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绿色建筑基本级施工图审查技术要点(2021年版).docx
-
资源ID:72989973
资源大小:812.99K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江西省绿色建筑基本级施工图审查技术要点(2021年版).docx
江西省绿色建筑基本级施工图审查技术要点(2021 年版)发布单位: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1 年 9 日编制说明本施工图审查技术要点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实施细则 2019和江西省民用建筑节能和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办法进行编制。本技术要点为绿色建筑基本级技术要点,根据赣建科设【2020】7 号文件“关于加强绿色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通知”,全省城镇规划区内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实施绿色建筑基本级建设标准,施工图审查机构负责基本级审查,符合基本级要求的即可出具施工图审查合格书。为了方便审图人员使用,本技术要点将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的控制项进行了专业分类,对需要两个或更多专业共同把控的条款在相应专业的对应内容同步进行了技术要求。每个条款后括弧内的数值对应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中的条款标号。本技术要点主要内容是:1 建筑专业、2 结构专业、3 给排水专业、4 电气专业、5 暖通专业及附录一、附录二。1目录1 建筑专业.12 结构专业.143 给排水专业.184 电气专业.225 暖通空调专业.27附录一江西省绿色建筑基本级施工图审查表附录二承诺书21 建筑专业1.1 场地应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地段,易发生洪涝地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涝基础设施;场地应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应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的危害。(4.1.1)【技术要点】建筑场地与各类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相应危险源的安全防护距离等控制要求,对场地中不利地段或潜在危险源应采取必要的避让、防护或控制、治理等措施,对场地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应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符合各项安全标准。如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 中3.0.2 条,与危险化学品及易燃易爆品等危险源的距离,必须满足有关安全规定。基地内变电站或基地周边区域变电站与建筑的距离应满足安全要求。其他安全标准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安全技术基本要求GB 18265,防洪标准GB 50201,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 50413, 电磁环境控制限制GB 870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 50325 等。根据中国土壤氡概况的相关划分进行土壤氡浓度检测。对于整体处于土壤氡含量低背景、中背景区域,且工程场地所在地不存在地质断裂构造的项目,可不提供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项目所在地完成土壤氡浓度区域评估的可不再提供检测报告,处于土壤氡含量高背景区域(景德镇)必须要进行土壤氡浓度检测,若超标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电磁环境可不考虑范围:100Kv 以下电压等级的交流输变电设施;向没有屏蔽空间发射 0.1MHz3MHz 电磁场的,其等效辐射功率小于 300W,向没有屏蔽空间发射 3MHz300GHz 电磁场的,其等效辐射功率小于 100W环评文件,除环境敏感区内,其余均可不考虑,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 年版)执行。【查阅文件】项目区位图和地形图,电磁辐射、土壤氡浓度等相关检测报告。本条结构专业同步审查。1.2 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及外保温等围护结构应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求。(4.1.2)【技术要点】1围护结构应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可靠,设计图中应有完整的外围护结构设计大样,明确材料、构件、部品及连接与构造做法,门窗、幕墙的性能参数等要求。同时还应满足防护、防水、保温、幕墙工程等其他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明确项目围护结构选用的设计依据,如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 建筑幕墙GB/T 21086、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2、建筑玻璃点支承装置JG/T 138、吊挂式玻璃幕墙用吊夹JGJ 139、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33、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 103、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GJ 214 等标准中关于防水材料和防水设计施工的规定。合理选用国家、江西省图集中合理的构造做法,判定为安全、耐久达标。未引用相关图集的构造,设计图中应有完整的外围护结构设计大样,明确构造做法和性能参数等要求。对于门窗、幕墙应满足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的防护要求。玻璃幕墙或外挂墙板或装配式建筑应在专项设计图纸中二次深化设计并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查阅文件】建筑设计文件(建筑设计总说明、工程做法和构造一览表等)。本条结构专业同步审查。1.3 外遮阳、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花池等外部设施应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计、施工,并应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4.1.3)【技术要点】外部设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JGJ 237、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GB 50364、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 20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 等的规定。建筑设计时考虑后期检修和维护条件,如设计检修通道、马道和吊篮固定端等。当与主体结构不同时施工时,应设预埋件,并在设计文件中明确预埋件的检测验证参数及要求,确保其安全性与耐久性。空调外机应预留安装操作空间,保障安装、检修、维护人员安全。设计时应考虑后期的检修和维护条件。可参照建筑外墙空调器室外机平台技术规程T/CCES 10 的要求。【查阅文件】外部设施设计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结构施工图及对应的构造做法/图集。2本条结构专业同步审查。1.4 建筑外门窗必须安装牢固,其抗风压性能和水密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1.5)【技术要点】设计时外门窗应满足不同气候及环境条件下的建筑物使用功能,明确抗风压性能、水密性能指标和等级,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和江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T 36-024、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103、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GJ 214 等的规定。门窗设计时,各构件连接应具有足够的刚度、承载能力和一定的变位能力。门窗、幕墙等二次深化设计的内容应在设计说明明确技术要求,包括结构安全性、连接可靠性、抗风压、水密性和气密性等。【查阅文件】门窗设计文件。1.5 卫生间、浴室的地面应设置防水层,墙面、顶棚应设置防潮层。(4.1.6)【技术要点】要求所有卫生间、浴室墙、地面做防水层,墙面、顶棚均做防潮处理。防水层和防潮层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JGJ 298 的规定。【查阅文件】建筑设计说明、防水和防潮措施说明、建筑构造做法/图集。1.6 走廊、疏散通道等通行空间应满足紧急疏散、应急救护等要求,且应保持畅通。(4.1.7)【技术要点】建筑应根据其高度、规模、使用功能和耐火等级等因素合理设置安全疏散和避难设施。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位置、数量、宽度及疏散楼梯间的形式,应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走廊、疏散通道等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GB 51143 等对安全疏散和避难、应急交通的相关要求。应保持通行空间路线畅通、视线清晰,防止对人员活动、步行交通、消防疏散埋下安全隐患。不应有阳台花池、机电箱等凸向走廊、疏散通道,影响有效设3计宽度。装修后的净空应满足规范要求。【查阅文件】建筑设计平面图。本条电气专业同步审查。1.7 应具有安全防护的警示和引导标识系统。(4.1.8)【技术要点】安全标志分为禁止、警告、指令和提示标志。警示和引导功能的安全标志,应在场地及建筑公共场所和其他有必要提醒人们注意安全的场所显著位置上设置,并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标识系统技术规范GB/T 51223 的要求。警示标志一般设置于人员流动大的场所,青少年和儿童经常活动的场所,容易碰撞、夹伤、湿滑及危险部位和场所等。安全警示标志包括禁止攀爬、禁止依靠、禁止抛物、当心碰头、注意安全、当心夹手、当心车辆、当心坠物、当心滑倒、当心落水等;安全引导标志包括人行导向标识,紧急出口标志、避险处标志、应急避难场所标志、急救点标志、报警点标志等。对地下室、停车场等还包括车行导向标识。标识设计需要结合建筑平面与建筑功能特点合理安排位置和分布密度。在难以确定位置和方向的流线节点上,应增加标识点位以便明示和指引。如紧急出口标志,一般设置于便于安全疏散的紧急出口处,结合方向箭头设置于通向紧急出口的通道、楼梯口等处。【查阅文件】建筑设计说明中应有标识系统设置要求(部位、内容)并提供建设单位承诺书,确保进行专项设计并在竣工前完成施工。本条电气专业同步审查。1.8 室内空气中的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等污染物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 的有关规定。建筑室内和建筑主出入口处应禁止吸烟,并应在醒目位置设置禁烟标志。(5.1.1)【技术要点】第 1 句,对于全装修建筑项目,可仅对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浓度预评估;对于非全装修项目,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 50325 的要求,本条视为满足。综合考虑建筑情况、室内装修设计方案、装修材料的种类、使用量、室内新4风量、环境温度等影响因素,以各种装修材料、家具制品主要污染物的释放特征为基础,以“总量控制”为原则。明确对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的限值要求,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 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 50325 的有关规定;根据项目情况提供支撑文件,如污染物浓度预评估分析报告。第 2 句,本条所述的建筑室内,主要指的是公共建筑室内和住宅建筑、宿舍的公共区域。【查阅文件】建筑设计说明(明确各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建筑工程做法、装修材料设计说明)。1.9 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和隔声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5.1.4)1 室内噪声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 中的低限要求;2 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 中的低限要求。【技术要点】本条所指的噪声控制对象包括室内自身声源(如通风空调设备、日用电器等)和室外噪声(如周边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工业噪声等)。第 1 款,对于建筑外部噪声源的控制,应综合考量规划选址、平面布局设计合理性,避免或降低主要功能房间受到室外交通、活动区域等的干扰。对建筑物内部的噪声源,应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设置有效隔声、隔振、吸声、消声等综合措施来控制。若标准中没有明确室内噪声级的低限要求,即对应该标准规定的室内噪声级的最低要求。住宅、办公、商业、医院主要功能房间的噪声级限制应分别与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 中不同类型建筑涉及房间要求一一对应;学校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噪声级低限标准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 中的规定值选取;旅馆建筑噪声级低限标准值按二级指标选取;其余建筑可参照相近功能类型的要求进行评价,如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 39、 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 450、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58、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 57、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31 等。没有明确的噪声级要求的空间,室内噪声级可不做要求。后期还应提供声环境监测、室内声压级预测报告(重点审查基于环评报告或场地噪声检测报告的相关参数边界条件设置)。5第 2 款,外墙、隔墙和门窗的隔声性能指空气声隔声性能;楼板的隔声除了空气声隔声性能之外,还包括撞击声隔声性能。本款所指的外墙、隔墙和门窗的隔声性能的低限要求,与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 中的低限要求规定对应,若该标准中没有明确围护结构隔声性能的低限要求,即对应该标准规定的隔声性能的最低要求。后期还应提供主要构件(外墙、外窗、隔墙、门和楼板等)隔声性能检测报告。【查阅文件】暖通和给排水设计文件、建筑设计文件(含平立剖、围护结构工程做法表、设计说明、门窗表),室内声压级分析报告,主要构件(外墙、外窗、隔墙、门和楼板等)隔声性能分析报告。1.10 应采取措施保障室内热环境。采用非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应具有保障室内热环境的措施或预留条件。(5.1.6)【技术要点】采用非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应核查其是否预留空调设备的安装条件。【查阅文件】建筑平面图等相关设计文件。本条暖通、电气、给排水专业同步审查。1.1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5.1.7)1 在室内设计温度、湿度条件下,建筑非透光围护结构内表面不得结露;2 供暖建筑的屋面、外墙内部不应产生冷凝;3 屋顶和外墙隔热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的要求。【技术要点】第 1 款,主要是控制冬季内表面结露,对建筑非透光围护结构进行结露验算,并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的要求。第 2 款,供暖建筑的外墙、屋面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的要求,进行内部冷凝验算。第 3 款,屋顶和外墙的热工性能不仅要满足国家现行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也要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的要求,并进行隔热性能验算。【查阅文件】6建筑设计文件,节能计算书,建筑围护结构结露验算计算书、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冷凝验算计算书、建筑围护结构隔热性能计算书。1.12 建筑、室外场地、公共绿地、城市道路相互之间应设置连贯的无障碍步行系统。(6.1.1)【技术要点】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 的基本要求上,室外场地设计应保证无障碍步行系统的连贯性,场地范围内的人行通道应与城市道路、场地内道路、建筑主要出入口、场地公共绿地和公共空间等相连通、连续。其中公共绿地是指为各级生活圏居住区配建的公园绿地及街头小广场。不包括城市级的大型公园绿地及广场用地,也不包括居住街坊内的绿地,当场地存在高差时,应以无障碍坡道相连接,其路线应保证轮椅无障碍通行要求。场地内的盲道的设置不作为本条重点。室外景观园林平面施工图应包含场地人行通道、室外绿化小径和活动场地的无障碍设计。【查阅文件】建筑设计文件、建筑总图、竖向设计图、建筑设计说明,应有无障碍设计内容和相关要求。1.13 场地人行出入口 500m 内应设有公共交通站点或配备联系公共交通站点的专用接驳车。(6.1.2)【技术要点】本条以人步行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适宜时间不应超过 10min 作为公共交通站点设置的合理距离,强调了建筑 500m 步行范围内应设置公共交通站点。有些项目地处新建区暂未开通公交达不到本条要求的,应配备专用接驳车联系公共交通站点。【查阅文件】规划总图、周边公共交通分析报告或专用接驳车实施方案(承诺书)。1.14 停车场应具有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具备充电设施的安装条件,并应合理设置电动汽车和无障碍汽车停车位。(6.1.3)【技术要点】电动汽车充电基础建设,应纳入工程建设预算范围、随工程统一设计与施工完成直接建设或做好预留。电动汽车停车位数量至少应达到当地相关规定要求。7充电设施建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GB/T51313 等的规定。无障碍汽车停车位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 的规定。【查阅文件】建筑停车场布置图和充电桩位置。本条电气专业同步审查。1.15 自行车停车场所应位置合理、方便出入。(6.1.4)【技术要点】自行车场所应规模适度(即符合规划要求)、布局合理,符合使用者出行习惯,且满足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2018 的要求。设于室外露天场地应设置遮阳挡雨措施。【查阅文件】建筑总图、停车棚及附属设施详图。1.16 应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和建筑功能需求,对建筑的体形、平面布局、空间尺度、围护结构等进行节能设计,且应符合国家有关节能设计的要求。(7.1.1)【技术要点】在满足相关节能规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优化设计体形、朝向和窗墙比。合理控制建筑空调规模、区域和时间,实现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优先利用,降低建筑能耗。绿色建筑设计还应在综合考虑极低容积率、限高、绿化率、交通等功能因素基础上,统筹考虑冬夏季节节能需求,优化设计体形、朝向和窗墙比。涉及的现行节能标准包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江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T 36-024 等。节能设计应与建筑施工图一致,必要时应核查节能模型。【查阅文件】建筑总图、地形图、效果图,建筑平立剖面、节能计算书。1.17 垂直电梯应采取群控、变频调速或能量反馈等节能措施;自动扶梯应采用变频感应启动等节能控制措施。(7.1.6)【技术要点】建筑物设置了两部及以上垂直电梯且在一个电梯厅时才考虑群控。对垂直电梯,应具有群控、变频调速拖动、能量再生回馈等至少一项技术。对于扶梯,应8采用变频感应启动技术来降低使用能耗。如同时采用垂直电梯和扶梯,需同时满足上述要求。未设置电梯、扶梯的建筑,本条直接通过。【查阅文件】建筑设计文件(含设计说明、电梯/扶梯选型设备表)。本条电气专业同步审查。1.18 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7.1.9)1 住宅建筑的装饰性构件造价占建筑总造价的比例不应大于 2%;2 公共建筑的装饰性构件造价占建筑总造价的比例不应大于 1%。【技术要点】设置大量的没有功能的纯装饰性构件,不符合绿色建筑节约资源的要求。鼓励使用装饰和功能一体化构件,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体现美学效果、节约资源。同时,设置屋顶装饰性构件时应特别注意鞭梢效应等抗震问题。装饰性构件主要包括以下四类:(1)超出安全防护高度 2 倍的女儿墙;(2)坡屋面闷顶大于 2.2m 部分;(3)仅用于装饰的塔、球、曲面;(4)不具备功能作用的飘板、格栅、构架。装饰性构件造价比例计算应以单栋建筑为单元,各单栋建筑的装饰性构件造价比例均应符合条文规定的比例要求;一二层为小商铺的住宅可按居住建筑计算。计算时,分子为各类装饰性构件造价之和,分母为单栋建筑的土建、安装工程总造价,不包括征地、装修等费用。【查阅文件】建筑设计文件,效果图、装饰性构件造价比例计算书。本条结构专业同步审查。1.19 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8.1.1)【技术要点】住宅、宿舍、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养老设施、医院等建筑设计均应满足日照要求,相关标准包括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 以及现行行业标准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450 等。建筑的布局与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上述标准要求,且应兼顾周边,减少对相邻的住宅、幼儿园、老年人照料设施等有日照标准要求的建筑产生不利的日照遮挡,若没有相应标准要求,符合城乡规划的要求即为达标。日照的模拟分析计算9需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日照计算参数标准GB/T50947。日照模拟分析报告的内容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J/T449 附录 A 的要求。对于新建项目的建设,应确保周边建筑继续满足有关日照标准的要求。对于改造项目分两种情况:本项目改造前,周边建筑满足日照标准的,应保证其改造后仍符合相关日照标准的要求;本项目改造前,周边建筑未满足日照标准的,改造后不可再降低其原有的日照水平。前述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现行标准对其日照标准有量化要求的(例如住宅、幼儿园生活用房),可通过模拟计算报告来判定达标;如非住宅建筑,现行标准对其日照标准没有量化的要求,则可不进行日照模拟计算,只要其满足控制性详规即可判定达标。【查阅文件】相关设计文件。1.20 室外热环境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8.1.2)【技术要点】居住区详细规划阶段的热环境设计方法、指标、参数需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286 的要求。项目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场地内热环境的舒适度,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场地通风不良、遮阳不足、绿量不够、渗透不强的一系列问题,降低热岛强度,提高环境舒适度。城市居住区是指城市中住宅建筑相对集中布局的地区,简称居住区。如项目处于非居住区规划范围内,符合其城乡规划的要求,即为达标。对于迎风面积比、平均迎风面积比等,其内涵和计算方法详见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286 的正文及条文说明。平均热岛强度计算报告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J/T449 附录 A 的要求。场地热环境分析报告应结合景观总图、乔木种植图、构筑物设计图、屋面做法、道路铺装图等进行分析。【查阅文件】建筑设计说明,应有室外热环境的相关要求或必要的图纸。1.21 配建的绿地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的要求,应合理选择绿化方式,植物种植应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且应无毒害、易维护,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应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并应采用复层绿化方式。(8.1.3)10【技术要点】鼓励各类公共建筑进行屋顶绿化和墙面垂直绿化。既能增加绿化面积,又可以改善屋顶和墙壁的保温隔热效果,还可以有效滞留雨水。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和草坪,以乔木为主,能够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增加绿量,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种植区的覆土深度应满足乔、灌、草自然生长的需求,一般来说,满足植物生长需求的覆土深度为:乔木大于 1.2m,深根系乔木大于 1.5m,灌木大于 0.5m,草坪大于 0.3m。种植区域的覆土深度应满足项目所在地园林主管部门对覆土深度的要求。对于住宅建筑,绿地配置乔木不少于 3 株/100m2。涉及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的应查阅建筑、结构、排水等设计文件。【查阅文件】用地规划条件、建筑总平面图、建筑设计说明,应有植物配置要求或必要的图纸。本条结构专业、给排水专业同步审查。1.22 场地的竖向设计应有利于雨水的收集或排放,应有效组织雨水的下渗、滞蓄或再利用。(8.1.4)【技术要点】建设场地的竖向设计的目的之一是防止因降雨导致场地积水或内涝。在竖向设计时,有利于雨水收集还是排放,是有选择的,由具体项目及所在地决定。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 并和水专业协同设计。【查阅文件】场地竖向设计图。本条给排水专业同步审查。1.23 建筑内外均应设置便于识别和使用的标识系统。(8.1.5)【技术要点】设置便于识别和使用的标识系统,包括导向标识和定位标识等。标识一般有人车分流标识、公共交通引导标识、易于老年人识别的标识、满足儿童使用需求的标识、无障碍标识、楼座及配套设施定位标识、健身导向标识、公共卫生间导向标识,以及其他促进建筑便捷使用的导向标识等。公共建筑的标识系统应当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标识系统技术规范GB/T51223,住宅可以参照执行。同时,为便于标识识别,应在场地内显著位置上设置标识,标识应反映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建筑与设施分布情况,并提示当前位置等。建筑及场地的标识应沿通行11路径布置,构成完整和连续的引导系统。标识系统各类标识中信息的传递应优先使用图形标识,且图形标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10001.26、9 的规定,且图形标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导向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GB/T20501.1、2 的规定。边长 3mm10mm 的印刷品公共信息图形标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 1 部分:通用符号GB10001.1 的规定。另外,标识的辨识度要高,安装的位置和高度要适宜,易于被发现和识别,尤其避免将标识安装在活动物体上,例如将厕所的标识安装在门上,会因门打开而不容易看到。对于居住区和公共建筑群,在场地主入口应当设置总平面布置图,标注出楼号及建筑主入口等信息。【查阅文件】建筑设计文件、建筑总平面图、建筑设计说明中应有标识系统设置要求(部位、内容)并提供建设单位承诺书,确保进行专项设计并在竣工前完成施工。1.24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8.1.6)【技术要点】建筑场地内不应存在未达标排放或者超标排放的气态、液态或固态的污染源,若有污染源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并达到无超标污染物排放的要求,例如:易产生噪声的运动和营业场所应有降噪措施;要求明确噪声场所的噪声间距,如学校教室离主干道不小于 80 米;公共厨房油烟应经油烟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高空排放;锅炉房、柴油发电机房烟气应高空排放,当因故无法高空排放时,烟气应处理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后方可排放;污染物排放超标的垃圾堆等。常见的污染源需执行的标准包括现行国家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1848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 等相关要求。【查阅文件】建筑设计文件。本条给排水专业、暖通专业同步审查。1.25 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垃圾容器和收集点的设置应合理并应与周围景观协调。(8.1.7)【技术要点】本条要求根据垃圾产生量和种类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其中有害垃圾12必须单独收集、单独清运。垃圾收集设施规格和位置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其数量、外观色彩及标志应符合垃圾分类收集的要求,并置于隐蔽、避风处,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在垃圾容器和收集点布置时,重视垃圾容器和收集点的环境卫生与景观美化问题,做到密闭并相对位置固定,如果按规划需配垃圾收集站,应能具备定期冲洗,消杀条件,并能及时做到密闭清运,按现行行业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CJJ/T 102 要求,结合当地特性和处理方式选择垃圾分类方法。【查阅文件】建筑设计文件,建筑设计说明,应有垃圾分类收集的相关要求。注:设计文件包括施工图和配套计算书等。132 结构专业2.1 场地应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地段,易发生洪涝地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涝基础设施。(4.1.1)【技术要点】建筑场地与各类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相应危险源的安全防护距离等控制要求,对场地中不利地段或潜在危险源应采取必要的避让、防护或控制、治理等措施,确保符合各项安全标准。抗震防灾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 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的要求。地质灾害多发区需提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查阅文件】项目区位图和地形图,地质勘察报告。本条建筑专业同步审查。2.2 建筑结构应满足承载力、稳定性、耐久性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4.1.2)【技术要点】结构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要求,结合建筑物及场地条件,进行结构极限状态验算,并在结构设计说明中明确规定场地条件、设计荷载、设计使用年限、材料及构件性能要求,裂缝、变形限值等要求。耐久性极限状态的定义包括三个方面:影响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的材料性能劣化;影响耐久性能的裂缝、变形、缺口、材料削弱等;影响耐久性能的其他特定状态。幕墙工程二次深化设计时应进行幕墙结构计算,确定设计荷载、风荷载等满足要求。【查阅文件】结构设计文件、结构计算文件、建筑等节点图。本条建筑专业同步审查。2.3 外遮阳、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花池等外部设施应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计、施工,并应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4.1.3)【技术要点】外部设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JGJ 237、民用建14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GB 50364、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 203 等的规定,且结构构件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也应按本技术要点第 4.1.2 条要求验算,满足三种极限状态要求,并满足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室外环境下的构件连接与构造要求。建筑设计时考虑后期检修和维护条件,如设计检修通道、马道和吊篮固定端等。当与主体结构不同时施工时,应设预埋件,并在设计文件中明确预埋件的检测验证参数及要求,确保其安全性与耐久性。【查阅文件】结构设计说明,应明确二次深化设计的外部设施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的设计要求或提供必要的图纸。本条建筑专业同步审查。2.4 建筑内部的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等应连接牢固并能适应主体结构变形。(4.1.4)【技术要点】建筑内部的非结构构件包括非承重墙体、附着于楼面和屋面结构的构件、装饰构件和部件、固定于楼面的大型储物架、移动式档案密集柜等;设备指建筑附属机械、电气构件、部件和系统,如电梯、照明、应急电源、通信设备、管道系统、暖通空调系统、消防系统等;附属设施包括整体卫浴、固定橱柜、储物柜等。建筑内部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等应满足建筑使用安全,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满足承载力验算及相关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装饰构件之间以及装饰构件与建筑墙体、楼板等构件之间的连接力学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连接可靠并能适合主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之外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电气设备和材料、电气构件和部件等,应安装牢固、连接可靠,且应根据腐蚀环境选用设备和材料或进行耐腐蚀处理,防止跌落事故发生,确保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并能适应主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之外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建筑部品、非结构构件及附属设备等应采用机械固定、焊接、预埋等牢固性构件连接方式或一体化建造方式与建筑主体结构可靠连接。以膨胀螺栓、捆绑、支架等连接或安装方式均不能视为一体化措施。【查阅文件】结构设计总说明,应包含各连接件、配件、预埋件的材料及力学性能要求等或提供必要的图纸。2.5 不应采用建筑形体和布置严重不规则的建筑结构。(7.1.8)15【技术要点】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明确规定“严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采用”。建筑设计应重视平面、立面和竖向剖面的规则性对抗震性能及经济合理性的影响。“规则”包含了对建筑的平立面外形尺寸,抗侧力构件布置、质量分布,直至承载力分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要求。严重不规则,指的是形体复杂,多项不规则指标超过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第 3.4.3 条上限值或某一项大大超过规定值,具有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不能克服的严重的抗震薄弱环节,可能导致地震破坏的严重后果。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第 3.4.1、3.4.3 条及条文解释进行建筑形体规则性判定。【查阅文件】结构设计文件、结构计算文件、建筑形体规则性判定报告。2.6 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应无大量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