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Word版).docx
-
资源ID:72870444
资源大小:29.12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Word版).docx
2021-202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美学和艺术史中,人们考察史前艺术,一般会注意到人类早期艺术的“尚圆”问题。如张法在 远古彩陶的艺术特征和文化意义一文中谈到,陶器是圆形的,面向各方。比较言之,他认为平面化 的具象图案易于把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一面,倾向于形成定点观赏;而圆面上的图案让观赏者体会到一种 移动游走的、周而复始的无尽效果。但是,这种对圆形的偏爱又绝不仅限于具体的器物,而是涉及人类 早期的世界观乃至宇宙观。在中国文明的发端期,圆形模式构成了中国人对宇宙空间的基本看法。虽然中国早期文明已形成了 天圆地方观念,但是由此形成的中国传统空间地理认知的差异,最终依然要被纳入人类社会早期关于天 文及地理整体“尚圆”观念的普遍性中。关于这种尚圆观念的产生,圆形的空间认知一方面源自人对日月星辰等自然天象运行轨迹的体认, 另一方面则是以认知者本人为中心设立外部世界的边界的必然产物。人类在其起点处关于自然空间的圆 形预设,使审美经验成为一切空间地理认识的原型经验,也因此使美学问题成为地理学的原发性问题。当然,这种基于美学预设的空间观念并不能反映世界的真实,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社会早期, 它却形塑了中国人的地理实践,并一直对后世产生持续性影响。伏羲氏象天法地,制作八卦,并以圆形 模式组合成天下空间结构。自此以降的圣王史,就是按照这一模式逐渐形成国家地理规划的历史。按 尚书禹贡所记,禹帝以“中邦”为中心,以五百里为界,将王城以外划分为甸服、侯服、绥服、 要服、荒服五个圈层,直至“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在这种从国家向天下 的蔓延中,中国早期地理空间显现为圆型观念的不断放大,即从中邦出发的层层相套的同心圆。那么,在中国传统地理观念中,这个中心是什么?逸周书度邑解中记载周王朝营建新都,最 后选择在黄河、伊水、洛水交汇的洛邑定都,因为这里不但居于东西南北之中,而且距离“天室”最 近,能直接得到上天的护佑。至汉代,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讲:“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 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这意味着起码至汉 代,以河洛为中心的三河之地是被作为上古圣王所居,即天下中心来看待的。据此,中国传统的国家地 理模式,基本上是一种从洛阳出发、层层外发的围层模式。洛阳城在西周早期被确立为天下中心既不是一个自然地理的事实,也不是来自人的主观建构,而是 圆形的天下模式需要一个现实的王城配置物。在此,如果说这种前置的“圆'是审美的,那么由此塑造 旁观者更敏感。但能不能“雪耻”,提升国货的品质和吸引力,,还需要中国的各级政府 积极行动。四、作文(共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冯唐翻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引起网络热议,如他将原来郑振铎翻译的“大地借助于绿草,显出 她自己的殷勤好客”,翻译为“有了绿草,大地变得挺骚”;“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 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翻译成“现世里孤孤单单的小混蛋啊,混到我的文字里留下你们的痕迹 吧!”有人认为这是冯唐对传统翻译的创新尝试,有人说这是文学翻译界的一次恐怖袭击,也有人讥讽 冯唐借低俗迎合世人、炒作自己。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出的古代中国地理疆域,则明显是美学化的空间模式在现实中找到了恰切的对应;而现实的国家地理, 则成为一种按照美的规律(圆形模式)而建造的空间形式。也就是说,它不是自然地理,而是一个被圆 形思维重塑的审美地理。(摘编自刘纪成中国美学与传统国家地理).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法认为,圆形图案让观赏者偏爱,但这种感情涉及到人类早期的世界观乃至宇宙观。B.美学问题成为地理学的原发性问题原因之一就是人类在其起点处关于自然空间的圆形预设。C.圆形空间观念虽然不能反映世界的真实,但是曾经形塑并持续影响了中国人的地理实践。D.洛阳城在西周早期被确立为天下中心,是“尚圆” 审美观念在现实中找到了对应物的结果。1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题()A.本文着眼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尚圆”观念和传统地理之间的关系,表明了古代中国的现实地理是被 圆形地理重塑的观点。B.文章分析天文及地理整体“尚圆”观念的产生的两个原因时,都是从主观方面对其进行论述的。C.文章引述尚书禹贡的记载,是为了证明中国早期地理空间显现为圆形观念的不断放大,但并不 能反映世界的真实。D.文章遵循引论一本论一结论这一论证模式,首先提出“尚圆”问题,接着论述了 “尚圆”观念产生的 原因,最后阐述这一观念的影响并得出结论。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社会早期关于天文地理的“尚圆”观念,本身就涵括了中国早期文明的天圆地方的观念。B.中国传统的国家地理模式,是以洛阳为中心、层层外发的圈层模式。C.伏羲氏以后的圣王史,是按照象天法地、制作八卦的圆形模式逐渐形成国家地理规划的历史。D.中国人追求“圆满”的心理,舞蹈中的“回旋”都可能是受到了 “尚圆”观念的影响。(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期发布的报告称,世界76. 33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 2亿面临饥饿,相当于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人挨饿。而今年由于旱灾、水灾、蝗灾和新冠肺炎疫情等灾难性事件的发生,全球粮食 的生产、加工、存储、交易和运输都受到影响,有些国家出现粮食短缺问题,粮食安全引起全面关注。“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基本体现。面对我们还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这一基本国情,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需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摘编自厉行节约粮食安全才能有保障,中国日报网2020年8月13日材料二: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接近我国粮食总产量的6%。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 费量就高达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触目惊心的食物浪费,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所投入的水、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被大量无效消 耗。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食物浪费足迹: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报告显示,全球每年食物浪费总量达 13亿吨,全世界每年生产但被浪费的粮食所耗用的水相当于伏尔加河年流量的3倍,而生产这些粮食所 排放的温室气体高达33亿吨。此外,食品浪费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额外压力,导致耕地面积和捕捞规 模不断扩大,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舌尖上的浪费”禁而不绝,原因在于一些人抱有“爱面子、讲排场”的摆阔心态,或存有“没人 管、管不住”的侥幸心理。同时,一些经济利益因素也在为“舌尖上的浪费”推波助澜。过去一段时 间,一些餐馆饭店设置最低消费门槛引导顾客超量消费,“吃播” “大胃王”等另类直播更是引发浪费 食物的负面效应。靠这种手段换来的红火生意、得来的“油腻”点击量,实际上是错用浪费刺激消费, 错拿“胃口”吸引“眼球”,为赚取经济利益而营造出扭曲的餐饮文化。(摘编自从节约每一粒粮食做起,人民日报2020年9月18日)材料三:日本超市、餐馆等商家浪费的食物约占总量的55%。日本2019年度食物自给率为38%,大量食物依 赖进口。为了减少食物浪费,日本政府注重从立法着手。2001年日本实施食品循环法,要求食品生产 企业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进行循环再利用。2019年日本实施食物浪费削减推进法,规定政府有责 任推进避免食物浪费的相关政策,并要求从食品生产到消费等各环节减少浪费。食物垃圾是新加坡最大的垃圾来源之一,2019年就产生食物垃圾7.44亿公斤。据统计,本地家庭每 天所丢弃的垃圾中,约一半是厨余垃圾。2015年新加坡启动减少食物浪费推广计划,通过在网站、电视 和报纸等媒介和社区等渠道宣传节约粮食倡议,鼓励公众养成合理购买、储存和制作食物的习惯。新加 坡政府通过向食品零售机构、超市和食品生产厂商发布减少食品浪费的指南,降低食品在供应链中的浪 费。政府还与学校合作,通过提供教育资源,如海报、工具包、视频、游戏和演示材料等,向学生普及 节约粮食的重要性。(摘编自节约粮食,一种生活习惯,人民日报2020年9月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埋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只有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 一方面全球至少九分之一的人在挨饿,另一方面粮食浪费严重,每年被浪费的粮食达13亿吨。C.日本食物自给率为38%,大量食物依赖进口,但是其商家浪费的食物就占总量的55%左右。D.食物垃圾是新加坡最大的垃圾来源之一,仅2019年就产生7亿多公斤,其中约一半是厨余垃圾。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旱灾、水灾、蝗灾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 显。B.粮食浪费不仅使大量的水、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被无效消耗,还严重威胁自然界的生物多样 性。C.造成粮食浪费的原因是摆阔心态和“没人管、管不住”的侥幸心理以及商家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 D.在日本、新加坡、中国乃至全球,粮食浪费问题都很严重,节约粮食已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内 容。6 .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节约粮食,保障粮食安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做客以后紧接着的几天,气候突然转暖了。街头和河岸边的柳树不知不觉地抽出了绿丝;桃树、杏树的枝 头也已经缀满了粉红的花蕾。少平的日子过得和往常差不多,但校园里已经桃红柳绿,他的心情开朗了许多。除了肚子照样填不 饱外,其他方面应该说相当令人满意了。这天下午劳动,润生突然来到他跟前,说:“少平,我姐说让你下午别在学校灶上吃,到我二爸家去 吃饭。”孙少平一下子被这意外的邀请弄得不知所措。润生的姐姐叫他有什么事呢?这使他感到惶恐不安一润生他二爸是县革委会的副主任,在县上可是一个大人物。有时他二爸路过 回村子,坐的都是吉普车呢。不过,他对润生的姐姐润叶倒怀有一种亲切的感情。尽管润叶她爸是村支部书记,她二爸又是县上的领导,但润叶姐不管对村里的什么人都特别好。润叶姐在县上的城关小学教了书,成了公家人,每次回村来,还总要到他们家来串门,和哥哥拉家 常话。她每次来他们家都不空手,总要给他祖母带一些城里买的吃食。最叫全村人惊讶的是,她每次回 村来,还提着点心去看望她户族里一个傻瓜叔叔田二。田二自己傻不说,还有个傻儿子,父子俩经常在 窑里拉尿,臭气熏天,村里人一般谁也不去他家踏个脚踪;而润叶姐却常提着点心去看他们。按说,润叶姐要求他的事,他都应该按她说的做。但现在叫他到她二爸家吃饭,他倒的确有点惶恐 和为难了。他想到他穿这么一身破烂衣服,要跑到尊贵的县领导家里做客,由不得一阵阵心跳耳热。一直到收工,学校马上要开饭的时候,孙少平还是拿不定主意。孙少平反复想着,走到了宿舍的门口。他在门口一下子愕住了:他看见润叶姐正坐在他宿舍的炕边沿上,望着他发笑,显然在等他回来。少平一下子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倒是润叶姐走上前来,拉着他的袖口拉他说:“走,跟我吃饭去!” 现在没办法拒绝了,少平只好跟着润叶姐起身了。他一路跟着润叶姐进了县革委会的大门。进了大门后,他两只眼睛紧张地扫视着这个神圣的地方。 县革委会一层层窑洞沿着一个小陡坡一行行排上去,最上面蹲着一座大礼堂,给人一种非常壮观的景 象。在晚上,要是所有的窑洞都亮起灯火,简直就像一座宏伟的大厦。少平一边跟润叶进了她二爸家的院子,一边瞥了一眼这家著名人物的院子:一共有四孔窑洞,一个不 大的独院;墙那边看来还住着另外几家领导,格局和这院子一模一样。他心慌意乱地跟润叶进了边上的一孔窑洞。润叶让他坐在一个方桌前,接着就出去为他张罗饭去To现在他一个人坐在这陌生的地方,心还在咚咚地跳着。两只手似乎没个搁处,只好规规矩矩放在自 己的腿膝盖上。不一会儿,润叶便端着一个大红油漆盘子进来了。他赶忙站起来。润叶把一大碗猪肉炒粉条放在他面前,接着又把一盘雪白的馒头也放在了桌子上。 她亲切地用手碰了碰他的胳膊,说:“快坐下吃!我们已经吃过了,你吃你的,我出去刷一下碗筷” 她拿着木盘出去了。孙少平的喉眼骨剧烈地耸动起来。肉菜和白摸的香味使他有些眩晕。他坐下来,拿起筷子,先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什么也不想了,闷着头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他把一大碗猪肉粉条刨了个精光,而且还吞咽了五个馒头。他本来还可以吃两个馒头,但克制住了,这已经吃得不像话了!这时,润叶姐进来了,润叶收拾他的碗筷,他立在地上,仍然紧张得火烧火燎。等润叶把他的碗筷 送到厨房重新返回来的时候,他赶快对她说:“姐,没什么事我就走了”润叶大概也看出了他的窘迫,马上说:“那好,我去送送你。”少平在衣服襟子上把右手冒出的汗水楷了楷,就跟润叶来到通往中学的石坡路上。天开始模模糊糊地黑起来了,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隐 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夜!现在,润叶姐把他送到了学校的大门口。她站定,说:“你快回去”说完这话后,便从自己的衣 袋里摸出个什么东西,一把塞进他的衣袋,旋即就转过身走了。走了几步她才又回过头说:“那点粮票你 去换点细粮吧”少平还没有反应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润叶姐就已经消失在坡下的拐弯处了。他呆呆地立在黑暗 中,把手伸进自己的衣袋,紧紧地捏住了那个小纸包。他鼻子一酸,眼睛顿时被泪水模糊了(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三章,有删改)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开头的景物描写细致真切,不仅交代了时令的变化,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环境,而且渲染出一种 蓬勃向上的气氛。8 .选文中对革委会大院的壮观景象进行了描写,这样的环境给孙少平一种压迫感,更增加了去做客的孙 少平的紧张感。C.选文最后一段运用了细节描写,“紧紧地捏住”“鼻子一酸”等细节充分表现孙少平此时激动的心情 和对润叶姐的感激。D.选文以孙少平做客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主要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表现孙少平做客前的矛盾心 理、做客中的扭捏不安。8 .请简要分析文中孙少平去润叶姐二爸家做客的心理变化过程。9 .简要分析文中润叶有哪些形象特点?作者又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特点的?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越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 怒,将杀奢。奢因说日:“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 县,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 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 实。秦伐韩,军于阕与。王召廉颇而问日:“可救不?”对日:“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 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日:“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 令赵奢将,救之。兵去邯郭三十里,而令军中日:“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 振。军中侯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 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日:“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阂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 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闹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 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日:“内之。”许历日:“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 之。不然,必败。”赵奢日:“请受令。”许历日:“请就斧质之诛。”赵奢日:“胥后令邯郭。”许 历复请谏,日:“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 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闷与之围而归。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皇。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军于阕与(军:驻扎)B.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斗:使争斗) *C.坚壁(壁:营垒)*D.赵奢日:“内之。”(内:让进来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原君就是赵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其他三人为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B. “田部吏”是古代管理田地的官员,“吏”“掾”“曹”都是古代的基层官员,一般级别不高。C.孔安国在论语注释中日:“国,诸侯也;家,卿大夫也。”文中赵国为诸侯国,平原君就是赵国的卿大夫。D. “马服君”是赵奢封号,“国尉”是许历的官职;文中意思是说赵奢的官职与廉颇蔺相如的官职相当。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奢因依法处理平原君家的租税,被平原君认为有才,推荐给赵王;赵王任用赵奢管理赋税,国库充实,人民富足。B.秦军驻扎在武安西,秦军将领大声喧哗训斥士兵,震动武安城内房屋。但是,赵奢仍然按兵不动,并斩了请求救援的人员。C.征收赋税展现了赵奢的公平处事的才能,救援韩国解阕与之围,充分展现了赵奢勇敢精神与卓越的军事才能。D.文章选取赵奢的几个典型事例,有力地说明了赵奢能与廉颇、蔺相如同位,靠的不仅是平原君的推荐,更是自身的才能。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 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天末怀李白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逋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注释】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流放途中 经过汨罗江。天末:天边。君子:指李白。脑魅:喻指各种各样的坏人。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以秋风起兴,对景相思,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世路凶险,无限悲 凉。B.颔联借“鸿雁”杳无音信,风波险恶,秋水寒凉,传达了对李白流放前途的关切和担忧。C.颈联通过比拟手法,高度议论概括了自古以才华出众者命途多舛的历史事实,“憎”“喜”对比,传 达了杜甫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和感慨。D.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深厚,却不外放,千回百转,萦绕心际。15 .杜甫为什么要在怀念李白的诗歌中联想到“投诗赠汨罗”?(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熊与龙的叫声在诗人耳旁回响的两句是:“,(2)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平添的儿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 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z(3)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强烈 地表现了宋朝国势危亡、个人经历坎坷。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 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 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o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 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 室,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 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徽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并可根据需要 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 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 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中国人民的贡献。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一应俱全一览无余A. 一应俱全一览无余易如反掌东山再起B.应有尽有一览无余轻而易举再接再厉C. 一应俱全一目了然轻而易举东山再起D应有尽有一目了然D应有尽有一目了然易如反掌再接再厉.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勘查任务。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20.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耀华号”,7月31日从重庆港开出,本月3日6点50分在右行至牌县航段,船舵突然失控,船体 搁浅,并且严重倾斜。长江港务监督局迅逸组织教援,但因水位只有1.7米,客轮的吃水线是24米,再 加上近期长江退水速度较快,因此4次救援全部失败船上243名旅客被困12小时后,在有关部门组织下 安全抵达武汉。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5字。国人海外抢购的原因,媒体总结不外乎看重质量、价格、诚信。同样的商品,消费 者当然以脚投票来选择国外产品。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国内儿童药研发缺乏动力性政策,投入高、利润 偏低;再加上后续市场发展不健康,药品能否进医院常常不取决于药品本身的质量,而是医药企业、销 售者和主管部门、医院或医生的关系。潜规则盛行之下,约企也就普遍没有动力花财力、精力来专注质 量,提升消费者体验。这不是单纯的企业能力问题,而是市场秩序问题。好的市场秩序下,消费者和企 业相互满足而走向共赢:坏的市场秩序下,O看着国人海外抢购,相信企业家比我们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