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8版九年级上20捕蛇者说学案.pdf
唐玄宗大宝中期起,战争仍频,安史之乱、对吐番的战争、朱淮(发生,全国税户比唐玄宗早期减少四分之三,而兵员却增加三分之一 多立名目,旧税加新税,无休无止,民不堪命。在这种情况下,当时却有一种职业可以免其 赋税,到底是什么职业呢?他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捕蛇者的世界。三、检测预习 1.文学常识:捕蛇者说的体裁是 朝著名的文学家,是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啮(疡(莅(最(,作者是 世称 之一,他的作品收集在 c 1叛乱等祸乱接连。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得而腊.)当)堪)()其租入)律(恂恂.之敛 3.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字:(1)(2)(3)(4)(5)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更若.役 又安敢毒.邪 岁赋.其二 谨食.之 挛()琬)几.(踣()而起 缶(夫观人风者得焉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貌若.甚戚者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复若赋.退而甘食.其土之有)痿()死者数.(死者相藉.()谨食.(20*捕蛇者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文的重要字词的含义及用法;了解 说”的特点;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的写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诵文章能了解文章大意 2、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熟悉文章的主要的内容前提下,理解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封建社会繁重的赋税及老百姓的痛苦生活和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2、增强对新社会的热爱。【教学重难点】【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很多人都很怕蛇,因为蛇身上有毒液,被蛇咬伤后会危及生命。但是,有的地方的人却争 相去捕蛇,这是为什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二、走进作者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 河东。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人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 4.找出下列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1)汪然出涕(2)则久已病矣(3)以尽吾齿(4)向吾不为斯役(5)又安敢毒也 3.翻译下列句子(1)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2)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3)君将哀而生之乎?(4)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5)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从哪三个方面写出了永州之蛇的“异”?2.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悲惨是充满同情的,但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这从哪句话可以体现出 来?3.蒋氏捕蛇是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熙熙而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原因 是 五、合作探究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通过记叙蒋氏子孙三代的遭遇,发出了“”的感慨。2.文中蒋氏把自己跟乡邻的遭遇作了对比,请按要求用原文填空。(1)回顾过去六十年的遭遇,其结果,乡邻是,而蒋氏 去口。(2)叙述现在,眼下的情况是“悍吏之来吾乡”,闹得乡邻,而蒋氏 去口 。(3)从一年的情况看,蒋氏自己,而乡邻却“旦旦有是”。以蒋 氏的“”和乡邻的“先死说明捕蛇的不幸。3.蒋氏的“陈述”告诉我们什么?六、精读品析 2.试分析“永之人争奔走焉”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3.你是怎样理解问段中蒋氏“专其利”中的“利”的?4.蒋氏悲痛的哭诉中,表明全段落答话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5.在文中作者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人民苦难的态度如何?七、拓展延伸:柳宗元对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的社会现实,写捕蛇者说以寄希望于“观人风者得 焉”,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观人风者”,看到这篇文章会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