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古代诗歌阅读专练.docx
2023高考语文备考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古代诗歌阅读客观题1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阙题刘杳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这首诗原来的题目不知怎样失落了。唐殷瑶河岳英灵集在辑录这首 诗的时候就没有题目,后人只好给它安上"阙题"二字。【考点:鉴赏诗歌内容】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是全景式的概括描写,写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 溪水一样绵绵不绝。"长"字用得精妙,一下子就把"春"这个概念具体化、形 象化了。B .颔联从细微处写青溪春景,把镜头对准溪水中的花瓣,用"时有""远随" 两词,暗示青溪上繁花似锦、芳香四溢、落英缤纷的景象,但"落花"流露出感 伤之情。C .尾联在表达上有创意,"幽映""清辉"一般用来写月光,而这里表现日 光,足见柳树的茂密、书斋的幽深,使日光有月色之感。D .本诗的写作线索是作者自己空间方位的变换,即作者在自己的山居活动中, 选取了几个富有代表性的镜头加以勾勒,从而表现自己的心境。2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注】几度:几年。翻:反而。共传:一起举杯。【考点:理解与赏析诗歌内容】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 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中的相思,自在言外。B .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翻疑梦”把 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C .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字点明了即将再次 离别的伤痛,"惜"字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 表现出两个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3 .阅读下面的明词,完成问题。玉楼春白莲王夫之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荻花 风起秋波冷,独拥檀心窥晓镜。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注】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爱国诗人。年轻时参加抗清复明斗争,失 败后隐居山林,潜心著述。檀:红色。【考点:分析理解诗歌内容】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一、二句描写莲塘秋夜的清幽景色:新月当空,低照池塘,波光闪动,把 读者带入一个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美丽境界。B.三、四句描写白莲的清雅风姿:莲叶茂盛,恰如冉冉绿云;莲花初绽,好 似刚刚匀就脂粉的少女,欣赏着自己的幽芳。C .五、六句描写白莲的孤独情态:荻花纷飞,秋水生寒,白莲独自抱着红蕊低临湖面,仿佛在对着镜子窥视自己的晓妆。D .七、八句转写对白莲命运的关心:将来白莲的芳魂会归向何处?末句营造出一种开阔悠远的境界,暗示其结局美好。4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水调歌头杨炎正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 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 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注】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与辛弃疾相从甚密。由于南宋统治者 推行苟安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 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考点: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 项是()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地描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 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B ."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 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C .上阕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 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D .”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三径就荒,松菊犹 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5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注】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注】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1185)前后,约为45岁,贬官为民,闲居带湖。【考点: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写了词人夜宿王氏茅屋中的实景,风格豪放,描绘出一幅萧瑟破败的 风情画,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B .茅屋破裂的糊窗纸在风雨之中鸣响,"自语"二字,很自然而带着苦涩的 风趣将风吹纸响拟人化、性格化。C .下片抒写词人心理活动和无限感慨。动物猖獗,秋风凉薄,不能安然入睡, 浮想联翩,焦急万分,怎不更加衰老呢?D.本词语言平淡,纯用白描,笔墨干练,真切自然,别具一格,生动感人, 可以从中窥见作者凄苦的爱国之心。答案与解析1.B【解析】B项,"流露出感伤之情"错,从整首诗的内容来看,诗人内心愉悦,毫 无感伤之情。2.B【解析】B项,"诧异、自责的神态"错,"翻疑梦"应该是"欣喜、惊奇的 神态",或"久别初见时悲喜交集的神态”。3 .D【解析】D项,"开阔悠远的境界,暗示其结局美好错,应是一种凄清渺茫 的境界,暗示出白莲将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谁也找不到她的芳魂。4 .C【解析】C项,“借代手法"错,以"万斛"言愁之可量,量而不尽,是夸张; 使抽象无形之愁,化为形象具体之物,比喻妥帖、生动。5 .B【解析】A项,"风格豪放"错。从词的格调看,本词近似田园派,或者归隐 诗,同辛弃疾的豪放之作相去甚远。C项,"动物猖獗,秋风凉薄,不能安然入 睡"错。由"眼前万里江山可知,作者不能入睡的原因是忧虑国事,而非“动 物猖獗,秋风凉薄。D项,"纯用白描"错。如"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 山”运用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并非白描。主观题1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出塞(其二)王昌龄骁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考点: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全诗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 析是如何刻画的。2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早雁杜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考点: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诗中的“早雁”是怎样的一个物象?3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注】派:河的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 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 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考点: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 么用意?4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劳停驿【注】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考点:鉴赏诗歌之炼字】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5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考点:鉴赏诗歌之炼句】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 有什么样的评价?答案与解析1 .诗中刻画了一位威武自信、浴血沙场、豪情盈怀、不畏牺牲、英勇善战的将 军形象。全诗不着一语直写人物,而是通过玉鞍战马、带血战刀的侧面描写 及城头战鼓、月下沙场的烘托渲染来刻画将军的形象。【解析】首先要用概括性词语对诗中主人公形象进行总括,然后结合具体诗句 进行分析。2 .诗中的早雁是遭射四散,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人形象。【解析】此诗采用比兴象征手法,借雁抒怀,以惊飞四散的早雁比喻流离失所 的人民,对他们有家而不能回的悲惨处境寄予深切的同情;又借汉言唐,对当权 统治者的昏庸腐败与不能守边安民进行讽刺。全诗通篇无一语批评执政者,但在 秋天就设想次年春天胡骑还在,则朝廷无力安边之意自明。风格清丽含蓄,为杜 牧诗中别开生面之作。3 .诗的前四句写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磅礴的特 点,写出了远去的长江气势浩大。这样写切中题旨,铺垫出一派雄壮气象,用江 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来写近古的国运不兴,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解析】对于诗歌形象的鉴赏,首先要明确描写的意象一一长江,其次要从描写的角度 和方法、诗人情感上确定意象的特征"万里""九龙盘"写出了长江的恢宏 博大,"豁""飞"写出了长江的水势浩瀚,最后组织语言概括。对于形象作用、 用意分析要从结构、主题情感两个方面着手。4 ."荒"有"荒凉"之意,"瘦"有"贫瘠”之意,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 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 形象地写出劳停驿外凄寒的景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时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 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解析】"荒""瘦"二字都是形容词,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可从字的本义,在诗句 中的意义,以及其表达效果等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最后按照“炼字”题的答题 规范作答即可。5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 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中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 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解析】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 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 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 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中的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 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 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