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眩晕的方剂.pdf
治疗眩晕的方剂 治疗眩晕的方剂 一、方剂组成 生地 10-20g 丹皮 10-20g 钩藤 15-20g 山药 15-20g 茯苓10-20g 山芋肉15-20g 当归10-20g 珍珠母10-20g 菊花 10-20g 川芎 10-20g 地龙 10-20g 天麻 10-20g 半夏 8-10g 酸枣仁 20-30g 栀子 8-10g 僵蚕 8-10g 甘草 5-10g 胆南星 8-15g。二、功能与主治 镇肝潜阳、熄风止眩。用于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者仆倒。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三、技术领域:治疗眩晕症的中药方剂,属医药领域。四、技术背景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是病人的一种自我体验,大约 30的人一生中会经历此症,它涉及多个学科。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 5%,占耳鼻咽喉科门诊的 15%。能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大约有上百种之多。中医学认为眩晕病位在清窍,由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痰火上逆,扰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五、病因 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是对自身平衡觉和空 行走不稳感;无效:治疗 10 天后,眩晕等伴随症状改善不明显。4.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 14 例,有效 17 例,好转 6 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治愈 6 例,有效 12 例,好转 5 例,无效 9 例,总有效率 71.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九、对比资料 临床上常用的抗眩晕药物:1、刺五加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不仅改善血液循环,而且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良好的镇静作用,能明显改善睡眠。2、川芎嗪:能抑制TXA2 的合成和释放,促进PGI2 的合成,调节改善脑内及内耳循环,起到缓解和消除内耳膜迷路积水的作用。3、灯盏细辛注射液:能明显降低人脑中动脉张力,对基底动脉环具有扩张作用,能对抗5-羟色胺收缩基底动脉的作用,并能明显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耐常压缺氧能力。4、葛根素可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并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改善脑细胞代谢,保护脑细胞超微结构,提高脑组织耐缺氧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5、黄芪注射液有补脾益肺,益气生血,升阳之效,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用起到活血祛瘀、养心安神的作用。6、参麦注射液具有益气复脉,补虚固脾,滋阴潜阳之功,通过补气来推动血行达到治疗眩晕目的。它不仅能改善眩晕主症,也能改善体力及精神状态。7、天眩清注射液为天麻提取物,天麻素在体内水解成天麻或透过血脑屏障后与苯二氮 受体结合而起到镇静作用,还可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迷路动脉及内耳的供血。8、颈复康冲剂具有活血化瘀,活血通络,散风止痛功效。能使脑组织微血管的侧支循环通畅,增加脑组织内的血流灌注量,改善脑组织血管微循环,从而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得到代偿和缓解,脑组织缺氧和内耳水肿得到改善和消除。9、全天麻胶囊具有平肝息风、镇痛止痉、滋阴补血、益气固精、安神定志之妙用,对治疗眩晕、失眠、耳鸣等有独到之处。以上资料表明,中成药在扩张动脉、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血液粘度、提高脑组织耐氧能力、改善内耳循环、解除和改善膜迷路积水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并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在治疗眩晕症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