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测量》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市政工程测量.docx
-
资源ID:72870496
资源大小:27.93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市政工程测量》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市政工程测量.docx
市政工程测量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市政工程测量适用专业:市政工程技术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学时:64学 分:4一、课程性质及作用本课程是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目标是在具备工程测量技术的基本 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使用工程测量相关仪器完成路桥工程设计、施工中 工程测量的能力,以及运用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标准解决道路桥梁工程测量技术相关问题的能力, 加强对工程测量技术实践应用的探讨,促进学生处理实际工程施工测量问题能力的提高。本课程教 学使学生达到施工员资格证书中相关技术考证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平行课程有:应用高等数学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测量综合实训、市政工程识图与绘图、桥梁工程施工、城市道路设计与 施工、市政管道工程施工、城市河道施工等。二、课程设计思路1 .总体思路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 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 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创设工作情 境,以“工作项目”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本课程以道路工 程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市政工程技术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 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 确定本课程的学习情境与项目单元及任务。2 .课程设计思路(1)目标设计市政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体现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最新教学理念,采用凸显职业教育的 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最终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求,即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2)内容设计设计5个学习情境即:1.高程测量;2平面控制测量3.道路地形图测绘;4.道路中线测量;5. 道路纵横断面测量。每个学习情境又分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每个教学项目又选取若干个教学任务。打破传统的 知识传授方式,以“学习情境”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3)考核评价设计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模式,突出专业技能的考核,实训考核比例40%,知识能力考核 过程中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核采用闭卷,对于能力提升考核采用 开卷,在平时考核中注重笔试、口试、抽查、作业、设计等模式进行考核。三、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市政施工测量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在掌握水准测 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及直线定向、导线测量、地形测量、道路中线测量、路线纵断面测量、路 线横断面测量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够承担施工一线的中线测量、纵断面测量、横断 面测量以及道路、桥梁、管道施工阶段的施工放样测量等工作任务。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 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吃苦耐劳和客观科学的职'业精神,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1 .认知目标1)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路线设置、测量方法与成果处理方法;2)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路线设置、测量方法与成果处理方法;3)掌握平面控制测量导线的基本形式与导线点的设置;4)掌握导线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定向方法;5)掌握平面导线控制测量的成果处理方法;6)掌握道路地形图识图与应用知识;7)掌握道路地形图绘图、检查与整饰的方法;8)掌握路线交点、转点测设与里程桩设置方法;9)掌握圆曲线测设的原理与方法;10)掌握道路工程施工放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1)掌握路线纵横断面测量与断面图绘制。2 .能力目标1)能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及成果处理2)能独立完成四等水准测量及成果处理;3)能使用经纬仪进行角度测量和成果处理;4)能使用全站仪进行角度测量和成果处理;5)能使用全站仪和皮尺完成距离测量和成果处理;6)能使用罗盘仪完成方位角测量。7)能进行导线内业计算8)能进行地形图的测绘9)能进行圆曲线要素及曲线桩号计算;10)能使用经纬仪和全站仪进行圆曲线测设和放样11)能进行纵横断面的测绘工作。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吃苦耐劳的精 神;2)培养学生与人协助工作的良好品德,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踏实肯干、 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4)具有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于群众的思想观点。四' 学习情境设计L学习情境划分表1市政工程测量学习情境划分表序号学习情境项目(单元)参考学时1水准测量1普通水准测量162四等水准测量2平面控制测量1角度测量222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3导线测量内业计算3地形图测绘1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44道路中线测量1中线恢复(经纬仪)162中线复测(全站仪)5道路纵横断面测量1纵断面测量62横断面测量总课时642 .学习情境描述表2学习情境1描述学习情境1水准测量学时16学习目标能根据工程测量的要求进行水准点及水准路线的布设;能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水准 测量;能进行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能使用水准仪等仪器进行四等高程控制测量;能 进行水准测量成果的分析计算及水准测量成果的数据处理;能对水准测量误差产生的 原因进行分析并注意其预防措施。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项目1普通水准测量任务1 :普通水准测量实施(6学时)1 .地面点的高程概念,水准测量原理。2 .水准点的概念,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3 .水准仪的构造与使用。3.水准测量实测方法。4 .高差闭合差及计算。行动导向、多媒体、任务驱动、 实训、互动教学教室、实训场地任务2:普通水准测量成果处理(6学时)1 .普通水准测量记录表格。2 ,水准测量误差及预防措施。3 .普通水准测量检核与成果计算。4 .水准仪几何轴线关系及水准仪的检验行动导向、多媒体、任务驱动、 实训、互动教学教室实训场地项目2任务1 :三、四等水准测量实施(4学时)行动导向、多媒体、任务骅动、 实训三、四等水准测量1 .高程控制测量概念2 .三、四等水准测量原理3 .三、四等水准测量实施方法4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格及成果处理。教室 实训场地教学媒体与设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多媒体教室影像资料8组仪器设备1 .实践操作能力2 .数据处理能力3 .编制报告能力1 .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2 ,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表3学习情境2描述学习情境2平面控制测量学时22学习目标能根据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导线网的布设和导线点的设置;能使用经纬仪进 行水平角的测量;能进行经纬仪的检验;能使用皮尺和钢尺进行量距;能使用罗盘仪 测定磁方位角;能进行导线测量的外业操作和内业计算;能使用全站仪进行全站仪平 面控制网的测量计算;能分析距离丈量、角度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注意预防措施。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项目1角度测量任务L 一个水平角测量(经纬仪)(4学时)1.经纬仪的构造2水平角的定义,观测原理3 .用经纬仪进行水平角测量;4 .用测回法计算一个水平角;行动导向、多媒体、任务驱动、实训教室实训场地任务2:四边形导线内角测量(4)1 .导线内角测量的方法及步骤;2 .导线内角的计算方法行动导向、多媒体、任务驱动、实训教室实训场地任务3: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4学时)1 .经纬仪轴线的几何关系2 .经纬仪几何轴线的检验行动导向、多媒体、任务驱动、实训教室 实训场地任务4:全站仪导线内角测量(4)1 .全站仪的构造与使用2 ,使用全站仪进行导线内角测量3 .导线内角成果处理行动导向、多媒体、任务驱动、实训教室实训场地表4学习情境3描述项目2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任务L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4学时)1 .卷尺和钢尺量距。2 .直线定线。3 .方位角概念和罗盘仪的构造与使用。行动导向、多媒体、任务驱动、实训教室实训场地项目3控制测量成果处理任务L导线内业计算(4学时)L选点、造标、埋石和导线的布设形式2 .导线坐标方位角推算和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3 .坐标增量的计算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行动导向、多媒体、任务驱动、实训教室实训场地教学媒体与设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多媒体教室影像资料8组仪器设备1 .实践操作能力2 .数据处理能力3 .编制报告能力1 .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2 .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表5学习情境4描述学习情境3碎部测量学时4学习目标熟悉地形图的基本知识;能进行地物特征点和地貌特征点的选择;能使用平板仪 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能检查、拼接与整饰地形图;熟悉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 能利用地形图确定所需要素。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项目1碎部测量任务:地形图认识及识别(4学时)L坐标格网的绘制2 .控制坐标点的展绘3 .平板仪和经纬仪进行一个地物的测绘4 .地形图比例尺,地形图图外注记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教室实训场地教学媒体与设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多媒体教室影像资料8组仪器设备L实践操作能力2 .数据处理能力3 .编制报告能力1 .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2 .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学习目标学习情境4道路中线测量学时16能确定路线交点、转点的位置;能进行路线右角的观测与转角的计算,能根据地 形变化和桩距要求设置公路里程桩;能进行圆曲线测设要素、主点桩里程计算,能使用切线支距法、偏角法、坐标法进行圆曲线的详细测设。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项目1道路中线恢复(经纬仪)任务1:路线转角的测定(4学时)L交点与转点的概念。2 .进行中线转角的测量;3 .圆曲线要素计算4 ,中线里程桩的计算;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教室实训场地任务2:支距法道路中线恢复(4学时)1 .支距法详细测设数据计算2 .圆曲线主点测设;3 .支距法进行圆曲线详细测设。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教室实训场地任务3:偏角法道路中线恢复(4学时)1 .偏角法详细测设数据计算2 .偏角法进行圆曲线详细测设。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教室实训场地项目2道路中线复测(全站仪)任务L坐标法道路中线复测(4学时)L能进行中线各桩坐标的计算2 .能采用全站仪对中桩进行坐标放样。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教室实训场地教学媒体与设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多媒体教室影像资料8组仪器设备1 .实践操作能力2 .数据处理能力3 .编制报告能力1 .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2 .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表6学习情境5描述学习情境5道路纵横断面测量学时6学习目标能用水准仪进行中平测量的施测方法与跨河谷测量;能用全站仪进行中平测量; 能绘制道路纵断面图;能进行横断面方向的测定;能法进行道路横断面测量;能绘制 道路横断面图。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项目道路纵横断面测量任务L纵断面测绘(3学时)1 .路线水准点设置。2 .路线中桩高程测量3 .纵断面的认识4 .纵断面的测绘;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教室实训场地任务2:横断面的测绘(3学时)L横断面方向的确定。2 .横断面测量方法3 .横断面图的认识。4 .横断面图的绘制方法与原则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教室 实训场地教学媒体与设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多媒体教室影像资料8组仪器设备1 .实践操作能力2 .数据处理能力3 .编制报告能力1 .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2 .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五、实施建议L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教材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教材应将本专业 职业活动,分解成七个典型的工作情境,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 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要通过自行编制工程项目的施工测量方案、观看施工测量的录像、工地现场 参观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 的应用。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教材中的活动 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2.教学组织与设计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 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应选用典型的道路工程建设施工过程组织 与各生产要素管理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 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进行常规工程测量项目的组织实施设 计编制、现场实施的组织管理工作。3)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 目的训练,在实践实操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4)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熟悉工地现场的施工过 程及控制要点。5)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趋势,贴近工地现场。为 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6)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3.教学评价与考核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 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课间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 综合评价学生成绩。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 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4)本课程的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实训成绩+学生互评成绩+课程综合能力测试成绩。其中平时 成绩占20%,实训成绩占40%,学生互评成绩占10%,课程综合能力测试成绩占30%。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 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 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 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3)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 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4)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 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5)建立一支适应本专业稳定的、开放性的、具有丰富实践施工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实现理论 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一、课堂教学与工地现场教学合一的功能要求。6)校内应有“工程测量操作技术课程多媒体教室”、“测量操作实训中心和测量综合实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