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docx
-
资源ID:72866034
资源大小:17.2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docx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标内容】: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了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这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又一次“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 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 思想上,汉武帝“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治国,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者都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 思想。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对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意义。 故本课内容对我国影响深远。【教学目标】1 .掌握汉武帝时期政治、思想、经济方面巩固大一统的主要措施;认识汉武帝是汉朝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他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2 .通过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 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影响。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3 .认出汉武帝的大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的多民 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中,优 秀的传统文化是合理的,值得弘扬。【教学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教学难点】推恩令的巧妙之处;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问: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秦始皇开创了 “大一统”,但是秦二世 而亡,那么是谁使“大一统”得到了进 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呢?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抢答阅读学习目标用旧知识关联 本课,并用抢答激 发兴趣,引起求知 的欲望。了解本课目标要求化、经济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 措施。2、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 目的与影响。3、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巩固大 统的措施,学会评价历史人物。探究新知 (授新课)汉武帝介绍:生于公元前156年,汉文 帝的孙子,汉景帝的儿子,7岁被立为 太子,16岁(公元前140年)登基为 帝,70岁驾崩,在位54年。他励精图 治,对内揽人才、兴文教、振经济,对 外伐四夷、通西域、显国威,把西汉王 朝推向极盛。他的一生见证了西汉王朝 的鼎盛,可又有谁知道,就是这位功勋 卓著的大汉天子,内心里总有着无穷无 尽的烦恼!今天这节课,老师会带着同 学们走进汉武帝的内心世界,知晓他的 烦恼,感受他的忧愁,并期待大家能为 他老人家排忧解难。一、“推恩令”的实施自主阅读P54-55,概括西汉初年,在 政治上面临哪些问题?汉武帝是怎么 解决的?问题一: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 中央。补充:(补充文字及图片材料)西周 f 秦朝西汉初高祖今 分封制一一郡县制一一郡国并行西汉景帝步汉武帝了解汉武帝具有雄才大略。自主学习激发兴趣,直 观形象,形成感性 的认识。培养提取历史信息 的能力了解西周至汉 初的中央对地方管 理的措施,及诸侯 势力的膨胀。培养削藩?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的内容?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 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 皇帝制定封号。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图示介绍)问题二: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材料佐证)(豪强地主)“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 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史记平准书内容: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部派 刺史一人,负责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 员,、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 作歹。教师作出评价,总结“推恩令”及刺史 制度的作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 强此外,汉武帝还采取什么措施加强对地 方的管理?汉武帝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王国问题:汉初分封的 诸侯国势力膨胀,威胁 到了中央集权。讨论“巧妙之处”通过“推恩”这种相对 和缓而“富有人情味” 的方式,不费一兵一 卒,达到了削弱王国的 目的,而得到封地的诸 侯子弟,对皇帝感恩戴 德,从而培养了侯国的 忠诚。学生根据材料提炼主 要信息。回答解决方法:刺史制 度学生透过现象看本 质的能力,让学生 认识到解决诸侯国 问题的必要性。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了解“推恩 令”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 史料的能力及提取 历史信息的能力了解刺史制度。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者:董仲舒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 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 支柱。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 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 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 权机构。比一比:比较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有哪些异 同点?措施作用: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三、盐铁专卖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相同点:两个事件的目的和实 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 一,都是文化专制主义 的表现。不同点:两个事件的方式和结 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 家思想,对其他的思想 文化进行极粗暴野蛮 的破坏,造成了我国古 典文化的损失,结果并 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 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 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 统,促进了大一统的形 成与巩固。儒家思想强调 “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等”有利 于维护君主专制统 治在长安设太 学,以儒家的五经 为主要教材,大力 推行儒家教育。儒 家思想对后世影响 深远培养学生的归 纳能力。优秀传统文化应该 传承自主阅读P55-56,概括西汉初年,在 经济上面临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 的?富裕的商人,冶铁铸币卖盐,积累了数 以万计的财产,却不顾国家危急,加重 百姓困苦。一一史记平准书展示教材第56页“材料研读” 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 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一一史记货殖列传 提出问题:想一想,这种状况对国家的 经济发展造成什么样影响?假如你是汉武帝的话,面对这种情况, 你会怎么办?铸币权收归中央,统 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国有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 物价展示教材第56页“相关史事”,反映 汉武帝重视农业,发展生产的措施。 展示汉武帝后期西汉王朝疆域图。补充:五铢钱介绍;盐铁国有介绍;统 一调配物资介绍措施作用:使国家财政状况改善,为许 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学生阅读材料,问答问 题:造成农业荒废,经 济混乱,财政亏缺的状况。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 题。观看材料及图片回答措施作用培养学生从史 料中获取有效历史 信息的能力。课堂总结归纳、梳理知识点。理清所学知识汉武 帝巩政治:“推恩令”的实施和建 刺史制度总结所有措施的意的层次结构,掌握 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固大- 一统经济:铸造五铢钱;盐铁专卖; 重视农业生产义:汉武帝从政治、思在联系,形成知识王朝-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体系及一定的知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框架。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想一想: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小组合作对比秦始皇和培养学生辩证的客两位古代帝王并称?汉武帝的功绩,从而评观的评价历史事价汉武帝,学会评价历件、历史人物的能史人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