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docx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声音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2、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震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 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3、耳的结构:外耳:耳郭和外耳道。耳郭具有收集声音并将声音导入外耳道的作用,把手放到 耳后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更大。中耳:鼓膜和听小骨。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震 动。内耳:耳蜗等。4、轻轻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强。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6、声音的高低可以用置高来描述。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 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综合实验探究:1 .实验一:探究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实验材料:橡皮筋、钢尺。实验步骤:(1)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力揉搓橡皮筋,轻轻弹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是否发声,以及发声时的现象。(2)轻轻拨动钢尺,使钢尺发出声音并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拨动橡皮筋可以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发出声音时可以观察到橡皮筋和 钢尺在震动。实验结论:物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2 .实验二: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步骤:(1)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听闹钟的声音。(2)请同学在桌子的一端轻轻抓挠,比较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和不贴在桌 子上时听到的声音。(3)将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在将音叉浸入水中,听 听音叉的声音。实验现象:(1)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后,听不见闹钟的声音。(2)把耳朵贴在桌面上比不贴在桌面上听声音更清晰。(3)将击打后的音叉触及水面,观察到水面有波纹;将音叉浸入水中,可以听 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实验结论: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电童从一 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 声音。3 .实验三:模拟鼓膜的震动实验材料:音叉、口杯、气球皮或薄橡胶、橡皮筋、细沙或碎纸屑等。实验步骤:(1)把气球皮或薄橡胶放在杯口上面绷紧,用橡皮筋固定(气球皮相当于鼓膜),并在“鼓膜”上面放少量的细沙或碎纸屑。(2)用音叉等发声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认真观察“鼓膜”震动的情况。我的记录表:相同条件声音制造点到“鼓膜” 的距离相等制造的声音强弱相等“鼓膜”的震动情况震动明显震动不明显。震动明显震动不明显。不同条件“鼓膜”上方制造的声音较强“鼓膜”上方制造的声音较弱制造的声音距离“鼓膜”较近制造的声音距离“鼓膜”较远。实验结论:“鼓膜”在声音的作用下产生震动。声音的远近和强弱条件不同,引起“鼓膜” 的震动也不同。发生强鼓膜”震动的幅度大;发生弱鼓膜”震动的幅度小; 距离近,“鼓膜”震动的幅度大;距离远,“鼓膜”震动的幅度小。4 .实验四:探索钢尺的音量变化实验材料:钢尺实验步骤:(1)将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2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用另一只手轻轻拨动钢尺的另一端,观察钢尺的上下浮震动幅度并描述它发出声音。(2)用力拨动钢尺,观察钢齿的振动幅度,并描述它发出的声音。实验结论: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5 .实验五: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材料:尺子、若干本硬皮书。实验猜想。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因高越(填“高”或"低”),振动越(填“快”或“慢”)实验步骤:(1)将尺子的一端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15厘米、20厘米,用力压住余下 部分。(2)按照尺子震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用力拨动尺子,反复34次,仔细 倾听尺子发出声音的高低,并观察尺子震动的快慢,然后记录下来。注意事项:尽量压紧尺子,不要让它与桌面碰撞发生。我的记录表尺子伸出桌面的 我听到的我看到的O 音高的变化顺序长度(厘米)音高振动的快慢5高快由高到低10较高较快15较低较慢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 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20低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1、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萱、支气管、膈肌等。2、人的呼吸实际上是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3、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呼吸的次数比平时受,呼出和吸入 气体的数量也比平时受。4、根据食物的来源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根据食物的食用方法分为生 食和熟食5、巡庙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 无机盐和水。6、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食养,这些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 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为了让我们的身体保持长期营养均衡,我们应该 不偏食、不挑食。7、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无齿、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 化。牙齿有咬碎食物的作用;舌有传送和搅拌的作用;唾液有消化、润滑食物的 作用。8、牙齿按形状分类,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门齿有切割食物的作用;犬齿有撕碎食物的作用;臼齿有咀嚼食物的作用。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9、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旦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食物被食道输送到胃里,在置里进一步磨碎和分解,在小肠里被吸收。综合实验探究:1 .实验一:模拟人体呼吸实验材料:气球和气球皮、吸管、瓶子。实验步骤二(1)组装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模拟人体的呼吸。(2)拉下装置下方的气球皮,观察装置内的气球变化。(3)顶起装置下方的气球皮,观察装置内的气球变化。实验结论:吸气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2 .实验二:辨别脂肪实验材料:食用油、花生、肥肉、棉签、白纸、水等。实验步骤:(1)用棉签蘸一点食用油涂在白纸上;在白纸上挤压,润滑花生、肥肉;用棉 签蘸一点水,涂在白纸上。(2)观察、比较以上几种食物在纸上留下的痕迹。我的记录表三种食物的油渍纸呈半透明;摸上去黏糊糊的;有油腥味;时间长了也不容易蒸发变干。白纸上水的痕迹 白纸发皱变软;时间长了,上面的水分容易蒸发变干。实验结论:食用油、肥肉、花生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fl肪。3 .实验三:辨别淀粉实验材料:淀粉、土豆、馒头、面包、碘酒等。实验步骤:(1)在淀粉糊中滴入一滴碘酒,会看到淀粉变成蓝色。(2)分别在不同的食物上滴一滴碘酒观察实验现象。如果发现有变蓝色的现象出现,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注意事项:使用滴管时滴管口不能与食物接触。实验现象:土豆、馒头、面包遇到碘酒都变成了蓝色。实验结论:土豆、馒头、面包这三种食物中都含有淀粉。4 .实验四:模拟食道的工作实验材料:透明吸管、小块馒头。实验步骤:(1)将一只干净柔软的透明塑料管,竖直摆放模拟我们的食道。(2)将一小块馒头放入“食道”,用手指挤压馒头上面的塑料管模拟食道的蠕动。实验现象:馒头会顺着“食道”向下移动,直到“食道”的出口处。实验结论:食道的功能是通过食道壁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产生的蠕动将食物输送到 置里。5 .实验五:模拟胃蠕动的实验实验材料:塑料袋、水、小块馒头、煮熟的蔬菜。实验步骤:(1)在塑料袋中装上水、切成小块的馒头和煮熟的蔬菜。(2)反复揉挤这个袋子,模拟胃的肌肉在不停的收缩、蠕动。观察里面的食物,食物渐渐被磨碎、揉烂。实验结论:胃的功能是磨碎和分解食物,帮助消化。第三单元运动合力。1、重力就是把物体拉向地面的力。2、足够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3、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鞭炮都是靠反冲力运动的。4、充气的气球和拉长的橡皮筋都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5、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他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理力。当他们恢复到原来的 形状后,弹力就消失了。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 都是利用了物体的理力。6、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延 动的距离越远。橡皮筋缠绕到一定数量后,小车车轮容易打滑,这时可以用增加 小车重量的方法来解决。7、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使用更大的力。要使运动的物体静止运动,必须对物体使用阻力。8、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它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生,用a表示。9、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10、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 不会有生命。运动的小车、发光的灯泡、拉长的橡皮筋都具有能量。能量还 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11、小车的设计制作基本步骤:明确问题一制定方案一实施方案一评估与改进。实验器材的介绍: 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由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簧组成,它是利用弹 簧“受力大,拉长长”的特性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时应 该注意以下事项:(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的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值。综合实验探究:1 .实验一:用气球驱动小车实验材料:小车、气球、喷气嘴、喷气嘴支架、z型护架、螺丝和螺帽。实验猜想:用气球驱动小车。(填“能”或“不能”)实验步骤J(1)在小车的一端横梁中间安装喷气嘴支架。(2)把气球安装在喷气嘴上,接着把喷气嘴安装在支架上。(3)选择一块平滑的地面来进行喷气小车试验。用粉笔在地面上画出小车跑道, 标出起点与刻度。(4)吹大气球后,用食指和中指夹住气球颈部,不让气体漏出。把小车放到起 点位置,调整气球喷气嘴的方向,迅速松开手指,让小车自行驶出。实验结论:在这个装置中,我们利用气球喷出的气体产生的反冲力让小车运动起 来。2 .实验二: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实验材料:小车、车轴、车轴套,橡皮筋、软米尺一个、记录表一份。实验猜想: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行驶得。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少,小车行驶 的(填“远”或"近实验步骤:(1)将橡皮筋固定在车的前端中心位置。(2)预先在车轴套边做个缺口,把橡皮筋套在车轴套的缺口上,转动车轮缠绕 橡皮筋。注意事项:小车行驶的方向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方向相反。(3)确定一人为操作员(缠绕橡皮筋,让小车自动行驶),两人为测量员,一人 为记录员。(4)在小车的车轴上缠绕不同圈数的橡皮筋来做对比实验。建议材料的圈数为 2、4、6圈,相同圈数各做实验三次。(5)每次实验都要从相同的起点开始,并要准确找到终点,用软米尺测量出距 离并及时填好记录表。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实验次数小车运动的距离(厘米)车均距离211301302135312521176178218231766126626822703268实验结论:在一定的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它的弹力大,作用在小车上 的时间长,小车行驶的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少,它的弹力小,作用在小车上的 时间短,小车行驶得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