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秦朝知识梳理-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
-
资源ID:73005331
资源大小:280.8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秦朝知识梳理-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
一轮复习·古代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3课专题二: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前221220年)(一):秦朝时期(前221年前207年)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五年高频考点:秦汉时期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 秦的统一1统一条件(1)客观条件大势所趋思想:A.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B.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作者认为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心理: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经济: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为统一准备了客观条件。政治:诸侯兼并,完成局部统一(2)主观条件秦国强大地理: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政治: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个人:秦王嬴政雄才大略经济:商鞅变法后,秦实行法治,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外交:远交近攻理论基础:法家思想2统一过程(1)东方: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战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统一秦朝,定都咸阳。(2)南方: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并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3)北方:秦击退了匈奴的进攻,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3.统一的历史意义(1)国家版图: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此后古代中国版图的基本框架(2)政治制度: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3)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二)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措施1. 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选必1第一课整合)【名词解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的概念,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由君主掌握,主要矛盾:皇权vs相权、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主要矛盾:中央vs地方发展过程:(1)萌芽战国(2)形成秦朝(3)发展与完善从西汉到元朝;(4)顶峰与衰落明清时期(1)确立皇帝制度:嬴政自称“始皇帝”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选必1)是秦朝政治体制的核心,丞相和诸大臣听命于皇帝,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中央官制:创立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丞相是百官之长,行政中枢所在,秉承皇帝,统领百官;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图籍、文书,监察百官。九卿: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三公之下是分掌各类政务的卿,泛称“九卿”。九卿下设若干部门,处理具体事务皇帝之下由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负责管理全国的政务。国家重大事情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知识补充】廷议是原始民主的遗留中央官职的特点:1.皇权中心2.制度完备,分工细密,相互制约3.“家天下”: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3)地方:推广郡县制原因:总结春秋战国以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历史教训内容:A.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产生的郡县官僚制在全国推广,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设监察使掌监察;设36郡,后不断增减。B.郡下设县或道,根据户数多少置县令(长)、丞、尉。C.基层组织(选必1 第17课)县(道)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知识拓展】1.分封制与郡县制对比西 周 分 封 制秦 朝 郡 县 制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官吏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2.郡县制的特点:(1)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2) 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加强中央集权(3)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名词解释】官僚政治与贵族政治贵族政治:分封制体系下,贵族拥有封地、世代享有特权。贵族凭血缘成为统治集团一份子,贵族集团同时又是统治集团。官僚政治:郡县制实行后,官员由中央任命,没有封地,只有俸禄,官位不能世袭。打破了贵族集团的政治垄断,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3.郡县制的演变春秋前期诸侯设县,中央集权萌芽。春秋后期诸侯设郡,郡县无统辖关系。战国时期三晋建立郡统县的郡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设郡县,中央集权制形成。隋朝以后郡制基本为州制取代,县制延续至今(4)文书制度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递系统;秦朝文书十分繁密【名词解释】文书:秦代以前没有专门的文种名称,统称为书。秦、汉以后形成的许多文种,可以概括为三大类:一是皇帝使用的各文种,称为诏令文书;二是臣僚上书皇帝使用的各文种,称为奏疏;三是各官府相互行文使用的各文种,称为官府往来文书。从唐代开始,国家对文种的名称有了明确的规定,以后宋、元、明、清各代也都有新的规定。清代规定的诏令文书文种名称有诏、诰、敕,是沿用明代文种;经常使用处理政务、告诫臣僚的文书称为谕旨,是新增的文种;制书在明代是文种名称,清代则只作为发布诏令的一种文体。清代奏疏沿袭明制,使用奏本和题本,康熙年间又新增一种称为奏折,而奏本则在乾隆年间停止使用。(5)选官制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选必一第5课)途径: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实质:摒弃诸子学说,专任法家思想影响:形成了思想文化上的专制,造成了严重的倒退(6)官员管理(选必一第5课)分类措施官员考核秦汉时期:上计制考核标准:土地人口、财政收入、治安情况每年秋冬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薄(集薄),上报中央,称为”上计”。考核官员:御史参与审核计薄,防止造假。考核结果:官员赏罚的依据官员监察中央监察体系:秦汉建立了以御史大夫(西汉晚期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后,御史中丞逐渐成为最高监察官)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地方监察制度:监御史(7) 户籍管理(选必1 第17课)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室籍(宗室贵族)、宦籍(官吏)、市籍(商贾)等(8) 赋税制度(选必1 第16课)分类内容田赋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即要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作为田赋人头税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徭役种类役龄役期任务更卒秦朝男子17岁起役,后来汉昭帝改为23岁起役。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正卒一般是两年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戍卒一般是一年到边塞屯戍2. 其他巩固统一的措施领域措施经济(1)统一货币(选必1 第15课):多元货币统一币制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半两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原因:战国时期货币混乱;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秦朝完成国家统一,巩固政权的需要影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便利了经济管理和赋税征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2) 统一车轨、度量衡(3) 商业:商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法律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律令并行。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令都具有法律效力。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交通(选必2 第12课)(1) 人工道路: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2) 国内运河:秦始皇开凿了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社会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军事行动与民族关系选必1 第11课(1)中央机构:典客、典属国【名词解释】典客:秦置,为九卿之一。掌管邦交和边陲部族事务典属国: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事务,汉朝并入大鸿胪(2)民族关系与边疆管理东北:生活着夫余、乌桓等民族北方:逐匈奴,修筑长城西北:生活着羌、氐等民族南方:抚夷、越,在今天的两广地区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名词解析】驰道:从咸阳通往全国各地,主要郡县都有驰道与首都咸阳相通。(国家级公路) 直道:自咸阳林光宫直通九原郡的大道,称为直道。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五尺道: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的官道,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三) 秦的暴政与速亡1. 秦的暴政(1)暴政表现统一后的秦始皇穷奢极欲、征发繁重,百姓不堪重负。秦法刑法严苛,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将先秦以来的许多珍贵文献毁于一旦,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2) 暴政影响: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秦二世继位,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的尖锐化(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2.秦的速亡(1)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领导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2)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入咸阳,秦朝灭亡。(3)楚汉战争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项羽最终被刘邦击败。3.秦亡的原因(1)繁重的徭役兵役、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律;(2)不能审时度势,改弦易辙,而是一味重功利、恃酷治法;(3)文化专制把士人推到对立面;(4)宫廷争斗,大肆诛杀宗室朝臣;(5)秦二世未能改正过失,统治僵化腐朽,导致国家倾覆;(四)阶段特征1.政治: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一整套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秦朝暴政导致其短命而亡。2.经济:小农经济初步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厉行重农抑商政策;统一度量衡和车轨;加强经济管理3.思想: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大一统”意识逐渐形成4.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加强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管辖,拓展了疆域;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6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