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2).pdf
有理数的减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难点:法则本身的推导和理解。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计算:(2)+(6)(8)+(+6)3.问题:在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达 127 C,太阳落下后的“月夜”气温竟下降到一 183 C,请 问在月球上温差是多少度?(310 C)通过分析启发学生应该用减法计算上题,从而引出新课。二、讲授新课:1.发现、总结:回忆:我们知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例如计算(一8)一(一 3)也就是求一个数?使(?)+(3)=8。根据有理数加法运算,有(一5)+(一 3)=一 8,所以(一8)(一 3)=5。减法运算的结果得到了。试试:再做一个填空:(一8)+()=5,容易得到(一8)+(+3)=5。比较、芝:一 8 减去一3”与加上+3”结果是相等的。学生总结、再试一次:(观察、很重要!)10 6=(4),10+(6)=(4),得 10 6=10+(6)。概括:上述两例启发我们可以将减法转换为加法来进行。,_ _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如果用字母 a、b表示有理数,那么有理数减法法则可表小为:a-b=a+(b)。2.例题:例1:计算:(1)(32)(+5);(2)7.3 (6.8);(3)(2)(25);(4)12 21.减号变加号 (3)(2)(25)=(2)+25=23。(4)12 21=12+(21)=9。3.课堂练习:三、课堂小结:减号变加号(1)(32)(+5)=(32)+(5)=37。(2)7.3(6.8)=7.3+6.8=14.1 减数变相反数 减数变相反数(注意:两处必须同时改变符号.)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 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 变的。四、课堂作业:板书设计:1.有理数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减法 例 1.2.3.学生练习: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