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影子》.docx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影子执教者:郑蕾教材分析:奇妙的影子是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神通广大美猴王”主题下 的一节科学活动。这是一节典型的探索发现活动,它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大班幼儿善于 发现喜欢探究的年龄特点。影子是人们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时大时小、 时隐时现的变化,易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儿“能探索并发现 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并“能有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为此, 本活动我以孩子喜欢的“踩影子”的游戏导入,再循序渐进地深入,在幼儿自主操作、对 比的基础上探究影子是怎样产生的;通过开放性的提问“怎么样影子会变得不一样”,激 发幼儿探究的欲望,教师在幼儿实验的基础上,和幼儿一起梳理有关光与影子变化的关系; 最后通过观看影子舞蹈,并鼓励幼儿自己进行表演,从而进一步感知影子的奇妙。活动目标:1 ,探究影子的成因,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与光之间的关系。2 .大胆操作实验材料,验证发现影子的秘密,愿意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3 .感受影子与生活的关系,愿意继续探究影子的秘密。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有过玩踩影子的经验物质准备:手电筒每人一个;玩具、白纸、手机膜若干;操作板若干;记录表若干; 影子舞视频。活动过程:一、玩游戏“踩影子”,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刚才玩了踩影子的游戏,好玩儿吗?二、通过谈话、实验等形式,引导幼儿发现影子形成的原因。(一)回忆生活经验,初步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的影子?为什么会有影子小结:要想有影子,就必须要有光,没有光就没有影子。(二)幼儿实验,对比发现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才会形成影子。1 .出示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猜想,并记录。提问:这些物品都 有影子吗?2 .幼儿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提出操作要求,并进行分享交流:你都帮什么找到 了影子?是怎样找到了?3 .小结:光只有找到玩具、白纸这样不透明的东西上时,才会有影子;照到手机膜 这样透明的东西上就不会有影子。三、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感受影子的有趣。(一)提问:怎么样影子会发生变化?(二)幼儿自由探索让影子变化的方法,教师指导。(三)分享交流幼儿的发现,教师进行提升小结。小结:只要光或是物体发生了变化,影子也会发生变化。四、观看影子舞,并请幼儿随音乐表演影子舞,感受影子表演的神奇与有趣。(一)刚才我们看的舞蹈与平时看的有什么不一样?它是用什么表演的?感觉怎么 样?(二)请幼儿随音乐表演影子舞。五、延伸活动:请幼儿一起去跳影子舞吧。活动评析:从幼儿的兴趣点入手,幼儿能够带着问题、猜想进行操作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也 能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寻找物体影子的方法,并记录下来,养成了比较好的学习的习惯。幼 儿在第二次探索让影子产生变化的时候,能够寻找多种办法,例如:在地上、桌子上等等, 幼儿能够开动脑筋大胆实验,并且清楚的把操作的方法分享给伙伴们,多种方法的分享也 能够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为幼儿日后进行科学探索埋下了伏笔。当然,在今天的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幼儿在分享记录表的时候,老师没 有及时的发现幼儿争执的点。在幼儿分享自己让影子产生变化的时候,应该引导幼儿认真 仔细的观察,伙伴们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让影子发生了变化,重点的引导应该放在方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