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控技术导则 房屋建筑设计.docx
-
资源ID:72989951
资源大小:224.64KB
全文页数:7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山西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控技术导则 房屋建筑设计.docx
山西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控实施导则(试行)(房屋建筑设计)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西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控实施导则(试行)(房屋建筑设计)目录1总则. 11.1编制目的. 11.2编制依据. 11.3适用范围. 21.4基本要求. 22设计质量管理体系. 32.1设计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及岗位职责. 32.2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及岗位职责.42.3设计责任人资格要求.72.4工程分级管理. 83设计质量控制. 93.1项目各阶段设计文件质量标准.93.2设计过程技术质量管理.93.3其他技术质量管控要点.134质量改进. 154.1质量信息反馈. 154.2内部质量检查. 154.3质量改进措施. 16附录 A各专业设计输入提纲. 17A.0.1建筑专业设计输入提纲.17A.0.2结构专业设计输入提纲.21A.0.3给排水专业设计输入提纲.25A.0.4暖通专业设计输入提纲.30A.0.5电气专业设计输入提纲.32附录 B各专业互提条件的内容及深度. 34B.0.1各专业互提条件的内容. 34B.0.2施工图设计阶段各专业互提条件深度.37附录 C设计校审、审定提纲. 47C.0.1建筑专业审定、审核、校对(核)提纲.47C.0.2结构专业审定、审核、校对(核)提纲.53C.0.3给排水专业审定、审核、校对(核)提纲.57C.0.4暖通专业审定、审核、校对(核)提纲.59C.0.5电气专业审定、审核、校对(核)提纲.62附录 D各专业必备计算书清单. 67附录 E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要求. 731总则1.1编制目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改革导向、质量第一、依法监管,加强和规范设计单位质量管理,提高设计单位质量管理水平,提升我省房屋建筑设计质量,根据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施工图审查制度改革加强勘察设计质量管理的意见(试行)(晋建办字2019155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理的通知(晋建质字202217 号)的要求,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导则。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9 年修正)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19 年修正)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2017 年修正)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2015 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2019 年修正)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建质2014124 号)山西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2019 年修正)关于进一步深化施工图审查制度改革加强勘察设计质量管理的意见(试行)(晋建办字2019155 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勘察设计文件编制要求的通知(晋建质字2020141 号)关于规范勘察设计文件上传“山西省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和消防审查验收数字化管理平台 ” 工作的通知(晋建质函· 1 ·20201237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理的通知(晋建质字202217 号)工程建设设计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380)以上法律法规、标准,其最新版本仍适用于本导则。1.3适用范围1.3.1本导则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所有新建、扩建、改建的房屋建筑工程设计的质量管控。农村建筑、临时建筑等工程设计可参考执行。1.3.2本导则可用于工程设计单位的质量控制及质量改进;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组织对房屋建筑工程设计质量实施监督、检査与评价。1.4基本要求1.4.1设计单位应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应明确岗位责任,加强设计过程管理,保证设计质量。1.4.2设计单位应遵守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2017 年修正)及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2015 年修正)等有关规定。1.4.3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进行设计,不得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1.4.4设计文件的编制应符合国家相关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能够满足施工需要,有效指导施工。1.4.5设计单位对客户的技术资料、商业机密负有保密责任。1.4.6设计单位有权拒绝不符合规定的外界干扰。1.4.7设计质量管控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设计质量管理体系2.1设计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及岗位职责2.1.1设计单位应设立质量管理架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法定代表人应对本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负主体责任。设计单位必须配备的技术岗位有单位技术负责人、各专业技术负责人(或专业总工程师、专业主任工程师)。2.1.2设计单位应组建技术委员会,由法定代表人任主任委员。技术委员会应至少包含单位技术负责人、各专业技术负责人等。技术委员会主要职责如下:1组织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制定及修改本单位技术质量管理制度。2审查批准技术发展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技术质量管理实施方案、相关岗位职责和权限等。3监督本单位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保证其有效实施。4每年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不断总结技术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不断更正完善技术管理制度。5组织技术研讨,解决重大技术难题。2.1.3单位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1组织贯彻实施技术委员会的制度、决议,落实质量管理措施,保证设计质量,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度。2主持编制以提高设计质量和技术水平为核心的技术发展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提出措施,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3 ·3指导技术管理、技术档案管理、技术情报资料管理等有关工作,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对重大项目技术方案进行审定;组织设计质量的评定与检查,完成技术考核工作。4负责技术进步、科技研发的指导,组织各专业编制设计标准、设计手册、设计导则、标准图集等并积极推广应用,审定科研、标准设计、业务建设等技术文件。5负责组织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推进与其他单位的技术交流、技术合作、技术引进等工作。2.1.4专业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1负责做好本专业设计质量管理工作。2负责设计的定案工作和工程出图前的审定工作,并参加图纸检查与评审;参加关键技术难题的研讨和攻关。3组织本专业职工进行培训、研讨、座谈等学习交流活动,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技术水平、理论知识。4参与工程事故调查,对本专业工程质量事故提出处理意见。2.2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及岗位职责2.2.1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岗位应包括项目负责人、项目专业负责人、设计人、校对(核)人、审核人、审定人等。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应以项目负责人为核心。2.2.2项目负责人是指经设计单位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设计单位负责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设计质量管理的人员。其岗位职责如下:1应当严格遵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建市201535 号”中建筑工程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质量安全责任七项规定(试行)· 4 ·的规定并承担相应责任。2承接任务后,积极组织各专业人员做好设计准备工作。3组织编制设计进度计划,并督促各专业负责人编制各专业配合进度计划。4协调好专业间的技术和设计标准,处理好专业间的矛盾,统一专业间的技术措施,组织各专业的图纸会签。5组织有关人员参加设计交底,处理施工中设计方面的技术问题,组织工程回访、编写设计总结。6负责收集、保存有关设计依据资料和设计过程中的工作资料,负责将各种资料归档。2.2.3项目专业负责人岗位职责1接到任务后,积极组织本专业人员做好设计准备工作。2组织编制本专业的设计进度计划,明确本专业的设计标准,落实本专业统一的技术措施。3组织本专业按照进度计划完成设计工作。4积极协调与其他专业间的配合,处理好专业间的矛盾,及时互提设计条件,并参加图纸会签。5带领本专业人员参加设计交底,处理施工中的技术问题。6负责收集、保存本专业设计依据资料和设计过程中的工作资料,协助项目负责人将各种资料归档。2.2.4设计人岗位职责1设计人对所承担设计工程项目的设计(计算)质量负主要责任。2按照确定的方案开展工作,在项目专业负责人的组织下完· 5 ·成所承担的设计,设计成果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并符合有关规范、标准及相关政策法规等要求,满足本专业的设计深度,做到设计合理、计算正确、设备选型恰当,满足使用要求。3按项目计划和进度要求,安排好工作并按时完成任务。4对本人承担的设计、计算、制图工作,认真做好自校。5认真处理校对(核)人、审核人、审定人提出的意见,并写明整改措施,并提交校对(核)人、审核人、审定人进行复核。如果有不同看法,可向项目专业负责人提出,组织研判。2.2.5校对(核)人岗位职责1校对(核)人对校对(核)后的图面质量、计算书质量负责。2校对(核)工作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计算数据是否正确,数字运算过程及结果是否正确。2)图纸中的线条、尺寸、标高、比例、图例、说明、表格编号等有无差错和遗漏,交待是否正确,清楚。3)图纸与计算书、说明之间是否一致。4)选用的标准图、通用图、重复利用图是否正确,详图索引是否正确。5)图纸是否符合规定、图签内容是否齐全。6)检查图纸和计算书中是否存在违反规范强制性标准情况。7)对设计人修改后的设计文件进行复核确认。2.2.6审核人岗位职责1审核设计文件是否符合项目前期批准文件、相关政策、法规等要求。2审核设计文件是否与定案的内容一致,是否满足设计文件· 6 ·编制深度要求。3审核设计文件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统一技术措施等要求。4审核计算方法、计算程序、计算简图是否正确。5检查图纸和计算书中是否违反规范强制性标准。6对修改后的设计文件进行复核确认,如有异议,应组织设计人、专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研究处理。2.2.7 审定人岗位职责1审查项目设计过程中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情况。2对经过校对(核)、审核后的图纸进行审定,着重审定项目的总体设计方案、重点部位、重要构件、特殊做法、主要设备系统、设计方法等内容,并对其正确性负责。3对设计人修改后的设计文件进行复核确认。2.3设计责任人资格要求2.3.1项目负责人应当由取得相应的工程建设类注册执业资格(主导专业未实行注册执业制度的除外),并具备设计质量管理能力的人员担任。项目负责人应该具备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和组织能力。2.3.2专业负责人由取得相应的工程建设类注册执业资格,或取得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专业负责人应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且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2.3.3设计人· 7 ·初级以上(含初级)职称,具有一定的设计经验者可担任设计人。2.3.4校对(核)人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具有设计经验及校对(核)能力者可担任校对(核)人。2.3.5审核人由取得相应的工程建设类注册执业资格或取得高级以上(含高级)职称,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和较高的设计水平的人员担任审核人。校对(核)人、审核人不能由同一人担任。2.3.6审定人审定人由单位专业技术负责人担任。2.3.7会签人较大工程、复杂工程会签人由专业负责人担任。2.4工程分级管理2.4.1设计单位根据工程类别、建设规模、复杂程度、重要程度等可进行分级管理,分为重要级和一般级。2.4.2重要级工程的人员配备应经法定代表人或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项目负责人、审核、审定人员等均应由单位专业技术负责人及以上级别的人员担任。2.4.3重要级工程的方案定案、投标方案、施工图定案等均应由单位技术负责人主持审查,所有送审成果必须经专业技术负责人确认后方可提供。2.4.4重要级工程最终设计成果必须经单位技术负责人确认后方可提交。· 8 ·3设计质量控制3.1项目各阶段设计文件质量标准3.1.1项目前期设计主要包括总平面布置与单体方案设计,应以规划设计条件为依据,综合考虑项目所处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业主需求等,经多方案优化比选确定实施方案。方案设计文件应满足设计深度的要求,达到可进行初步设计和控制概算的需要。3.1.2初步设计应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批准的设计方案和建设单位要求进行深化设计,初步设计应满足国家政策、法规及相关规范、标准及编制深度的要求,应满足主要设备材料订货和施工图设计的要求。3.1.3施工图设计应依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或代替初步设计的方案设计图进行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当满足国家政策、法规、相关规范、标准及编制深度的要求,应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需要。3.1.4施工配合阶段(即后期服务)包括施工配合、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设计问题、参与相关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分析、参加中间过程验收和竣工验收的全部工作。3.2设计过程技术质量管理I基本规定3.2.1为提高设计质量,加强各设计阶段的技术管理,宜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16 ISO 9001:2015)规定的内容,强化过程管理,保证设计质量。· 9 ·3.2.2项目初始应组建项目组,明确项目级别,确定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设计人等,明确项目组成员职责,项目负责人应制定项目进度计划,并告知项目组成员。3.2.3项目开始应明确质量创优、技术创新的目标,制定创优创新实施方案,落实到设计的全过程中。3.2.4设计过程中各环节应注意相关资料的留存,设计输入、输出文件、计算书、设计变更等资料需要相关人员签字后存档备案。II项目前期设计3.2.5项目前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充分了解建设单位需求,研究规划设计条件,确定项目主要技术要求和设计范围。2进行现场踏勘,对周围环境、地形、地貌、市政配套条件及已有建筑进行详细的调查、记录,收集设计所需资料。3分析设计条件,拟定初步设计思路,针对存在的问题向建设单位反馈。4组织项目组成员进行方案设计,通过多方案比选定案;单位内部根据项目级别进行评审,重要级项目应由单位技术负责人主持评审,根据评审意见对方案进行深化完善。3.2.6设计过程中单位专业技术负责人应检查项目要求、设计范围及主要技术方案是否适宜、准确。各专业应积极协调,及时修正前期方案设计的缺陷与错误。3.2.7方案审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方案是否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法规、规范要求。2方案是否符合总体规划、专业规划,满足建设单位要求。3方案设计深度是否满足要求,能否满足初步设计技术条件。· 10 ·III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3.2.8项目负责人组织设计人员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开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3.2.9项目实施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应明确设计要求,研究主要技术问题。2安排项目设计岗位分工和设计进度。3安排设计过程中各专业协作计划。4安排设计评审方式及评审等级。5安排设计分包。6安排设计目标及质量保证措施。3.2.10设计输入1设计输入资料,包括以下内容:1)上级批准文件;2)设计任务书(建设单位需求);3)规划、人防、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要求;4)项目周边市政配套条件;5)上一阶段的设计输出文件。2项目负责人对输入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确定设计参数、设计要点后,分发给各专业负责人。3各专业负责人对本专业方案、设计参数、设计要点等设计输入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检查后分发给主要设计人。各专业设计输入提纲参见附录 A。3.2.11各专业定案各专业根据设计输入资料经比选确定实施方案,依照设计项· 11 ·目级别进行定案。3.2.12各专业互提条件设计输入明确后,建筑专业应按计划将基本设计条件提交给其他专业,其他专业根据计划返回条件。各专业负责人负责提出本专业设计条件,对其他专业返回的设计条件进行确认。互提条件内容和深度详见附录 B。3.2.13各专业设计根据确定的方案以及相关专业互提的条件,各专业全面开展设计工作,设计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满足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设计中各专业应密切配合,并按照项目计划按时完成设计工作。3.2.14图纸校审1自校:设计人员应对图纸进行自校。2校对(核):校对(核)人按照校对(核)工作内容进行校对(核)。3审核:审核人员应全过程跟进,并按照审核工作内容进行审核。4审定:审定人员应在设计全过程中跟进,并按照审定工作内容进行审定。5设计校审、审定提纲参见附录 C。3.2.15技术难点的咨询项目设计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可通过设计确定解决方案。评审可提请单位技术委员会或邀请专家进行研讨。评审的结论视同为定案,设计应按照结论进行深化细化。· 12 ·3.2.16 设计输出1设计输出文件(说明、图纸、计算书)以及项目校审记录经检查完整后,按照相关规定履行签字签章程序。2设计输入、定案、设计输出文件(说明、图纸、计算书)、项目校审记录等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归档。3经审查合格后的设计输出文件(说明、图纸、计算书)应按照规定上传至“山西省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和消防审查验收数字化管理平台”,经平台附加二维码标识后的设计图纸为最终设计成果。3.3其他技术质量管控要点3.3.1设计变更1设计变更包括为完善或纠正施工图设计、应甲方要求或现场条件变化而进行的设计修改。2设计变更中必须说明变更原因及产生的背景。3设计变更应按照原设计技术管理流程进行签字确认。4设计变更应考虑到对相关专业的影响,及时告知相关专业。5项目发生重大变更,应组织专题论证并由单位技术负责人确认;需审查的项目发生的重大设计变更应按程序重新审查。6设计变更应上传至“山西省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和消防审查验收数字化管理平台”。3.3.2技术核定单、洽商单等技术核定单、洽商单经设计人核对无误后报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审核确认。· 13 ·3.3.3图纸会审1施工图交付后,设计人应汇同参建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向参建各方说明建设工程设计意图,解释建设工程设计文件,明确技术标准和施工工艺要求,并会审解决图纸问题。2图纸会审应由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及主要设计人员参加。3图纸会审记录经设计人核对无误后报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审核确认。3.3.4工程质量各阶段验收根据施工进度,设计单位安排相关设计人员参加工程质量各阶段验收,查看现场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给出验收意见。验收资料由项目设计人核对无误后报各专业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审核确认并签字。3.3.5与建设单位的往来公函等技术文件由项目设计人完成技术文件内容,由各专业负责人审核并签字,盖章后留存归档。3.3.6外来施工图深化设计图纸1相关专业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履行对深化图纸及计算书的校对(核)、审核、审定工作程序。2深化设计单位需提供相关资质文件和证书备案。3外来施工图深化设计图纸审核同意后,报单位技术负责人确认。· 14 ·4质量改进4.1质量信息反馈4.1.1设计单位应明确质量信息收集、汇总、分析与处理的责任部门(岗位)及职责权限。4.1.2设计单位的质量信息应包括下列内容:1建设单位的满意程度。2设计成果是否满足编制深度、可指导施工的要求。3设计过程是否符合单位质量管理制度的规定。4.1.3设计单位应在质量信息收集、汇总、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确保质量信息的有效利用,实现质量信息的闭环管理。4.1.4设计单位应收集施工现场和建设单位的意见,做好设计回访、改进等工作。4.2内部质量检查4.2.1设计单位应定期进行内部质量检查。4.2.2设计单位内部质量检查活动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对设计过程的合规性进行检查,是否执行了单位质量管理制度。2对设计成果进行检查(抽查)。3对发生重大质量问题的部门进行检查。4对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反馈的设计质量问题进行检查复核。4.2.3设计单位从事内部质量检查的人员应经过必要的培训,从· 15 ·事内部质量检查的人员不得审查自己的设计成果。4.2.4内部质量检查活动应形成完整的记录并予以保存,检查结果应予公布。4.3质量改进措施4.3.1设计单位应对设计过程质量和设计成果质量抽查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对被检项目的质量情况进行评价。4.3.2质量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措施并监督实施,如设计成果已提交,应及时告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4.3.3质量检查过程中发现严重质量问题时,对相关责任人应有惩罚措施。4.3.4设计单位应根据检查情况,修订完善本单位技术质量管理体系、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措施。· 16 ·附录 A 各专业设计输入提纲A.0.1建筑专业设计输入提纲1方案设计阶段1.1设计依据1)设计任务委托书;2)政府有关批文(立项批文、国土部门意见等);3)用地红线图;4)场地现状测量图;5)市政条件(包含市政接管点位置,市政供水管道管径、水压,雨污水接管点检查井水位标高、井底标高、管径等);6)现行国家及地方的法规、规范及标准;7)政府有关政策、文件、通知等;8)与建设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协议。1.2技术要求1)功能及性质除满足建设单位明确的要求外,应注意连带功能的解决,如交通组织、机动车和自行车的停车。2)重要性建筑分类分级、在城市或所在地区地段的重要性或性质,包括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地理等方面。3)文化及美学特性建筑文化、美学特性与建筑的功能、性质相协调,体现建筑在文化及美学方面的内涵,并适应所处地域或地段在文化、审美· 17 ·方面的要求,使建筑在造型、空间、布局、材料、色彩、夜间形象及细部等形式语言方面表现适当。4)适应性是否符合设计依据的要求,功能是否有转换要求、是否需随市场变化做调整;是否有分期建设要求;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条件等。涉及平面布局、结构形式、柱网间距、净高及层高要求等。5)经济性建设标准、造价等经济技术指标应同时满足法律、法规及建设单位要求。6)技术的合理性及先进性结构形式、垂直交通工具(电梯、自动扶梯)的数量和形式、供热采暖方式、空调方式、各专业间的协调性如层高、柱网尺寸等。7)其他技术要求人防、环保(噪声、眩光)、绿色建筑、节能、海绵城市、装配式建筑、城市设计、生态、卫生(日照、遮阳、方便残疾人)、环境设计(道路、铺地、绿化等)。2初步设计阶段2.1设计依据1)设计任务委托书;2)政府有关批文(立项批文、规划部门对方案的批准意见及其他部门如交通、园林、人防、消防、节能等的初步意见);3)用地红线图;4)场地现状测量图;· 18 ·5)市政条件(包含市政接管点位置,市政供水管道管径、水压,雨污水接管点检查井水位标高、井底标高、管径等);6)现行国家及地方的法规、规范及标准;7)政府政策、文件、通知(如禁止使用某项产品或建材等);8)与建设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协议。2.2技术要求1)功能及性质在方案设计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功能设计。应从心理学、行为学、人体工程学等方面考虑更多的细节上的合理性。2)文化及美学特性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在造型、空间、布局、材料、色彩、夜间形象等细部进行更深入的设计,必要时应有简略详图和大样。3)适应性对方案设计在该方面的要求做进一步验证。4)安全性明确防火等级、抗震等级、地下室及屋面防水等级、防洪标准等。5)经济性建设标准、造价等经济技术指标应确定,设计深度应能用于编制概算。6)技术的合理性及先进性在方案设计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并确定结构体系、确定主要材料及基本构造做法、确定垂直交通工具(电梯、自动扶梯)的数量、容量、速度等技术参数、供热采暖方式、热源种类、空调方· 19 ·式、供水水源、是否分质供水、是否需中水系统、是否需燃气、是否需自备发电系统、智能化等级等;各专业间的协调性如结构构件的基本尺寸、机电系统的协调性等。7)其他技术要求人防、环保(噪声、眩光)、绿色建筑、节能、海绵城市、装配式建筑、城市设计、生态、卫生(日照、遮阳、方便残疾人)、环境设计(道路、铺地、绿化等)。3施工图设计阶段3.1设计依据1)设计任务委托书;2)政府有关批文(立项批文、规划部门对方案的批准意见及其他部门如交通、园林、人防、消防、节能等对初步设计的审批意见);3)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4)场地现状测量图;5)市政条件(包含市政接管点位置,市政供水管道管径、水压,雨污水接管点检查井水位标高、井底标高、管径等);6)现行国家及地方的法规、规范及标准;7)政府政策、文件、通知(如禁止使用某项产品或建材等);8)与建设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协议。3.2技术要求1)功能及性质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对建筑的细部功能如房间的准确划分、房间内的门窗、设备安排等进行合理设计。· 20 ·2)文化及美学特性在材料、色彩、构造等细节上进行深入设计,具体体现方案及初设在文化及美学方面的设计意图。3)安全性确定防火等级、抗震等级、地下室及屋面防水等级、防洪等具体构造。4)经济性符合初步设计的经济标准。5)技术的合理性及先进性在初步设计确定的设计框架下,深化并验证各专业及各专业之间的合理性、协调性及先进性。6)其他技术要求人防(符合初设审批意见)、环保(噪声、废水、废气、垃圾、眩光)、绿色建筑、节能、海绵城市、装配式建筑、城市设计、生态、卫生(日照、遮阳、方便残疾人)、环境设计(道路、铺地、路牙、路灯、围墙或围栏、小品、座椅、信报箱等详图)。A.0.2结构专业设计输入提纲1设计依据1.1国家、行业和地区的有关本专业的规范规程(包括设计深度的规定和制图标准等)1.2建筑平、立、剖面图所提供的:1)主要建筑功能;2)主楼与裙房关系;· 21 ·3)地上层数及地下室层数;4)建筑平面长、宽尺寸;5)总高度及地下室深度。1.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勘察单位名称、日期及编号)(初勘报告用于方案和初步设计,详勘报告用于施工图设计)1.4人防抗力级别、批文及相关设计条件2地基基础类型2.1地基设计条件1)主要地基土层的分布及地基持力层的土质;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计算地基变形所需要的参数(如压缩模量等);4)有无软弱下卧层及严重不均匀地基;5)抗浮设防水位;6)地基土及地下水腐蚀性条件。2.2天然地基基础1)刚性基础(灰土、毛石或素混凝土);2)独立柱基(单独柱基 + 拉梁,单独柱基 +防水板);3)条形基础(单向或双向)(墙下或柱下);4)筏板基础(有梁或无梁,有柱墩或无柱墩);5)箱形基础。2.3人工地基基础1)桩基础(预制桩或灌注桩);2)地基处理;3)复合地基。· 22 ·3结构选型3.1砌体结构非粘土承重砖结构、承重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结构、石砌体、配筋砌体等。3.2钢筋混凝土结构1)框架结构;2)框架剪力墙(框架筒体)结构;3)框支剪力墙结构;4)剪力墙结构;5)现浇板柱结构;6)筒体结构等。3.3钢结构钢框架结构、钢框架支撑结构、高层建筑钢结构、门式钢架。3.4混合结构4楼盖选型装配整体式楼盖、现浇肋形楼盖(有次梁、无次梁、单向密肋、双向密肋)、无梁楼盖(有柱帽、无柱帽)。5特殊楼层结构转换层、加强层等。6重力荷载取值1)各层永久荷载标准值结构楼板自重、楼(屋)面建筑做法自重、内隔墙、外围护墙(包括砌体墙、玻璃幕墙或金属与石材幕墙)重量、吊顶及设备荷载等。· 23 ·2)各层活荷载标准值(按新规范)及需要特别考虑的施工荷载(如地下室顶板),可按楼层(或各功能区域)列表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