴交往的重要性。答案:L解析:一般把36岁叫做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其标志为以下 四个方面:(1)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幼儿末期,幼儿调节、控制自 己行为的能力逐渐增强,开始能按照一定目的、计划去活动,开 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主观世界,心理活动开始具有系统性、完整 性的特点。A.工作B.表象C.言语D.思维7. 3岁儿童仅能够辨认()。A.左右B.前后D.中间8. C.上下8 .萌萌说:“我是个乖孩子,因为我上课爱举手回答问题! ”这时,起作用的是()。A.自我感觉B.自我评价C.自我体验D.自我控制9 .幼儿语音的错误,大多集中在()。A.元音B.辅音C.元音和辅音D.翘舌音10 .华生认为,天生的情绪包括()。A.怕、怒、爱B.喜、怒、哀、乐C.高兴、悲伤D.积极、消极11 .由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是()。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自尊感12 .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包括()。A.首尾规律B.近远规律C.大小规律D.以上都是13 .以下属于多血质典型特征是(2)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进行 观察、学习、思考,受外界环境影响的程度相对婴儿降低,而受 自身控制水平逐渐增高。(3)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在新生儿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 幼儿气质的不同已经十分明显。在能力方面,幼儿的智力的差异 及特殊能力也开始显露出来,特别是作为个性特征核心部分的性 格开始形成。同时出现稳定的个人特点。(4)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积极能动性对幼儿心理的 各个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在自我意识方而,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及 相应的自信心已经表现出差异。而自我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 着幼儿的学习、生活,甚至对以后的发展产生影响。2.解析:儿童的记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这主要表现在以 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无意记忆、机械记忆、形象记忆继续发展, 而且达到相当高度的水平,另一方面是记忆的意识性和理解性明 显地提高,表现为有意记忆、意义记忆、语词记忆和记忆方法继 续发展。具体如下:(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继续发展。(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幼儿识记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3.解析:无意想象是最简单的、初级的想象。幼儿的想像活动主要属于 无意想象。它主要有以下特点:(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总之,无意想象实际上是一种自由联想,不要求意志努力,意 识水平低,是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4 .解析:(1)班杜拉认为,社会学习的效果,可以扩展到不必直接接 受强化,只凭观察学习也可以学习某些行为或人格品质。这种不 必亲身经历,只凭观察所见而产生学习的现象,被称为观察学习, 或替代学习、模仿学习等。(2)观察学习是幼儿通过观察、模仿榜样而习得某种行为的 学习获得。班杜拉认为,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观察者会抽象出榜 样行为的共同要素,并把这种行为恰当地运用于其它情景,尽管 并没有看到榜样在其它情景中是否受到奖励或惩罚。这种抽取特 征并恰当运用的能力,使观察者行为不局限在特定的榜样刺激之 内,这与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是相互抑制的。(3)观察学习的中心是提供可供观察的榜样。教师通过自身 行为及幼儿行为向全体幼儿提供行为范型,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学 习与发展。因为根据社会交往理论和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幼 儿对其周围人物言行的有意无意模仿是其社会化中很重要的学习 方式与过程。而且越是在个体发展早期,榜样的影响作用越大。 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师应当非常重视自身对幼儿的榜样作用;第二,教师 对待他人与幼儿的情感态度是其榜样作用的重要部分;第三,幼 儿同伴间的影响日益增大。5 .解析: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里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对 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儿童最初掌握词时,往往对词的 意义理解不确切,其有两个特点:(1)笼统。幼小儿童对词的理解是笼统的,常常是一个词代 表多种事物。(2)非常具体。幼小儿童对词的理解把词的含义理解的过宽 或过窄。35岁儿童常常自己造词,出现“造词现象”。这是由 于前两个原因所导致的,但是幼儿对具体名词的理解基本上难以 达到确切的概念水平。针对儿童这种特点,应结合日常生活活动 教孩子掌握词汇,这是最重要而有效的途径。6 .解析:理解就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理解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前提 下,用这些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新的事物、发现新的联系。学前儿 童理解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征:(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主要依靠词的说明来 理解;(3)从对事物比较简单、表面的评价发展到复杂、深刻的评 价;(4)从自我中心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7 .解析:(1)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 准而引起的情感;(2)中期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 们可以因为自己在行为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中班幼 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 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 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3)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 为。8 .解析:(1)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 行为向友好、积极方面发展。(2)同伴交往是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3)学前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观察学习和积极探索,有助于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4)同伴交往可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有效基础。四、幼儿园教资备考练习(材料分析题)案例1: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她总 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入睡。如果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 没有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 现在她连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 迷惑不解,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解析:这是一种明显的依恋行为的表现,倩倩将小毯子看成是获取心 理安全的替代物。(1)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持久的 情感关系。通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吮吸、喊叫、抓握、依偎和 跟随等,以此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2)依恋的特征有:依恋对象具有选择性;有亲近行为,能 从依恋关系中获取慰藉和安全感,依恋关系的破裂会导致分离焦 虑和痛苦;双方在情感和行为上有协调性。(3)依恋对行为的影响:对社会性、情感、认知发展都有重 要的影响,需要认真对待。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平时的行为表现, 给予更多的关爱,包括生体上的触抚和语言、目光上的交流等, 使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案例2:幼儿园开学了,小(三)班的一名小朋友上课时不是坐不住, 就是随便说话,乱动别的小朋友;午休时,别的小朋友都睡觉了, 就他自己怎么也不去睡,非要去玩玩具,这样一来, 别的小朋 友也不想睡觉,也想去玩玩具。王老师看到这一情况后,就对所 有小朋友说:“谁能先躺倒床上睡10分钟,谁就可以先玩玩具, 谁今天中午不睡觉,下午谁就不能玩玩具。”这时,小朋友都迅 速的跑道自己的床上安静的躺下了。这是在幼儿园教学中经常遇见的问题,试结合行为主义学习理 论对这位幼儿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解析:(1)幼儿园老师采用的是斯金纳的操作学习论。(2)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 为,都与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3)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是正强化物还是负强化 物,它们的结果都是增加反应概率。(4) “谁能先躺倒床上睡10分钟,谁就可以先玩玩具”采用 的是积极强化;“谁今天中午不睡觉,下午谁就不能玩玩具”采 用的是消极强化。案例3: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像 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 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 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 儿童就会表现出烦躁情绪或反抗性。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 理特征是什么?应如何正确对待这一阶段的儿童?解析:(1)案例中提到的3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 折期和危机期。(2)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 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 性和自我意识产生。(3)正确做法:成人不能够对此阶段的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 制止,应注意教育技巧,防止与之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 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 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成人应发展其 独立性,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方法。案例4:张老师教小朋友学古诗,她教孩子们学宋朝朱熹的诗:“半亩 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来。”张老师觉得诗中包含了很深的道理。结果,小朋友们不是 东张西望,就是吵吵闹闹,不愿学习。请用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的原理进行分析。解析:(1)原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主要是儿童心 理本身内部的因素,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儿童心理本 身内部的主观因素包括:儿童的全部心理活动需要、兴趣爱好、 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心理状态等。(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或 动力;它表现为新的需要与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之间的矛盾。它 表现为新的需要与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之间的矛盾。儿童的心理 正是在这种矛盾运动中螺旋式上升,不断发展。案例5:亮亮今年3岁了,妈妈给亮亮讲故事,可是亮亮一会儿说外面 有小猫在叫,一会儿说要玩皮球总是不能专注地坐下来听妈 妈讲故事。请结合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加以分析。解析: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集中表现为: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 初步发展。幼儿无意注意有如下特点:(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2)与幼儿有兴趣和需要有密切联系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 起无意注意的原因。由于大脑发育水平的限制,幼儿有意注意仅 仅是初步发展,水平低、稳定性差,而且依赖于成人的组织和引 导。由于幼儿注意有以上特点,因此,在维持孩子的注意力方面, 应注意选择符合幼儿兴趣特点的内容和活动方式。案例6: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教师花大力气教幼儿记住某 首儿歌,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听到的某个童 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只需一两次他们就对广告词熟记心中。结合幼儿记忆的这一现象,请你分析一下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 的因素。解析:(1)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影响幼儿无意 识记忆的因素有: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参加 的数量以及活动的动机等。(2)幼儿对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的广告词记忆效果较好是因 为对广告词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有具体生动、形 象的特点,给予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童谣、广告词 的简明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很容易成为儿童无意记 忆的对象,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案例7:明明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非常崇拜那些著名的音乐家。有 一天,他跟妈妈说:“妈妈,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来了, 还给我们弹钢琴呢! "妈妈听了吓一跳,认为他在说谎。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解析:(1)幼儿想像具有夸张性的特点,表现在:夸大事物的 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混淆假想与真实。(2)原因:认知水平的限制;情绪的影响;幼儿想象 表象能力的局限。(3)案例中的幼儿因为喜欢听古典音乐,也很崇拜音乐家, 所以夸张地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来了,还 给我们弹钢琴呢!”, 这不是在说谎,而是因为希望能够见到自 己喜欢的人物,混淆了假想与真实。案例8: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的教具,以帮助 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 卷起来”时,总是用手做出“卷”的动作,说到“大象把狼扔到 河里去”,又用手做出扔的样子,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 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议的笑容。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2)根据该特点,教师该如何有针对性的教学?A.反应迅速、活泼好动B.精力旺盛、容易冲动C.稳重踏实、缺乏生气D.多愁伤感、行动缓慢14 .通常所说的智力、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等,都是()OB.特殊能力D.创造能力A. 一般能力C.模仿能力)OB.同伴关系的发展D.依恋关系的发展15 .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A.攻击性行为的发展C.亲社会行为的发展16 .心理是人脑对()。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17 .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A.痛觉B.听觉C.味觉D.视觉18 .儿童出生后就出现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oA.选择性注意B.有意注意解析:(1)案例体现了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思 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依靠头脑中的具体形象和动作来思维。(2)老师在教学中应该适合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多采 用具体形象的教具、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等来进行教学。也 可以让儿童根据老师的语言描述作出相应的动作,一边做动作一 遍思考想像,帮助儿童理解领会教学内容。案例9:平平看到老师在倒水:老师把一个矮而宽的杯子里的水,倒入 另一个高而窄的杯子中,平就认为水变多了,因为水看起来“长” 了。有一次,她想帮妈妈洗鞋子,就把鞋子放入盆中,用刷子刷 起来,却没有放水和擦肥皂。请根据有关幼儿思维特点的原理,对此例作出分析。解析:(1)这种现象表明了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并派生出片面 性的特点。(2)他之所以回答前面的问题说水变多了,是因为他在解决 问题中常常只是照顾到事物的一个维度(因为水看起来“长” 了), 而不能同时兼顾到两个维度,不能把握高矮与宽窄两个维度的相 互联系。(3)他想帮妈妈洗鞋子,就把鞋子放入盆中,用刷子刷起来, 却没有放水和擦肥皂。这就是因为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幼儿 思维的片面性常常使幼儿“好心办坏事”。案例10:兰兰今年三岁多点儿,活泼可爱,特喜欢画画、拼图。每次画 画总是拿起笔来就画,偶尔画出一种图形,就高兴地说:“哈, 小鸟,瞧,我画了只小鸟!”画出来的像什么就说是什么。拼图 也是这样。爸爸见此很不满意。每当兰兰要画画了,他总是要求兰兰说: “你告诉爸爸,你想画什么,想好了再画画! ”兰兰不听,还是 拿起笔来就画。兰兰爸爸非常生气,经常批评兰兰“做事之前不 动脑筋! ”。请根据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有关理论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兰兰的行为说明了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什么趋势?请对 此趋势以及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变化作简要说明。2 .兰兰爸爸的要求和批评是否合理?请就如何正确教育、引导 像兰兰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提些建议或对策。解析:(1)说明了学前儿童思维发展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 维的趋势。兰兰现在的思维处于直觉行思维,在行动中利用动作 进行思考,不能预见、计划自己的行动,所以兰兰画画时是画出 来像什么就说是什么,不是先想好了再画出来通常没有目的性。(2)不合理。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 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建议是:聆听孩子的表达。孩子自己的想法是通过语言和行动表达出 来的,仔细去聆听一下孩子的想法,你会发现他的创意和发展。给予孩子以肯定的鼓励。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用别人的 评价来评价自己,给予肯定的鼓励是对孩子发展最大的帮助。耐心引导。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的教育方式直接影 响孩子的发展和习惯。你的耐心引导会激发孩子学习和表达的激 情。案例11: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 口吃的现象, 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 的主要原则。解析:(1) 3、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 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 急噪、激动和紧张。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 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儿童期是好模 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2)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 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儿童 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成人在 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 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辅助语言来表达, 问题就能够解决。案例12:强强是一名4岁的儿童,他经常自言自语。搭积木时,他边搭 边说:“这块放在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么 就把它放在这里当作门吧”搭完一个机器人后,他会兴奋地 对它说:“你不要乱动,等我下了命令,你再去打仗!”请根据学前儿童言语功能发展的有关原理,对此案例加以分 析。解析:这里涉及到了很重要的概念一一自言自语。自言自语是内部言 语发展的初级形态,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由外部言语向内部 言语发展的过渡形态。(1)学前儿童言语交际功能的发展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3岁前,主要是请求、回答和提高;第二阶段:36 岁,出现陈述、商量、指示和命令以及对事物的评价等。强强今 年4岁,语言发展已经到了第二阶段,如案例所述,已经有陈述、 商量、指示和命令的语言出现了。(2)内部言语的发生发展4岁以后,幼儿开始出现内部言语,内部言语是儿童身心发展 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外部言语的内化,是思维过程的依靠,对 心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幼儿内部言语的产生也是幼儿心 理发展水平的一个质变。主要表现为出声的自言自语:强强喜欢自言自语就是开始出 现了内部语言。幼儿自言自语的形式:游戏言语、问题言语。 强强一边搭积木,一边自言自语,运用的就是游戏言语和问题言 语。案例13:红红喜欢的小鸭子玩具碎了,她伤心地哭了起来,可当妈妈给 了她一块巧克力,她又笑了;在幼儿园看见别的小朋友哭了,她 也会跟着哭起来。根据情绪发展的趋势原理加以分析。解析: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化和深刻 化、自我调节化。首先,引起幼儿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食物、玩具 等往往是引起早期儿童情绪的动因,所以,玩具碎了红红就会哭, 得到巧克力就会笑。其次,儿童情绪逐渐丰富和深刻化。早期儿童的情绪指向和体 验比较表浅,因此,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转化。最后,儿童情绪逐渐受到自我意识的支配,冲动性逐渐减少、 稳定性逐渐提高,情绪从外露到内隐。婴幼儿的情绪是非常不稳 定的,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感染性等特点。随着年龄增长,儿 童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逐渐增强。案例14:3岁的小明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一个劲地向他解释 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小明就用高8度的嗓门哭起来,妈妈生 气地说:“再哭,我打你”,小明不但没有停止哭叫,反而情绪 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了滚。请你分析一下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解析: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有:1 .转移法。对于小明睡觉前想吃糖的不合理要求,可以通过转 移他的注意力的方法,儿童的注意力是容易转移的。2 .冷却法。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不理睬的方法, 孩子自己慢慢地会停止哭叫。3 .消退法。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消退法。小明 妈妈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无异于火上加油。使孩子的情绪更加激 化。案例15:小明的爸爸妈妈总是担心小明和外面的伙伴一起玩耍会削弱 自己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禁止小明与伙伴们进行交往。渐渐地, 爸爸妈妈发现小明越来越沉默,不懂得怎么与人交往,有的时候 又非常任性。请从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小明父 母的做法。解析:(1)小明父母没有认识到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 要影响。孩子自身对交往的主动性和交往的能力是影响儿童交往 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学会交往。(2)小明父母禁止小明与伙伴们进行交往,导致小明越来越 沉默,不懂得怎么与人交往,有的时候又非常任性。说明小明自 身对交往的主动性和交往的能力因为缺少交往实践而没有得到培 养提高,孩子的同伴交往也已经受到了不良影响。小明可能成为 一个不受欢迎的儿童(被排斥或受忽视)并进一步影响到小明的 心理健康发展。案例16:5岁的小强在幼儿园经常为了抢夺玩具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有时 甚至对小朋友有拳打脚踢等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其他人都躲着 他,很不受小朋友欢迎。请你分析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解析: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大致有:(1)父母的惩罚;(2)榜样。攻击性的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3)强化。在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或教师不加制止, 就等于强化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另外,同学之间也会学会攻击 性行为;(4)挫折。研究认为,一个受挫折的孩子很可能产生攻击性 行为。对于小强的攻击性行为,应认真查找原因,有的放矢地进 行教育。案例17:雨涵是某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在该幼儿园里,他是出了名的“身 强体壮”的顽皮鬼,和其他小朋友矛盾不断,今天早上又挨了老 师的一顿狠批。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雨涵所在的班刚转来了 一个小朋友李明,李明个子也比较高,这样,雨涵和李明成为该 班仅有的两个“高个儿”。雨涵主动找李明一块玩儿,可李明不 太喜欢动,尤其不爱和雨涵这样风风火火的孩子玩。今天上午刚 到班里,雨涵又找李明教他“玩魔术”,李明不同意,雨涵就动 起手来在老师眼里,雨涵总是这样:总是主动和小朋友接触, 可好景不长,一来二去,也就没人愿和他玩了。然而,他自己仍 别出心裁地玩得有滋有味。(1)雨涵的行为及他和小朋友们的关系说明了什么?请用幼 儿社会性发展的有关知识回答。(2)这种儿童的表现是什么?怎样帮助他处理好和伙伴的关系?解析:(1)在社会性发展中,雨涵在与同伴交往方面属于问题儿童, 具有攻击性。(2)体质强、力气大、行为表现最为消极、不友好,积极行 为很少;能力较强、聪明、爱玩、性格外向、脾气暴躁、容易冲 动、过于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但又不善于交 往;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缺乏正确评价,往往估计过高。对没有朋 友一起玩不太在乎。教育方法:首先,要使他们了解受欢迎儿童的性格特点及自身 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习与他人友好相处。同时,教师要引导 其他幼儿发现这些幼儿的长处,及时鼓励和表扬,提高这些幼儿 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达到促进儿童交往、 改善同伴关系的目的。C.定向性注意(定向反应)D.随意注意19 .小朋友在活动室内进行活动时,突然窗外飞进一只小鸟, 小朋友都兴奋地去看小鸟。小朋友这时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20 .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A.记忆B.感觉C.知觉D.思维21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过程在学习后()内进展最快。A. 31 天B. 6 天C. 1天D. 20分钟22.()幼儿的个性初具雏形。A. 56岁B.45岁C. 34岁D.23岁23 . 1岁至1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A.单词句B.电报句C.简单句D.复合句24 .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通过对100多个婴儿的观察指 出,儿童出生时的情绪反应是()的。A.完全未分化B,高度分化C.相继分化D.基本分化25 .儿童语言最初是()。A.对话式的B.独白式的C.连贯式的D.创造性的26 .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