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最新版本.pdf
-
资源ID:73107793
资源大小:2.88M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最新版本.pdf
目录目录一、口腔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二、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三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四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五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六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七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八静脉留置针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九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十导尿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十一 氧气吸人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十二 雾化吸人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十三 大量不保存留灌肠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十四 洗胃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十五 吸痰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实用文档.一、口腔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口腔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一)口腔黏膜损伤及牙龈出血口腔黏膜损伤及牙龈出血1 1 原因原因(1)擦洗口腔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动作粗暴,止血钳夹碰伤口腔黏膜及牙龈,尤其是患肿瘤进展放疗的病人和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更易引起口腔黏膜损伤及牙龈出血。(2)为昏迷病人牙关紧闭者进展口腔护理时,使用开口器方法欠正确或力量不当,造成口腔黏膜、牙龈损伤、出血。(3)漱口液温度过高,造成口腔黏膜烫伤。(4)患有牙龈炎、牙周病的病人,操作时触及患处易引起血管破裂出血。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口腔黏膜损伤可有局部充血、出血、水肿、炎症、疼痛、溃疡形成;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牙龈出血持续不止。3 3预防和处理预防和处理(1)为病人进展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尤其是对放疗及血液病病人,防止碰伤黏膜及牙龈。正确使用开口器,对牙关禁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张口。(2)操作中加强对口腔黏膜的观察,发生口腔黏膜损伤者,应用朵贝尔液、呋喃西林或 O12双氧水含漱。溃疡面用西瓜霜等喷敷,必要时用2利多卡因喷雾止痛或将银尔通漱口液用注射器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 34 次,抗感染效果较好。(3)假设出现口腔出血者,可采用局部止血,如明胶海绵、牙周袋内碘酚烧灼或加明胶海绵填塞等方法。必要时进展全身止血治疗,如肌内注射(简称肌注)卡络柳钠(安络血)、酚磺乙胺(止血敏),同时针对原发疾病进展治疗。(4)漱口液应温度适宜,防止烫伤口腔黏膜。(二二)窒息窒息1.1.原因原因(1)为昏迷病人或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行口腔护理时,棉球过湿或遗留在口腔内,漱口液流人或棉球进人呼吸道内,导致窒息。(2)有义齿的病人,操作前未将其取出,操作时脱落入气管,造成窒息。(3)为躁动、行为紊乱病人进展口腔护理时,因病人不配合操作,造成擦洗的棉球松脱,掉入气管或支气管,造成窒息。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病人呼吸困难、缺氧、面色发绀,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小便失禁、鼻出血、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停顿。实用文档.3 3预防和处理预防和处理(1)为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进展口腔护理时,应采取侧卧位,擦洗时须用止血钳夹紧棉球,每次一个,并在操作前、后清点棉球数量,防止棉球遗留在口腔内。棉球不可过湿,防止病人将溶液吸入呼吸道。发现痰多时及时吸出。(2)询问及检查病人有无义齿,如为活动义齿,操作前取下存放于冷水杯中。(3)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病人尽量在其较安静的情况下进展口腔护理操作,最好取坐位。(4)如病人出现窒息应及时处理,迅速有效去除吸入异物,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5)如果异物已进入气管,病人出现呛咳或呼吸受阻,先用粗针头在环状软骨下12 cm 处刺入气管,以争取时间行气管插管,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解除呼吸困难。(三三)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1 1原因:原因:多发生于意识障碍的病人,因漱口液或口腔内分泌物误入气管所致。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病人可出现咳嗽、咳痰、气促等,假设病人神志不清,吸入时常无明显病症,12 h 后可发生高热、呼吸困难、发绀等,两肺闻及湿啰音,严重者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胸部 X 线片可见两肺散在不规那么片状边缘模糊阴影。3 3预防和处理预防和处理(1)为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进展口腔护理时,禁忌漱口,应采取侧卧位,棉球不可过湿,防止病人将溶液吸入呼吸道。(2)病人气促、呼吸困难时,可给予氧气吸入。(3)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抗生素积极抗感染治疗,并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采取对症症处理处理高热可用物理降温或用小量退热剂;咳嗽咳痰可用镇咳祛痰剂。二、二、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腹泻一腹泻l l发生原因发生原因(1)大量鼻饲液进入胃肠道时,刺激肠蠕动,使流质食物迅速通过肠道,导致腹泻。(2)由于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并发肠道霉菌感染而引起腹泻。(3)鼻饲液浓度过大、温度不当以及配制过程中细菌污染等,均可引起病人腹泻。临床病症:临床病症:病人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或水样便,伴有(或无)腹痛,肠鸣音亢进。(4)某些病人对牛奶、豆浆不耐受,使用局部营养液易引起腹泻。实用文档.2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1每次鼻饲液量不超过 200ml,减慢管喂的速度,并可给予适量的助消化药或止泻药。2 菌群失调病人,可口服乳酸菌制剂;有肠道真菌感染者,可口服氟康唑 0.4g,每日 3 次,或口服庆大霉素 8 万 u,每日 2 次,23 d 病症可被控制。严重腹泻无法控制时可暂停喂食。(3)鼻饲液浓度可由低到高,尽量使用接近正常体液渗透克分子浓度(300 mmolL)的溶液,对于较高液渗透克分子浓度的溶液,可采用逐步适应的方法,配合参加抗痉挛和收敛的药物控制腹泻。(4)鼻饲液配制过程中应防止污染,每日配制当日量,放置于 4 冰箱内存放。食物及容器应每日煮沸灭菌后使用。注入温度以 3941 为宜。(5)认真评估病人的饮食习惯,对牛奶、豆浆不耐受者,应慎用含此 2 种物质的鼻饲液。(6)注意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枯燥,腹泻频繁者,可用温水擦拭后涂氧化锌或鞣酸软膏,预防皮肤并发症的发生。(二二)误吸误吸 胃内食物经贲门、食管、口腔流出,误吸至气管,可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 1原因原因(1)衰弱、年老或昏迷等病人,吞咽功能障碍,贲门括约肌松弛,较易发生液体返流,误吸至气管。(2)病人胃肠功能减弱,如大面积烧伤后病人反响差,胃排空延迟,易发生液体返流等并发症。(3)鼻饲的速度注入过快,一次注入量过多,胃内容物潴留过多,腹压增高引起返流。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鼻饲过程中,病人出现呛咳、气喘、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咳出或经气管吸出鼻饲液。吸入性肺炎者,可出现体温升高,咳嗽,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水泡音。3 3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1)卧床病人鼻饲时应抬高头 300450,病情容许时,可采用半卧位。当病人出现呛咳、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停顿鼻饲,取右侧卧位,吸出气道内吸入物,并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返流。(2)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注意鼻饲量及灌注速度,可用逐次递增鼻饲量的方法或采用输液泵控制以匀速输入。实用文档.(3)昏迷或危重病人翻身应在管饲前进展,以免胃因机械性刺激而引起返流。呼吸道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每次注人量不能过多,防止呕吐引起吸人性肺炎。吸痰时,制止注入。(4)大面积烧伤等病人在胃功能恢复前,应尽可能选择鼻空肠途径喂养,可减少胃内潴留,并可降低细菌感染发生率,防止返流现象发生。(5)喂养时辅以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吗丁啉)、西沙必利等,可解决胃轻瘫、返流等问题,一般在喂养前半小时由鼻饲管内注入。(三三)恶心、呕吐恶心、呕吐1 1原因原因常因鼻饲溶液输注的速度过快与量过大引起。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病人可感觉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吐、面色苍白、流涎、出汗等,吐出胃内及肠内容物。3 3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1)可减慢输注速度,液量以递增的方法输入,一般每日 1 000 ml,逐步过渡到常量 2OOO2500 ml,分 46 次平均输注,每次持续 3060 min,最好采用输液泵 24 h 均匀输入法。(2)溶液温度保持在 40 左右可减少对胃肠的刺激。(3)颅脑损伤病人鼻饲时,注意区别因颅内压增高而引起的恶心、呕吐,可及时给予脱水剂,以缓解病症。(四四)鼻、咽、食管黏膜损伤鼻、咽、食管黏膜损伤1 1原因原因(1)操作者对鼻、咽、食管解剖生理特点不了解,操作动作粗暴,造成损伤。(2)反复插管或病人烦躁不安自行拔出胃管损伤鼻、咽、食管黏膜。(3)长期留置胃管对黏膜的刺激引起口腔、鼻黏膜糜烂及食管炎。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有口腔、鼻黏膜糜烂、出血,咽部及食管灼热、疼痛,吞咽困难等临床表现。有感染时,可出现发热。3 3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1)插管前向病人进展有效沟通,取得理解和合作。熟练操作过程,选择适宜的鼻饲管,注意食管的解剖生理特点。插管不畅时,切忌暴力,以免损伤鼻、咽、食管黏膜。(2)长期鼻饲者,每日进展口腔护理及石蜡油滴鼻 12 次,防止口腔感染及鼻黏膜枯燥糜烂。每周更换胃管 1 次橡胶管,晚上拔出,翌晨再由另一鼻孔插入。硅胶管,每月一次;新型材质,按使用说明书 3-6 个月更换一次(3)鼻腔黏膜损伤引起出血较多时,可用冰生理盐水和去甲肾上腺素浸湿的纱布条填塞止血;咽部黏膜损伤,可用地塞米松 5mg、庆大霉素 816 万 U 参加 20 ml实用文档.生理盐水内雾化吸人,以减轻黏膜充血水肿;食管黏膜损伤出血可给予制酸、保护黏膜药物。三、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三、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疼痛一疼痛1.1.原因原因(1)病人精神紧张、恐惧。2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大,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发生机械断裂而产生疼痛。(3)药物浓度过高,推注速度过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痛觉。(4)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推注药物时加重。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响,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3 3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2)原那么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准确配制药液,防止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嘱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 2cm 处用拇指按压,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至局部直径约 O5cm 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展注射。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亦能减轻疼痛。(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通常是 O1ml)。6)注射待消毒剂枯燥后进展。(7)对剧烈疼痛者,给予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二二)局部组织反响局部组织反响1 1原因原因(1)药物本身对机体的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炎症反响(如疫苗注射)。(2)药液浓度过高、推注药量过大。(3)违反无菌操作原那么,使用已污染的注射器、针头。(4)皮内注射后,病人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实用文档.(5)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局部发生变态反响。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3 3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1)防止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2)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防止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响。(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4)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或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5)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防止使用可引发机体过敏的药物。(6)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响者,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局部皮肤瘙痒者,嘱病人勿抓、挠,用 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 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外科换药处理。(三三)虚脱虚脱1 1原因原因(1)因病人对肌内注射存在着害怕心理,精神高度紧张,注射时肌肉强烈收缩,使注射时的疼痛加剧;由于病人身体虚弱,对于各种外来刺激敏感性增强,当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可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出冷汗、摔倒等虚脱现象。(2)护理人员操作粗暴、注射速度过快、注射部位选择不当,如注射在硬结上、瘢痕处等,引起病人剧烈疼痛而发生虚脱。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有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出汗、乏力、眼花、耳鸣、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表现,严重者意识丧失。多见于体质衰弱、饥饿和情绪高度紧张的病人。3 3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1)注射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消除紧张心理,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防止在饥饿状态下进展治疗。(2)选择适宜的注射部位,防止在硬结、瘢痕等部位注射,并且根据注射药物的浓度、剂量,选择适宜的注射器,做到二快一熳。(3)对以往晕针、情绪紧张的病人,注射时宜采用卧位。(4)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如有不适,立即停顿注射,正确判断是药物过敏还是虚脱。如发生虚脱现象,将病人平卧,保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必要时静脉推注 5葡萄糖等措施,病症可逐渐缓解。(四四)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1 1原因原因(1)注射前未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2)病人对注射的药物发生速发型变态反响(过敏反响)。实用文档.注射部位有红肿、疼痛、瘙痒、水疱、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等表现。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由于喉头水肿和肺水肿,可引起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因周围血管扩张而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缺乏,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口唇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因脑组织缺氧,可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皮肤过敏病症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3 3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1)皮内注射前必须仔细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如有过敏史者那么停顿该项试验。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响疾病史者应慎用。(2)在皮试观察期间,嘱病人不可随意离开。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异常不适反响,正确判断结果,结果为阳性者不可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除外,可采用脱敏注射)。(3)注射盘内备有 O1盐酸肾上腺素、尼可刹米、洛贝林注射液等急救药品,另备氧气、吸痰器等。(4)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组织抢救。1)立即停药,协助病人平卧。2)立即皮下注射 01肾上腺素 1ml,小儿剂量酌减。病症如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O5ml,直至脱离危险期。3)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病症。呼吸受抑制时,立即进展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喉头水肿引起窒息时,应尽快施行气管切开。4)按医嘱将地塞米松510mg或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200400mg参加510葡萄糖溶液 500ml 内,静脉滴注;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 mg 或苯海拉明 40mg。5)静脉滴注 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扩大血容量。如血压仍不上升,可按医嘱参加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如为链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可同时应用钙剂,以 10葡萄糖酸钙或稀释 1 倍的 5氯化钙溶液静脉推注,使链霉素与钙离子结合,从而减轻或消除链霉素的毒性病症。6)假设心跳骤停,那么立即进展复苏抢救。如施行体外心脏按压、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等。7)密切观察病情,记录病人呼吸、脉搏、血压、神志和尿量等变化;不断评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处理提供依据。(五五)疾病传播疾病传播1 1原因原因(1)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那么,如未执行一人一针一管、抽吸药液过程中被污染、皮肤消毒不严格等。实用文档.(2)使用疫苗,尤其是活疫苗,未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用剩的活疫苗未及时灭活,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未燃烧,污染环境,造成人群中疾病传播。2 2 临临床表现床表现由于疾病的传播不同,其病症有所不同。如细菌污染反响,病人出现畏寒、发热等病症;如乙型肝炎,病人出现厌油、上腹饱胀不适、精神不振、乏力等病症。3 3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原那么,一人一针一管。(2)使用活疫苗时,防止污染环境。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及用剩的疫苗要及时燃烧。(3)注射后,需消毒手前方可为下一个病人进展注射。(4)对已出现疾病传播者。对症治疗。如有感染者,及时隔离治疗。四、四、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一)出血出血1 1原因原因(1)注射时针头刺破血管。(2)病人本身有凝血机制障碍,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过短,按压部位欠准确。2 2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拔针后少量血液自针眼流出。对于迟发性出血者可形成皮下血肿,注射部位肿胀、疼痛,局部皮肤淤血。3 3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防止刺伤血管。(2)注射完毕后,局部按压。按压部位要准确,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4)拔针后针眼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48 h 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对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二二)皮下硬结皮下硬结1 1原因原因(1)反复注射同一部位、注射药量过多、药物浓度过高、注射部位过浅,均可形成硬结。(2)进展注射时,微粒随药液进入组织,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导致硬结形成。(3)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局部肿胀、瘙痒,可扪及硬结。严重者可导致皮下纤维组织变性、增生,形成肿块甚至坏死。3 3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1)正确掌握注射深度,深度为针梗的 1223。(2)防止在同一部位屡次注射,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实用文档.(3)注射药量不宜过多,推药速度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止硬结形成(但胰岛素注射后勿热敷、按摩,以免加速药物吸收,使胰岛素药效提早产生)。(5)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禁用长镊敲打安瓿。抽吸药液时不宜将针头直接插瓶底吸药。禁用注射器直接在颈口处吸药。(6)皮肤严格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如皮肤较脏者,先用清水清洗干净,再消毒。(7)已形成硬结者,用以下方法外敷:用伤湿止痛膏外贴硬结处(孕妇忌用);用 50硫酸镁湿热敷;将云南白药用食醋调成糊状涂于局部;取新鲜马铃薯切片浸入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后外敷硬结处。(三三)低血糖反响低血糖反响1 1原因:原因:皮下注射剂量过大,部位过深,注射后局部热敷、按摩导致血流加快,使胰岛素的吸收加快。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突然出现饥饿感、头晕、心悸、出冷汗、软弱无力、心率加快,重者虚脱、昏迷甚至死亡。3 3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1)严格掌握给药剂量、时间、方法,对使用胰岛素的病人进展有关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注射的宣教,直到病人掌握为止。(2)把握进针深度,防止误人肌肉组织。如对体质消瘦、皮下脂肪少的病人,应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并减小进针角度注射。3)推药前要回抽,无回血方可注射。(4)注射后勿剧烈运动、按摩、热敷、日光浴、洗热水澡等。(5)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如发生低血糖病症,立即监测血糖,同时口服糖水、馒头等易吸收的糖类(碳水化合物)。严重者可静脉推注 50葡萄糖 4060m1。五、五、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一)神经性损伤神经性损伤1 1 原因原因主要是药物直接刺激和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注射当时即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和活动范围减少。约 l 周后疼痛减轻,但留有固定麻木区伴肢体功能局部或完全丧失。发生在下肢者行走无力,易跌跤,局部红肿、疼痛。发生在上肢时肘关节活动受限,手部有运动和感觉障碍。(4)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防实用文档.3 3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1)周围神经药物注射伤是一种医源性损伤,应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防止神经性损伤的发生。(2)注射药物应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等渗、pH 值接近中性的药物。(3)正确进展注射部位的定位,避开神经及血管。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点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和方向。(4)在注射药物过程中假设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散痛,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顿注射。(5)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可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那么尽早手术探查,做神经松解术。(二二)局部或全身感染局部或全身感染 1 1原因原因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格,注射用具、药物被污染等,可导致注射部位或全身发生感染。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在注射后数小时局部出现红、肿、热和疼痛,局部压痛明显。假设感染扩散,可导致全身菌血症、脓毒败血症,病人出现高热、畏寒、谵妄等。3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与皮下注射法一样。出现全身感染者,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六六、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一)血肿血肿1 1原因原因(1)老年、肥胖、烧伤、水肿、消瘦、血管硬化、末梢循环不良等病人,血管弹性差,回血反响缓慢,护士对针头是否刺入血管判断失误,反复穿刺或待针头退出血管时局部隆起,形成血肿。(2)凝血功能差或者未及时按压即可引起血肿。(3)固定不当、针头移位,致使针头脱出血管外而不及时拔针按压。(4)老年、消瘦病人皮下组织疏松,针头滑出血管后仍可滴入而造成假象。(5)细小静脉穿刺,针头选择过粗、进针后速度过快、回血后针头在血管内潜行偏离血管方向而穿破血管。(6)拔针后按压部位不当或时间、压力不够。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血管破损,出现皮下肿胀、疼痛。23d 后皮肤变青紫。12周后血肿开场吸收。3 3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1)选用型号适宜、无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头。实用文档.(2)提高穿刺技术,防止盲目进针。(3)重视拔针后对血管的按压。拔针后用消毒纱布覆盖穿刺口,用拇指按压,按压部位应自针孔以上 12cm 处,一般按压时间为 35 min,对新生儿、血液病、有出血倾向者按压时间适当延长。(4)假设已有血液淤积皮下,早期予以冷敷,以减少出血。24 h 后局部给予 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 2 次,每次 30min,以加速血肿的吸收。(5)假设血肿过大难以吸收,可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吸不凝血液或切开取血块。(二二)静脉炎静脉炎1 1原因原因长期注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在操作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而引起局部静脉感染。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全身有畏寒、发热等表现。3 3预防及治疗预防及治疗(1)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2)要有方案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静脉,延长其使用时间。(3)假设已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顿在此处静脉注射、输液,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 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 次,每次30 min 或用超短波理疗,每日1 次,每次 1520 min;中药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敷,可清热、除湿、疏通气血、止痛、消肿,使用后病人感到清凉、舒适。(4)如合并全身感染病症,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七、七、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一)发热反响发热反响发热反响是输液反响中最常见的并发症。1 1原因原因常因输人致热物质而引起。(1)输入的药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2)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3)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 1h,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 38 左右,于停顿输液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达 40 以上,并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病症。3 3预防和处理预防和处理(1)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2)一旦出现发热反响,立即减慢滴速或停顿输液。(3)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观察生命体征。(4)对症处理,寒战病人给予保暖,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实用文档.(5)保存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查找发热反响的原因。(二二)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水肿(1)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2)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如急性左心功能不全。(3)老年人代谢缓慢,机体调节功能差。2 2临床袁现临床袁现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出现大量湿啰音。3 3预防和处理预防和处理(1)根据病人病情及年龄特点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肺疾患病人以及老年人、婴幼儿尤为慎重。(2)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防止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3)如果发现有上述病症,应立即停顿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展紧急处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轻心脏的负担。必要时进展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在四肢适当部位适当加压,以阻止静脉回流。每510 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血量。(4)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 68 Lmin),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加氧的弥散,减轻缺氧病症。在湿化瓶内参加 50乙醇溶液湿化吸入氧,以减低肺泡内泡沫的外表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5)按医嘱给予镇静剂及扩血管、强心、利尿、平喘等药物。(6)抚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三三)静脉炎静脉炎 1 1原因原因(1)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过久,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响。(2)输人药液过酸或过碱,引起血浆pH 值改变,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功能而发生化学炎性反响。(3)在输液过程中不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那么而引起局部静脉感染。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病症。静脉炎分级:(1)一级:疼痛、局部发红、轻度肿胀。(2)二级:疼痛、红肿,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色条纹。(3)三级:疼痛、红肿,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色条纹,静脉变硬,呈条索状。3 3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漏至血管外。还要有方案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实用文档.(2)出现静脉炎后,应将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 50硫酸镁或 95乙醇行湿热敷,也可用中药外敷。(3)超短波物理疗法。(4)合并全身感染病症,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四四)空气栓塞空气栓塞空气进入静脉后首先到达右心房,然后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较少,那么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那么空气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的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引起严重缺氧,病人可能会立即死亡。1 1原因原因(1)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2)输液前空气未排尽,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3)输液管衔接不严密或有漏缝。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病人胸部感到异常不适,有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随即有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病人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3 3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1)输液前输液导管内空气要绝对排尽。及时更换输液瓶。加压输液、输血时应有专人守护。(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3)深静脉插管输液完毕拔除导管时,必须严密封闭穿刺点。(4)发现上述病症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头低脚高卧位,此体位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同时使肺动脉的位置处于右心室的下部,气泡那么向上漂移到右心室,避开了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舒缩,空气被振荡成泡沫,可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最后逐渐被吸收。(5)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以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纠正严重缺氧状态。(6)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五五)液体外渗液体外渗1 1 原因原因穿刺时刺破血管或输液过程中针头滑出血管外,使液体进入穿刺部位的血管外组织引起。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局部组织肿胀、苍白、疼痛、输液不畅,如药物有刺激性或毒性,可引起严重的组织坏死。3 3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1)结实固定针头,防止移动。减少输液肢体的活动。(2)经常检查输液管是否通畅,特别是在加药之前。(3)发生液体外渗时,应立即停顿输液,更换肢体和针头重新穿刺。(4)抬高肢体以减轻水肿,局部热敷可促进静脉回流和渗出液的吸收,减轻疼痛和水肿。实用文档.(六六)输液微粒污染输液微粒污染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1 1 原因原因(1)在药液制作过程中混入异物与微粒,如水、空气、工艺过程中的污染。(2)盛药液容器不干净。(3)输液容器与注射器不干净。(4)在输液前准备工作中的污染,如切割安瓿、开瓶塞、反复穿刺溶液瓶橡胶塞及输液环境不干净等。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液体中微粒过多,可直接堵塞血管,引起局部血管阻塞而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以及坏死。(2)由于红细胞集聚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和静脉炎。(3)微粒本身是抗原,可引起变态反响及出现血小板减少症。(4)微粒作为异物进入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包围微粒,造成肺内肉芽肿。最易受微粒阻塞损害的脏器有肺、脑、肝、肾等部位。3 3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1)采用密闭式一次性输液器,减少污染时机。(2)净化治疗室的空气,假设有条件可在超净工作台进展输液前准备。以减少输液污染的时机和程度。(3)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遵守操作规程。(4)认真检查输入液体的质量。(5)输入药液现配现用,防止污染。八、静脉留置针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八、静脉留置针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对长期置管病人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护理工作十分重要。(一一)静脉炎静脉炎1 1原因原因(1)细菌性静脉炎:多见于病人抵抗力低下,医护人员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皮肤消毒不严格,套管脱出局部再送入血管内,局部外表细菌通过皮肤与血管之间的开放窦道逆行侵入,造成细菌性静脉炎,甚至引发败血症。(2)化学性静脉炎:输注的药物和液体损伤静脉内膜或软管进入静脉太短,肢体活动较剧可引起液体自穿刺点缓慢溢出,引起炎性反响。(3)机械性静脉炎:留置的静脉导管固定不牢,导管置于关节部位,导管型号较大而静脉较细,穿刺和送管动作不当等对静脉形成摩擦性损伤。实用文档.(4)血栓性静脉炎:由于留置的静脉导管固定不牢,导管型号较大,进针速度、角度不当,反复穿刺损伤静脉内膜所致。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病症。3 3预防和处理预防和处理(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2)尽量选用较粗大的静脉血管,使输入药物足够稀释,减少刺激性药物刺激局部血管。(3)在病情允许并经医生同意的情况下,减慢滴注速度。(4)选择套管柔软的留置针,防止在关节处穿刺。(5)防止反复穿刺造成的套管尖端劈叉现象,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6)每次输液前后,均应观察穿刺部位和静脉走行有无红、肿,询问病人有无疼痛与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可及时拔除套管进展湿热敷、理疗等处理。(7)对仍需输液者应更换肢体,另行穿刺。(8)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灭菌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二二)导管堵塞导管堵塞1 1原固原固(1)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2)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3)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静脉点滴不畅或不滴,推药阻力大。3 3预防和处理预防和处理(1)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封管液及用量。(2)应正确掌握封管时推注封管液的速度。(3)防止封管后病人过度活动或局部肢体受压、高血压病人因静脉压力过高引起血液反流导致导管堵塞。(4)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5)指导病人自我护理。(三三)液体渗漏液体渗漏1 1原因原因(1)由于穿刺时刺破血管或输液过程中针头滑出血管外,使液体进人穿刺部位的血管外组织而引起。(2)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3)外套管未完全送人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局部组织肿胀、苍白、疼痛、输液不畅,如药物有刺激性或毒性,可引起严重的组织坏死。3 3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1)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经常检查输液管是否通畅。实用文档.(2)结实固定针头,防止移动。嘱病人防止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3)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4)发生液体外渗时,应立即停顿输液,更换肢体和针头,重新穿刺。(5)抬高肢体以减轻水肿,局部热敷可促进静脉回流和渗出液的吸收,减轻疼痛和水肿。(四四)皮下血肿皮下血肿1原因: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2临床表现:局部皮肤淤血、肿胀。3预防及处理1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防止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2)局部湿热敷、理疗。九、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九、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一)发热反响发热反响1 1原因原因(1)可由致热原引起,如保养液或输血用具被致热原污染。(2)受血者在输血后产生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抗体所致的免疫反响。(3)违反操作原那么,造成污染。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 12 h 内发生,有畏寒或寒战、发热,体温可达 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病症持续 12h 后缓解。3 3预防和处理预防和处理(1)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反响轻者,减慢滴数即可使病症减轻。严重者停顿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对症处理,并通知医生。必要时按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如异丙嗪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二二)变态反响变态反响1 1原因原因(1)病人是过敏体质,输入血中的异体蛋白同过敏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而致敏。(2)献血员在献血前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使输入血液中含致敏物质。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将完毕时。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轻度血管性水肿(表现为眼睑、口唇水肿);重者因喉头水肿出现呼吸困难,两肺闻及哮鸣音,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3 3预防和处理预防和处理(1)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2)献血员在采血前 4 h 内不吃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宜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实用文档.(3)发生变态反响时,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立即停顿输血。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应给予抗休克治疗。根据医嘱给予 O1肾上腺素 0510 ml,皮下注射,或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三三)溶血反响溶血反响溶血反响是指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病症,为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响。1 1原因原因(1)输入异型血:多由于 ABO 血型不相容或献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符而造成。(2)输入变质血:输血前红细胞已变质溶解,如血液储存过久。(3)输血前将血液加热或震荡过剧,血液受细菌污染均可造成溶血。(4)血中参加高渗或低渗溶液或能影响血液 pH 变化的药物,致使红细胞大量破坏所致。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第一阶段:由于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局部小血管,可引起头胀痛、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和胸闷等病症。(2)第二阶段:由于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可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病症。(3)第三阶段:由于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中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致使肾小管阻塞;又因为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使肾小管内皮细胞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也可导致肾小管阻塞。病人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病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3 预防和处理(1)认真做好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