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二语文教案最新3篇.pdf

    • 资源ID:73126646       资源大小:658.25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1.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二语文教案最新3篇.pdf

    高二语文教案最新 3 篇 祭十二郎文教案 篇一知识目标 1、解文言词句。文言实词:孤,怙,孥,薨,辍,嗣,蒙,窆,尤等。文 言虚词:其,抑,曷等。文言句式: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呜呼,其信然矣。(感叹)等。2、了解祭文的有关知识及本篇祭文破骈为散,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能力目标 1、掌握本文叙事和抒情紧密结合的写作方法。2、体会遣词用字的妙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领会此文散发的浓浓悲情。3、指导学生饱含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理解文意并背诵部 分段落的目的。4、培养学生感受悲剧美学的能力。德育目标 通过鉴赏本文,让学生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至真至切的亲情。教学重点 1、鉴赏韩愈散文的叙事中抒情的特点。2、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的语言形式。3、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悲伤凄婉的感情基调。教学难点 体会“邪”“也”“乎”“矣”等虚词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教与学之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注意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读出应有的感情波澜。2、讨论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及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3、辩论法。通过反复辩论的形式,体会祭十二郎文的现实意义。4、比较法。比较本文与其他祭文的异同。教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多媒体。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作者及文体。2、整体感知。-差异网 3、结合注释了解 1-3 自然段大意,点拨重难点语句,并略作欣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今天我们 就要学习这样一篇抒情散文,它字字含泪,句句动情,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绝,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二、出示自学目标 1、体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2、体会作者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3、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的创新精神。重点:领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三、作者及背景简介 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自幼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观八年(792)中进士。元和十二年(817)迁刑部侍郎。因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进行长期的激烈斗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终于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也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其文众体兼长,多所创新,气势雄健,语言新颖,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是继司马迁之后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其传世的著作有昌黎先生集。2、韩愈幼年丧父,靠哥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四、解题 1、汉魏以来,祭文多仿诗经中雅、颂的四字韵语,也有骈文的。韩愈的这篇祭文,虽沿用四言,但文意曲折,气势飞动,打破了一般祭文为死者歌功颂德的陈腐旧套。此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创新的特色。2、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五、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1、注音。闻汝丧 及长 不省所怙 兄殁南方 省坟墓 归取其孥 丞相薨 佐戎徐州 汝遽去 万乘之公 相殒其生 窆不临其穴 尚飨 2、本文有“至情之文,千秋绝调”之誉,其蕴含了那些情?明确:情:思念之情 痛悼之情 骨肉之情 追悔之情 人生无常 宦海沉浮 六、点拨引导自读课文 1-3 自然段。方法步骤:自读课文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点拨重难点语句 引导欣赏 第一自然段:表哀悼之情。祭十二郎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首告闻丧以致哀。第二自然段:此段叙骨肉之情。叔侄之间情同骨肉,亲如手足。这就为下文哭祭老成打下了情感的基础。接着历数了韩家迭遭不幸,回忆了许多生活往事,尤其是嫂嫂指着自己和老成所说的悲痛至极之语,写出了自己和老成在继承韩氏香火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第三自然段:点拨:此段抒悔恨之情。韩愈写自己为生活奔走,叔侄难见面的情形以及虽几度相约而终“不果”的遗憾、悔恨、自责,这是韩愈对十二郎无限深情的自然流露,也是对自己往日追求功名富贵沉浮于仕途生涯的反省和批判。七、小结本节课,布置作业 1、树读课文 2、完成高考神梯第一部分。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点拨学生自学课文 4-12 自然段 2、小结本文 教学步骤 一、简单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继续指导自学 4-12 自然段 方法同上。第四段:采用“反差”叙述手法抒人生无常之慨。作者自感眼花、发白、齿摇、体衰,不能久存;而十二郎少壮康强,又蒙“吾兄之盛德”,理当存全。孰料却偏偏相反,“少者强者而夭殁”。事情如此出乎意料,以至顿生下文真邪梦邪、信也不信也的种种怀疑。第五段:在上段的基础上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此段笔调低沉,抒情的气息亦愈加浓郁。特别是闻死讯之初那将信将疑、恍惚迷离之状的陈说,更是如泣如诉,悲痛至极,达到了抒情的高峰。在真邪梦邪、信也不信也的种种 幻想破灭之后,情不自禁地向天理、神明、寿命发出了一连串愤愤不平的质疑和冲击!问天无语,问神不应,遂生“几何不从汝而死也”的念头,至此感情的悲愤已升至极点。揣摩文章第 5 自然段中的“邪”、“也”、“乎”、“矣”的用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三个“邪”表明作者难以接受十二郎夭亡的事实,所以用反诘的语气,强化作者极度震惊的心情。第五句“也”“乎”合用,表明作者仍不相信事实,所以用推断来排除现实的可能性,整句用的是假设语气。第六七句末尾用“乎”,来表示作者的质疑,不愿接受残酷的现实。第八句末尾用“也”,表明作者始终难以接受事实,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第九句前两个“也”连用,表假设,后一个“也”表反问,作者清醒地明白,眼前这一切是事实。第十一、十二、十三句连用“矣”来表明自己的不解与迷惑,作者实在无法接受残酷的事实。最后两句末尾用“矣”,相当于“了”,表明天道难测,神机难明,天理不可推究,人的寿命难以预知。第六七自然段:两段相互配合,发后嗣难成之悲。上段自我自慰死后有知,则相见之日不久;死后无知,则可摆脱悲哀。下段自然写到死期将至,两家后代难于成立,连用两个“呜呼哀哉”,既表现了思绪的起伏跌宕又示以精神的无可奈何之状,使读者同坠于悲哀迷惘之中而不觉。第八、九自然段:以回忆的口气,追忆往日通信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十二郎的关切之情。想了解十二郎死因和死亡的日期,可惜由于耿兰的不言月日,及使者的胡说,导致弄不清侄子确切的死亡日期。这段文可以说是全篇中写得最平的,无论是用辞上还是感情上都显得平淡无奇,似乎是多余的话。但这些看似平淡的叙述足见两人情谊之深厚。第十自然段:叙后事之安排,以安慰死者在天之灵。第十一自然段:进一步抒发了与十二郎“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的内疚和遗憾。韩愈在这里以两个“不能”而愧对“神明”,愧对父兄,也愧对夭殁的十二郎。于是痛极生悲,发出“彼苍者天,曷其有极”的呼喊,甚至“无意于人世”,只求“数顷之田”抚养子孙以待余年。读完全文,我们仿佛看到未老先衰的韩愈正在十二郎的墓前对死者哀伤地叙说,边哭边诉,呼天抢地,神志惶惑,悲伤之情跃然纸上。第十二自然段:在表哀悼之情。三、小结本文。1、结构思路:第一部分: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2-3)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4-9)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第三部分: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10-文末)2、写作特色: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高二语文教案 篇二本文题目:高二语文教案:论民本 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今、苟、胜、就、刑、衣、王、诸、盍、几、者、莫、虽等,总结归纳宾语前置的规律并能举一反三。自学自导 1、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重点字词、句式,用 10 分钟时间做“基础扫描”。2、讨论 5 分钟,解决“基础扫描”遗留的问题;尝试着用 10 分钟时间独立完成“基础检测”。一、基础扫描 1、说说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牺牲既成,粢盛既洁: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辨析下列词的不同意义或用法。莫: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从者病,莫能兴:就: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诸: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者: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失其民者,失其心也:二者不可得兼: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二、基础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j)粢盛(shng)桀纣(zhu)B.所恶(w)走圹(kung)不赡(shn)C.仓廪(ln)孝悌(d)狗彘(zh)D.艾草(y)鸡豚(tn)庠序(xing)2、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苟为不畜,终身不得(积聚,储藏)B.其何能淑,载胥及溺(相互)C.诛之,则不可胜诛(责骂)D.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埋怨)3、下面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 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B.则诸侯皆为之驱 壮者散而之四方者 C.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4、下面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为丛驱爵者,r 也 B.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C.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D.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下列句式结构相同的两项是()。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 B.为丛驱爵者,r 也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就、随之)B.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奢侈)C.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规定)D.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足)7、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B.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三、提升训练 1、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译文:2、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译文:3、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译文:4、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译文:5、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译文: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高二语文教案 篇三预习目标:通过阅读把握诗词中的基础知识,初步体会诗词情感。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雕阑玉砌(q)骤雨(j)暮霭(i)樯橹(qing)B.乍暖还寒(hi)槛菊(jin)凝噎(y)都门(d)C.良辰美景(chn)舞榭(xi)彩笺(jin)不谙(n)D.寒蝉凄切(q)将息(jing)豆蔻(ku)苍陌(m)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婉约 沦陷 愤激 凄切 帐蓬 B.颓废 良晨 樯橹 迢迢 韵脚 C.暮蔼 鹊桥 苍陌 仓皇 豆蔻 D.飘零 烽火 不虞 芍药 贬谪 3、诗句填空:A 雨 霖 铃 中 表 现 主 题 的 词 句 是:“_”。B 雨 霖 铃 中 描 写 月 色 的 著 名 词 句“_”4、选出下面对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A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B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C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D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5、根据提示填空:A 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每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人们常在_亭送别。B“_”是指木兰木制造的船,文字作品中常把它用做对船的美称。答案 1、C 2、D 3.A“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4.C。5.A 在长亭送别。B“兰舟”。课内探究学案 一 学习目标:(1)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教师设疑,学生探究。1(1)。本词的基调是什么?(感受是什么)(2)本词写的是什么内容?。本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3)。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2 学生逐句讨论,分析的重点是每句的意象、意境、遣词造句、写作手法(自由表达)提示:上片:意象 细节 手法 炼字 (思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景物描写应如何理解?是否给人以宽广雄伟的气势之感?下片:分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的艺术效果。3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2 题。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词中有何作用?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几句历来为人所传诵,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答案 1.“清秋节”与“寒蝉凄切”前后照应,突出了凄清的氛围,“更哪堪”则加强了这种悲剧色彩。2.这三句想像今后旅途中的况味: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枝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3.为有我之境。暮山、断桥、幽径、渔村、孤烟、残阳、暮云等均已点染出“黯然情绪”属“物皆著我之色彩”。: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指南唐都城金陵南京)B.便总有千种风情(情意)C.槛菊愁烟兰泣露(栏杆边的秋菊)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不好的房子)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歌、行、引、吟为古代诗歌体裁,其间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B.诗的风格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两大派别,前者的代表人物如杜甫、白居易、陆游等,后者代表人物如屈原、李白等。C.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主要指唐代以前的诗歌,近体诗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对仗、声韵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体。D.词,原名曲子词,来自民间,源于乐府,兴与中唐,盛在两宋,题材较自由,依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木兰辞即属此类。二、阅读实践 (一)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对这首词文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风住尘香花已尽”说盛开的花朵因受狂风的摧残已委身于泥土;“尘香”即后来陆游卜算子词“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意思。B.“日晚倦梳头”说的是日色已高,倦意难消,强打精神梳妆打扮,C.“物是人非事事休”说的是事物依旧而人事已非。“事事”如国破、家亡、夫死等。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写出了词人心中无比深重的愁苦。“舴艋舟”,狭长小船,形如“舴艋”。2、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上片直接写愁情的深重,下片婉转地从欲遣泄忧而不能的角度,进一步表现愁情深重。B.这首词集中抒写离情别绪,主题鲜明,凄婉动人。C.全词想象惊人,化无影无形的愁绪为有重量的实体,造意新奇,极富创意。D.全词格调十分凄苦忧伤,体现了浅显而又凝练、含蓄而不深涩的艺术风格。(二)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1、对这两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白居易的词中,“风景旧曾谙”的“谙”字,说明江南春天的特点,不是听人说的,而是亲身感受到的。B.在李煜的词中,“南国正芳春”的“芳”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如见百媚千娇的花容,如闻馥郁的花香。C.两首词中的“绿”都是既写水色,也写春色,与红日,江花互相衬映,把江南的春天渲染的妩媚动人。D.两首词都表现了对春景的赞美之情,但结尾抒情方式不同,白居易的词用反问句直抒胸臆,李煜的词用叙述句间接抒情。2、对这两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白居易的词开篇即扣住“忆”字,先总提一笔,然后以“江”为中心,描写耀眼的红日、“红胜火”的江花,“绿如蓝”的江水。B.李煜的词从“闲梦”起笔,先概括描写,后用白描手法勾勒春江、乐声、飞絮、轻尘和观赏群芳的“看花人”。C.两首词写景如画,景中含情,但写的都不是眼前的实景:白居易的词是忆中之景,李煜的词是梦中之景。D.两首词都通俗明快。感情真挚,音韵悠扬,白居易的词带有浓郁的民歌风格。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一段话:“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为高格,自有名句。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自能得之耳。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一、1.D 2.D 二、(一)1.A 2.B (二)1.C 2.C 最新一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也会为您收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二语文教案:雨霖铃课前预习学案”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意事项

    本文(高二语文教案最新3篇.pdf)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