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docx

    • 资源ID:73005820       资源大小:186.99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docx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导学案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学习目标:1.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2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特点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学科素养: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掌握食物生产的变迁历程及不同文明的农业特色与多元化格局。2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生产力发展是推动阶级和国家出现的根本因素。3从史料实证角度,运用上古时期有关人类生产生活的遗址照片和史料,了解原始农业生产的状况,从历史解释的角度分析农业出现的重要意义。4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农业和畜牧业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农业的交流与传播为世界各地的发展所带来的重要影响,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要和谐发展的理念。自主梳理知识知识点一 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采集渔猎阶段(1)时间: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以前。(2)概况食物来源:人类依靠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为生。他们采集可食的_和_,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作为食物。生产工具:人们使用_、_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生活: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_的生活。他们用_取暖、烧烤食物。女性除生育和抚养后代外,还负责采集植物果实、昆虫等,为群居的人们提供了大部分食物。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阶段(1)时间:大约_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2)概况农耕的起源西亚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_、大麦的原产地东亚黄河中上游是_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_中美洲是_、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畜牧的产生西亚距今约9000年前,人们已经饲养_和山羊中国距今约8500年前,中国贾湖的居民已经饲养猪;后来_的居民也饲养猪和狗南美距今约6000年前,南美_驯化了骆马 知识拓展亚欧大陆原始社会后期的三次社会大分工(1)第一次分工:原始社会后期发生的畜牧业同农业的分离。原始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有了提高,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引起了部落间的产品交换,为私有制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前提。(2)第二次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发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这次社会大分工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促使私有制的形成。(3)第三次分工:奴隶社会初期出现的专门经营商品或奴隶买卖的商人。它促进了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开始积累商业资本,脑力劳动开始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思维点拨关于农业起源的几种观点(1)环境决定说:认为自然环境变化是人类由食物采集者转化为食物生产者的主要原因。(2)人口压力说:人口增长在人类由采集渔猎经济向生产经济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3)文化自然进化说:农业生产是人类多年经验的积累,如对植物栽培和动物驯化方法的逐步掌握。3农业出现的意义(1)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从采集、渔猎逐渐发展到农业生产,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_,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_的增长。(2)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人类从迁徙过渡到_,逐渐形成聚落。一部分人从_生产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劳动。原始_、文学和_因为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3)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很早就认识到天文知识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_都获得了较快发展。_和其他相关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答案:1.(2)植物果实茎叶木骨迁徙火2(1)1万年(2)小麦粟水稻玉米绵羊河姆渡印第安人3(1)食物生产者人口(2)定居食物音乐宗教(3)天文历法数学知识点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1农业文明的兴起(1)表现:西亚的两河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灌溉_发达,孕育出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2)共同特征:统治者将_系统的开凿、疏浚、维护作为主要工作之一。2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1)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食物生产:农业区主要种植_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社会生活古巴比伦王国王室和神庙拥有很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他们_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颁布_古埃及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以_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2)古代中国食物生产:古代中国主要分为北方_农业区和南方_农业区。社会生活农业生产商和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战国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小农经济战国后,以_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通过家庭手工业等途径补贴家用国家政策秦以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往往推行_政策水利工程秦国修建的_、西汉修建的龙首渠等,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生产分布秦汉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3)古希腊食物生产:大麦和小麦从西亚传入_,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古希腊人在土地肥沃的地方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在地力较差、不适于种粮食作物的地方建果园,种植葡萄和橄榄,并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社会生活:城邦公民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_劳动。(4)古罗马食物生产:以_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社会生活:在很长时期内实行土地国有,人们以_为单位进行生产。随着征服扩张,小农逐渐破产。(5)美洲食物生产:主要粮食作物是_、甘薯、马铃薯。社会生活:_的土地除贵族私有的部分外,还有村社公有土地,每个家庭的主人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并终身使用。答案:1.(1)农业(2)灌溉2(1)大麦合伙经营汉谟拉比法典尼罗河(2)粟麦稻作家庭重农抑商都江堰(3)希腊奴隶(4)谷物家庭(5)玉米阿兹特克人思考点:见教材第3页·与食物采集者相比,食物生产者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1)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从攫取性经济转变为生产性经济,从被动适应自然到自己主动生产需要的产品,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2)食物结构的变化:除了由采集渔猎获得的食物,人类开始食用自己生产的粮食和饲养的动物。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3)生产方式的变化:由原来流动的采集渔猎变为相对固定在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4)社会组织等的变化:农业的出现使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逐渐形成聚落;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一部分人从食物生产中解放出来,产生了新的社会分工,私有制和物品交换逐渐产生。概念阐释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或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如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灌溉、施肥技术等,进行细致耕作,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产品总量的综合技术体系。 知识拓展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1)区别: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2)联系:母系氏族公社经历了全盛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日渐加速,男子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主要的生产部门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于是母权制逐渐过渡为父权制,父系氏族公社逐渐形成了。因此,父系氏族社会取代母系氏族社会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知识点三生产关系的变化1变化的原因(1)根本原因:社会_的发展。(2)重要原因:_的产生。2变化的表现(1)男女地位的变化:农业产生后,_开始在生产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2)私有财产的出现根本原因:_的发展,使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表现:氏族部落的首领利用自己的权力,把一些集体财物据为己有,变成_财产。影响:氏族内部出现了_。(3)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背景:在领导氏族部落对外交战的过程中,_的地位日益上升,个人权力也不断加强。为了生产更多的剩余产品,人们往往把战争中的俘虏变成奴隶。这样,在氏族社会中,就有了_和_的差别。产生: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_产生了。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_应运而生。实质:国家是_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答案:1.(1)生产力(2)农业2(1)男子(2)生产力私有贫富分化(3)军事首领自由民奴隶阶级国家 阶级学思之窗:见教材第6页·恩格斯这段话描述的是什么?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提示:恩格斯描述的是生产、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导致了私有制的产生,私有制的产生是阶级矛盾产生的根源,也是原始社会组织被破坏的重要原因。发生在人类早期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过渡时期。重难点研习研习1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合作讨论材料一下图是某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一幅示意图。探究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案:精耕细作。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民国河北元氏县志探究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中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有何特点?答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材料三(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后汉书探究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政府实行什么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答案:重农政策。维护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巩固练习1中国古代农具各式各样,耕种工具有犁、耙、锄等,收获工具有掼床、镰刀等,加工农具有碌碡、砻、磨等。据此可知中国古代农耕经济()A形式多样 B自给自足C精耕细作 D个体经营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农业工具种类多样,不能体现农耕经济形式多样,故A项错误;自给自足是指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工具分耕种工具、收获工具、加工工具等,种类多样,体现了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项正确;个体经营是指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2猪、狗、鸡常见于新古器时代文化遗址,与定居农业生产方式相关;马、牛、羊多见青铜时代文化遗址,与游牧生活方式有关。夏、商、周三代六畜逐渐齐备。这表明,夏、商、周时代()A是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时期B农牧文明在交流融合中发展C牲畜养殖兴起并得到了发展D游牧文明引领农业文明发展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猪、狗、鸡和马、牛羊分别体现定居农业与游牧两种不同文明,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中国古代农业起源于原始社会;C项与材料无关,D项不符合史实。史论背诵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1)经济布局:南稻北粟(后为南稻北麦)。(2)经济结构:以农业种植为主,家庭畜牧业为辅。(3)耕作模式:不断变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精耕细作模式日益完善。(4)经营方式:男耕女织的个体农耕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5)土地制度:以地主土地私有为主,土地兼并盛行。(6)区域特征: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区域之间的多样性、不平衡性、互补性明显。(7)国家干预:一方面国家通过兴修水利、赈灾和救灾,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农业赋税是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研习2 世界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特征合作讨论材料一在罗马帝国时代,来源于地中海地区的二田制已在高卢、不列颠部分地区实行,后来才逐步在二田制和抛荒制基础上发展起三田制。与西欧不同,我国战国秦汉时代推广铁犁牛耕,进入传统农业社会发展阶段后,直接过渡到轮作制和复种制。诸子著作留下了当时农业生产“一年两收”和“四年五熟”的记载。氾胜之书记有“区种麦禾收,区种”,说明当时关中地区已实行谷子和冬麦轮作复种。摘编自卢锋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力系统考察之二探究1根据材料,指出古代东西方在耕作方式上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答案:差异:古代西方主要实行二田制和三田制的休闲农耕制;古代中国主要实行轮作制和复种制。原因:古代西方地广人稀;古代中国人多地少,铁犁牛耕等精耕细作技术的推广。材料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经济都是农本经济,以丰衣足食为根本目的,耕织结合,但对牧养牲畜的需要各不相同。中国养畜主要为农耕提供动力,牛耕发展缓慢,纺织原料又靠畜产品。南欧、中亚土质黏重,很早就使用重犁,要用二牛、四牛甚至八牛拉犁,养牛较多;纺织原料主要是羊毛,养羊业比较普遍,加之很早就有食肉、饮食奶酪的习惯,故畜牧业在农本经济中的比重较大。单一种植业结构决定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与西方不大一样。摘编自叶茂等传统农业与现代化传统农业与小农经济研究述评(上)探究2根据材料,指出古代东西方在农业和畜牧业比重上的差异,及由此引发的饮食文化的不同。答案:差异:古代西方农牧并重;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不同:古代西方食物结构中肉、奶的比重较高;古代中国则以植物性饭菜为主。巩固练习3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一书中提及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材。造成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方式不同 B宗教信仰不同C生活习俗不同 D历史传统不同答案:A解析:抓住限定信息“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因为在长期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形态中,牛耕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的动力来源,牛主要是耕作用牲畜而非食用牲畜,故A项正确。B、D两项与题干中所述现象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是表面现象,且不是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排除。4古埃及诗歌中写道:“尼罗河啊,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川流不息。你灌溉土地,养活了埃及;你献出小麦,使众神欣喜。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A文明古国多诞生在大河流域B尼罗河对古埃及农业文明影响深远C古埃及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D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兴衰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主旨是强调尼罗河对农业的重要意义,A、C两项与材料无关,D项表述不符合唯物史观,排除。史论背诵世界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特征(1)多元交汇:世界农业起源于东亚、西亚和中美洲等地,随着世界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以及人类迁移,不同物种之间进行交流,形成多元交汇的局面。(2)互成体系: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培育出世界上最早的大麦、小麦等,驯养山羊、绵羊和牛;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先民分别培植出世界上最早的粟和水稻,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并驯化了猪和狗;中美洲印第安人则培育出玉米、甘薯等作物,养殖羊驼、骆马等。世界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体现出各具特色的地域特征,互成体系。要点记忆1农(牧)业出现以后,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农耕和畜牧成为人类获取食物的主要手段;人类的生活方式从迁徙过渡到定居。2古代不同地区居民都培育或引进了适合本地区的农作物和家畜,形成多元交汇、互成体系的农业格局。3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由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农业生产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4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与国家产生,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课堂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由迁徙到定居,这些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A私有制逐渐产生B早期城市出现C农业和畜牧业产生D国家开始形成答案:C解析: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推动了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生产者,促进了人类由迁徙过渡到定居,故选C项。早期城市出现是人们定居生活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B项;私有制产生和国家形成,都是人类成为食物生产者和定居生活方式形成、发展的结果,排除A、D两项。2据学者研究,古希腊经济结构中以葡萄、橄榄的种植、加工和海外贸易为代表的商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人口大多数从事的都是与工商业有关的生产;农业在狭隘的公民集团内部尚不能普及,完全以农业为生的人口更是少之又少。由此可知,当时古希腊()A注重物质生活 B产业结构单一C朝贡贸易发达 D商业特征突出答案:D3阿兹特克村社的土地为公共所有,每个家庭的主人可以获得一块份地,终身耕种,死后交回村社;贵族的土地为私人所有,由土地所在地的村社农民耕种。这表明阿兹特克人()A家庭的主人掌握一部分土地B土地所有制分为公有和私有C贵族的土地由村社统一管理D贵族会经常吞并村社的土地答案:B解析:从题干的表述看,村社的土地为公共所有,贵族的土地为私人所有,因此阿兹特克的土地分为公有和私有,故B项正确。4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A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B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状态C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D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的不同答案:D解析:人类古代文明分布在不同的区域,而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不同,故而造成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方实行农牧结合的方式, 耕地和牧场分开,耕地以外是牧场,后来牧场部分被开垦出来。在单位土地面积上种植业和畜牧对劳动力的需求不一样,据专家估计,饲养羊群需要的劳动力比种植谷物要少80%。因此,它不会很快促使人口增殖到人多地狭的程度。欧洲古代社会的农业结构是农牧兼营、以牧为主,这一结构既不会迅速带来人口压力,也不会因物质匮乏而导致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其人地关系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状况。摘编自徐旺生农业起源和传播对中西早期文明发展影响的比较研究材料二在各具特色的农业道路中,中国传统农业虽然精耕细作、多粪肥田、高产丰收,但是农桑结合、粮棉并作的农业结构自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与农牧并存的西方农业结构相比,耕地不足、劳动力不足、畜力不足和肥力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制约着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仅从农业所要解决的食物问题而言,农桑结合的结果却是食物,特别是肉食的缺乏。西方畜牧的发展,不仅提供大量的畜力,而且还可以提供相当数量的肉食和乳品,畜牧在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与之不同,中国的畜牧在农业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整理自张岱年主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农业结构的特点并进行简要评析。(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农业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答案:(1)特点:农牧兼营、以牧为主。评析:这种农业结构不会引起人口迅速增长,不易因物质匮乏而导致劳动力不足,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2)特点:农桑结合、粮棉并作、精耕细作。问题:耕地不足,劳动力不足,畜力不足和肥力不足;畜牧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意事项

    本文(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docx)为本站会员(九****飞)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