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不同机制便秘药物的临床应用(全文).docx
2023不同机制便秘药物的临床应用(全文)便秘是指一种(组)临床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 干硬,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 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1。以上症状出现至少 6个月则为慢性便秘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生活方式的变 革,可以预见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将持续增多。那么,慢性便秘对国民健康 产生哪些危害,临床中又该如何合理应用不同机制的便秘药物呢?带着上 述疑问,让我们一起盘点下当前治疗慢性便秘药物的临床应用。剖析利害:重视慢性便秘的危害慢性便秘作为临床胃肠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较为普遍。研 究显示,欧美国家慢性便秘的患病率高达14%30%2。相较于西方发达 国家,虽然我国成年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较低,为4%10% ,但随着年 龄的增长,患病率也会随之升高,尤其是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 可高达22%3。因此,我国慢性便秘的疾病负担与危害不容小觑。慢性便秘虽不危及生命,但反复发作可直接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其引 起的如高血压以及排便用力情况下诱发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等非胃肠道 并发症和胃炎、胃食管反流、痔疮等胃肠道并发症也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4。此外,虽然慢性便秘在理论上不会增加病死率,但有研究显示,长期便秘患者的总病死率要高于无便秘患者50慢性便秘的影响不仅仅损害患者的躯体健康,还会诱发精神心理异常、降 低生命质量,增加个人和社会的医疗、经济负担。聚焦临床:规范化、合理化治疗慢性便秘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便秘分为轻、中、重度三型。轻度便秘不影响日常 生活,通过整体调整、短时间用药即可恢复;而重度便秘的症状重且持续, 严重影响工作、生活,需用药物治疗,不能停药或药物治疗无效1。但由 于泻药滥用、缺乏规范诊疗意识,慢性便秘病程往往迁延难愈。因此,合 理选择慢性便秘药物,成为优化治疗的可靠手段!目前,国内有多种药物可用于慢性便秘的治疗。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治 疗慢性便秘的药物大致分为通便药、促动力药、促分泌剂、益生菌/益生元 以及灌肠药和栓剂1。通便药包括容积性泻剂、渗透性泻剂与刺激性泻剂三类。其中,容积性泻剂和渗 透性泻剂主要用于轻中度便秘患者;刺激性泻剂则作为补救措施,可以短 期、间断使用6。容积性泻剂通过滞留粪便中的水分,增加粪便含水量和粪便体积起到通便 作用,常用药物包括欧车前、聚卡波非钙和麦瑟等1。欧车前富含膳食纤维,其制剂欧车前多糖凝胶能够润滑和促进结肠蠕动, 使粪便更易排出7。全球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服用欧车前可改善慢性 便秘患者的排便频率,且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 在改善粪便性状和肠道传输时间方面仍存在争议6。聚卡波非钙是一种吸水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在胃酸环境下脱钙,生成聚卡 波非;而聚卡波非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可达自身重量的60100倍。聚 卡波非钙能够直接在肠道发挥作用,既保持了消化道水分,又能调节消化 道内容物的输送8。研究表明,聚卡波非钙可以改善便秘和腹泻,而没有 诱发腹泻和便秘,显著区别于其他便秘药物8。应用于肠易激综合征便秘的治疗:我国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表明 聚卡波非钙可显著改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 )患者的便秘和总体 症状,但对腹痛、腹胀和腹部不适症状的疗效与安慰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9。内脏高敏感性是IBS患者的特征性表现。一项日本研究表明,使 用聚卡波非钙治疗的IBS患者,与治疗前对比,IBS-C患者治疗后体内高 敏性C反应蛋白(hsCRP冰平显著降低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 ) 患者的腹泻与腹部不适症状也得到缓解10o应用于其他原因慢性便秘的治疗:研究显示,对于卧床护理(患者平均年 龄77岁)及非损伤性脊髓疾病等引发的便秘,聚卡波非钙同样适用。患 者排便困难的情况得到改善的同时,肠蠕动频率也随之增加;止矽卜,相较 于安慰剂组便秘治疗药物,患者更倾向于使用聚卡波非钙80聚卡波非钙可能发生的常见(1 %10% )和偶见(0.1 %1 % )不良反 应主要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口渴,但无严重不良反 应,症状均在停药后或者持续服用中消失80渗透性泻剂可在肠内形成高渗状态,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 蠕动,主要包括聚乙二醇和不被吸收的糖类(如乳果糖)1 O聚乙二醇是不被吸收的长链高分子聚合物,通过高渗作用增加粪便重量, 改善大便稠度,同时不影响液体离子交换11 o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剂量使 用聚乙二醇可能会出现腹泻,少数患者伴有腹胀、腹痛、恶心等不良反应; 此外,聚乙二醇还禁用于小肠或结肠器质性疾病患者、未诊断明确的腹痛 症状、对药物过敏者以及果糖不耐受患儿1。刺激性泻剂通过刺激肠黏膜感觉神经,增加结肠动力及分泌而改善排便, 常见药物包括番泻叶、大黄、芦荟、比沙可咤等1。尽管刺激性泻剂疗效 明确,但长期服用有潜在的肠神经病变如神经节变性和神经元缺失11 ,因 此建议慢性便秘患者可短期、间断使用刺激性泻剂60促动力剂该类药物通过作用于肠神经末梢,释放运动性神经递质、拮抗抑制性神经 递质或直接作用于平滑肌,增加肠道动力,对慢传输型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普芦卡必利为常用代表性药物1o多项国外研究表明,每天服用2 mg普 芦卡必利在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排便次数、粪便性状、整体症状和生命质 量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疗效可长达18个月,且安全性和耐受性 良好12-14。但普芦卡必利禁用于对该药过敏者、透析患者、有严重肠道 疾病者或近期接受肠道手术者。使用前应排除继发性原因导致的便秘,并 确定患者在至少6个月时间内使用轻泻剂(包括容积性、渗透性、刺激性 泻剂)且症状无法充分缓解1。促分泌剂该类药物通过刺激肠液分泌,促进慢性便秘患者排便,常用代表药物为利 那洛肽、鲁比前列酮1。利那洛肽主要用于IBS-C的治疗,可显著增加患者每周自发排便次数,改 善排便费力和粪便性状,并可有效缓解腹胀等腹部不适症状15 ;但不建议 18岁以下儿童使用1。鲁比前列酮可显著增加每周自发排便次数,改善大便稠度、排便费力及严 重便秘症状。但肝肾功能不全者及孕妇、哺乳期女性应慎用鲁比前列酮, 患有肠梗阻者应禁用此药;少数患者服用此药后会出现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症状多数较轻1O益生菌/益生元慢性便秘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益生菌/益生元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 促进肠道蠕动和胃肠动力恢复而改善便秘症状,目前仅推荐其作为慢性便 秘的长期辅助用药1。灌肠药及栓剂通过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粪便,适用于粪便干结、嵌塞患者临时使用, 常用代表药物为甘油、复方角菜酸酯制剂。对甘油等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 过敏体质者慎用1。结语慢性便秘作为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可影响各个年龄段人 群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关于慢性便秘的治疗,首先针对病因治疗,同 时改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调整精神心理状态,个体化应用 通便药,慎重选择手术治疗,合理规范的诊治才能有效缓解症状。此外, 开展慢性便秘相关的健康教育与科普宣传也尤为关键,多管齐下,多方发 力,规范慢性便秘的合理用药。参考文献(下滑查看):1.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实践 版2019).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12):1108-1114.2. Higgins PD, Johanson JF. Epidemiology of constipation in North America: a systematic review. Am J Gastroenterol, 2004,99(4):750-759.3.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国成人慢性便秘评估与外 科处理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22,25(1):1-8.4. CHINZON D , DIAS - BASTOS T R , MEDEIROS DA SILVA A , et al. Epidemiology of constipation in Sao Paulo , Brazil :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J . Curr Med Res Opin. 2015,31 (1):57-64.5. KOLOSKI N A, JONES M, WAI R, et al. Impact of persistent constipation on health -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mortality in older community - dwelling wome J . Am J Gastroenterol. 2013, 108(7):1152-1158.6.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中华消化杂志.2019,39(9):577-597.7. 黄琼瑶,万威,余韵,等.欧车前的研究进展.医药导报. 2013,6(32):767-769.8. 韩振杰,袁耀宗.聚卡波非钙的药理及临床研究.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2,31(6):291-294.9.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 分会胃肠动力学.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中华消化杂志. 2020,40(12):803-818.10. CHIB T , SATO K , TOYA Y , etal . Serial changes in cytokine expression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atients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calcium polycarbophilJ. 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11, 58(110-111):1527-1530 .11. 王佩佩,罗雯,禹铮,李明玮.慢性便秘的研究进展.中国全科医学. 2017,20(3):370-374.12. Tack J, Camilleri M, Dubois D,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stipation: an integrated analysis of three phase 3 trials of prucalopride 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5, 27 (3) : 397405. DOI:10.1111/nmo. 12505.13. Emmanuel A, Cools M, Vandeplassche L, et aL Prucalopride improves bowel function and colonic transit tim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stipation: an integrated analysis J. Am JGastroenterol, 2014, 109 (6) :887-894. DOI:10. 1038/ajg. 2014. 74.14. Ke M, Tack J, Quigley EM, et al. Effect of prucalop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in Asian and non-Asian women: a pooled analysis of 4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ies J. J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4 ,20 (4) :458-468.15. RAO S S, QUIGLEY E M, SHIFF SJ, et al. Effect of linaclotide on severe abdomin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constipation J.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4, 12 :616 -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