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doc
-
资源ID:72909337
资源大小:29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辽宁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doc
辽宁省辽宁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能力练习题(二二)及答案及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张老师在一个章节的讲解之后对学生进行了小测验,其评价属于()。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绝对评价【答案】B2、某运动员在篮球比赛中膝关节发生损伤需要包扎时,合理的方法是()。A.环形包扎B.螺旋形包扎C.“”字形包扎D.转折形包扎【答案】C3、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属于哪种评价方法?()。A.对教师的过程性评价B.学生的相互评价C.对教师的结果性评价D.学生的自我评价【答案】D4、能有效促进创伤组织愈合的营养素是()A.蛋白质、维生素B.葡萄糖、维生素 E 和铁C.蛋白质、维生素 A 和碘D.葡萄糖、维生素 D 和钙【答案】A5、下列哪一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使血钙升高?A.甲状腺B.甲状旁腺C.肾上腺D.松果体【答案】B6、供能时会产生乳酸的供能系统是()。A.磷酸原系统B.ATP-CP 系统C.糖酵解系统D.有氧供能系统【答案】C7、脊髓灰质前角由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元组成,其中支配快肌纤维的是()。A.y 运动神经元B.运动神经元C.大-运动神经元D.小-运动神经元【答案】C8、根据体育课的类型,体育课教案可分为()。A.理论课教案和文字式教案B.理论课教案和实践课教案C.表格式教案和卡片式教案D.实践课教案和文字式教案【答案】B9、太极拳对身体躯干基本姿势的要求是()。A.含胸拔背B.挺胸收腹C.虚领顶劲D.圆裆松胯【答案】A10、排球比赛中接发球队获得发球权后,该队发球队员必须按()转一个位置。A.逆时针方向B.任意方向C.顺时针方向D.前后排对位方向【答案】C11、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肌肉力量的肌源性因素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B.肌肉初长度C.中枢激活D.年龄、性别【答案】B12、体育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是()A.系统性、综合性、灵活性B.系统性、程序性、灵活性C.整体性、程序性、实效性D.整体性、综合性、实效性【答案】B13、体育课分组教学的形式,一般有分组不轮换和()。A.先合后分B.两组一轮换C.先分后合D.分组轮换【答案】D14、以下属于自我监督的主观感觉指标的是()。A.排汗量B.脉搏C.体重D.运动成绩【答案】A15、骨骼肌运动时,先做离心式拉长,再做向心收缩的复合式收缩形式为()A.等张收缩B.等长收缩C.等动收缩D.超等长收缩【答案】D16、体育手段的特点不包括()A.区域性B.历史性C.国际性D.家庭性【答案】D17、在体育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学生B.教材C.课程标准D.教师【答案】D18、有训练者在完成动力性定量负荷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化特点是()A.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适量下降或不变C.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D.收缩压下降,舒张压不变【答案】B19、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分化阶段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是()。A.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教学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不应过多强调动作细节B.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细节C.对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并指导学生进行技术理论学习D.以上都不对【答案】B20、奥运会吉祥物是一届奥运会的独特标志和最有代表意义的纪念品,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A.“冬梦”B.“雪容融”C.“飞跃”D.“冰墩墩”【答案】D21、饭后参加剧烈运动前,一般应休息()。A.0.51 小时B.1.52 小时C.24 小时D.530 分钟【答案】A22、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评价强调,应建立促进学生()的评价体系。A.全优发展B.健康发展C.全面发展D.自由发展【答案】C23、体育课常见的组织形式有()A.个别教学、集体教学、分组教学B.分组轮换教学、男女分班教学、个别教学C.自我学习、班级学习、小组学习D.个别教学、班级教学、分组教学【答案】D24、胆汁质学生不适合哪项体育活动()A.篮球B.足球C.排球D.太极拳【答案】D25、儿童少年时期,经常进行超负荷训练容易导致()。A.骨加快生长B.骨密质增厚C.骨过早骨化D.骨小梁重新配布【答案】C26、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要求学生跑步捡回器材的时间应作为()。A.组织措施B.休息时间C.练习时间D.教导时间【答案】C27、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提高肌肉力量的营养素是()A.维生素 EB.蛋白质C.糖类D.叶酸【答案】A28、运动中腹痛发生率较高的运动项目是()A.100 米跑B.三级跳远C.跳高D.1500 米跑【答案】D29、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极点”现象发生在下列哪一阶段?()。A.赛前状态B.进入工作状态C.稳定状态D.超量恢复【答案】B30、抗阻训练主要是改善下列哪一器官的功能?()。A.支气管B.骨骼肌C.胸腺D.前列腺【答案】B31、运动损伤并发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疲劳和饥饿B.过度疲劳和大量出血C.剧烈疼痛和酷暑D.剧烈疼痛和大量出血【答案】D32、对线粒体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是()A.位于细胞核内B.具有合成 ATP 的功能C.位于细胞膜上D.是由一层单位膜构成的小泡【答案】B33、卧推杠铃主要发展哪两块肌肉的力量()A.斜方肌、三角肌B.腹直肌、腰大肌C.菱形肌、髂腰肌D.胸大肌、肱三头肌【答案】D34、学时体育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不包括()。A.结构性B.行为性C.灵活性D.方法性【答案】C35、在练习侧手翻时,保护与帮助者应站在练习者的什么位置?()A.正前方B.后摆腿的一侧C.正后方D.前跨腿的一侧【答案】D36、()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也是体内最大的消化腺。A.肝B.胰C.胃D.小肠【答案】A37、跳远技术由助跑、()、()、落地四个紧密相连的环节组成。A.起跳、挺身B.腾空、挺身C.起跳、腾空D.腾空、蹲踞【答案】C38、能有效发展绝对力量的训练负荷是()。A.1-5RMB.6-10RMC.11-15RMD.20-30RM【答案】A39、当一次性失血量达到全身血量的百分之多少时会危及生命?()A.5%B.10%C.20%D.30%【答案】D40、下列哪一项运动不易出现极点()。A.越野滑雪B.自由体操C.3000m 跑D.1500m 游泳【答案】B41、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提高肌肉力量的营养素是()A.维生素 EB.蛋白质C.糖类D.叶酸【答案】A42、影响掷标枪成绩的主要因素是()A.出手初速度B.助跑速度C.出手高度D.控制平衡【答案】A43、在排球教学中,当学生垫球出现两臂用力不当、动作不协调的错误时,纠正该错误最合适的练习手段是()。A.前后跑动垫球B.双人对垫球C.垫固定球D.左右移动垫球【答案】C44、具有甜度低、口感好、渗透压低、胰岛素反应低以及无胃肠道反应等优点的糖是()A.葡萄糖B.果糖C.多糖D.低聚糖【答案】D45、在篮球比赛中,掷界外球时,当裁判递交球后,掷界外球员必须在几秒内将球掷入场内,否则应判为违例?()A.3 秒B.5 秒C.7 秒D.9 秒【答案】B46、体育教学评价的实质是()A.价值判断B.量评工作C.内容考核D.量评工作和价值判断【答案】A47、在 100m 赛跑中,机体主要供能系统是()A.磷酸原系统B.乳酸能系统C.有氧氧化系统D.乳酸能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答案】A48、影响骨骼生长发育的内在因素是()。A.遗传和激素B.遗传和营养C.遗传与免疫D.遗传与运动【答案】A49、前臂出血时,为了止血可指压的血管是()A.锁骨下动脉B.肱动脉C.尺动脉D.桡动脉【答案】B50、人体长时间运动时,内脏器官的血流量通常会A.增加B.不变C.减少D.增多【答案】C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阅读某初中水平四的快速跑教学设计片段,回答问题。教学目标:(1)在途中跑时不低头、不耸肩,眼平视,蹬地有力。(2)发展速度素质,进一步提高身体协调能力。(3)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不同形式起跑。教学难点:较强的反应能力与跑的速度。教学过程:(1)调动情绪阶段:课堂常规,教师领做一套徒手操。(2)师生互动阶段:跑姿练习。(3)掌握技能阶段:快速起动与加速跑练习,不同姿势听不同信号起跑。(4)创新思维,陶冶情操阶段:抢绳游戏。快速跑移物换物接力游戏。(5)稳定情绪,恢复身心阶段:配乐(小白船)韵律操。(6)评价阶段:教师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并小结,肯定本课学生的表现并给予鼓励。【答案】(1)根据现代教育的基本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营造轻松、和谐的学练氛围,探索一条提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教学模式。(2)本案例打破传统创编、自主学习、游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使体育教学不仅达到了强身健体的效果,还培养了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解决困难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请根据下列材料,设计运动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基本部分的练习步骤及组织形式。教学对象:高一(4)班,男生 40 人。教学内容:挺身式跳远中的起跳技术(腾空步动作),第一次课。教学条件:田径场 1 个,沙坑 1 个,踏跳板 4 个,体操垫 4 块。【答案】挺身式跳远中的起跳技术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挺身式跳远技术起跳环节的动作要领,起跳时能够做到上板快、摆臂摆腿快、蹬伸起跳快,能够完成空中挺身动作。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练习,掌握起跳技术,发展速度、下肢力量、上下肢协调等身体素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战胜自我的勇气。二、教学重点助跑与起跳相结合,踏板时做到“三快”。三、基本部分 1.原地上一步起跳练习全班分为四组,在距每组排头同学一米处放置一块体操垫,从排头同学开始做上一步起跳落垫练习,注意快速上步、积极踏跳,争取好的起跳高度。组织形式:四路纵队队形2.上 34 步起跳练习同样按照之前的练习方法完成上 34 步起跳练习。组织形式:四路纵队队形三、案例:某校初三(1)班,学生 40 人,篮球场 1 块。教学内容:篮球运球前进传球,新授课。教学步骤:(1)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2)讲解双手正面运球技术的动作要点及重点。(3)学生练习:单手原地运球练习 35 次,一人一组运球前进练习 35 次,两人一组运球传球练习 35次。(4)游戏: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比赛”,10 人一队,四队一起进行,从半场开始第一名学生带球向前跑到篮下(两队一侧)。投篮,进球得一分,带球回来,交给第二名,依次重复,先完成者获胜。(5)小结,下课,收器材。问题:(1)该案例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2)该案例中教学过程是否完整?为什么?请简单说明。【答案】(1)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进行教学。(2)教学过程一般包括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此题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看看环节是否完整,内容是否符合阶段要求等等。四、案例:广播操对保持初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初中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学内容:广播操(新授课)。教学目标:学生学会广播操第 120 个动作,熟记动作名称。教学过程:(1)教师宣布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要求。(2)教师带领学生做关节热身运动。(3)教师对广播操的动作进行讲解和示范:如预备姿势,两脚立正,手臂垂直于体侧,抬头挺胸,眼看前方。口令至原地踏步时,半握拳。第一拍左脚向下踏步,右腿抬起,膝盖向前,脚尖离地 1015 厘米,同时,左臂前摆至身体中线,右臂后摆,第二拍与第一拍动作相同,方向相反。(4)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模仿教师动作。(5)教师带领全班学生进行练习,熟记动作。队形:二列横队(按照身高排列)【答案】(1)新授课教学实施阶段的基本要求:合理引导,课程的安排要贴合初中体育教材特点和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情况,积极创设游戏和情境,让学生正确并且完整理解学习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安排教学过程,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安排有针对性的练习;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安排运动负荷。(2)该案例运用的组织形式是全班教学。在广播操的讲解示范和练习中,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共性而选择了全班教学组织形式。该案例运用的教学策略是示范一模仿教学策略。教师对广播操的基本动作进行讲解和示范,之后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指导、纠正和强化。五、高二(6)班,学生 40 人,教学内容为挺身式跳远,教案准备部分的内容见下表。准备部分的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及要求本次课准备部分的内容和组织形式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答案】课堂常规的内容不完整。课堂常规内容有: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安排见习生;检查服饰、着装。徒手操的练习顺序安排错乱,应按人体关节顺序从上到下进行练习,即振臂运动、扩胸运动、体侧运动、腹背运动、踢腿运动、双人压肩、活动关节、踝关节腕关节绕环。徒手体操队形的组织不清晰,应该强调出:学生成徒形,按四列横队散开,并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徒手操。六、初一(2)班体育课中练习前滚翻,李同学每次练习时总是偏向一侧,体育委员对他说:“你两手臂要用力一致。”李同学按要求练习了几遍,但还是朝一侧偏,引起了一些同学的嘲笑。李同学找到体育老师问:“张老师,我做前滚翻时为什么总朝一侧偏呢?应该怎么办?”张老师说:“你做一遍我看看。”张老师看后说:“你在两手臂用力均匀的同时,一定要把头放正。然后在张老师的保护与帮助下李同学又做了一遍,身体不再偏了。李同学非常高兴。指出张老师可能采用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答案】张老师单跪于李同学的前侧方,前滚时一手托其颈部,随后换托其背,另一手托其大腿后部。七、高二(5)班男生 28 人,篮球场 2 块,篮球 14 个。教学内容: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新授课)。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技术,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协调性,培养学生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教学步骤: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熟悉球性练习;教师讲解,示范动作,教师强调动作重点:投篮时的手型、手法,难点:跳起投篮的时机;学生分组练习:原地投篮练习 10 次;上一步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练习 5 次;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练习 5 次;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作,请掌握技术动作较好的学生展示,教师讲评;素质练习,蹲起跳 20 次三组,俯卧撑 20 次两组;教师小结,布置作业(跳投篮 10 次),宣布下课,收器材。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案例能否完成教学目标,为什么?【答案】该案例不能完成教学目标。该案例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该教师过于注重机械地传授知识,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到的只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和反复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它所造就的只不过是学生机械的“短时记忆”而已,并非“有意义”的学习,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恶和反感。因此,即使是学生当时在课上把一些动作做对了,课下就会马上忘掉,学生在该教学模式下根本不可能掌握篮球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技术。该案例中的教师没有采取团结协作的教学环节,所以无法培养学生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八、张老师是一位青年体育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还经常要求学生在体育课中不要讲脏话,注意安全。然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用“蠢猪”“笨蛋”这样的言语。如果你是一名体育教师,请列举几种教学方法教育学生,以取得良好的效果。(6 分)【答案】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是教师为了防止和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所采用的方法。游戏练习法:是以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比赛练习法:是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九、王同学是高一年级篮球选项班的学生,刚开始学习运球时,出现了动作僵硬不协调、经常低头看球,篮球常从手里“跑掉”等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的运球技术有了进步,动作比较自然、协调了。但是,一到比赛他就开始紧张,运球时总是低头看球,错失进攻时机。后来,在老师指导下,王同学通过反复练习,运球动作越来越熟练,视野开阔,在比赛中能灵活运用,轻松突破防守队员,很少再出现失误。请列举出两种纠正运球时“低头看球”的教学手段。【答案】学生选择低头运球的原因综合分析有两方面:一个是没有正确认识到抬头运球的重要性;另一个是运球动作不够熟练。为此提出两种教学手段。讲授法:向学生不断讲授抬头运球的重要性,并且强迫或半强迫学生抬头运球,提高他们抬头运球的意识。练习法:因为运球动作不熟练导致一直低头运球,寻找球的方向,应该多采用练习法。左右手各运一只球;直线冲刺或者曲线冲刺;在运球者的远端向运球者伸己冲过来的运球者准确地报出自己伸出的手指从而提高运球技术水平。一十、寒假结束后,某校高-(2)班第一周星期二的体育课上,李老师在完成了排球扣球技术的教学内容后,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安排了 3 组10 次的蛙跳练习和 3 组10 次的团身跳练习。在星期四第二次上体育课时,张同学问李老师:“老师,我前天上完体育课后,昨天浑身酸疼,今天还疼得厉害,这是怎么回事啊?”张同学说完,又有几个同学也喊起来:“是啊!我们也浑身酸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应该怎么处理啊?”李老师看着同学们求知若渴的神态,心里非常高兴,然后开始给同学们解释李老师第一次体育课的内容安排是否合理?为什么?(6 分)【答案】李老师第一次体育课的内容安排不合理,因为经过一个寒假的休息,学生的各个运动器官的机能不能适应大强度的工作。各运动器官恢复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而李老师在开学第一周的第一次课上,安排学生学习运动技术之后又进行了下肢力量练习,且运动量较大,不符合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