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案.doc

    • 资源ID:731103       资源大小:147.72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案.doc

    1 / 38【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第 0202 讲讲 汉代至明清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案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案1.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 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郡国并行制:情况:地方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形成郡国并行制;危害:威胁中央集权的巩固。(2)唐朝三省六部制:情况: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特点:三省互相牵制,互相监督;影响: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3)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中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直辖河北、山西、山东。2 / 38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最高长官是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影响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它是地方官制重大变革,成为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2 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废丞相:明太祖朱无璋,正式废除;设内阁:形成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明成祖选翰林院官员入值,内阁制度正式确定; 性质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2)清朝设置军机处:目的:最初是为了用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时间:雍正时期;影响:标志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至顶峰。(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消极: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各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一 在皇权与相权矛盾调整中不断演变的古代中枢权力在皇权与相权矛盾调整中不断演变的古代中枢权力3 / 38例 1汉昭帝死后无子,大将军霍光拟诏拥立昭帝兄弟昌邑王刘贺为帝,27 天以后,霍光以荒淫之名,与群臣商议,禀告太后即霍光外孙女上官氏,废掉刘贺,遣返回封地,不久昌邑国降作山阳郡,刘贺降爵为海昏侯。刘贺的一生说明了( )A外戚干政导致政局不稳B背离了父死子继的传统继位方式C宫廷女性势力不断扩大D郡国并行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矛盾【答案】A【变式探究】唐朝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材料表明( )A皇帝权力受到削弱B政事堂地位日益突出C中书省负责政令的草拟D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批【答案】B【解析】三省六部制是隋唐加强皇权的重要举措,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政事堂盖印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体现出唐朝政事堂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故 B 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中书省职能,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提及门下省的职能,故 D 项错误。4 / 38高频考点二高频考点二 日趋严密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日趋严密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例 2寻找历史地图中的关键词是阅读历史地图的重要方法。所谓“关键词”就是能够识别地图的关键信息点。某同学在查阅地图时找出了“匈奴” “北海郡” “胶东国”等关键词。他查阅的地图应该是( )A秦汉时期 B西汉初期C北朝初期 D蒙元帝国【答案】B【变式探究】下面是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描绘的是唐朝敦煌地区最高统治者张议潮接受唐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下列与图片历史信息相关的是( )A节度使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B节度使镇守边关,享受超官秩的仪仗C节度使接受敕封,加强了君主专制D藩镇势力强大,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此图反映节度使统军出行,无法反映出节度使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故 A 项错误;张议潮出行场面如此浩繁是因为他作为“敦煌地区最高统治者” “接受唐朝廷敕封” ,并非表明节度使享受超官秩的仪仗,故 B 项错误;节度使管理地方,与君主专制关系不大,故 C 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则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等特权,不利于中央集权,故 D 项正确。5 / 38高频考点三高频考点三 从从“任人唯亲任人唯亲”到到“选贤与能选贤与能”的古代选官制度的古代选官制度例 3汉朝初年,2000 石以上的大官僚可以送子弟京师为郎,称为“任子” ;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也可以候选为郎,叫做“赀选” 。其后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自此之后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宣告确立。这一变化表明( )A地方政府的任用官吏权逐渐扩大B官僚富豪失去垄断官位的特权C大官僚大富豪不再支持中央政权D选官制开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答案】D【解析】由材料“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可知,汉武帝制定的官员选拔标准注重道德领域中的“孝” “廉”是儒家思想在政治官僚选拔上的反映,故 D 项正确。 【变式探究】东晋南朝时期,谱学成了一门新兴的学问,豪门士族和政府都热衷于编撰族谱,名门望族的族谱被官府收藏,成为任命官员的主要依据。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宗法制度再度复兴B重视家族历史的传承C士族享有政治特权D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答案】C高频考点四、高频考点四、 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6 / 38例 4 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由此可知,该朝臣 ( )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建立内阁C主张加强相权 D反对三省六部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材料没有涉及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故 A 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内阁制度出现在明朝,明朝建国之初,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管理六部,不可能出现“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 ,故 B 项错误;依据材料中“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信息可知,该朝臣希望用中书省来牵制皇帝,即加强相权,故 C 项正确;该朝臣主张加强中书省的权力,材料没有体现出他反对三省六部制,故 D 项错误。 【变式探究】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答案】B高频考点五、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高频考点五、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7 / 38例 5 东汉会要载:“西都(西汉)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至东都(东汉)则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 ”汉代选官制度的这一调整 ( )A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 B奠定了九品中正制的基础 C有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 D使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察举制,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表明东汉时期察举制不再仅仅以德作为选官标准,而辅之以考试甄别对象,重视对官员文化素质的考查,C 项正确。材料信息仅仅是提高官员的素质,没有扩大官吏的人才来源,A 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B 项错误;D 项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 【变式探究】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 “统合功能”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 )A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加强了中央集权C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 D提高了官员素质【答案】B8 / 38【解析】本题考查对科举制的认识。材料信息认为科举制有利于社会结构的流动,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即无形中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科举制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到中央,故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 B 项。A 项与题意信息无关;C、D 两项强调通过科举制选拔的官员素质比之前选拔官员的九品中正制等相比较要高,与题目的要求不符。 高频考点六、明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高频考点六、明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例 6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C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答案】C【变式探究】明成祖时, “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渚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辟入仕做官新途径 9 / 38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自设立起即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D地位和职能后期有较大变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内阁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内阁地位虽有提高,但是并不能正式统率六部,B项错误;A 项是科举制度;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D 项错误;内阁地位虽有变化但始终是皇帝的咨询机构,职能基本未变。故选 C 项。 高频考点七、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高频考点七、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例 7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 1200 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 )A体现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 B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C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 D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答案】D【变式探究】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身,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 ( )10 / 38A中央集权的加强B科举制度的成熟C贵族制度的衰落 D专制皇权的强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依据所学可知,皇家和大臣家子女联姻,大臣的势力会变大,不利于专制皇权的统治。所以禁止皇家与大臣的子女联姻,从而巩固皇权。从唐到明的这种变化反映了专制皇权的强化。所以应选 D 项。1.(2018 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 2)2.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 2 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2.(2018 年全国新课标 1 卷 3)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C11 / 38【解析】武则天时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就有加强皇权的色彩,而与此同时,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明显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央的官员,以加强皇权,故选 C,排除A;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并没有使得这样的官员迅速晋升,只是给了其参与议政的权力和机会,故 B 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参与议政的宰相数量增多,是在弱化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而不是强化,故排除D。3. (2018 年全国卷文综历史 2)表 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宰相人数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表 1 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4.(2018 年全国卷文综历史 14)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 38表 4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 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尧、舜周文王孔子孟子屈原荀子子贡范蠡廉颇老子商鞅韩非齐恒公吕不韦荆轲秦始皇李斯陈胜宋襄公夏桀商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 4 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略【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发现,班固对历史人物进行了相应的等级分类,一共九个等级,以德、智、功为依据,并加以品第,而且表格中只有古人,没有今人(汉代人) ,明显,他的目的是要彰显所表之人的“善”“恶” ,以“劝诫后人” 。有以同类的古人为准,暗示出“今人”该列何等的目的。例如,秦始皇是一个颇难品评的人物,他统一六国,结束战乱,是其“功” ,但在位施行暴政,民怨载道,班固把他列于第六品,相对汉朝的皇帝,同样功过参半的,在古今人表中就可以暗示出来,反映出班固把这(些)皇帝列于何等。这种撰述方法,既表达了褒贬人物,微言大义的精神,同时避免政治上的压力。再对材料进行整体分析后,由此提出看法;可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13 / 38关内容对自己的看法予以说明,也就是写出原因。如,看法表中人物按善恶贤愚划分等级,说明儒家思想在汉代居主流地位。5 (2018 年天津卷文综历史 2)2.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A. 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 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 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 君主专制得以加强【答案】A6 (2018 年江苏卷文综历史 2)下图是山东省××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 20 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 “爵”相通, “猴” “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答案】B7 (2018 年江苏卷文综历史 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14 / 38A.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说明尚书省在中央与地方行政运行中处于中枢的位置,故 D 项正确;唐朝三省各有其职责,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在履行自身的职责,故 A 项错误;拥有起草诏令制敕权力的是中书省,故 B 项错误;C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8.(2018 年北京卷 3)3. 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A. 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B.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答案】D15 / 38【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已经名存实亡,不可能权力得到加强,排除 A。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B。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本身无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排除 C。结合所学,乾隆从裁撤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关键在于军机处有利于皇权加强,故选D。1(2017·全国卷)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 195 年15 郡汉文帝十六年前 164 年24 郡汉景帝中六年前 144 年68 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 106 年108 郡、国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C 2(2017·全国卷)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16 / 38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A 【解析】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后内阁地位上升,阁臣权力增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明朝中后期,司礼监太监获得了代皇帝“批红”的权力,这样司礼监太监利用这一机会,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干预明朝的中枢决策,故出现题干所述现象,A 项正确。明中后期,内阁、司礼监虽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但其都依附于皇权,最后集权于皇帝,君主专制强化,B 项错误。内阁与司礼监相互制约,其议政功能并没有丧失,C项错误。宦官虽然权力增强,但是最后的决策权仍在皇帝手中,D项错误。3(2017·全国卷)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17 / 38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答案】C 1.(2016 年全国新课标 1 卷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宋太祖不开心的原因是因为史官对帝王的日常行为秉笔直书,他害怕自己偶尔的行为失误也会被史官如实记录,所以说修史会影响到君主个人的行为选择,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 项。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部真实可信明显过于绝对,所以 B 项说法错误;宋太祖主要是担心史官如实记录自己不好的言行,并没有反映出史官与君主之间的尖锐矛盾,所以 C 项不符合题意;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宋太祖确实对史官如实记录的做法不开心,不愿意其记录,但这是表面现象的描述,不18 / 38是对此事本质问题的反映,所以 D 项不符合题意。2.(2016 年全国新课标 2 卷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答案】D3.(2016 年全国新课标 3 卷 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 ,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承秦制。做此题要抓住对文书的补充说明“国家档案文献”的含义,即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重视秦朝的文书(国家档案文献) ,实际上继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汉承秦制。汉初实行的黄老学说,道家思想,排除 A。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与材料表述意思相反,排除 C。官吏熟知秦朝的典章制度只是表面现象,排除 D。4.(2016 年浙江卷文综历史 16)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削弱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下列选19 / 38项中,在地位和职权大体相当的一组是A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 B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C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 D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答案】B 5.(2016 年北京卷文综历史 13)1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A汉长安 B唐长安C宋汴梁 D元大都【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中的“节度使”和“中书省”可以判断出,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应该发生在唐朝,因为节度使是唐代的地方军政长官,中书省是三省六部制中三省之一,故本题答案选 B 项。汉代我国还没有节度使这一机构和中书省这一机构,A 项错误;宋代的节度使已经成为虚衔,不可能出现题干中现象;D 项错误,因为节度使在元代被废除了。6.(2016 江苏卷单科历史 4)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 ”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20 / 38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答案】A【解析】材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说明采用密封考试形式,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性,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取士科目数量减少信息,故 B 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对进士科的重视,不是尊贵,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录取人数变化,故 D 项错误。7.(2016 年海南卷单科历史 5)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 。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 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C 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答案】C 【解析】 “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说明刘邦推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在于确保皇位的稳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是主要目的,故 C 项正确,A 项错误;刘邦只是借鉴了西周的分封制,不是继承西周的政治制度,故 B 项错误;刘邦在推行分封制的同时还推行了郡县制,实行“郡国并行制” ,故 D 项错误。8.(2016 全国新课标 1 卷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21 / 38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B1.(2015 年新课标卷文综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政治制度。两汉后期,特别是东汉后期外戚专权、宦官干政是两大顽疾。年幼的皇帝大多是在外戚的帮助下继位的,母族亲属关系自然受到重视,结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皇帝年长后往往利用宦官打击外戚夺回权力,这又造成了宦官干政的局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 项。依据材料可知,执政大臣也主要从外戚中选择,因此不能依靠外戚抑制相权,故 A 项错误;“家天下”是以父系血缘为标准的,外戚不属于“家天下”的范畴,故B 项错误;“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的情况出现于西汉前期,而外戚干政是在两汉后期,故 D 项与“外戚干政”没22 / 38有关系。2.(2015 年新课标卷文综 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答案】A3.(2015 年北京卷文综 1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答案】A【解析】:“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说明“给事中”属于管监察的官员,据此可以推断管监察的唐朝门下省,应该符合题意,故选 A;B 属于军事机构、CD 分别是明清时期皇帝的侍从机构,均不符合题意。4.(2015 年山东卷文综 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23 / 38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宋时期的地方制度。依据所学分析选项,A 明显错误,宗法体系或宗法观念在中国古代从商周时期以来长期存在并占有重要的地位;B 项符合题意,之所以“避亲”就是防止形成家族势力,进而造成地方割据;题干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地方机构的设置问题,故排除 C 项;题干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并没有强调完善监察制度,故排除 D 项。所以应选 B。5.(2015 年安徽卷文综 1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 ”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举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推举六名孝廉”可直接判断是汉朝推行的察举制,但材料中“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说明了察举制存在的一些弊端,即重门第,据此分析可知 C 符合题意;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地方举荐制度,排除 A、D;B 是九品中正制,不合题意,故选 C。24 / 386.(2015 年浙江卷文综 15)下列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 )A.汉代益州郡 B.唐代扬州 C.宋代扬州 D.元代顺宁府【答案】D7.(2015 年浙江卷文综 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中书门下、三司使、 武经总要 、草市A. B. C. D.【答案】B【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做本题时一定要注意不同时代的不同的标志性名词,高转筒车是唐朝的,三司使是宋朝的,木活字是元朝的,风力水车是明朝的。另外,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朝;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出现于唐朝;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出现于元朝;中书门下、三司使、 武经总要 、草市出现在宋朝,依照唐、宋、元、明顺序排列,所以按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只能是B。25 / 388.(2015年四川卷文综历史2) “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隶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 ”这段话意在指出(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答案】C9.(2015 年重庆卷文综历史 4) 金史记载:“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法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 ”这表明金章宗( )A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 B开始推行内阁制度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 D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答案】A【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赞曰”可排除 C 项。内阁制开始于明朝,所以 B 项错误。C 项内容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材料整体内容是在赞美金章宗治国。D 项与材料内容“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不符合,金章宗在治国政策上是有自己的建树的,故答案选择 A 项。10.(2015 年江苏卷历史 21) (12 分)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26 /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 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所涉及的制度。(6 分)27 / 38(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4 分) (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 (2 分)【答案】(1)因素:充分保留传统;合理选官;实行德政;汉字文化延续功能强。 (4 分)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2 分)(2)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 (2 分)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 ;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 (2 分)(3)特质:延绵不断(尊王传统) ;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2 分)第(2)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积极作用”由材料二中的信息“理学家.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即可得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的结论;第二小问“原因”可从佛道思想对儒学的挑战、宋明理学家的创新等角度思考作答。第(3)题据材料一“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 、 “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得出延绵不断(尊重传统) ,据材料二“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得出兼收并蓄28 / 38(与时俱进)的特点。1.(2014 年四川文综 04)读表 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 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答案】C【解析】秦汉至明清,县级政区都是县,A 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魏晋南北朝时期,州是高层政区,至隋唐时变为统县政区,清朝则为县级政区,故 B 项认识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是为中央集权服务,故 C 项“促进了地方自主性”说法是错误的,符合题意,为正确选项;从简表可知,秦汉与隋唐是两级制,而魏晋南北朝、宋金、元明清都是三级制,故 D 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2.(2014 年四川文综 01)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 “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A商鞅变法 B汉武帝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29 / 38【答案】A3.(2014 年全国大纲卷文综 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答案】B【解析】内阁属于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奏章,根本不能独立处理政务,唐代宰相是在皇帝的领导之下有一定的处理政务之权力,所以 A 是错误的;内阁不是政府的正式机构,所以也没有任免官吏的权力,故 C 错误;内阁不属于正式国家政权机构,协助皇帝处理章奏,只有六部才可以直接管理地方政务,故 D 错误;B 表述符合事实,比较准确。4.(2014 年北京文综 14)唐代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答案】A【解析】 “扭转这一局面”即是指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主要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即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削弱地方自主性。设三司使、设枢密院是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和军权,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但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 BC;施行30 / 38将兵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将各路的驻军分为若干单位,每单位置将与副将一人,专门负责操练军队,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以提高军队素质,排除 D;宋初派文官任知州,以防止武将在地方专权、割据称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因此选 A。5.(2014 年重庆文综 02)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答案】D6.(2014 年全国大纲卷文综 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案.doc)为本站会员(随风)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