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高考地理知识集锦.pdf

    • 资源ID:73104963       资源大小:5.15MB        全文页数:6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1.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高考地理知识集锦.pdf

    1 2023 年高考地理知识集锦 选择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目前,污染企业或产业在城市内部的转移可能存在三种模式:分散式外围区转移,污染企业或产业从中心城区向郊区、农村或城市边界等非敏感地区转移;集中式功能区转移,污染企业或产业向各类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交通枢纽区等转移;远离敏感区转移,污染企业或产业迁离河流、湖泊等水域地区或向城市跨界河流下游转移,避开生态环境敏感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分散式外围区转移()A.利于污染物处理、减轻城市污染 B.利于职工就业、降低交通压力 C.利于原材料运输、增强地域联系 D.可降低迁移成本、减少城区污染(2)集中式功能区转移()A.造成工业用地规模扩大 B.造成工业用地紧张 C.加剧城市地域功能分化 D.造成环境污染加剧 (3)远离敏感区转移常常受到诟病,最主要原因是()A.造成污染大面积扩散 B.可能造成跨地域污染 C.极大加重企业负担 D.增加环境管理成本 答案:D C 2 B【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考查迁移的意义。依材料分散式外围区转移是污染企业或产业从中心城区向郊区,农村或城市边界地区转移,同城市郊区用地成本和运输成本等都会降低,对城区污染一定会降低,D 正确;由于污染企业分散城区外围,污染物需要企业自身处理,成本会上升,A 错误;由于此类城市大部分职工都居住在市区,上班和居住地分离,交通压力会增大,B 错误;利于原材料运输,增强地域联系,表述正确,但与试题强调的污染企业迁移没有建立联系,C 错误。故选 D 项。(2)考查迁移的结果。集中式功能区转移使产业趋向集中,形成一定范围的工业地域,使城市地域功能分化更明显,C 正确;工业从市中心迁往工业区用地规模并不一定会使工业用地增加和工业用地紧张,A、B 错误;工业集中到工业区有利于集中处理污染物,所以污染会降低,D 错误。故选 C 项。(3)考查迁移的评价。污染企业或产业迁离河流、湖泊等水域地区可以降低水域污染,但是向城市跨界河流下游转移则会造成下游城市水污染,需要兼顾全流域联系,B 正确。迁离的污染企业在新地方选址建设时也会强化环境管理,不会造成大面积污染,A 错误;企业迁移会增加企业成本,一般地方政府会提供部分补贴,降低企业负担,C 错误;企业如果选址在政府规划的工业区,环境管理成本会降低,D 错误。故选 B 项。2、某跨国连锁零售企业欲在我国某城市建立商业销售网点,以便覆盖该区域。读该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地租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造成局部区域地租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3 A.地形条件 B.交通运输 C.人口分布 D.行政干预 答案:B【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读图,局部区域地租等值线向城外凸出多位于主要公路和公路附近,由于主要公路和公路附近交通条件更为便利,其地租相对两侧地区较高,导致地租等值线向城外凸出。故选 B。3、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2015 年 3 月 6 日宣布,我国目前分辨率最高的对地观测卫星“高分二号”正式投入使用。读图,回答小题。4 获得该图像的主要技术手段是()。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答案:A【提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3S 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及其综合应用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A【解答】A 4、景观效应指数能够反映城市局部区域景观对城市热岛的作用强弱,若该指数大于 1,表示景观对城市热岛有减缓作用,数值越大减缓效果越好。下图示意某城市自城市中心至郊区的景观效应指数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5 (1)推测距该城市中心 2325km 的城市景观区内,主体为()A.林木园林景观 B.水域湿地景观 C.工厂厂房景观 D.广场草地景观(2)依据景观效应指数,城市规划工作重点是()A.限定城市的服务范围 B.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 C.扩大城市的服务职能 D.设定城市的服务等级 答案:C B【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读图可知,2325km 的城市景观效应指数小于 1,说明该区域对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几乎没有,而林木园林景观、水域湿地景观、广场草地景观都是城市绿化的一部分,可以缓解热岛效应,指数应大于 1。工厂厂6 房属于工业园区的一部分,会产生废热,加剧城市的热岛作用,其指数应该小于 1。故选 C。(2)读图可知,图中距离城市中心 312km、1417km、2325km 景观效应指数都小于 1,说明这些区域建筑物分布多,绿化分布少,所以城市规划工作重点应是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故选 B。5、植草沟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排水系统,可收集、输送和净化雨水径流。图 5 示意两种不同模式的植草沟结构,植草沟底部的渗排水管管壁有许多孔隙。研究发现,台阶型生态植草沟削减雨水径流量作用更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植草沟能缓解城市内涝,主要源于其()A.加快了汇水速度 B.处理了径流污染 C.增加了雨水下渗 D.加大了蒸发蒸腾 (2)植草沟底部的渗排水管管壁有许多孔隙,其主要作用是()A.减少水体含沙量,防止堵塞 B.减少管道制作材料,节约生产成本 C.吸附水体污染物,净化水质 D.加大管道进水面积,提高排水效率(3)台阶型生态植草沟削减雨水径流量作用更强的主要原因是()7 A.增大坡面土壤孔隙,加快下渗速度 B.减缓雨水径流速度,延长下渗时间 C.增大植被覆盖程度,增强下渗作用 D.增加径流下渗面积,增大下渗总量 答案:C D 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植草沟通过植草,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增加了雨水下渗,减少了地表径流,进而缓解城市内涝,C 正确。植草沟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沟内地表径流的汇水速度,A 错误;植草沟虽能净化水中污染物,但题干限定在缓解城市内涝功能上,B 错误;增加蒸发蒸腾对缓解城市内涝意义不大,D 错误。故选 C。(2)结合上题和材料可知,植草沟可缓解城市内涝,地表径流通过植草沟下渗汇入地下,需要快速排走,多孔隙的排水管利于土壤中的水分快速进入管道排走,D 正确。渗排水管管壁的许多孔隙对防止堵塞、净化水质的作用小,A、C 错误;设置管壁孔隙,虽可减少制作材料,但不是主要目的,B 错误。故选 D。(3)削减雨水径流量主要是通过下渗作用将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台阶型生态植草沟特有的台阶型构造8 减缓了雨水径流速度,延长了植草沟的雨水下渗时间,提高了植草沟的消纳能力,有利于吸纳更多雨水径流,进而增大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A 错误、B 正确;从图中看不出植被覆盖程度,C 错误;台阶型的坡面并不能增加径流下渗面积,D 错误。故选 B。6、2021 年 3 月 15 日,北京、天津等地出现严重的沙尘暴天气,黄沙遮天蔽日。据研究,此次沙尘暴的源头来自蒙古国。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此次中国沙尘暴天气预报图。据此完成 1-3 题。(1)制作该天气预报图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北斗定位 D.5G 通信(2)蒙古国成为沙尘暴源头,主要是由于蒙古国()A.距离冬季风源头近 B.植被破坏严重 C.距离中国近 D.深居大陆内部 (3)若要减轻蒙古国沙尘暴的发生次数,该国应()A.大范围植树造林 B.全面禁止放牧 C.人口向外迁移 D.控制畜牧业规模 9 答案:A B D【提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S 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及其综合应用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 略 略 7、“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赞美桂林及其周边地区喀斯特山水风光的一句名言。桂林山水北起兴安,南到阳朔,有100 多千米的山水风光,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区。这里山奇水秀,风光绚丽,人们将其自然景观总结为“四绝”,即簪山、带水、幽洞、奇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簪山”地貌类型指的是()A.石钟乳 B.石笋 C.石芽 D.峰林(2)喀斯特地貌不利于交通运输建设,主要是因为喀斯特地貌()10 A.地形崎岖,地表破碎,多地下暗河,地质条件复杂 B.地势高,气候寒冷,多高寒荒漠和多年冻土区 C.山高谷深,山河纵列 D.河流纵横,沼泽广布 答案:D A【提示】喀斯特地貌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喀斯特地貌的地表形态相关知识。(2)本题主要考查了喀斯特地貌对交通运输建设影响。【解答】(1)在石灰岩地区,由于流水的长期侵蚀、溶蚀,形成一系列圆筒形或圆锥形的石峰,一般高达 100 米以上,远望如林,称为峰林,“簪山”地貌类型指的是峰林。故选 D。(2)喀斯特地貌区由于受侵蚀作用强,地形崎岖,地表破碎,多地下暗河,地质条件复杂,给交通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故选 A。8、读下列四种地貌图,完成下列各题。11 (1)以上四种地貌中,不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是()A.aB.bC.cD.d(2)c、d 两种地貌()c 分布在河流下游c 由侵蚀作用形成d 分布在河流下游d 由侵蚀作用形成 A.B.C.D.(3)图示四种地貌中,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的是()A.aB.bC.cD.d 答案:A D B【提示】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流水地貌 喀斯特地貌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12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解答】(1)由题中图可以看出,a 是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b、c、d 均是由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故选 A。(2)据图可知,c 为流水沉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流速缓慢,泥沙淤积。d 为流水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流水速度快,流水下侵蚀作用明显。故选 D。(3)读图可知,图示四种地貌中,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的是 b,为喀斯特地貌。故选 B。9、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河漫滩()A.一般出现在凹岸 B.枯水季节接受堆积 C.侵蚀作用强于堆积作用 D.洪水季节被淹没 答案:D【提示】流水地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流水地貌。【解答】河流中下游易形成河曲,凸岸以堆积为主、凹岸以侵蚀为主,河漫滩一般形成于凸岸,A 错误;13 枯水季节河流水量小,河流搬运和堆积能力弱,B 错误;河漫滩一般形成于凸岸,其侵蚀作用弱于堆积作用,C 错误;洪水期水量大,此时河流水位高,河漫滩可能被淹没,D 正确。故选 D。10、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是()A.B.C.D.(2)图中表示的地壳物质变化过程是()A.从变质岩到岩浆岩 B.从沉积岩到变质岩 C.从岩浆岩到沉积物 D.从岩浆岩到变质岩 答案:D C【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风沙地貌 岩石的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解析:14 (1)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非常明显。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风在搬运沙尘的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风沙就会沉积,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2)主要考查了地壳物质变化过程,表示的是火山喷发、表示的是流水侵蚀作用、表示的是流水沉积作用。【解答】(1)A.为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B.为河口三角洲,是流水沉积形成,故不符合题意;C.为火山喷发,与地球内力作用有关,故不符合题意;D.为黄土高原,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故正确。故选 D。(2)表示的是火山喷发、表示的是流水侵蚀作用、表示的是流水沉积作用,图中表示的地壳物质变化过程是从岩浆岩到沉积物。故选 C。11、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地貌广泛分布于()A.广东 B.吉林 C.四川 D.新疆(2)这种地貌的成因是()15 A.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答案:D A【提示】风沙地貌 解析:(1)本题考查风沙地貌。(2)本题考查风沙地貌。【解答】(1)图示地貌为风蚀蘑菇,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D 正确。故选 D。(2)读图可知,该地貌为风蚀蘑菇,这种地貌的成因是风力侵蚀。故选 A。12、风蚀坑是在地表富含沙源沉积物且具有植被覆盖的地区,以风为动力,并受人类活动等作用影响形成的地貌。下图为青海省某县风蚀坑形状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该风蚀坑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风力强盛 B.植被破坏严重 C.粉沙表土深厚 D.坡度较陡 16 (2)甲处物质()A.可延缓风蚀坑扩展速度 B.加速古风成沙出露地表 C.逐渐堆积,变得越来越厚 D.来源于背风坡的粉沙土(3)推测图示风蚀坑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风蚀坑不断加深 B.风蚀坑积水成湖 C.风蚀坑坡度逐渐增大 D.风蚀坑内出现流动沙丘 答案:B A D【提示】风沙地貌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解析:(1)本题考查风蚀坑的根本成因,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2)本题考查风沙物质的来源,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3)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风蚀坑变化产生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探究和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解答】17 (1)风力强盛是风蚀坑形成的动力因素;粉沙土和地表植被对古风成沙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人类破坏地表植被后,粉沙土活化,古风成沙受风力侵蚀,逐渐形成风蚀坑;坡度大小对风蚀坑影响不大。故 B 选项正确。故选 B。(2)甲处物质是重力作用下坍塌下来的粉沙土,其堆积在风蚀坑的侵蚀凹面处,部分或全面覆盖在古风成沙上,能够保护古风成沙暂时不被侵蚀,但随着堆积物受风力、重力等作用被侵蚀或搬运,古风成沙再次出露地表,遭受侵蚀,故甲处物质可延缓风蚀坑的扩展。故 A 选项正确。故选 A。(3)在该区域植被不断破坏的情况下,单一风蚀坑受风力、重力、流水等外力侵蚀会导致风蚀坑面积不断扩大,并与周边的风蚀坑相连,从而形成成片裸露古风成沙区,古风成沙在风力作用下发生移动,风蚀坑内出现流动沙丘;在风蚀坑发展过程中,重力、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相互作用,风蚀坑的深度、坡度会出现陡缓交替的现象。故 D 选项正确。故选 D。13、天坑由碳酸盐岩地区较大的溶洞形成,口径和深度不小于 100 米,或容积大于 100 万立方米,四周或大部分周壁为陡崖,且与或曾与地下河溶洞相通的特大型漏斗。下图为湖北省西部天坑群的主要演化阶段。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天坑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堆积 B.海浪侵蚀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2)图中,天坑演化过程排序为()A.B.C.D.答案:18 C B【提示】喀斯特地貌 解析:(1)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2)本题主要考查了天坑演化过程。【解答】(1)由题干可知,天坑由碳酸盐岩地区的溶洞形成,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天坑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故选 C。(2)从天坑的形成过程看,在断裂的岩层中,受流水溶蚀作用,然后大量崩塌物沉积在地下河内,最终由于流水将崩塌物搬运到其他地区,使得该地形成天坑,图中,天坑演化阶段的正确排序为。故选 B。14、人口的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下图为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推力是()A.生活成本低 B.发达的经济条件 19 C.广阔的发展空间 D.发展空间小 (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是()A.缓解人地矛盾 B.缓解了住房压力 C.促进经济发展 D.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D C【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1)从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角度进行分析,人口迁移是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方向为山区流向平原;农村流向城市;贫困区流向发达地区;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为有效调整了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对城市发展、繁荣起了积极作用;改善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但盲目、无序流动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解答】(1)中小城市中生活成本低属于人口迁入城市的阻力,发展空间小属于推力;一线城市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达的经济条件属于拉力。故选 D。(2)人口迁移,大多数属于劳动力的迁移,大量的劳动力迁入会促进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同时迁入人口的增20 多易造成环境破坏。故选 C。15、2011 年 3 月 1 日起,俄罗斯恢复征收无子女税,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 6%的薪水。性别比为平均每 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的数量。图 1 示意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分布,图 2 示意世界四个区域人口性别比曲线(含预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影响图 1 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 B.降水 C.交通 D.矿产(2)图 2 中符合俄罗斯人口特征及成因的是()A.工业结构导致女性就业多 B.重男轻女的观念得到转变 C.女性平均寿命普遍高于男性 D.二战期间男性人口大量减少 答案:A D【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1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俄罗斯所处纬度高,气温低,从图 1 中可以看出,该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纬度较低的南部地区,所以气温是影响其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故选 A。(2)性别比为平均每 100 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根据所学知识,二战期间,为抵抗法西斯侵略,俄罗斯男性人口大量参军并付出了极大地牺牲,导致男性人口大量减少。观察四条曲线,曲线 1950 年性别比低,且 19502050 年(含预测)男性人口比重一直低于女性人口比重,符合俄罗斯人口特征。故选 D。16、图 5 所示是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其中甲、乙、丙、丁四地为上海、广东、辽宁和西藏,人口数值是指常住(半年以上)人口数量。读图回答下题。(1)依据图中人口普查数据,可推知四地中()22 A.甲地社会养老负担最重 B.乙地人口老龄化水平最低 C.丙地劳动人口数量最少 D.丁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2)造成乙、丙两地常住(半年以上)人口年龄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政策 B.医疗水平 C.人口迁移 D.生育观念 答案:D C【提示】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 略 17、菲律宾从上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向海外输出劳力,其中约 300 万人是菲佣。菲佣是指来自菲律宾的高级佣工,他们有文化、懂英语,素有“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之美誉。据调查美国是“菲佣”梦中的移民天堂。大量“菲佣”的输出,对菲律宾产生的影响可能有()A.老龄人口比重升高 B.劳动力数量增多 23 C.外来文化的影响减弱 D.人地矛盾加重 答案:A【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人口迁移的影响:(1)迁入地-有利: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2)迁出地-有利: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环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及其影响,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解答】解:“菲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菲佣”的输出,造成青壮年劳动力流失,老龄人口比重升高,A 正确。劳动力数量减少,B 错误。人口流动加强与外界文化交流,外来文化的影响增强,C 错误。人口流出,可以缓解当地人地矛盾,D 错误。故选:A。18、陕西省中部某市以采煤及其初加工工业为主,重工业占据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较大。该市虽为陕西省的地级市,但人口仅为西安市的 1/8,且大量外迁,被当地人戏谑的称为“空城”,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该市人口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A.山脊纵横交错,对外交通闭塞 24 B.煤炭趋于枯竭,资源型产业衰弱 C.环境污染严重,危及居民健康 D.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缓慢(2)该市大量外迁的人口主体为()A.女性劳动力 B.青壮年劳动力 C.离退休人员 D.大中专毕业生 答案:D B【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该市单一和低端化的产业结构会阻碍经济发展,就业岗位有限,收入不高,迫使大量人口外迁谋生。故选 D。(2)由于就业岗位等限制,外出的人口主要为青壮年劳动力。故选 B。19、人口问题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对我国人口有序合理发展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5 (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 8000 人、10000 人、6000 人、4500 人,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A.8000 人 B.10000 人 C.45006000 人 D.4500 人 (2)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目前人口总量为 14.4 亿(不包括港、澳、台),用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 b 表示,环境人口容量用 c 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A.abcB.cbaC.bacD.acb 答案:D C【提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2)本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解答】(1)木桶的“短板效应”: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由材料可知,该地四类要素中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最小是 4500 人,故该地的资源环境人口容量为 4500 人,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D。26 (2)环境承载力是在一定的资源和经济条件下,某地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我们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 16亿;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等前提下,某地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大概 8-9 亿,目前中国的人口数量超过了人口合理容量,但未超过环境人口容量,故 bac,故 C 符合题意。故选 C。20、下图为我国某城市 2000-2013 年人口变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最少的是()A.2003 年 B.2006 年 C.2009 年 D.2012 年(2)该城市人口变动将导致()A.平均预期寿命缩短 B.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减轻 C.老龄化的进程延缓 D.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单一 答案:D C【提示】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 27 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图表信息的判断。(2)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解答】(1)读图,图中常住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但 2010-2013 年间,曲线开始变缓,常住人口数量年增加量较往年增加量有所下降。结合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该地人口多数年份是负增长,只有 2012 年人口自然增长是正增长。所以该城市人口净迁入量最少的是 2012 年,D 对。故选 D。(2)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城市人口变动主要是人口迁入量较多,使得该城市老龄化的进程延缓,C正确;平均预期寿命是评价一个国家人口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城市人口变动不会影响平均预期寿命,A 错误;大量外来人口迁入该城市,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加重,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复杂,B、D 错误。故选 C。21、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调查显示:2019 年春节 7 天长假期间国内旅游人数超过 4.2 亿人次,整体出行趋势呈现“V”字形(如图)。据此完成 1-3 题。(1)图中除夕、初一两天出行人数少的主要原因是()28 A.气候条件不利 B.传统文化影响 C.交通不便 D.政治经济制约(2)春节前后的 3-7 日内全国普遍为晴朗天气,但国内出行人数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我国南北方地区表现最明显。其原因可能受下列哪种自然因素影响最大()A.气温 B.降水 C.交通 D.地形(3)正月初六为出行的小高峰,这天下列哪个城市流入人口最多()A.广州 B.重庆 C.贵阳 D.大连 答案:B A A【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 略 略 22、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形成的浅凹绿地,建设雨水花园体现了“海绵城市”的理念。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9 (1)雨水花园中()A.地表洼地可以增加降水 B.花草灌木减弱蒸腾作用 C.种植土层加剧土壤侵蚀 D.砂层可防止排水管堵塞(2)在种植上表层铺树叶、树皮等覆盖物,其主要目的为()A.增加雨水下渗量 B.保持土壤的湿度 C.净化雨水污染物 D.增加土壤有机质 (3)“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A.减少径流 B.增加大气降水 C.增加下渗 D.调节水汽输送 答案:D B C【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0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3)略 23、下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部分水循环环节。据此完成(1)(2)题。(1)城市中大面积铺设渗水砖后,图中水循环环节会明显减少的是()A.B.C.D.(2)水循环能()A.解决内陆缺水问题 B.增加全球水体总量 C.调节全球水热平衡 D.改变大气物质成分 答案:31 C C【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城市中大面积铺设渗水砖后,地表径流会减小,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加,图示为地表径流,为下渗,为大气降水,为地下径流,所以该题选 C。(2)水循环能调节全球水热平衡,故 C 正确;水循环能够补充陆地淡水,但不能解决内陆缺水问题,故 A 错误;水循环使全球水量保持动态平衡,不会增加全球水量,故 B 错误;水循环能能调整大气中水汽的含量,但不能改变大气的物质成分,故 D 错误,所以该题选 C。24、某地理研学小组通过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自然界的水循环模拟实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该实验不能模拟出自然界水循环的环节是()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下渗(2)若要在单位时间内增加托盘中的水量,可行的做法有()32 换成火焰更大的酒精灯 换成更长的玻璃导管 玻璃板上多放置些冰块 换成面积更大的托盘 A.B.C.D.答案:D 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本题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答】(1)据图分析,烧瓶中的水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通过玻璃导管输送到玻璃板下方,遇冷凝结形成降水,降水落到托盘形成径流。但是托盘上的水无法下渗,因此该实验不能模拟出自然界水循环的环节是下渗,可以模拟出蒸发、水汽输送、降水。D 正确。故选 D。(2)若要增加托盘中的水量,应该是要增加降水量,可以通过换成火焰更大的酒精灯,提供更多热量,形成更多的水蒸气,在玻璃板上多放置一些冰块,增加冰块覆盖面,增加降温幅度、增加降温区域,从而使更多水汽凝结形成降水,达到增加托盘中的水量的目的。正确。更换为更长的玻璃导管、换成更大的托盘无法增加水量。错误。B 正确。故选 B。33 25、2017 年,长春市首个“海绵公园”劳谦公园建设完成,整个公园充分体现了“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等整体功能。雨水通过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和雨水花园等下渗,再经过地下的过滤装置过滤,实现雨污分开,干净的水被收集储存,用于植物的灌溉养护。如图为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以下关于“海绵公园”的叙述,正确的是()雨水花园可减缓地表径流的速度,缩短汇流时间 生态植草沟可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控制功能 渗、滞、蓄、净、用、排等各个系统单独运行,系统之间没有衔接 可以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和城市内涝 A.B.C.D.答案:D【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昼夜长短的变化 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暂无解析 34 【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26、读“我国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相关数据比较表(mm)”,回答下列小题。(1)从表中数据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最易发生()A.热岛效应 B.地下水缺乏 C.内涝积水 D.干岛效应(2)导致该城市中心区和郊外平原区“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城市中心区()A.降水量少 B.硬化地面增加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水资源利用率低 (3)下列措施对缓解两地“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的差异作用不大的是()A.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B.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 C.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D.限制城市建筑物的高度 答案:C B D【提示】35 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城市化的利弊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本题考查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解答】(1)由表格数据可知,城市中心区的降水大部分转化成了地表径流,即降水很快会流入下水道和城市河流,如果下水道和河流排水较慢,可能引起城市内涝。表中数据看不出来热岛效应和干岛效应,降水下渗量少,但不能说明城市地下水缺乏。故选 C。(2)由图表信息可知,该地降水量多,城市中心区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多,这是因为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城市地面进行硬化,导致地表水下渗减弱而导致的。故选 B。(3)城市多为硬地地面,绿地少,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少,所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完善城市排水系统都有利于增加城市降水的下渗,有利于城市水系统的合理分配与管理,也有利于地下水量的增加;限制城市建筑物的高度对缓解两地“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的差异作用不大。故选 D。27、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6 (1)图中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A.降水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蒸发(2)下列能表示图中环节的是()A.长江径流 B.我国的夏季风 C.我国的冬季风 D.湖水蒸发(3)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图中哪个环节施加影响()A.B.C.D.答案:B B D【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根据海陆间水循环过程,图中分别代表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故选 B。37 (2)环节代表水汽输送,表示风将水汽从海洋带到陆地上空,我国夏季风将水汽从太平洋带到我国陆地上空符合环节,B 正确;长江径流表示地表径流环节表示环节,我国的冬季风方向是从陆地到海洋,湖水蒸发表示环节,因此ACD 错误,故选 B。(3)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到海河流域等缺水地区,长江属于地表径流,这一工程 体现了对地表径流的改造,结合前面分析,改变地表径流对应图中的环节。选 D.【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28、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 A.棉花纺织 B.甘蔗制糖 C.葡萄酿洒 D.大豆加工 答案:D C 38 【提示】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1)要理解“逐月累计”的含义,如图中 8 月降水量为 18 月各月降水量之和。故图中某月降水越多,曲线的变化幅度越大;1、2 月降水量均超 100mm;7、8 月曲线变化小,降水量小;12 月降水量达 150mm。所以该地区冬季降水最量大,是水循环 最活跃的季节。所以选 D。(2)亚热带地区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区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葡萄、柑橘、无花果等水果种植,故选 C 项。【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29、2021 年 11 月央视地理栏目报道:在广东省梅州市隆文镇的石灰岩山体密林中,有一个当地人称为龙宫的绿窟潭,潭水非常清澈,能见度高,当地大旱时,村民抽水抗旱,很奇怪的是,抽水时潭水下降了 20cm,三天后反倒涨了 70cm,地 质专家经过考察,发现该潭内没有水流动的痕迹,也无外界河流联通,专家考察后做出了绿窟潭的结构图,同时解释了潭水不降反升和潭水清澈的原因。依据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小题。39 (1)对绿窟潭竖潭和横潭的成因解释合理的是()A.板块运动挤压断裂形成 B.为抗旱而专门修建的地下水库 C.石灰岩地区,断裂发育,地下水沿着裂隙溶蚀形成 D.竖潭沿着裂隙溶蚀形成,横潭沿着层理溶蚀形成(2)绿窟潭潭水不降反升的原因是()A.抗旱抽水,水位突然下降,裂隙和上层小溶洞的水将裂隙冲大流人 B.暴雨过后,地表水沿着竖潭流人和地下水通过裂隙补给 C.地表水库的蓄水通过裂隙渗人 D.山体森林茂密,蓄水能力强,土壤和植被蓄水渗入(3)潭水清澈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茂密森林中,人为干扰少 B.土层薄,石灰岩层厚,沿裂隙下渗时经过岩层过滤,泥沙含量少 C.地表水流入后,在潭中水无流动,长期沉积作用导致水清澈 D.抽水抗旱造成水的扰动,导致泥沙随水流出洞外 答案:D 40 A B【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板块运动挤压水平岩层会挤压变形,而图中岩层水平,A 错误;抗旱修水库一般会直接在地上修水库,修地下水库的成本高,材料中也没有提及,B 错误;石灰岩地区,沿裂隙溶蚀时会从上往下溶蚀,只会形成竖潭,C 错误;从图中看,横潭溶蚀在一个水平岩层中,D 正确。故选 D。(2)潭水上升,说明一定有水进入潭中,没有抽水时,潭水处于稳定状态,地表密林,说明植被覆盖好,涵养水的能力强,图中水潭上有裂隙和小溶洞,抽水后,因落差增大,水下渗速度加快,冲刷能力增大,地下水沿着裂隙流入潭中,水位上升,A 正确;潭水上涨是在村民抽水抗旱后,并没有下暴雨,B 错误;材料和图中没有提及地表水库,如果有水库蓄水,可以直接抗旱,没有必要抽地下水,C 错误;绿窟潭位于石灰岩山体密林中,该地虽然植被覆盖率高,蓄水能力强,但土壤总厚度只有 40cm,不可能使溶洞水位升高 70cm,D 错误。故选 A。(3)绿窟潭是地下溶洞的水,整个潭中水清澈,能见度高,与地表环境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A 错误;图中可以看出,地表土层薄,石灰岩层厚,裂隙发育,经过厚厚的石灰岩层过滤,泥沙含量很少,潭水清澈,B正确;长期的沉积作用会在潭底形成淤泥层,绿窟潭中没有淤泥存在,C 错误;抽水抗旱前,潭水就非常清澈,与抽水抗旱无关,D 错误。41 故选 B。30、图 1 为某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 2 为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曲线为等温线,线段表示洋流。读图,完成下面各题。(1)图 2 中,能正确表示图 1 中丙处洋流的是()A.洋流 B.洋流 C.洋流 D.洋流(2)关于洋流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洋流能增加其沿岸的降水 B.乙洋流流经的海区水温高于甲洋流流经的海区 C.丙洋流会扩大污染的范围 D.受洋流影响该海域不会形成大渔场 答案:B C【提示】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 42 解析:(1)本题考查洋流的相关知识。(2)本题考查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解答】(1)读图可知,图 1 中丙处洋流为南半球自北向南方向流动的暖流,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相同,图2 中能正确表示图 1 中丙处洋流的是洋流。故选 B。(2)甲洋流是寒流,对沿岸的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A 错;乙洋流流经的海区纬度比甲洋流流经的海区纬度高,水温比甲洋流流经的海区低,B 错;洋流对污染物起净化的作用,但会扩大污染的范围,C 对;受洋流影响该海域甲处易形成大渔场,D 错。故选 C。填空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31、特点:探测_、获取信息_、周期短、_大、受_条件限制少。答案:范围 速度快 信息量 大地面 解析:略 32、城市体系(1)形成:城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高考地理知识集锦.pdf)为本站会员(ylj18****41534)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