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缺乏症诊疗规范2023版.docx
维生素K缺乏症诊疗规范2023版维生素K缺乏症(vitamin K deficiency)又称获得性凝血酶 原减低症,是指由于维生 素K缺乏导致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活性低下,并能被维生素K所纠正的出血。存在引起 维生素K缺乏的基础疾病、出血倾向、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 或减少为其特征。【代谢与生理功能】天然维生素K为脂溶性,包括:维生素叫(叶绿酉监)在绿叶食物(如苜蓿和菠菜)中 含量丰富;维生素K2 (甲蔡酬)由动物 肠道细菌合成,肝内含量丰富;人工合成的水溶性 维生素K包 括维生素% (亚硫酸氢钠甲蔡酿)及岛(乙酰甲蔡晶)。维生素K,于远端小 肠主动转运吸收,维生素K2在末端回肠及结肠被 动扩散吸收,均需胆汁、胰液参加,并与 乳糜微粒结合,由淋巴系统转运至全身,储存于肝脏、肾上腺、肺、骨髓、肾等器官,储 存 量不多。以葡糖醛酸衍生物的形式自尿中排泄。长期腹泻 脂肪吸收障碍,或胆管阻塞患者, 常致维生素K缺乏;长期抗生素治疗抑制肠道合成维生素K的菌群,亦可引起维生素K 缺 乏。维生素K复合物活性易被紫外线和碱破坏。维生素K是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n.W.IX.X),血浆 凝血抑制物(蛋白C、蛋白S) 谷氨酸残基Y-竣基化的重要辅 酶,维生素K缺乏时,上述凝血因子的合成、激活受到显著 抑制,引起各种出血表现。维生素K对骨代谢还具有重要作用,骨钙蛋白和骨基质什竣 基谷氨酸蛋白都是维生素K依赖蛋白。老年人的骨密度和维生素K呈正相关。我国维生素 K每日适 宜摄入量:<1岁人群1030|ig; 17岁人群3050|xg;青少年7075|ig,成人80|xgo【病因与发病机制】(一)摄入不足乳类含维生素K较少,人乳中维生素K含量仅含13M§/L ,长期纯 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的婴儿易患本病。成人可见于长期进食少或不能进食、长期使用缺乏 维生素K的全肠外营养支持者。(-)吸收障碍 阻塞性黄疸,胆盐缺乏,各种肠道病变,成人长期低脂饮食者,均可 影响脂溶性维生素K在肠道内的吸收。(三) 合成减少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肠 道细菌受抑制,维生素K合 成减少。(四) 抗凝药物的应用 香豆素类抗凝药如节丙酮双香豆 素(warfarin),醋硝香豆素 (sintrom)及双香豆素(dicoumarol)等 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类似物,可抑制维生素K参 与合成活化有关凝血因子的作用。维生素K缺乏或口服上述抗凝药均可致血中维生素K 缺乏诱导蛋白(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D , PIVKA- U )形成,PIVKA-H 谷氨 酸残基未什竣化,不能与Ca”结合,不能黏附磷脂,不能激活,无凝血功能。【临床类型与表现】(一)维生素K缺乏症主要表现为轻重不一的出血症 状,常见表浅的皮肤紫瘢和瘀斑、 鼻出血、齿龈渗血、黑粪、月经 过多、痔疮出血和创面术后渗血等,深部组织血肿、关节 腔出血 等罕见,严重者可致颅内出血,危及生命。正常成人原发性维 生素K缺乏并不常 见,然而某些特定人群仍是发生维生素K缺乏的高危人群,如老年患者、重症监护室的重 症患者因各种 原因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抑制了肠道细菌合成,肠外营养忽视 维生素K的 补充,容易造成维生素K缺乏引起出血,应引起临 床医师高度重视。(-)新生儿及婴儿维 生素K缺乏症 早发型非常罕见但常可致命,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发病,给新生儿预防性 使用维生素K并不能防止早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发生,最常见原因是母孕期使用双香 豆素等口服抗凝药、阿司匹林、磺胺、苯妥英钠、利福平、异烟脐等,干扰了体内维生素 K的代谢,临床 轻重程度不一,从皮肤少量渗血到致命性颅内出血均可能发 生;经典型通 常发生在出生后24小时至1周内,多由于维生素K依赖因子(D、VH、IX、X)<30%而引起 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 位是胃肠道和脐部,目前由于新生儿预防性使用维生素K,经典型 己罕见。晚发型在2周至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婴儿中有一发病高峰。除哺乳因素外,胆管 闭锁、al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 纤维化等造成胆盐产生和/或分泌减少的疾病,以及长期 使用广谱抗生素,亦是引起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常见原因。本型超过50%可发 生颅内出血,幸存者可能会遗留严重的神经精神障碍,是维生素K缺乏引起患者死亡或残 疾的主要类型。【诊断与鉴别诊断】维生素K缺乏时,可致凝血因子H、VH、IX、X减少,表现为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或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 正常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不存在纤维 蛋白降解产物。血浆PIVKA-n增高。病情严重时,凝血时间、血浆复钙时间亦 延长。维 生素K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及PIVKA-n恢复正常是 诊断维生素K缺乏症的关键。PIVKA- n是维生素K缺乏的敏 感指标,可检测出常规凝血象无法测到的亚临床缺乏状态。肝 病时 亦可引起多种凝血因子低下,如因子I、n、v、vn> ix> x、xi、xn低下。遗传性凝血因子 缺乏多表现为单一凝血因子缺 乏。文献曾报道有因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遗传性竣化缺陷 的家系。【治疗】治疗相关基础疾病。轻症可口服维生素K。口服维生 素K44mg,每日3次。重症尤其 颅内出血者,应立即静脉注 射维生素K,新生儿每次Img,根据需要,每8小时重复一次。 成人每日可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1020mg,注射速度5mg/mino在术前、肝功能严重受损, 或应用香豆素类抗凝药时,剂量可增至100200mg/d。同时静脉输注新鲜血、血浆或凝血 酶原复合物,以迅速补给凝血因子,并纠正贫血。及时复查凝血酶原时间,必要时可重复 给药数次,一般疗程35天。新生儿如过量应用维生素K,特别是维生素%、维 生素瓦, 可引起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多发生于母亲 或新生儿本人曾接受维生素K治疗者, 及G-6-PD缺乏、维 生素E血浓度低下者。【预防】治疗引起维生素K缺乏的病因,如肝病、阻塞性黄疸、长期腹泻、脂肪吸收不良患者 每周注射维生素K。为预防婴儿维生 素K缺乏性出血,现多主张新生儿出生时一次肌内注 射维生素K, lmg(34周早产儿为0.5mg)。孕母临产前肌内注射维生 素K0mg。孕母需 用香豆素抗凝治疗时,可在分娩前数日用 肝素代替香豆素,因肝素不能通过胎盘。对于纯 母乳喂养儿,除出生时使用维生素K,夕卜,在生后3个月内,还需每日口服维 生素KJ 吨,或其母亲口服维生素K”每次20mg海周2次。推荐阅读1 .程义勇,郭俊生,马爱虱基础营养M 杨月欣,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171-245.2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M,北京:科技出 版社,2014.赖建强.微量营养素M 苏宜香,儿童营养及相关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10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