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汉字崇拜与避讳、测字-汉字五千年-教学课件.ppt
-
资源ID:72966759
资源大小:3.67MB
全文页数:9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八章-汉字崇拜与避讳、测字-汉字五千年-教学课件.ppt
第八章第八章 汉字崇拜与避讳、测字汉字崇拜与避讳、测字为数虽少,却在百万之上。二山在一起,猜出便错了。劳逸结合。林字多一半,不当森字猜。猜一猜猜一猜为什么?为什么?元宵汤圆;为什么称王昭君为“明妃”?“姮娥”为什么改名“嫦娥”?广东的宝安县为什么改名“东莞”?国人为何喜欢以“某”指代他人或自己?明妃曲(一)明妃曲(一)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世说新语世说新语 任诞篇任诞篇“桓南郡(桓玄)被召作太子洗马,船泊荻渚。王大(王忱)服散后已小醉,往看桓。桓为设酒,不能冷饮,频语左右:令温酒来!桓乃流涕呜咽,王便欲去。桓以手巾掩泪,因谓王曰:犯我家讳,何预卿事?”世说新语世说新语 方正篇方正篇“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陆机):陆逊、陆抗,是君何物?答曰:如卿于卢毓、卢珽。士龙(陆云)失色。既出户,谓兄曰: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尔!议者疑二陆优劣,谢公以此定之。”汉字崇拜避讳文字狱测字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自然崇拜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河海山川、水火以及动植物类、男女生殖器;鬼神崇拜相信地上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及结果,都是鬼神意志的体现;祖先崇拜相信去世的祖先会继续保佑自己的后代;1 1、原始崇拜、原始崇拜万物有灵万物有灵语言成为人与神对话的中介语言成为人与神对话的中介;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他奉若神明。语言作为一种行为倾向语言作为一种行为倾向,几乎具有与实在相等同的威几乎具有与实在相等同的威力力。2 2、语言崇拜、语言崇拜文字崇拜认为文字的一点一画都包含上天的信息,关乎人事的祸福吉凶;汉字的起源被神化;(仓颉其人被神化、名位上升)汉字具有神秘的力量;写有汉字的纸张同样具有神力;(敬惜字纸、神符、春联等)3 3、汉字崇拜及其表现、汉字崇拜及其表现平阳县凤卧镇塔边村的字纸炉平阳县凤卧镇塔边村的字纸炉仓颉造字一担粟,传给孔子九斗六。还有四升不外传,留给道士画符咒。民谣民谣拘魂符拘魂符“敕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今有什么什么地方的金童(或玉女)姓啥叫啥,因驚失魂魄,彻夜啼哭,昏聩无力,急令六丁六甲值日功曹过路游仙山神土地城隍阎罗速速觅得其三魂七魄归附真身。如律令敕!”神符世俗化神符世俗化 biang biang一种又宽又长的面条一种又宽又长的面条吕叔湘吕叔湘语言和文字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可是在语言文字的神奇作用面前,人们又把它当做神物崇拜起来。他他们用语言来祝福,用语言来诅咒。们用语言来祝福,用语言来诅咒。他们选用吉利的字眼做自己的名字,做城市的名字,做器物和店铺的名字。他们甚至相信一个人的名字跟人身祸福相连,因而名字要避讳。皇帝的名字、长官的名字、祖宗和长辈的名字不能叫,一般人也都在“名”之外取一个“号”,彼此不称名而称号。在后世,认为这是礼貌;在远古,这是人身保护。1、古代文字崇拜及其思维方式,张应斌,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1.Z1;2、汉民俗中的语言崇拜现象之管窥,郭晓敏语文学刊,2007.12;3、古人语言崇拜的心理分析,邵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1.3;4、仓颉造字与汉字崇拜文化,党怀兴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5。推荐阅读推荐阅读避讳发展历史;避讳形成的文化心理;避讳的种类;避讳的方法;二、避讳二、避讳言语有特俗,时处须问禁;言语有特俗,时处须问禁;入乡随俗,入境问禁;“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入门而问讳”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 1 1、避讳发展历史、避讳发展历史肇端于周代;形成于秦;盛行于唐宋;直至民国前夕;夏商以前无避讳夏商以前无避讳自殷以往,未有讳法。讳始于周。孔颖达太古之时所不讳者何,尚质也。班固盖殷以前,尚质不讳名。(南宋)周密周代周代祖先死后讳其名祖先死后讳其名公问名于申繻。对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则废礼。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左传桓公六年规则:规则:讳名不讳姓;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庙中不讳。秦朝秦朝避讳制度日趋完善避讳制度日趋完善生者亦讳;临文需讳;正月端月;楚荆;发明了避讳改字的方法。盛行于汉唐宋盛行于汉唐宋汉代要避“嫌名”。汉代律法臣民上书言事若触犯帝王名讳属犯罪;雉野鸡;姮娥嫦娥;秀才茂才;荀卿孙卿;庄子严子晋代晋代皇后名字也在避讳之列;重视家讳;简文帝郑太后名阿春,凡春字以阳替代;富春富阳;春秋阳秋;皮里阳秋:藏在心里不说出的言论。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唐代对七世以内的已故皇帝必须避讳;杨坚之父名杨忠“中书”改为“内史”李贺父名“晋肃”,不能参加进士考试;唐肃宗憎恶安禄山,改“宝安县”为“东莞县”;深圳地名的沿革深圳地名的沿革宝安(东晋宝安(东晋331331年)年)东莞(唐肃宗东莞(唐肃宗757757年)年)新安(明新安(明15731573)“革故鼎新,转危为安革故鼎新,转危为安”宝安(民国宝安(民国19131913)深圳(深圳(19791979)宋代宋代避讳最严;连七世以上的君主之名也要避讳。宋太祖祖父名赵敬改“镜子”为“照子”“铜鉴”;庙讳就达到50个字;宋孝宗时,应避讳的文字达到278个;少数民族主政的元和清少数民族主政的元和清元朝几乎没有避讳制度;清代避讳较多;清代清代皇帝名;胡、夷、狄、虏等;极端形式文字狱;个例:不避“福”字;袁世凯当政袁世凯当政元宵汤圆;“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2 2、避讳的文化心理、避讳的文化心理语言(文字)崇拜心理;皇权崇拜心理;(1 1)语言崇拜(迷信)语言崇拜(迷信)避讳:心怀恐惧而对自己言行的一种约束;称讳如见亲;语言有超凡的力量叫名会招魂;为什么?为什么?中国人对名字的迷信是世界各民族中独有的,从而中国人对名字的迷信是世界各民族中独有的,从而形成中国人所特有的名讳。形成中国人所特有的名讳。西方人几乎不避名讳,无论尊卑贵贱、年龄长幼,西方人几乎不避名讳,无论尊卑贵贱、年龄长幼,均可直呼其名。均可直呼其名。(2 2)皇权崇拜)皇权崇拜封建社会,君主专制高度发达;中央集权家天下皇权至尊避讳被统治者法制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浓厚的等级观念(伦理型社会);“文字迷信一旦与皇权崇拜相结合,那就变成一股又吓人又惑人的封建势力:皇权崇拜赋予文字迷信尊严性,文字迷信又增添皇权崇拜的神秘性。这两者的结合点正在以皇帝名号为中心的一切事物的禁忌上。龙的喉下有逆鳞,谁一触犯,谁就立即被扑杀。皇帝名号之类亦与此相仿,谁一犯禁,谁就遭到文字之祸。文字迷信与皇权崇拜成了古代文化思想的一种共生现象,那根子扎在封建宗法的农业社会里。”复旦 胡奇光教授3 3、避讳的种类、避讳的种类广义的避讳包括忌讳、憎(恶)讳和敬讳。广义的避讳包括忌讳、憎(恶)讳和敬讳。忌讳:忌讳:出于迷信或畏惧心理而讳用、讳言凶恶、不吉利字出于迷信或畏惧心理而讳用、讳言凶恶、不吉利字眼或其谐音的,这是忌讳。眼或其谐音的,这是忌讳。古代吴人忌讳古代吴人忌讳“离散离散”,就把,就把“梨梨”称为称为“圆果圆果”,把,把“伞伞”称为称为“竖笠竖笠”。(据(明)陆容(据(明)陆容菽园杂记菽园杂记卷一)卷一)憎讳(恶会):出于对某人或某物的厌恶憎恨心理憎讳(恶会):出于对某人或某物的厌恶憎恨心理而讳言、讳用其名的;而讳言、讳用其名的;u唐肃宗时,改了带唐肃宗时,改了带“安安”字的郡县名:安定郡改为保字的郡县名:安定郡改为保定,安化郡改为顺化,同安县改为桐城。定,安化郡改为顺化,同安县改为桐城。u北宋南迁之后,因憎恨金人入侵,皇帝遇北宋南迁之后,因憎恨金人入侵,皇帝遇“金金”字均字均写为写为“今今”字。字。u明人憎恶元人,于是讳明人憎恶元人,于是讳“元元”为为“原原”,将,将“元来元来”、“元元籍籍”、“元任元任”、“元由元由”改为改为“原来原来”、“原籍原籍”、“原任原任”、“原由原由”,至今沿用。,至今沿用。狭义狭义敬讳敬讳总原则“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为尊者尊者讳耻,为贤者贤者讳过,为亲者亲者讳疾。”“讳莫如深,深则隐。”(1 1)国讳)国讳指举国臣民,甚至包括皇帝本人,都必须遵循的避讳。本指避皇帝本人及其父祖名字(君讳、公讳)。后扩大讳及皇后及其父祖的名字、皇帝的字、前代年号、帝后谥号、皇帝陵名、皇帝生肖等等。(2 2)家讳)家讳家讳,又称私讳,是家族内部遵守的避父祖名的作法。凡父祖名某某,都必须在言行、作文章时避开以此为名的事物。是国讳的一种延伸,同国讳一样是封建等级、伦理封建等级、伦理观念观念的体现。内讳(妇讳不出门)也是家讳,不同的是指避母祖名讳;(3 3)圣人讳)圣人讳圣讳,即“为贤者讳”,避封建社会所推祟的圣人贤者之名。孔子、孟子、老子、黄帝、周公等;丘丘邱邱丘丘;朝廷规定,民众自发。其他其他宪讳指避上司官员之名;个人讳自讳其名,自抬身份;下级官员奉承拍马;4 4、避讳的方法、避讳的方法改字以同音字、同(近)义字、异体字、形似字取代;空字:是将需避讳之字空住不写或写成“”;以“某”“讳”取代被讳名称;拆字合字;缺笔增笔;改音;什么是文字狱?历代文字狱概说;文字狱的危害;三、文字狱三、文字狱龚自珍龚自珍咏史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封候。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郁达夫郁达夫迁杭有感迁杭有感冷雨埋春四月初,归来饱食故乡鱼。范雎书术成奇辱,王霸妻儿爱索居。伤乱久嫌文字狱,偷安新学武陵渔。商量柴米分排定,缓向湖塍试鹿车。1 1、什么是文字狱?、什么是文字狱?实质因言(文字作品,非政治主张)获罪;汉语大词典:“旧时谓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中国大百科全书“明清时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2 2、历代文字狱概说、历代文字狱概说(1)最早的因言获罪春秋 齐国 史官记录“崔杼弑其君”(2)文字狱的雏形秦始皇焚书坑儒;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3 3)隋代)隋代文字狱走上文字狱走上“正轨正轨”隋炀帝虽有文学才能,但妒忌成性。薛道衡昔昔盐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王胄庭草无人随意绿;(4 4)唐代)唐代李贤黄台瓜词:“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乔知之绿珠篇: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百颗买娉婷。昔日可怜君自许,此时歌舞得人憎。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5 5)宋代)宋代文字狱逐渐升级文字狱逐渐升级北宋党争乌台诗案(苏轼几乎丧命,多人受牵连);南宋权奸(秦桧)以“文字狱”为手段,打击迫害“主战派”;乌台诗案乌台诗案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讥讽朝廷;“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6 6)明代)明代A 洪武文字狱朱元璋特别注意文字的细节和出特别注意文字的细节和出身经历禁忌身经历禁忌;(光、秃、僧、生、红寇、红贼、则;(光、秃、僧、生、红寇、红贼、则等)等)“做则垂宪”“垂子孙而作则”“仪则天下”“圣德作则”“睿性生知”;“遥瞻帝扉(非)”“取法(去发)象巍”“式(弑)君父以班爵禄”“体乾法坤,藻饰(早失)太平”“天下有道(盗),望拜青门”;后来,文字狱渐渐扩展到文人们的日常生活言行与文字之中。再后来,文字狱的范围又扩大到地方官对朝廷的事务性表章之中的错字上来。翰林编修高启作诗:“小犬隔墙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被腰斩。御史张尚礼作诗:“梦中正得君王宠,却被黄鹂叫一声!”下狱死。佥事陈养浩作诗:“城南有安妇,夜夜哭征夫”,被投入水中溺死。兖州知府卢熊把“兖”错写成“衮”,被明太祖视为不敬,斩。中书詹希原给太学写匾额,“门”字少最后一勾,被视为阻碍纳贤,斩。僧人一初作诗:“见说炎州进翠衣,罗网一日遍东西”“新筑西园小草堂,热时无处可乘凉”被怀疑抨击明太祖刑法太苛,斩。僧人来复作诗:“金盘苏合来殊域,.自惭无德颂陶唐”,“殊”字被视为“歹朱”并骂太祖“无德”,斩。朱元璋私游一寺,见壁上有诗“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宽些子也何妨?”大怒,将全寺僧人都杀了。B B 成祖时期的文字狱成祖时期的文字狱方孝孺案株连十族;禁烧戏曲;因出题、进书获罪;(7 7)清朝)清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共170多件;始于顺治、康熙,发展于雍正,大行于乾隆;文字狱的犯人包括家属、出版者、参订者、抄写人、装订人乃至买书人和当地官员。无一不是谋反罪。“文字之祸,自函可始”;皇叔父王叔父;庄廷龙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朱方旦中补说案雍正时期雍正时期年羹尧案谢济世案、陆生楠案曾静、吕留良案屈大均案裘琏戏笔之祸“清风不识字”案“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乾隆时期乾隆时期文网最密、文祸最多文网最密、文祸最多“伪孙嘉淦奏稿”案王锡侯字贯案徐述夔一柱楼诗集案谢济世私注大学案”涉及“华夷”、“明”、“清”字句的文字狱俯拾皆是;触犯庙讳、御名以及提到皇帝应该换行抬写而没有换行抬写,因此获罪的,不可胜数;3 3、满清文字狱的危害、满清文字狱的危害遏制言论,禁锢思想;销毁了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败坏官场风气;桎梏了学术、文艺、科技的发展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落后挨打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现代文字狱现代文字狱彭水诗案?彭水诗案?沁园春彭水马儿跑远,伟哥滋阴,华仔脓包。看今日彭水,满眼瘴气,官民冲突,不可开交。城建打人,公安辱尸,竟向百姓放空炮。更哪堪,痛移民难移,徒增苦恼。官场月黑风高,抓人权财权有绝招。叹白云中学,空中楼阁,生源痛失,老师外跑。虎口宾馆,竟落虎口,留得沙沱彩虹桥。俱往矣,当痛定思痛,不要骚搞。测字产生的文化背景正确认识测字四、测字四、测字文字崇拜是测字术产生的深层原因;文字崇拜是测字术产生的深层原因;汉字特征是测字术萌生的土壤;(造字法;形体特征;离合汉字之风)1 1、测字产生的文化背景、测字产生的文化背景武则天改“国”字;四十多个异体字郭沫若一言定“国”;什么是测字?测字小故事正确认识测字2 2、正确认识测字、正确认识测字 什么是测字?什么是测字?所谓测字,就是用加减汉字笔画、拆合字体结构加减汉字笔画、拆合字体结构的方式附会人事,进而推断祸福凶吉的一种占卜活动。“一字知祸福,二字定生死”汉代叫别字,宋代叫相字,宋以后才叫成测字。汉代叫别字,宋代叫相字,宋以后才叫成测字。测字小故事测字小故事(1)宋徽宗写“朝”“問”字;(2)朱元璋地上画“一”;(3)明成祖朱棣写“帛”;(4)与崇祯有关的测字you3;(5)某人写“茆”问婚姻;(6)汪姓士子写点问功名;(7)当兵的写“棋”;(8)写“凫”字问生意;(9)以“西”问功名;(10)某尼姑以“青”字求测终身;(11)以“郷”字求测婚姻;(12)四五个学子以“贵”问前程;正确认识测字正确认识测字测字的依据:字形;字义;体势;A 灵验与否概率问题;模糊语言;察言观色;功夫在字外据事理来离合字形,解释字理,而不是根据字理来推断事理。B B 字由心生字由心生古籍指迷赋:“字,心画也,心形如笔,笔画一成,分八卦之修囚,定五行之贵贱,平生之祸福,知目前之吉凶。富贵贫贱,荣枯得失,皆于笔画见之。”汉代方言学家扬雄:“言者,心声也;书者,心画也。心正则笔正,心乱则笔乱,笔正则万物咸安,笔乱则千灾竞起。”笔画由心生;一个人的精神活动必然要作用并反映在人的物理场中;C C 发散性思维的运用发散性思维的运用随机应变、触类旁通;绝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测字在术士手中是一种巧取人们钱财的占卜方法;对更多的人来说,是一种技巧,是一种游戏,甚至是一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