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专题07诗歌鉴赏之语言-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解读(学生版).docx

    • 资源ID:73051581       资源大小:26.84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专题07诗歌鉴赏之语言-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解读(学生版).docx

    诗歌的语言一、炼字(一)常炼词语1、动词动词是表现人(物)的动作的词语,分析时可从人(物)的动作特点的角度进行,同时,要注意挖掘 动词在语境中的“动态之美”。如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生”字,表达了江南的早春充满生机与活力,孕育了各种美 好的新生命。诗歌中的动词要讲究动态之美,达到出神入化的效果。2、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现人(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所以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 时,要注意其修饰的生动传神和语意双关,同时注意所用的修辞和形容词活用情况。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里的“直”字和“圆”字,一个“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 毅之美。“圆”字给人一种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两个字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苍茫雄浑的自 然之景,令人震撼。3、数量词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值得注意的是,古诗歌中用的数量 词,虚指、泛指的多,实指的少;并且与数量词的使用相关联的是,这些数量词常常采用夸张、对比和比 拟等修辞手法。(1)夸张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白发三千大,缘愁似个长”,“三千丈”运用夸张修辞,表现出了忧 愁之深。(2)对比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将杨贵 妃的风姿、得到的宠爱都融人对比的数字中。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的“一夜”“千树万树”,“一夜”言时间极短,“千树 万树”状其数量之多,形象表达雪之大。(3)比拟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一句,运用拟人修辞,巧用数量词将冷清 的画面写活了。天各一方的夫妻间的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 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解解舟,载不动许多愁J6、明快简洁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多用浅近的语言、直抒胸臆的手法写事抒情,自然、晓畅、明白。7、悲壮慷慨/悲慨凄怆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 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7、雄奇豪放/雄浑壮阔/豪迈奔放气势浑厚磅礴,意境高远雄伟。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想象奇特, 夸张出格。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表现情感激荡,格调昂扬,志向高远,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9、沉郁顿挫深沉蕴藉,用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有严 格的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J10幽默讽刺此在诗词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二)诗歌语言特点的分析角度1、语言的风格:含蓄/明快、简洁/细腻、冷峻/热情、婉约/豪放、朴实/华美、典雅/俚俗、用典/平易2、语言的技巧:修辞手法;词语的运用(叠词、拟声词、词类活用、是否准确/典型/生动/形象;句式的选 用(倒装句、长句短句、整句、散句)3、语气:庄重/幽默、冷静/激昂、沉稳/活泼、娓娓而谈/郑重严肃4、语言的美感:准确传神;言简意丰;富有(想象空间);韵律和谐、富有节奏感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插花吟邵雍(宋代)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 正芳菲。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注】两世:即六十年。四朝:指宋朝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花插头上,手持酒杯,酒杯之中又倒映着美丽的花枝,诗人悠然自得、陶醉其中的形象跃然纸 上。B.颔、颈两联诗人回顾了盛世经历,自己身体健康硬朗,加之喜逢百花盛开的时节,情不自禁地对未来心驰 神往。c.尼联与首联呼应,更加细致地描绘了花影在酒杯中的动人姿态,进一步激发了诗人痛饮直至大醉方归的意 兴。D.诗人描述插花饮酒的生活乐事,极尽滇染时康人寿的太平盛世,表现出心满意足、精神愉悦的情趣以及状O(2)请赏析本诗的语言特点。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滕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丝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填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6分)4、副词副词是对动词和形容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副词运用恰到好处,能体现动作的情态和人物心理的 变化,也能表现某种状态的程度。如“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句中的“犹”“尚”就极具表现力,有力地揭露了官府不顾 百姓死活、横征暴敛的罪行,揭示了百姓难以活命的原因。5、叠音词叠词具有强调作用,能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使感情更加绵密曲折,在形式上形成节奏感与韵律感, 富有音乐美。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写词人内心空虚, 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心情之悲怆。再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中的“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6、表颜色的词色彩词,即表示顺色的词。诗词中使用色彩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表现心 情。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 “红” 一 “绿”,将春光渐渐消逝于初夏的来临中的 这个过程充分表现出来,暗示时序的转换,青春不再。【特别关注】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如“两个黄鹏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 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 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作者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作者的浓情,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中。7、拟声形象的词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的“嘈嘈” “切切”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 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二)诗眼1、定义: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2、作用:最生动,最具活力;最能营造意境;最易统摄全篇;最能表现作者的感情和主旨。(三)解题步骤1、步骤一:析本义指出字面义,主要是解释词义,相当于翻译。2、步骤二:描情景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3、步骤三:说效果(1)从“描物”的角度:分析该字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2)从“造境”的角度:分析该字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3)从“写人”的角度:分析该字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4)从“抒情”的角度:分析该字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5)从“艺术”的角度:分析该字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的作用。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8分)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注饷田:到田间送饭(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才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2)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2分)(3)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3分) 例2、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内宴奉诏作曹翰口三十年前学六韬口,英名常得预时髦口。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口。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曹翰(923992),宋初名将,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阵云:战争中 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 分)(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 同之处。(6分)例3、登岳阳楼二首陈与义(宋代)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 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注】靖康元年(1126)春天背诵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帘旌在落日的辉煌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恢弘壮丽,富有诗 情画意。B.颔写眼前的湖光山色已被沉沉的暮霭淹没,黄昏时的诗人登临“吴蜀横分地”,抚今思昔,感慨万千, 为后文抒情蓄势。C.颈联中“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 中消解。D. “风霜”既指秋色的浓重,与自己的“白头”互相映衬,又暗喻政治局势的严峻,一语双关。(2)诗人以“无限悲”收束全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主要写了诗人的哪些悲情? (6分)二:炼句(一)答题步骤1、步骤一:抓关键字词,析句意。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解读其内涵,结合具体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2、步骤二:明表达技巧,析效果。抓住特色点(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简析。3、步骤三:点意境情感,析作用。点出该句营造意境、塑造形象或表达情感等方面的作用。(二)分析就角度1 表达方式(1)描写手法角度:A、时间角度(春夏秋冬季节的交替、夜半到黎明时间的转移)B、空间角度(俯仰、高低、上下、远近、内外、点面)感官:视、听、嗅、味、触(2)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A、借景抒情B、托物言志C、用典抒情D、借古讽今(抒怀)E、叙事抒情F、对写2、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对比、渲染、烘托、虚实、动静、比兴、象征、联想、想象、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反复、设问、反问、用典、双关、互文、通感、列锦4、篇章构思(1)整体上考虑诗歌的起承转合。(2)首句: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奠定基调、营造氛围、统领全诗、领起下文、铺垫【开门见山】示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诗歌开篇即揭示主题,概括了数十年客居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后面儿童淡淡一问也就在 情理之中了。(3)中间句:转折文意、承上启下、欲扬先抑/先扬后抑、层层渲染(4)尾句: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另辟蹊径、以景结情(有含蓄隽永之妙)、 前后照应【以景结情】示例: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张 可久卖花声.怀古)诗歌在议论或抒情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 犹未尽。王诗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的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寓情于景,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张曲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卒章显志】示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这两句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心志。【前后照应】示例: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指诗歌中对前面所写的内容作必要的呼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韦诗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 送字。5、词语的运用叠词、拟声词、词类活用、是否准确(典型、生动、形象)6、句式倒装句、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对仗工整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吧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2)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2)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6分)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 “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 方面有什么作用?例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濠濠。(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2) .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望江南王琪江南岸,云树半晴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南北别离心。兴废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烟渔市远,柳边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临。(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云树半晴阴”描绘出江天云树,时晴时阴的画面,给人捉摸不定、变化莫测之感。A. "山下"“柳边”两句塑造了遥远而缥缈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凄清伤感的心情。B. “南北别离心” 一句从怀古到咏怀,从空间到时间,再现了行客的“凄凉意”。C. “行客莫登临”中的“莫”字表达了作者登临时的孤独和落寞,劝勉行客莫要登临。D. ) “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历来备受称赞,请简要赏析。三:诗歌的语言风格(一)常见的语言风格1、清新自然一般以新颖轻巧的构思、生动活泼的语言,描摹大自然的清幽秀美,抒写轻快、隽永的情思。一般要 求不蹈袭,不做作,少粉饰,有新意。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 新的愉悦之感。2、平淡质朴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但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含着诗 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3、质朴自然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 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潜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语言质朴无华,但于平淡中蕴含深意。4、华美绚丽辞藻富丽,色彩绚烂,情思奇幻,对仗工整。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有绚丽飘逸 之美。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J 5、委婉含蓄/含蓄隽永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 者去体味。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含有深意, 藏而不露。这种风格的诗歌不直接表露情思,而是将其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意事项

    本文(专题07诗歌鉴赏之语言-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解读(学生版).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