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景观景观设计实例分析.pptx

    • 资源ID:73036331       资源大小:2.15M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景观景观设计实例分析.pptx

    第一节 纽约中央公园 纽约是美国最拥挤的城市,而曼哈顿是五个区之最。曼哈顿岛的面积仅为60平方千米,却居住着155万人。在如此拥挤的城市,对于纽约人来说,还是有一片开阔明亮的天空的,那就是岛上的中央公园。它是这座城市沙漠中的宝贵绿洲。一百余年的历史证实了它已深深地走进了纽约人的生活,是他们的一块神圣不可侵犯的土地。它如同一扇窗口,在令人燥热的城市生活中,让人体验到山林的碧绿与清新。1857年在建造中央公园之初,纽约市政长官为了能获得公园最佳方案,宣布要举行一次设计竞赛。于是成立了中央公园筹建委员(BoardCommissioners),并于1858年组织了中央公园设计竞赛。园林设计师奥姆斯特德和建筑师沃克斯的“草地计划”方案从33个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工程于1860年动工,前后共花费了16年时间,耗资1400万美元,它是美国的第一个都市公园。中央公园的选址定在由五大道至八大道、59街至110街被认为不适合盖房子的中上城区。其基地长约4000米,宽800米,面积约为3.4平方千米,约占曼哈顿岛的6%,基本上是一个南北走向的长方形。(图8-1)中央公园的设计者奥姆斯特德一向在设计中主张将乡村式的风景引入到城市中,他曾写道:“公园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所以,与其他艺术作品的规律一样,公园应该遵从一个单独的高贵的主题。它的组成部分应该或多或少地帮助这个主题。”他坚信自然的力量,所以在他的设计中一直追求第二自然的主题。公园建成后,奥姆斯特德与沃克斯最常用的描绘公园的词汇是“卫生的”与“恢复性的”。第1页/共58页图8-1 纽约中央公园平面图第2页/共58页他们一致认为,自然的景色能够缓解人的压力,净化人的心灵。人的眼睛如果总是看到许许多多人工制造的东西,就会受到伤害。这种伤害会影响人的心智和神经,乃至整个人体系统。而自然的景观可以把人从严酷的城市生活中解脱出来,它能清洗和愉悦人的眼睛,由眼至脑,由脑至心(图8-2、图8-3)。图8-2 纽约中央公园鸟瞰图 Sam Asaert摄图8-3 充分体现了乡村田园风格的纽约中央公园第3页/共58页一、交通组织 面对这样狭长的基地,奥姆斯特德首先要解决的是公园的交通问题。由于基地边界的限制,中央公园的长度是宽度的5倍。这样的形状给公园提供了多个入口的可能性,同时也可增加公园周边用地的经济效益。然而,公园阻隔了东西向的交通,即59街至110街的交通。为此,奥姆斯特德提出了分离式交通系统,即人行道、马路以及观光车道自成体系,并且在排水和道路建设中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将基础设施和穿越的商业性交通做隐藏式设计。同时结合城市未来交通发展趋势和需要,设计了一条横贯公园的马路。马路下沉到地下,由藤蔓围绕的石拱桥连接两边的土地,两旁栽植浓密的灌木以遮蔽视线(图8-4)。人们行走在公园里,很难觉察到这些下沉的交通道路,有效地防止了交通道路对田园式自然景观的破坏,保持了公园在视觉和经验上的完整性。图8-4 纽约中央公园分离交通系统 Ken Fries摄第4页/共58页 奥姆斯特德还设计了环绕整个公园的车行道,最初为马车兜风而设置。现在,除少许路段对机动车开放外大多数都用于慢跑或溜旱冰。这是他们设计思想非常超前的一点,充分考虑到了人民需要在清新的空气中进行积极的文体活动的情况。公园内主要道路约为9.6千米长。另有比较密集的二级和三级路网。公园内部道路网的组织考虑到能均匀地疏散游人的目的,所设各种道路能使游人一进入公园就能辨别方向,从而很快到达自己的目的地。直到现在,中央公园的交通网络基本上还保留了原来的框架。道路基本上都是曲线的平滑连接,形状优美,路上的景色变化多姿。平滑的曲线、多变的景色、自由的穿插、足够的长度,使在环道上进行运动成为一种享受。二、自然的再造 当时,中央公园的设计风格还受到了英国田园风光的影响。起伏的地势,大片的草地、树丛与孤立木,再加上池塘、小溪和一些人工创造的水景,如瀑布、喷泉、小桥等,形成一种以开朗为基调的多变景观。同时,充分发挥了场地原有的积极因素,并改变其消极因素。例如基地原址坐落于岩石上,沼泽遍布,并且在中间被一座水库隔断。方案保留了相当一部分裸露岩石,使它们非常得体地成为自然园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将一些沼泽适当扩充为水面。旧水库后来被填平,成为今日公园里最大的草坪。事实上,奥姆斯特德的设计完全改变了基地的地形地貌,但第5页/共58页有了公园里偶尔露出一角的巨大岩石(图8-5),使其看上去像是自然形成的山坡地形。而藤蔓丛生的山林树木、蜿蜒的水体其实全部是设计出来的。奥姆斯特德与沃克斯处理景物的手法,至今仍被人们称赞。图8-5 纽约中央公园保留的岩石景观 Fredouille34摄第6页/共58页因素,并改变其消极因素。例如基地原址坐落于岩石上,沼泽遍布,并且在中间被一座水库隔断。方案保留了相当一部分裸露岩石,使它们非常得体地成为自然园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将一些沼泽适当扩充为水面。旧水库后来被填平,成为今日公园里最大的草坪。事实上,奥姆斯特德的设计完全改变了基地的地形地貌,但有了公园里偶尔露出一角的巨大岩石(图8-5),使其看上去像是自然形成的山坡地形。而藤蔓丛生的山林树木、蜿蜒的水体其实全部是设计出来的。奥姆斯特德与沃克斯处理景物的手法,至今仍被人们称赞。同时,公园里的建筑数量也被控制到了最少。事实上,奥姆斯特德与沃克斯只设计了4座建筑,以及若干与周围环境协调的乡村风味的石桥。所有这些设计的目的,就是让游客只面对最纯粹的乡村风光。奥姆斯特德还特别注意植物配景,尽可能广泛地选用树种和地被植物,强调一年四季丰富的色彩变化。园内不同品种的乔灌木都经过刻意的安排,使它们的形式、色彩、姿态都能得到最好的显示,同时其生长也能得到良好的保持。建园初期,大片地区采取了密植方式,并以常绿树为主,如速生的挪威云杉,沿水边种了很多柳树和多花紫树。花和灌木品种繁多,还开辟了大片的草地和专门牧羊草地。正是由于在开创时就重视园艺,并经过百余年的培育、更新和发展,今日公园的面貌才会仍旧保留它原有的自然风格。并且,建园初期养殖在林中的不同品种的七对鸟,现已成群。林中的松鼠、鸽子,湖中的鸭子、海鸥都成为游人喜爱的、容易亲近的伙伴。(图8-6、图8-7)第7页/共58页图8-5 纽约中央公园保留的岩石景观 Fredouille34摄第8页/共58页图8-6 纽约中央公园的大草坪 Pablo Vazquez Moral摄第9页/共58页图8-7 纽约中央公园自然的道路景观 Lui Brandt摄第10页/共58页三、丰富的主题空间和娱乐活动 公园内部分为若干个主题区域,每个空间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和服务对象,相互间又紧密联系。开放的空间合理地运用整体的概念聚合成了一个网络状休闲系统。有“水中露台”之称的毕士达喷泉,位于整个空间的中心是体现公园形象的地标性集会空间。绵羊草坪,是供游人野餐、享受日光浴和观赏城市天际轮廓的好地方。建于1981年的草莓园,平面呈泪滴状,是一个纪念性的公众聚会空间。大转轮则是一个娱乐性的休闲游乐场,是公园最受欢迎的地点之一。中央公园动物园也深受家庭和儿童的喜爱。此外,溜冰、饮食、划船、骑马、攀岩等休闲运动空间,也进一步满足了公众的不同需要。四、人性化的细节 中央公园的设计贯彻了其初创的使命一个属于所有民众的公园。从设计细节可以充分体会到公园对人性的关怀以及对人使用空间的愉悦感的关注。例如公园中安置了125处饮水喷泉;遍布全园的咖啡店极大地满足了游客的需要;针对步道复杂、容易迷路的问题设计了街灯柱导引系统,在每个灯柱上都标有数字,根据这个数字的头两位就可以知道最近的街道从而判断出具体方位。同时公园还组织志愿者免费提供导游服务,以便游客了解公园的生态环境和设施。第11页/共58页五、与经济相结合的思路 中央公园的建立促进了城市经济、建设与交通的发展。奥姆斯特德预见到,中央公园必将成为这个城市的中心。百余年的发展史也证实了这一点,城市建筑向公园外四面拓展开去,三条地铁沿公路两侧而过。特别是公园两侧的房地产价值升高,促进了许多豪华公寓及大饭店的建设。东侧五马路一带为黄金地段,地价昂贵。这里的居民推窗眺望,看到是一片自然风光,呼吸到的是新鲜的空气。总之,中央公园的诞生与发展说明只有公园与城市平衡发展,才能使城市面貌改观,并且更加繁荣。总之,中央公园在各方面来说一直被认为是都市公园的成功先例,中央公园的建立带动了美国城市公园的蓬勃发展以及城市绿地系统启蒙思想的诞生。它促进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它把自然与公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法,已经成为美国景观设计界不可动摇的典型。艺术家罗伯特史密森曾提到,中央公园不再被人认为是“独立的东西”,而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互动中,成为“为我们的东西”。在与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适应改变中,中央公园伴随着纽约不断增长的人口,提高了城市的公共价值。第12页/共58页第二节 巴黎拉维莱特公园一、项目背景 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位于巴黎市东北角,原是牲畜屠宰场及批发市场,人口稠密,居民多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1973年屠宰场被关闭,1974年市场也被迁走,时任总统德斯坦(1974年至1981年担任法国总统)建议将此处改造成一个公园。直至1981年密特朗任总统后,拉维莱特公园的建设才真正进入实施阶段,并被列为纪念法国大革命20 0周年而在巴黎兴建的九大“总统工程”之一,旨在将其建设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独特的并且有深刻思想含义的公园,既能满足人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时又是体育运动、娱乐、自然生态、工程技术、科学文化与艺术等诸多方面相结合的开放性的绿地。1982年4月法国面向全世界进行了公园建设方案的招标,这也是法国第一次为选择城市公园的设计师而组织的国际性方案竞赛,设计要求将拉维莱特公园建成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广泛及多元文化特征的新型城市公园。竞赛的评审会主席由著名的巴西风景园林师布雷马克斯(Burle Marx)担任,在来自37个国家的第13页/共58页471件作品中,初选出9个最佳方案,经过深化后参加第二轮评选,经过第二轮的评选,具有法国和瑞士双重国籍的建筑师屈米(Bernard Tschumi)的方案最终中标。他提出了一个空间上以建筑物为骨架、以人工化的自然要素为辅助,园林与建筑相互穿插的完全建筑式公园设计方案,在构图上十分严谨和紧凑。二、总体布局与设计理念 约55公顷的拉维莱特公园是巴黎市区内最大的公园之一。开挖于19世纪初期的乌尔克运河是主要为满足巴黎的输水和排水需要修建的。它东西流向,将全园一分为二。南部有19世纪60年代建造的中央市场大厅,这座241米长、86米宽的金属框架建筑在市场迁走以后改成了展览馆及音乐厅。大厅南侧是著名建筑师包赞巴克(Christan de Portzamparc)设计的音乐城。公园北部是国家科学技术与工业展览馆。公园主要在三个方向与城市相连:西边是斯大林格勒广场,以运河风光与闲情逸致为特色;南边以艺术气氛为主题;北面展示科技和未来的景象。(图8-8)第14页/共58页图8-8 拉维莱特公园总体布局图第15页/共58页 屈米在公园的总体设计上强调了变化统一的原则。把园内外的复杂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并且满足了各种功能的需要。为此,设计师将公园分解为“点”、“线”、“面”三层要素组织整个项目的布局。(图8-9)图8-9 拉维莱特公园的模型第16页/共58页1.点 屈米首先把基址按120mX120m尺寸画了一个严谨的方格网,在方格网内约40个交汇点上各设置了一个耀眼的红色建筑,屈米把它们称为“Folie”,它们构成园中“点”的要素。每一个Folie的形状均在长宽高各为10米的立方体中,具体细部根据构架的功能和特别需求而变化,作为问询处、展览室、小卖店、饮食店、咖啡馆、音像厅、钟塔、图书室、手工艺室、医务室之用(图8-10)。这些方格网和Folie体现了传统的法国巴洛克园林的逻辑与秩序,也成为公园最易识别的身份标记。图8-10 拉维莱特公园中的“点”第17页/共58页2.线 公园中“线”的要素是指园中的两条长廊、几条笔直的林荫路和一条贯通全园主要部分的流线形的游览路。其中的“十字”长廊构成了园中的主轴线。波浪型的顶篷是南北向轴线的标志,而东西向的轴线是沿运河一侧设置的一条画廊(图8-11)。这条精心设计的游览路打破了由Folie构成的严谨的方格网所建立起来的秩序,同时也联系着公园中的十个主题公园,使人在游览时如同置身一部电影中,不断感受各个精彩片断。图8-11 拉维莱特公园中的“线”第18页/共58页3.面 公园中的10个主题小园(包括镜园、恐怖童话园、风园、雾园、龙园、竹园等)就是总体设计中的“面”。这些主题园分别由不同的风景师或艺术家设计,形式上千变万化。有的是下沉式的,有的以机械设备创造出来的气象景观为主,有的以雕塑为主。此外,公园还设置了两处大型树丛,大树勾勒出水平的天际线,为公园提供了绿色升级和天然屏障。而科技馆、展示厅等大型建筑周围的草坪是此园中“面”的另外一种表达形式,这些草坪同时也为游人提供了休憩、娱乐的场所。(图8-12)图8-12 拉维莱特公园中的水面和草地第19页/共58页和不少建筑师一样,屈米对传统意义上的秩序提出了质疑。在这里他用分离与解构的理论来证实不用传统的构图手法、等级制度和一些规则原理也可以有效地处理一块复杂的地段。在拉维莱特公园中,屈米就是把公园通过“点”、“线”、“面”三个要素来分解,然后又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的。他的“点”、“线”、“面”三层体系各自都以不同的几何秩序来布局,相互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这样三者之间便形成了强烈的交差与冲突,构成了矛盾。另外屈米用分离与解构的手法来排斥传统的构图原理,但是他的拉维莱特仍然流露出法国巴洛克园林的一些特征,如笔直的林荫路、水渠和轴线以及大的尺度等。这个解构主义的经典作品在公园设计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一个典型的法国式作品。第三节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一、项目简介项目地点:湖南长沙项目规模:景观面积约40平方千米设计单位: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景观设计研究所设计阶段:方案至初步设计设计时间:2007.102008.6第20页/共58页二、前期资料分析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新建航站楼建筑方案由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和阿特金斯顾问(深圳)有限公司联合设计,总建筑面积107273平方米,预计2015年年旅客吞吐量为1525人次。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原航站楼造型取意“百舸争流”,本次新建航站楼造型取意“千帆竞渡”。(图8-13至图8-19)图8-13 航站楼日景鸟瞰图第21页/共58页第22页/共58页图8-16 航站楼夜景鸟瞰图第23页/共58页图8-17 航站楼剖面分析图第24页/共58页图8-18 项目组调研分析照片(一)第25页/共58页图8-19 项目组调研分析照片(二)第26页/共58页三、概念设计(一)设计目标根据新建航站楼及航空港功能定位及环境要求,初步确立环境景观设计创意与目标:(1)现代化、国际型的机场环境景观。(2)总体创意。“水韵洲城”环境景观意象与航站楼“千帆竞渡”意象的完美统一。(3)地域意象。星城日出;潇湘田园;生态浮岛;岁月长河。(4)哲学意象。同一条河流,共一片土地。(5)人本主义景观。视觉识别;艺术感受;生态体验;情感归宿。(6)多样统一景观。景观布局、分区、竖向、动静、空间、材料与功能的统一。(7)新景观形象。生态和谐型;环保节约型;地域文化型;大众艺术型;情感交融型(二)设计文脉(图8-20至图8-24)图8-20 洞庭湖南之地域印象第27页/共58页图8-21 潇湘田园之地域印象第28页/共58页图8-22 长沙山水洲城之地域印象第29页/共58页图8-23 自然天成的地域印象第30页/共58页图8-24 设计宗旨第31页/共58页(三)设计策略(图8-25)图8-25 设计策略第32页/共58页(四)创意主题(图8-26)图8-26 设计主题第33页/共58页(五)概念草图(图8-27至图8-29)图8-27 概念草图第34页/共58页图8-28 设计草图第35页/共58页图8-29 水彩鸟瞰草图第36页/共58页四、总体方案设计(一)场地分析 方案设计过程中,利用GI S专业软件对用地范围内地形进行了分析(图8-30),场地地势由入场道路向航站楼方向逐渐降低,整体坡度以5%为主。图8-30 GIS地形分析图第37页/共58页(1)场地GIS高程分析显示:项目用地范围内地势高差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地势高程变化较大,局部有两个人工的水塘分布,分析范围内整体高程低于机场进场路,在航站楼近侧形成自然下沉洼地,形成了丰富的机场路侧场地环境。(2)场地GIS坡度分析显示:项目GIS分析范围内地势坡度变化较小,以小于5%的坡度为主,仅在靠近进场路部分形成凸起地势,坡度变化较大,项目设计中有必要对此处地形进行改造利用。(3)场地GIS可视性分析显示:在以主进场路为视线基点进行分析时,基地范围内主要区域处于正常视线范围内,仅临近进场路部分区域的山体阻挡视线范围,对于航站楼立面形象的展现不利,同时对泄洪渠的泄洪不利。航站楼西向国内和国际贵宾区内现状标高为5152米,距设计标高有10米的高差。(二)竖向适应景观方案在GIS地形分析的基础上,完全适应现有地形地势,并结合空港视野和场地排水层面进行了恰当的改造,从而形成逐级退台的梯田式山水景观格局,在地势最低处构建带形景观水系,形成丰富的山水机场意境。(三)设计范围本次设计范围为航站楼西向陆侧的二期与三期绿化景观用地(图8-31、图8-32),绿地面积(含水体)为263065平方米。第38页/共58页图8-31 分期建设图第39页/共58页图8-32 功能分区图第40页/共58页(四)设计理念 项目景观设计充分利用了现有地势,并将机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以城市设计的大尺度进行景观构思,在适当改造老航站楼现有环境景观的基础上,努力将长沙黄花机场打造成为湖南省门户机场的现代化航空港。整体环境景观定位为“空港绿洲”,主体景观创意为“山水洲城”,意在贯穿新老航站楼西向陆侧区域,并在空间上衔接规划中的航空城,设计效果上实现连贯而统一(图8-33)。设计文脉以适应现状地形、呼应新航站楼“千帆竞渡”主题为理念,融入了湖南“三湘四水”和长沙“山水洲城”的地域文化,营造连绵起伏、层层错台的梯田式山水景观格局,简洁大气而不失现代韵律与国际性。图8-33 总平面图第41页/共58页(五)整体统一 在充分考虑航站楼总体环境空间“空港绿洲”形象塑造的要求下,方案借助城市设计与现代景观理念对现有航站楼陆侧、机场进场路周边环境和新建航站楼场地环境进行了统一设计,形成连贯延续的景观空间,以流畅的曲线构图、起伏的竖向层次、绵延的洲岛水系、舒展的空间视野构成连续统一的景观肌理。环境景观要素统一表现为自由流畅线性的水流洲岛、乔灌木组团、修剪的灌木绿篱、条石与沙地等,并强调景观要素的统一连续和有机组合(图8-34、图8-35)。图8-34 贵宾区景观要素分析第42页/共58页图8-35 贵宾区植物栽植形态分析第43页/共58页(六)地域特色 本案景观设计注重湖南及长沙地区的地域文脉挖掘,在宏观层面着力体现湖南“三湘四水”的丘岗山水地形地貌,表现为起伏梯田、绵延水系和缓坡草地;在宏观层面着力体现长沙“山水洲城”的城市与景观格局(图8-36),表现为绿洲浮岛、带状水系、横跨立交和航空城的序列组合;在微观层面着力体现机场所在地黄花的“遍地黄花”意向,表现为“草地黄花”、“林中黄花”、“水中黄花”及“黄花国际”理念。图8-36“山水洲城”的城市与景观格局图第44页/共58页景观设计中,我们将陆侧大面积的丘陵地势打造为气势舒展恢弘的山水景观带,结合新航站楼的整体形象设计,不仅提升了湖南机场在中国大城市主要枢纽的形象价值,也带动了周边城市自然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映衬并烘托了旧建筑与新建筑的完美结合,形成浑然一体的“空港绿洲”空关系(图8-37)。方案中延续了悠扬的曲线概念,将梯田般叠落式绿化体系结合现有的地形特点顺势展开,将水面、草地和陆地绿化植被场地有机地穿插交织在一起并融入主体航站楼建筑,形成丰富变化的立体景观层次(图8-38至图8-40)。山水洲城景观模式对机场周边气候的自然调整,对含水土壤、水体及植被的维护也起到了积极有利的作用。第45页/共58页图8-37 机场日景鸟瞰第46页/共58页图8-38 中央区鸟瞰图第47页/共58页图8-39 国际VIP区夜景鸟瞰图第48页/共58页图8-40 国内VIP区鸟瞰图第49页/共58页(七)国际视野 景观设计方案中以恢宏的城市设计尺度融合了空港绿洲的特质,以诗意的悠扬曲线演绎了“山水洲城”的地域景观,以本土的景观要素营造了特殊的视觉和触觉肌理(图8-41),构建了生态和谐型、环保节约型、地域文化型的国际新景观形象,符合机场建设“全、新、省”的设计理念,解决了机场空港的环境功能和文化审美的需求,力求打造湖南长沙良好的对外形象窗口。(八)植物景观 植物配置结合机场航站楼的功能要求,主要从生物防鸟而不破坏景观效果的角度来考虑植物的品种。因生态景观需要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树种,一般乔木层和小乔木层是主要的生态景观层,注重适地适树,而对下层灌木生态要求可适当放宽。主要植物品种有湿地松、圆柏、雪松、柳杉、杜英、乐昌含笑、银杏、榉树、构骨、地柏、红叶石楠、四季桂等。植物配置讲究简洁明快,乔木以单一品种组团点缀在大块绿地中,国宾区以整形灌木为主。植物配置的方式强调个体服从整体序第50页/共58页图8-41 中心区透视图第51页/共58页列,通过单株乔木的重复和修剪灌木绿篱的有序组合,营造节奏和韵律。机场植物配置层面上的生物防鸟措施主要有:种植具刺植物,创造生态防鸟环境;控制原有绿化树木开花结果;控制鸟类食物资源;在机场周围的树木上安置驱鸟设施。(九)景观照明 设计原则上根据国家建筑及道路照明设计标准第条之规定应符合下列要求:第一、飞机场附近的道路照明不应与机场跑道上的信号系统以及场地照明相混淆;第二、在设计该地区的道路照明时,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应与航空部门取得联系。1.设计原则(1)先进性。按照国际照明标准进行设计,功能完善,照明设施一流。(2)创新性。采用LED高科技的照明设备及照明智能控制系统。(3)专业性。节能降耗,防止光污染,充分考虑照明设备的隐蔽性(图8-42、图8-43)。第52页/共58页图8-42 夜景总平面图第53页/共58页图8-43 夜景鸟瞰图第54页/共58页2.设计依据CIE PUBLICATION NO92(1992)CIE PUBLICATION NO115(1995)C I E P U B L I C AT I O N N O 9 4(19 9 3)3.色温及照度分析 建筑照明及道路照明是景观照明的一部分,都不可单体考虑,要结合周边的环境总体考虑。在功能性及标识性照明的照度方面要有所控制,避免重复使用照明设备,避免形成过多的光污染。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主要性而划分了光的色温。根据不同等级道路指定相应的照度值,从而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第55页/共58页第56页/共58页第57页/共58页感谢您的观看。第58页/共58页

    注意事项

    本文(景观景观设计实例分析.pptx)为本站会员(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