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脱硝氨逃逸的控制.docx
烟气脱硝氨逃逸的控制1、高氨逃逸的原因氨逃逸是影响SCR系统运行的一项重要参数,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是多于理 论量的氨到达反应器,反应后在烟气下游多余的氨称为氨逃逸,氨逃逸是通 过单位体积内氨含量来表示的。为了达到环保要求,往往需要一定过量的氨,所以也对应着会有一个合适的 氨逃逸值,该值设计为不大于3ppm,但是往往实际运行中偏大,主要有以下 因素:(1)每只氨喷枪喷氨流量分布不均,烟气中存在氨水局部分布不均,烟气 流速不均匀,各喷枪出口的喷氨量差异较大,浓度高的地方氨逃逸相对高一 些。(2)烟气温度,反应温度过低,NOx与氨的反应速率降低,会造成NH的大 量逃逸,但是,反应温度过高,氨又会额外生成NO,如果温度过高过低达不 到反应效果,势必增加氨逃逸。(3)催化剂堵塞,脱硝效率下降,为了保持环保参数不超标,会喷更多的 氨,这将引起恶性循环,催化剂局部堵塞、性能老化,导致催化剂各处催化 效率不同,为了控制出口参数,只能增加喷氨量,从而导致局部氨逃逸升高。(4)雾化风量偏小,喷枪雾化不好,氨水与烟气不能充分混合,将产生大 量的氨逃逸。(5)氨水浓度,氨水浓度配置,浓度高低无法受控,凭着感觉配置,就目 前锅炉而言,基本上氨水浓度高,氨水调阀开度过小,雾化不好易自关,导 致氨逃逸高,操作难度大。(6)燃烧波动时,SNCR入口烟气中的NOX浓度大幅波动,往往会加大喷氨 量,机械地实现“达标排放”,过量的氨水,可导致氨逃逸增加,直接危及 炉后设备和系统安全运行。2、对氨逃逸的控制(1)对于喷氨流量分布不均造成的氨逃逸偏差,可以通过调整氨水喷枪前 的球阀控制,在平时操作中尽可能使旋转喷枪枪头朝下,增加反应时间,每 只枪喷氨分布均匀(其操作看压力降),NH与NO充分反应,降低NHD/NO 摩尔比,从而降低氨逃逸,达到脱硝效率与运行费用的平衡。氨逃逸浓度增 加还与氨水喷枪喷嘴密切相关,当氨水喷枪喷嘴堵塞时将加剧逃逸氨的产生, 应在锅炉运行过程中检查氨水喷枪,及时疏通或更换,确保氨水喷枪正常投 运。(2)烟气温度决定着SNCR和SCR的反应效果,进而影响氨逃逸的大小。烟 气温度变化幅度大,在低负荷时,烟温下降,局部烟温太低,会引起催化剂 活性下降,从而引起氨逃逸升高,本脱硝所选用的催化剂在315380范围 为最佳,所以要根据锅炉负荷和燃烧情况在满足的条件下维持烟气温度在最 佳范围内。煤粉专烧时,SCR反应器温度达到345左右,能很好满足氮氧 化物与氨水反应条件,SCR反应器反应效率提高,SCR反应器出口氮氧化物 及氨逃逸浓度偏低,氮氧化物浓度平均达到60mg/m3,氨逃逸浓度平均达到 2.8ppm;煤气混烧时,SCR反应器温度只有300c左右,此时通过锅炉配风 调节提高锅炉火焰中心位置或通过增加上层燃气枪燃气量提高SCR反应器温 度的方法,降低SCR反应器出口氮氧化物及氨逃逸浓度。(3)催化剂存在着使用寿命,一旦使用时间过长老化,催化效果就会变差, 脱硝反应也会变差,为保证环保合格的情况下大量喷氨就会造成氨逃逸增加, 所以当催化剂老化时要及时在停炉大小修时进行更换,保证氨逃逸合格的同 时,也能更好做好环保。(4)燃煤锅炉,脱硝反应区处在高灰尘区,会在反应区积累灰尘,积灰将 会使反应变差,氨逃逸增加。锅炉运行过程中SCR反应器每周至少吹灰一次, 清除SCR反应器积灰提高SCR反应器效率,降低氨逃逸浓度。(5)雾化风对于脱硝反应明显,也直接决定着氨逃逸,而氨水能否充分的 雾化与风量成正比关系,为提高氨枪雾化效果,需提高压缩空气压力在 350kpa 以上。(6)当锅炉燃烧扰动时要及时根据脱硝反应器入口的NOx含量对氨水进行 调整分配,防止氨逃逸过大或两侧偏差大,甚至因为调整不到位带来的环保 超标问题。锅炉负荷变化会导致锅炉烟气量、烟气温度及SCR入口浓度变化。 当锅炉负荷降低时,烟气量减少,烟气中氮氧化物含量降低使得SCR反应器 内流速降低,烟气在催化剂上停留时间增加,提高了脱硝效率,从而降低了 氨逃逸浓度。(7)其他影响因素及防范锅炉烟气在SCR反应器停留时间为0. 10. 2s,为使锅炉烟气中残留氨水与 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在催化剂作用下有足够反应时间,降低锅炉SCR反应器出 口氮氧化物、氨逃逸浓度,通常选择降低锅炉炉膛负压的方式进行,锅炉运 行过程中锅炉炉膛负压控制在-30-50Pa之间,锅炉燃烧稳定,在SCR反应 器出口氮氧化物达标排放前提下、氨逃逸浓度能有效控制。当氨逃逸过大不 好好控制的话会生成的硫酸氢钱,不仅会造成催化剂层的失效和空预器堵塞, 更会造成更大的严重问题,腐蚀设备降低寿命。总之,合理控制锅炉SCR出口氨逃逸浓度能有效预防锅炉空预器堵塞及减轻 氨水对下游设备的腐蚀,SCR脱硝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应对氨逃逸应予以高度 重视。鉴于此,有必要加强SNCR、SCR运行阶段科学调控,将SCR装置的氨 逃逸率控制到3ppm左右,甚至以下,减轻氨逃逸后硫酸镂或硫酸氢镂生成 对炉后设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