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七类故障分析报告模板.pdf
1 附件:输电线路故障调查分析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输电线路故障调查分析工作的全过程管理,深入分析线路故障原因,科学制定反事故措施,全面提升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水平,特制定本工作规范。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系统 330 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电线路的故障分析工作,其它电压等级输电线路故障分析工作可参照执行。第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省公司”)应按照本规范要求制订实施细则。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四条 线路故障分析工作由各级运维检修部门组织开展,输电线路运维单位具体负责,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国网经研院,各省电科院、经研院(以下简称科研、设计单位)参与分析工作并提供技术支持,必要时可邀请其他相关设计单位参加。第五条 总部运维检修部主要职责:1)负责组织输电线路故障分析工作规范的制定并落实;2)指导、督促各省公司开展线路故障分析工作;3)组织特高压、重要输电线路及多条次、大面积线路故障的分析工作;4)组织公司科研、设计单位为各省公司开展的重要线 2 路故障调查分析工作提供技术支持;5)总结典型故障经验,组织制订反事故措施。第六条 省公司运维检修部主要职责:1)负责制定本地区输电线路故障分析工作实施细则;2)指导、督促相关省检修公司、地市供电公司开展线路故障分析工作;3)组织开展 330 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故障、其它典型故障分析工作;4)配合总部运维检修部开展特高压、重要输电线路及多条次、大面积线路故障的分析工作;5)组织省内科研、设计单位为线路故障调查分析工作提供技术支持;6)组织落实输电线路反事故措施。第七条 省检修公司、地市供电公司主要职责:1)负责输电线路故障现场勘察、信息收集与报送、现场处置等工作;2)配合省公司运维检修部开展 330 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故障、其它典型故障分析工作;3)组织实施输电线路反事故措施。第八条 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国网经研院主要职责:1)参与特高压、重要输电线路及多条次、大面积线路故障的现场勘察、技术分析工作,协助编制故障分析报告;2)必要时,参加省公司组织的典型故障分析工作;3 3)参与制订反事故措施。第九条 各省电科院、经研院主要职责:1)参与 330 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故障、其它典型故障的现场勘察、技术分析工作,协助编制故障分析报告;2)必要时,参加省检修公司、地市供电公司组织的故障分析工作。第三章 故障信息报送 第十条 线路发生故障后,故障线路运维单位应依据省公司相关规定及时报送故障信息至上级部门。第十一条 相关省公司应严格按照公司系统电网设备事件报送管理办法要求及时将相关信息报送至总部运检部。第四章 故障调查 第十二条 运维单位接到线路故障信息后,应根据气象环境、故障录波、行波测距、雷电定位系统、在线监测、现场巡视情况等信息初步判断故障类型,并及时安排人员现场巡线。第十三条 省检修公司或地市供电公司应组织故障巡视人员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做好现场勘察、故障处置和现场故障信息的收集工作(包括通道环境、杆塔本体、基础等图像或视频资料),认真查找故障点,落实现场处理措施,在故障点未确认之前,应以电话、短信或邮件的方式将每天的故障巡视情况汇报省公司运检部。线路故障信息应及时录入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第十四条 省公司应组织相关单位完成重要线路故障调 4 查工作。必要时,总部运检部根据故障情况组织科研、设计单位专家参与现场调查。第五章 故障分析 第十五条 省检修公司、地市供电公司在发现故障点后应及时组织开展故障分析工作,需要技术支持时应及时汇报省公司进行协调。第十六条 省公司应组织完成重要线路的故障分析工作,提出并落实整改措施,并在故障发生后 3 日内按要求完成故障分析报告编制报总部运检部。第十七条 总部运检部应针对典型故障适时组织召开故障分析会,总结故障经验,提出后续的改进措施。第十八条 故障分析报告应参照输电线路七类故障分析报告模板(见附件)的格式进行编写,故障报告应准确、规范、完整、真实地反映故障情况,对故障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其共性问题或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和下阶段重点工作建议。对其他类型故障可参照上述模板编写。第六章 总结改进 第十九条 省公司应及时总结线路故障经验,积极开展隐患排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组织制订整改方案并组织落实。需要进行改造的,应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制定改造方案,经相关部门审查后组织实施。第二十条 总部运检部将适时组织开展典型故障案例的分析总结,形成相关反措条款,用于指导线路运维和改造工作。必要时,对于故障分析中发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组织 5 制定相关研究课题,开展系列深入研究。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规范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规范自从发布之日起执行。附件:输电线路七类故障分析报告模板 6 附件:输电线路七类故障分析报告模板 1、输电线路冰害故障分析报告模板 2、输电线路风偏故障分析报告模板 3、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分析报告模板 4、输电线路污闪故障分析报告模板 5、输电线路外力破坏故障分析报告模板 6、输电线路舞动故障分析报告模板 7、输电线路鸟害故障分析报告模板 7 XXkVXX线X月X日 冰害故障分析报告(模板)XXX 单位 X 年 X 月 X 日 8 一、故障基本情况 1.1 故障概述 1)描述故障发生简况,包括时间、线路名称、交流线路故障相别(直流线路故障极性)、故障时运行电压和负荷、重合闸(再启动装置)动作情况等。注:如同一时间段内发生多次故障,应按时间顺序对故障情况进行逐一描述。2)描述故障测距和故障录波信息。3)填写表 1。表 1 故障基本情况 电压等级(kV)线路名称 跳闸发生时间(年/月/日/时/分/秒)故障相别(或极性)重合闸/再启动保护装置情况 强送电情况 故障时负荷(MW)备注 强送时间 强送是否成功 注:1)跳闸发生时间:为变电站内故障录波装置显示的跳闸时间。2)故障相别(或极性):从小号侧往大号侧方向看,参考如下例子填写,如交流单回线路:左边相(A 相)、中相(B 相)、右边相(C 相)等;交流双回线路:左上相(A 相)、左中相(B 相)、左下相(C 相)、右上相(A 相)、右中相(B 相)、右下相(C 相)等;直流线路:极 I(左)、极 II(右)。若为交跨的两回线路间故障,应在上表中分别填写。下同。3)“重合闸情况”填写:重合闸成功、重合闸不成功、重合闸未动作、重合闸退出、无重合闸(全压再启动成功、降压再启动成功、再启动不成功);多次重合,则分次填写。4)“强送电情况”:线路故障跳闸后,若重合不成功,则在此栏填写“强送时间”和“强送是否成功”,若成功填“是”,反之填“否”。若多次强送,则分次填写。5)备注中注明故障时刻的运行电压(kV),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信息也在此栏填写。例如:*年*月*日*时*分*秒,*kV*线*相故障跳闸或极*保护动作(交流单回线路:左边相(A 相)、中相(B 相)、右边相(C 相)等;交流双回线路:左上相(A 相)、左中相(B 相)、左下相(C 相)、右上相(A 相)、右中相(B 相)、右下相(C 相)等;直流线路:极 I(左)、极 II(右)。),重合成功。故障测距为:距*站*km(*号杆塔附近),距*站*km(*号杆塔附近)。*月*日*时*分*秒,*kV*线再次跳闸,选相*相(直流线路:“*kV*线极*保护动作”),重合不成功,故障时负荷为*MW。故障测距为:距*站*km(*号杆塔附近),距*站*km(*号杆塔附近),*时*分*秒强送成功。1.2 故障区段基本情况 1)描述故障线路及区段的基本情况,包括线路和故障区段基本信息、区段 9 走向(示意图,并标注南北方位)、海拔高度、沿途地形地貌特征(如平地、丘陵、山地、河网、沿海等)、气候特征(如气候类型、主导风向等)、周边污源特征等。若为丘陵及山地,参考附件 2 说明具体类别,不在其中的请示意说明。2)填写表 2。3)附故障区段断面图,图中需标注故障杆塔及相邻杆塔编号、高程、小号侧和大号侧档距、弧垂等参数。4)已采取防冰害措施和效果。对故障区段及同走廊内已采取的防冰害措施和效果进行描述。表 2 故障区段基本情况(表中内容为示例)起始塔号 终点塔号 故障区段长度(km)故障区段档距(m)故障区段高差(m)线路全长(km)设计风速(m/s)设计覆冰厚度(mm)31#40#3 400 20 50 15 10 杆塔型号 导线型号 地线型号 绝缘子型号 设计污秽等级 投运时间 HJ11-27 4LGJ-400/50 1OPGW2-128/24 24*TU70/146/VLMCG c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运维单位 资产属性 已采取的抗冰措施 10 图 X 故障区段断面图(样图)(注:图中需标注故障杆塔及相邻杆塔编号、高程、小号侧和大号侧档距、弧垂等参数)例如:*kV*线长*km,铁塔*基,投运时间是*年*月*日,运维单位是*,属于*公司资产。故障区段始于*杆塔,止于*杆塔,高差*,档距*,设计覆冰厚度、设计风速、设计污秽等级分别为*,故障区段的杆塔、绝缘子、导线、地线型号分别为*。故障区段平均海拔高度为*m,主要地形为*(是否处于平原开阔地区或山谷风口地区)。气候类型为*气候,常年主导风为*风,与线路走向夹角为*度。故障区段已采取的抗冰加强措施有:*,截止目前的效果。1.3 故障时段天气 1)描述故障时段天气的动态变化过程。包括故障区段附近气象台站名称、位置和在故障时段的观测数据等,填写表 3。并提供气象局证明材料(附在附录中)。2)调取故障区段周边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的实测数据或拍摄相关覆冰图片,并填写表 4。若无或不具备代表性则不填写。表 3 故障时段天气 气象台站名称 监测时间 风速(m/s)风向 与线路走向夹角 气温()相对湿度(%RH)气压(hPa)雨强(mm/min)有无冰雹 11 表 4 故障区段周边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信息 监测时间 安装的杆塔号 距故障点距离(m)风速(m/s)风向 与线路走向夹角 气温()降雨量(mm)相对湿度(%RH)气压(hPa)等值覆冰厚度(mm)例如:*月*日,受*冷空气影响,*地区出现*恶劣天气,持续时间为*天。故障区段天气情况为:*天气,气温在*间,*风,风力*级,相对湿度为*%RH,降水量*mm,气压为*Pa,覆冰在线监测装置监测的等值覆冰厚度为*mm。故障时段,*气象站在故障时段观测的气象数据见表 3;故障区段周边微气象在线监测装置监测到的气象数据见表 4。视频监测装置拍摄到的线路覆冰情况如下图所示。图 X 视频监测装置拍摄到线路覆冰情况 二、故障巡视及处理 1)描述故障发生后,运维单位的响应情况,包括巡视人员安排、巡视时间、巡视方案等。注:应在本部分说明两端变电站(换流站)故障测距和录波信息。若无故障定位或故障定位没起作用,应说明故障点查找过程中的其他信息来源(如:来源自护线员或线路附近老乡的现场调研),并给出具体描述和调研发生时间。2)对故障巡视记录进行总结概括。包括:现场天气情况、现场地形、放电痕迹、周边居民调查情况等信息;对受损设备采取的应急抢修措施等。对导线、绝缘子串、杆塔等覆冰情况附图说明,特别是将闪络放电痕迹位置、大小、烧伤程度结合现场图片进行详细描述,通过照片表明放电路径。注:报告中所采用的图片均需采用 200 万及以上像素的照片。3)说明现场数据收集情况。其中绝缘子闪络:现场收集覆冰厚度、覆冰型 12 式信息,并采集闪络绝缘子串的覆冰样本等,开展冰水电导率测试。导、地线闪络:现场收集导、地线覆冰厚度和型式,测量导、地线弧垂等。断线:现场收集导、地线覆冰厚度、覆冰型式等,并对断裂的导、地线进行取样。倒塔:现场收集覆冰厚度、覆冰型式信息等,并对塔材进行取样(在发生了断裂或严重变形的主、辅材上进行取样,自距断口或弯曲中心点两侧各 xx 毫米长处截取,试件长约 xx 毫米左右)。如条件允许,宜在现场开展红外测试、观察绝缘子串覆冰桥接程度比例等工作,并附相关图片。4)补充其他巡视情况说明。5)现场处理情况。简述现场巡视时对故障现场的处理情况。例如:*月*日*时*分,*公司*工区接到调度命令后,随即组织*名巡视、技术、管理人员紧急赶赴现场进行故障点查找及巡视。根据故障测距数据,*公司制定了以*kV*线*杆塔为中心,在#*#*区段分*组进行巡视的巡检方案。考虑到现场地形因素,巡检人员判断#*、#*、#*号杆塔发生故障的几率较高,因此对该区段进行了重点排查。当日*时*分*时*分,各组陆续抵达故障区段并开展地面检查;*时*分,各组汇报未发现永久性故障;*时*分,巡检人员等塔后于#*杆塔*相(极*)*位置处发现故障点。*月*日*时*分,现场巡视时,故障区段为*天气,*风,风速为*m/s,气温在*之间,相对湿度为*%RH,降水量*mm*mm,现场巡视发现导线上脱落覆冰厚度为*mm。现场地形以*为主,海拔高度为*m。由于现场天气原因(如:连续及日大雾、坡陡路滑、暴雨等),无法进行现场巡视。*月*日*时*分,待天气好转后,巡检人员再次登塔,发现#*杆塔*相(极*)*位置处发现故障点,如图 X XXXX(放电痕迹的局部清晰照片)所示。向当地居民了解现场情况,例如:如导线、绝缘子串、杆塔等是否覆冰,以及是否有间断放电声、“嗞嗞”声、可见弧光等。图 X 导线(或绝缘子串)覆冰照片(样图)13 图 X 杆塔覆冰照片(样图)图 X 绝缘子串覆冰桥接程度比例(样图)图 X 绝缘子串红外测温情况(样图)14 图 X 闪络痕迹照片(样图)绝缘子闪络痕迹:地电位端第一片绝缘子沿面闪络痕迹较明显 图 X 均压环闪络痕迹(高压端均压环被击穿)(样图)三、故障原因分析 3.1 故障录波分析 附故障录波图照片,进行故障录波分析。例如:由故障录波图可以看出,故障发生时间为*年*月*日*时*分,与调度通知时间相同(有差异,则核实情况说明),*相发生故障,故障后一个周波内,故障相一次电压由故障 15 前的*千伏下降到*千伏,残压达*%,故障相一次电流由故障前的*千安上升到*千安,电流上升*倍。综上所述,此次跳闸的保护动作表现为*接地性质(高阻性接地故障)。3.2 故障原因排查与初步分析 综合考虑故障区段的地理特征、气候特征、故障期间的现场微气象情况等,结合故障录波信息、闪络点痕迹等,排除线路发生其他故障的可能性,初步确定是*故障。3.3 故障原因具体分析 结合线路信息、天气情况和故障巡视情况,就绝缘子覆冰闪络、导(地)线线间放电、导(地)线断线、绝缘子或金具断裂、倒塔等原因具体进行分析。(1)绝缘子覆冰闪络 结合故障区段绝缘子绝缘参数、融冰水测量电导率试测试结果、天气情况等,对绝缘子覆冰闪络的原因进行分析。例如:从*杆塔的绝缘配置来看,其干弧距离为*毫米,运行电压为*千伏,可知其电压梯度*千伏/米。根据*研究结果,在*级污秽区,交(直)流线路单串绝缘子的闪络电压梯度约为*千伏/米。此外,随着污秽等级的增加,绝缘子闪络电压会明显降低。根据现场采集的冰样的电导率,计算得故障点*杆塔所在的区段盐密试验结果:*毫克/平方厘米,灰密取样结果:*毫克/平方厘米,污秽等级已达为*级。可见,该塔位绝缘子串运行电压梯度接近或低于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梯度,存在发生闪络的概率。从气象条件来看,*月*日开始,#*杆塔所在地区开始刮风、降温,x 月 x 日后持续冻雨、大雾天气。*月*日*时*分跳闸时,天气状况为雨夹雪、浓雾,能见度极低,现场湿度*%,现场温度较晚间有回升,约为 1-2 摄氏度,覆冰厚度约为*毫米。大雾及融冰过程中冰体或冰晶体表面水膜,降低了整个覆冰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从故障点的地形特征来看,#*杆塔所处地域气候变化异常,地形是大山、丘陵及两气象区交界处,海拔达*多米,是绝缘子冰闪的典型地形。从故障杆塔本身结构参数来看,.。综上分析,受气候、地形因素影响,*线#*杆塔绝缘子串从*月*日开始覆冰,到*月*日上午*时左右,由于气温升高,覆冰融化的形成的融冰水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双串绝缘子布置及杆塔融冰水使得电场畸变,导致其闪络电压降低。该塔位绝缘子干弧距离缺乏足够裕度,最终导致闪络事故的发生。因此,此次故障是在多种影响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绝缘子闪络故障。(2)导(地)线线间放电 根据现场设计和实测导(地)线弧垂、导(地)线设计和等值覆冰厚度(附上导线脱落覆冰照片)、导线相间和导地线间安全距离和故障发生时气象资料、现场巡视等资料,对导(地)线线间放电的原因进行分析。例如:现场实测导线弧垂*米,地线弧垂*米;导线覆冰*毫米,地线覆冰*毫米。随着温度的不断回升,导、地线上覆冰开始逐步脱落。受覆冰厚度、类型等差异的影响,导、地线之间发生不同期脱冰跳跃,导、地线之间距离为*米,超过运行电压下*米的安全距离要求,16 导致导、地线之间放电闪络。图 X 导线脱落覆冰照片(样图)(3)导(地)线断线 根据故障杆塔断裂导(地)线力学试验结果、导(地)线等值覆冰厚度、导(地)线设计覆冰厚度等线路参数和故障发生时气象资料、现场巡视等资料,对导(地)线断线的原因进行分析。例如:根据故障杆塔断裂导(地)线*试验,其抗拉强度大于*兆帕,满足*规程*强度等级要求。现场实测导(地)线覆冰*毫米,设计覆冰*毫米,超过设计冰厚*毫米,导致导(地)线断裂。(4)绝缘子或金具断裂 根据故障杆塔断裂绝缘子或金具的力学试验结果、绝缘子或金具等值覆冰厚度、绝缘子或金具设计抗拉强度等线路参数和故障发生时气象资料、现场巡视等资料,对绝缘子或金具断裂的原因进行分析。例如:根据故障杆塔断裂绝缘子或金具*试验,当负荷增至*kN,发生破裂。现场风速*m/s,在大风及*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导致绝缘子或金具断裂。(5)倒塔 根据故障杆塔参数、取样塔材试验结果、杆塔等值和等值覆冰厚度和故障发生时气象资料、现场巡视等资料,对发生倒塔的原因进行分析。例如:*杆塔设计冰厚为*毫米,现场实测冰厚达*毫米。经计算,虽然覆冰厚度达到设计值的*倍,但折算后的当量垂直档距仍然在设计使用范围内,在不考虑不平衡张力的情况下,塔材不会出现屈服现象,故可排除因导线、金具、塔身覆冰,致使塔身受载过大出现整体屈服而倒塔。考虑导、地线由于档距不等、不平衡覆冰、不平衡脱冰等原因产生*%的不平衡张力时,对杆塔强度分析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发现,在不平衡张力达到*%时,塔材已出现失稳现象;当不平衡张力达到*%时,塔材已经失去了负载能力。17 同时,对取样塔材进行试验。对塔材主材样品进行尺寸测量,实测结果为*毫米,设计规程为*毫米,超出 xx 标准允许偏差*毫米的要求;对塔材辅材样品进行尺寸测量,实测结果为*毫米,设计规程为*毫米。将样品表面清洁后,用*型号直读式光谱仪进行材质成份分析,测得样品化学元素碳含量为*%。根据*标准要求碳含量为不大于*%,试验结果为*%。按照*标准要求准备试验,参照*规范对样品进行室温拉伸试验,试验结果样品的抗拉强度为*兆帕。通过上述试验,发现*件型材用材存在问题,其中有*件不符合设计要求,另*件不符合材料标准要求。综合以上分析,*(不平衡张力或*)是诱发此次倒塔的主要原因之一。3.4 已采取防冰害措施效果分析 简述近 5 年该故障区段发生同类故障概况,已采取的治理措施以及效果等。3.5 故障原因分析结论 结论:综上所述,本次故障为*原因造成。四、故障暴露的问题 从本次故障点查找和故障原因分析中,找出此类故障暴露出的主要问题。五、下步工作计划 1.制定同类故障隐患排查计划安排,给出相关处理措施与建议。例如:若是设备缺陷造成,需排查同类型(同批次)设备,判断是否家族性缺陷,采取何种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等。2.如存在多种处理方案,应通过对各种方案经济性的比较分析,给出推荐性的改造方案。18 附录 附件 1:故障录波图、故障录波分析报告。附件 2:故障区段所处地形种类说明 (a)(b)(c)(d)(e)(f)(g)(h)附图 故障区段所处地形 (a)山峰外侧线路;(b)山脊外侧水平走线线路;(c)跨山谷线路;(d)经过谷底线路;(e)翻越山峰的爬坡线路;(f)翻越山脊的爬坡线路;(g)山峰山顶线路;(h)山脊顶部线路 附件 3:气象局证明材料 19 XXkVXX线X月X日 风偏故障分析报告(模板)XXX 单位 X 年 X 月 X 日 20 一、故障基本情况 1.1 故障概述 1)描述故障发生简况,包括时间、线路名称、交流线路故障相别(直流线路故障极性)、故障时运行电压和负荷、重合闸(再启动装置)动作情况等。注:如同一时间段内发生多次故障,应按时间顺序对故障情况进行逐一描述。2)描述故障测距和故障录波信息。3)填写表 1。表 1 故障基本情况 电压等级(kV)线路名称 跳闸发生时间(年/月/日/时/分/秒)故障相别(或极性)重合闸/再启动保护装置情况 强送电情况 故障时负荷(MW)备注 强送时间 强送是否成功 注:1)跳闸时间为变电站内故障录波装置显示的跳闸时间;2)故障相别(或极性):从小号侧往大号侧方向看,参考如下例子填写,如交流单回线路:左边相(A 相)、中相(B 相)、右边相(C 相)等;交流双回线路:左上相(A 相)、左中相(B 相)、左下相(C 相)、右上相(A 相)、右中相(B 相)、右下相(C 相)等;直流线路:极 I(左)、极 II(右)。若为交跨的两回线路间故障,应在上表中分别填写。下同。3)“重合闸情况”填写:重合闸成功、重合闸不成功、重合闸未动作、重合闸退出、无重合闸(全压再启动成功、降压再启动成功、再启动不成功);多次重合,则分次填写。4)“强送电情况”:线路故障跳闸后,若重合不成功,则在此栏填写“强送时间”和“强送是否成功”,若成功填“是”,反之填“否”。若多次强送,则分次填写。5)备注中注明故障时刻的运行电压(kV),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信息也在此栏填写。例如:*年*月*日*时*分*秒,*kV*线*相故障跳闸或极*保护动作(如交流单回线路:左边相(A 相)、中相(B 相)、右边相(C 相)等;交流双回线路:左上相(A 相)、左中相(B 相)、左下相(C 相)、右上相(A 相)、右中相(B 相)、右下相(C 相)等;直流线路:极 I(左)、极 II(右),重合成功。故障测距为:距*站*km(*号杆塔附近),距*站*km(*号杆塔附近)。*月*日*时*分*秒,*kV*线再次跳闸,选相*相(直流线路:“*kV*线极*保护动作”),重合不成功,故障时负荷为*MW。故障测距为:距*站*km(*号杆塔附近),距*站*km(*号杆塔附近),*时*分*秒强送成功。1.2 故障区段基本情况 1)描述故障线路及区段的基本情况,包括线路和故障区段基本信息、区段 21 走向(示意图,并标注南北方位)、海拔高度、沿途地形地貌特征(如平地、丘陵、山地、河网、沿海等)、气候特征(如气候类型、主导风向等)、周边污源特征等。若为丘陵及山地,参考附件 2 说明具体类别,不在其中的请示意说明。2)填写表 2。3)附故障区段平断面图,图中需标注故障杆塔及相邻杆塔编号、高程、小号侧和大号侧档距、弧垂等参数。表 2 故障区段基本情况 起始塔号 终点塔号 投运时间 全长(km)故障区段长度(km)设计气象区 设计风速(m/s)故障杆塔号 故障杆塔型号 呼高(m)转角度数()导线(或跳线)型号(含分裂数)地线型号 串型及并联串数 绝缘配合 边相 中相 边相 中相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运维单位 资产属性 已采取的防风偏措施 注:1)设计气象区参照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附录 A 选取(54 页),选取;2)串型:直线塔串型为 I 串、双 I 串、V 串,耐张塔不必填写;3)绝缘配合:直线塔中相和边相填写单或双 I 串绝缘子型号及片数(瓷、玻璃)或长度(复合)等,若使用插花串等方式,填写示例:2*XP170/19+XWP240/2,耐张塔填写跳线串绝缘配合(删除边相、中相描述)。22 图 X 故障区段断面图(样图)(注:图中需标注故障杆塔及相邻杆塔编号、高程、小号侧和大号侧档距、弧垂等参数)例如:*kV*线长*km,铁塔*基,投运时间是*年*月*日,设计、施工、运维单位分别是*,属于*公司资产。故障段始于*杆塔,止于*杆塔,故障区段长度为*,设计气象区为*,设计风速为*m/s。故障杆塔为*#,型号为*,呼高*m。导线、地线型号分别为*,边、中相串型分别为*,边、中相绝缘配合为*。故障区段平均海拔高度为*m,途经*省*市*县*乡,其地形为*(填写:平地、丘陵、山地、河网、沿海等),现场位置信息为*(山顶、阳坡、阴坡、垭口等)。主要地形为*(填写:平地、丘陵、山地、河网、沿海等),现场位置为*(山顶、阳坡、阴坡、垭口等)。气候类型为*气候,常年主导风为*风,风速为*m/s,常年平均气温在*之间,降水量*mm*mm。近 5 年该线路共发生风偏*次,重合闸成功*次,造成故障停运*次,故障段为:*,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其效果为*。1.3 故障时段天气 1)描述故障时段天气情况。包括故障区段附近气象台站位置、距故障点距离及其在故障时段的观测数据等,填写表 3。并提供气象局证明材料(附在附录中)。2)调查故障区段周边微气象在线监测装置,并填写表 4。若无或不具备代表性则不填写。23 表 3 故障时段天气 气象台站名称 监测时间 最大平均风速(m/s)/时距 短时大风(m/s)/时距 风向 气温()相对湿度(%RH)气压(hPa)雨强(mm/min)有无冰雹 25/10min(举例)30/3s(举例)表 4 故障区段周边微气象在线监测装置信息 监测时间 安装的杆塔号 安装的对地高度(m)距故障点距离(m)最大平均风速(m/s)/时距 短时大风(m/s)/时距 风向 气温()降雨量(mm)相对湿度(%RH)气压(hPa)25/10min(举例)30/3s(举例)注:1)最大平均风速为线路故障发生时段微气象在线监测装置监测到的数据,并注明时距;2.)短时大风为线路故障发生时段微气象在线监测装置监测到的数据,并注明时距。例如:*月*日,故障区段天气情况为:*天气,气温在*间,*风,风力*级,最大平均风速为*m/s,短时大风为*m/s,相对湿度为*%RH,降水量*mm,气压为*Pa。故障时段,距故障点*m 的*气象站在故障时段观测的气象数据见表 3;故障区段周边微气象在线监测装置监测到的气象数据见表 4。二、故障巡视及处理 1)描述故障发生后,运维单位的响应情况,包括巡视人员安排、巡视时间、巡视方案等。注:应在本部分说明两端变电站(换流站)故障测距和录波信息。若无故障定位或故障定位没起作用,应说明故障点查找过程中的其他信息来源(如:来源自护线员或线路附近老乡的现场调研),并给出具体描述和调研发生时间。2)对故障巡视记录进行总结概括。包括:现场天气情况、现场地形、放电痕迹、周边居民调查情况等信息;对受损设备采取的应急抢修措施等。向周边居民了解情况时,注意掌握走廊环境的变化及故障设备的运行状况,如:树木、广告牌的折断方向、附近的临时构筑物是否被大风吹散等。注:各类信息尽量附图说明,应包括但不限于:大风过后的现场照片、故障杆塔整体照片(需标注 A、B、C 相别)、故障设备在杆塔上位置说明照片、放电痕迹的局部清晰照片等。特别是将闪络放电痕迹位置、大小、烧伤程度结合现场图片进行详细描述,通过照片表明放电路径 注:报告中所采用的图片均需采用 200 万及以上像素的照片。3)补充其他巡视情况说明。若巡视未发现故障点,说明原因。4)现场处理情况。简述现场巡视时,对故障现场的处理情况。24 图 X XXXX(现场天气情况说明照片)(样图)图 X XXXX(现场地形情况说明照片)(样图)图 X 故障杆塔整体图(需标注相别(极性)(样图)图 X XXXX(故障设备在杆塔上位置远景图)(样图)25 图 X XXXX(放电痕迹的局部清晰照片)(样图)例如:*月*日*时*分,*公司*工区接到调度命令后,随即组织*名巡视、技术、管理人员紧急赶赴现场进行故障点查找及巡视。根据故障测距数据,*公司制定了以*kV*线*杆塔为中心,在#*#*区段分*组进行巡视的巡检方案。考虑到现场地形因素,巡检人员判断#*、#*、#*号杆塔发生故障的几率较高,因此对该区段进行了重点排查。当日*时*分*时*分,各组陆续抵达故障区段并开展地面检查;*时*分,各组汇报未发现永久性故障;*时*分,巡检人员等塔后于#*杆塔*相(极*)*位置处发现故障点。*月*日*时*分,现场巡视时,故障区段为*天气,*风,最大平均风速为*m/s,气温在*之间,相对湿度为*%RH,降水量*mm*mm。如图 X XXXX(现场天气情况说明照片)。故障区段*#-*#处于*市*县*村,线路基本走向是*,该段地处*山区,海拔在*m左右。*#-*#横跨*山谷(或者公路、铁路、河流等),两端均处高点,但地形高差不大,*#比*#高 19 米,属于典型的“两山夹一沟”微地形。如图 X XXXX(现场地形情况图片)。由于现场天气原因(如:坡陡路滑、暴雨等),无法进行现场巡视。*月*日*时*分,待天气好转后,巡检人员再次登塔,发现#*杆塔*相(极*)*位置处发现故障点,如图 X 故障杆塔整体图(需标注相别(极性)、图 X XXXX(故障设备在杆塔上位置说明照片)、图 X XXXX(放电痕迹的局部清晰照片)所示。经走访当地村民,了解到当时线路附近多户村民住房被连根拔起的大杨树砸到,强降雨时有落雷但强度不大。从现场情况看,故障区域被强风连根拔起、折断的树木比比皆是,多处巡视道路被大树堵死,秋季庄稼大多被刮倒。折断的树木、刮倒的秋季庄稼倒向没有规律,呈散乱状,推测经过强烈的局部飑线风。现场对受损设备采取了*、*等应急抢修措施等。26 三、故障原因分析 3.1 天气原因分析 1)线路故障区域历年来的天气状况总体描述,包括所属气候类型、大风日特点(几月大风天气最多)、风速特点(当重现期为 100 年、50 年、30 年时,距地 10m 高 10min 平均的年最大风速分别为多少)、湿度特点。该区域历史上是否发生过局部强对流天气(如飑线风、龙卷风等)。2)故障时刻天气分析。描述距地 10m 高 10min 平均最大风速、风向,是垂直吹向导线还是与导线之间成一定的夹角,范围在*之间(此信息可从现场树木的折断方向进行判别)、雨强等。3.2 故障原因排查与初步分析 1)综合考虑故障区段的地理特征、气候特征、故障期间的现场微气象情况等,结合雷电定位系统和故障录波信息、闪络点痕迹等,排除线路发生其他故障(如:雷击、污闪、覆冰、舞动、鸟害、外破等)的可能性,初步确定是风偏故障,并说明具体的故障类别(如:直线塔导线对杆塔构架放电、耐张塔跳线对杆塔构件放电、导线对周边物体放电等)及理由。例如:*kV*线*#塔地处*级污区,采用了爬电距离为*mm 的*型合成绝缘子,憎水性能完全满足运行要求,且当时天气情况不符合污闪发生的条件,可排除了污闪跳闸的可能性。根据对当地群众的走访,故障发生时,故障区域雷电活动不大,接地装置良好,在*#附近*省雷电定位系统也没有落雷记录,且闪络点位于导线线夹出口 1 米处及相对应塔身位置,排除了雷击跳闸的可能。线路故障时间为 7 月份,当日气温基本在*摄氏度至*摄氏度之间,无覆冰的可能性,排除了冰闪及舞动的可能。根据线路故障区段周围环境及现场情况,结合超高压线路运维经验,可初步判定局地龙卷风强对流天气造成导线及绝缘子串向塔身侧倾斜(风偏),造成导线与塔身最小空气间隙不能满足运行要求而引起的空气击穿,从而造成线路跳闸。2)根据故障杆塔结构参数对本次风偏故障进行校核,校核结果为*。例如:现场短时大风为*m/s,根据故障杆塔结构参数,校核此次故障杆塔的绝缘子串摇摆角为*,剩余空气间隙距离为*m,不满足设计规范中*m 的要求。3)若是对山坡、树竹等放电,需说明正常运行条件下,导线放电点对山坡、树竹的距离。3.3 已采取防风偏措施效果分析 简述近 5 年该故障段发生风偏故障概况,采取的治理措施以及效果等。若此故障段已进行过防风偏改造和治理工作,需分析说明已采取措施失效的原因。27 3.4 故障原因分析结论 结论:综上所述,本次故障为 xx 原因造成。并指明具体的故障类别(如:直线塔导线对杆塔构架放电、耐张塔跳线对杆塔构件放电、导线对周边物体放电等)。四、故障暴露出的问题 从本次故障点查找和故障原因分析中,找出此次故障暴露出的主要问题。五、下步工作计划(1)制定同类故障隐患排查计划安排,给出相关处理措施与建议。例如:若是设备缺陷造成,需排查同类型(同批次)设备,判断是否家族性缺陷,采取何种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等。(2)如存在多种处理方案,应通过对各种方案经济性的比较分析,给出推荐性的改造方案。28 附录 附件 1:故障录波图、故障录波分析报告。附件 2:故障区段所处地形种类说明 (a)(b)(c)(d)(e)(f)(g)(h)图 1 故障区段所处地形 (a)山峰外侧线路;(b)山脊外侧水平走线线路;(c)跨山谷线路;(d)经过谷底线路;(e)翻越山峰的爬坡线路;(f)翻越山脊的爬坡线路;(g)山峰山顶线路;(h)山脊顶部线路 附件 3:气象局证明材料 29 XXkVXX线X月X日 雷击故障分析报告(模板)XXX 单位 X 年 X 月 X 日 30 一、故障基本情况 1.1 故障概述 1)描述故障发生简况,包括时间、线路名称、交流线路故障相别(直流线路故障极性)、故障时运行电压和负荷、重合闸(再启动装置)动作情况等。注:如同一时间段内发生多次故障,应按时间顺序对故障情况进行逐一描述。2)描述故障测距和故障录波信息(故障录波图和故障录波分析报告附在附录中)。3)填写表 1。表 1 故障基本情况 电压等级(kV)线路名称 跳闸发生时间(年/月/日/时/分/秒)故障相别(或极性)重合闸/再启动保护装置情况 强送电情况 故障时负荷(MW)备注 强送时间 强送是否成功 注:1)跳闸发生时间:为变电站内故障录波装置显示的跳闸时间。2)故障相别(或极性):从小号侧往大号侧方向看,参考如下例子填写,如交流单回线路:左边相(A 相)、中相(B 相)、右边相(C 相)等;交流双回线路:左上相(A 相)、左中相(B 相)、左下相(C 相)、右上相(A 相)、右中相(B 相)、右下相(C 相)等;直流线路:极 I(左)、极 II(右)。若为交跨的两回线路间故障,应在上表中分别填写。下同。3)“重合闸情况”填写:重合闸成功、重合闸不成功、重合闸未动作、重合闸退出、无重合闸(全压再启动成功、降压再启动成功、再启动不成功);多次重合,则分次填写。4)“强送电情况”:线路故障跳闸后,若重合不成功,则在此栏填写“强送时间”和“强送是否成功”,若成功填“是”,反之填“否”。若多次强送,则分次填写。5)备注中注明故障时刻的运行电压(kV),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信息也在此栏填写。例如:*年*月*日*时*分*秒,*kV*线*相故障跳闸或极*保护动作(如交流单回线路:左边相(A 相)、中相(B 相)、右边相(C 相)等;交流双回线路:左上相(A 相)、左中相(B 相)、左下相(C 相)、右上相(A 相)、右中相(B 相)、右下相(C 相)等;直流线路:极 I(左)、极 II(右)。),重合成功。故障测距为:距*站*km(*号杆塔附近),距*站*km(*号杆塔附近)。*月*日*时*分*秒,*kV*线再次跳闸,选相*相(直流线路:“*kV*线极*保护动作”),重合不成功,故障时负荷为*MW。故障测距为:距*站*km(*号杆塔附近),距*站*km(*号杆塔附近),*时*分*秒强送成功。31 1.2 故障区段基本情况 1)描述故障线路及区段的基本情况,包括线路和故障区段基本信息、区段走向(示意图,并标注南北方位)、海拔高度、沿途地形地貌特征(如平地、丘陵、山地、河网、湖泊、沿海等)、濒临水系(如临近/跨越江、河、湖、溪、塘等)、气候特征(如气候类型、主导风向等)等。若为丘陵及山地,参考附件 2说明具体类别,不在其中的请示意说明。2)填写表 2。3)附故障区段断面图,图中需标注故障杆塔及相邻杆塔编号、高程、小号侧和大号侧档距、弧垂等参数。4)简述近 5 年来该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