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盟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24《明天不封阳台》.docx
-
资源ID:73046005
资源大小:13.20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名校联盟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24《明天不封阳台》.docx
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语文八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课题二十四明天不 封阳台小课型新授课时1授课时间主备人交流 陈建猛汇时间整合时间组长签字教学 目标1.仔细阅读课文,理清文本的线索和表述的主要意思。2.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理解与设想。重点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理解与设想。难点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理解与设想。教学设计详案(一)引入课文10岁的法国小女孩蒂皮出生在非洲的纳米比来,她与当 野生动物摄影家的父母在非洲丛林里生活了整整十年,在神 秘而充满乐趣的非洲大草原上,蒂皮与大象作兄妹,与豹子 作朋友,与斑马、蜥蜴、羚羊、鸵鸟相亲相爱,她与自然和 谐地相处着(幻灯片放映图片)蒂皮说其实我们每 个人都渴望与大自然作亲密的接触,但没有这样的机会。那 么我们生活在都市中的城市人应该对大自然持有什么样的态 度呢?明天不封阳台这篇课文将给我们帮助,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明天不封阳台,作者(二)检查预习,疏通生字词障碍多媒体课件显示生字词(三)整体感知课文1 .请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明确:本文叙述了 “我”家由于一只一只鸽子的来临而 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 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2 .文本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明确:明天是否封阳台3 .关于封不封阳台,文中“我”的情感和态度都经历了 变化,快速阅读课文,整理出我态度变化的情况:明确:明天要封阳台一一明天还封阳台吗? 一一明天先 不封阳台4 .从封与不封,我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因是什 么呢?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 一块活动的空间后来为什么对封阳台产生了怀疑? “明天还封阳台 吗? ”原因:对鸽子的同情、忧虑;人与自然应该和谐 相处最后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又是为什么:明确:为 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 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总之,明天不封阳台主要原因就是能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5.小结:儿子一一儿童对小动物单纯地同情、喜爱 我一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的思考明确:是否封阳台是表面现象,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是本文的本质。(四)拓展:1 .文章最后写道:“我决定先明天不封阳台了”(先,暂 时、暂且),说明作者的思考还在继续,而我们读者的思考也 没有结束。难道仅仅是阳台阻隔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不! 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人类自己伤害了大自然!正如文中所说的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自然,与自然和 谐相处。然而很多人却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下面请看一段 flash,你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 .你能否提出一些建议或者看法?3 .作者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的?4 .至于这些,其实两位智者早就提醒过我们:所 以后面的这副图片绝对不是危言耸听。5 .师总结:诗意地栖居,要求人类不仅要珍爱自己,也要珍惜那些 与我们同处于同一片晴空下的无言的生命!我们必须改变对 自己在大自然中所处地位的认识,即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 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人类应该成为这个 大家庭中的善良公民,仅仅出于自身利益而关心生态平衡是 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确立一种新型的伦理体系,一种新型的 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不要再封闭 人与自然间的阳台,让我们更自由地呼吸大自然的气息。如 此才能像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所说: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五)小结:1 .这篇课文通过明天是否封阳台这个话题,提出了人与 自然界应该和谐相处这样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现实问题,这 种表现手法我们称之为“以小见大”。2 .本文在表达方式上主要运用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也 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夹叙夹议二(六)布置作业作者从封阳台引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请你也从一 个小角度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教学反思: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 学校名录.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