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一地理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pdf
-1-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 20162017 学年高一 12 月月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15 年 7 月 18 日晚,我国各地观看到双星伴月的有趣天象。弯弯的娥眉月与金星和木星近在咫尺,交相辉映,十分引人注目。组成这张笑脸的天体为 A恒星和卫星 B行星和卫星 C恒星和行星 D小行星和卫星【答案】B 【考点定位】天体和天体系统.北京时间 2009 年 12 月 17 日消息:据英国 每日邮报 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 40 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 6 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 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2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该行星上没有水 B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 C该行星温度太低 D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 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的短暂中断 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长很快 -2-A B C D【答案】2B 3C【考点定位】地球上的生命条件、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北京时间 2016 年 11 月 14 日,我们有幸观赏到非常罕见的“超级月亮”,这次满月是 1948 年以来离地球最近的一次满月。与月球绕地球公转轨道一样,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也是一个椭圆.4.以下对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的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B。北极部分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C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向南移动 D。接近冬至日 5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 2335,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 A北极圈的度数变为 6625 B地球上太阳光直射的范围增大 C地球上寒带范围减小 D地球上温带范围减小 6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A B C D 7某一时刻,若北京时间为 12 时,则“今天与“昨天”范围之比是 A12 B11 C 21 D31【答案】4.D -3-5C 6B 7C【考点定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差计算。【方法总结】时差计算的一般方法。1.计算两地的经度差:(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经度差=两地经度相加 2.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小时;或经度差 X4 分钟每度(1 小时=15 度,1 度=4 分钟)3.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1)同是东经,度数大的在东,小的在西;同是西经,度数大的在西,小的在东。(2)一个是东经另一个是西经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仅对计算时间是对的,对判断方向不对)。4。计算地方时:根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82015 年 3 月,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球展开,全球上千个城市,在当地区时28 日 20 点 30 分依次熄灭电灯,关闭电源至 21 点 30 分恢复正常.图中五城市熄灭电灯的顺序是 -4-A伦敦雅典-上海惠灵顿旧金山 B惠灵顿上海雅典-伦敦旧金山 C旧金山惠灵顿上海雅典-伦敦 D旧金山伦敦雅典上海-惠灵顿【答案】B【考点定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差计算。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9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通过固体、液体传播,只能通过液体传播 B和向下通过时,波速突然下降,消失 C和在向下通过时,波速均明显减小 D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界面 10是哪两个圈层的分界面 A地核和地壳 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地幔【答案】9B 10D -5-【考点定位】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震波。【知识拓展】地震波分为横波与纵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 557 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 P 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 3.24.0 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 S 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下面右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 1 200 余米,相对高度 128 m,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左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1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12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地壳运动 岩浆侵入 岩浆喷出 外力作用 A B C D【答案】11B 12B【解析】试题分析:11依据左图中的地壳物质循环图中的箭头指向,因只有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所以乙为岩浆岩,丁为-6-岩浆,甲和乙则为沉积岩和变质岩;而巨蟒出山是花岗岩石柱,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故选 B。12 花岗岩是岩浆向上侵入的过程中冷却凝固形成的,因此形成于地表以下,然后由于地壳的上升运动,使其地势变高,后又经外力的侵蚀而出入地表,形成巨蟒出山的景观.与无关,选 B.【考点定位】地壳物质循环.【知识拓展】岩石分类 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喷出地表的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为侵入岩;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其基本特征是具有层理结构并常含有化石;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变质而成的。13。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答案】D【考点定位】地质作用。14.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下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7-碰撞挤压 张裂作用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A B C D 【答案】D 【考点定位】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学说。【知识拓展】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岩石圈),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 1 厘米到 10 厘米的速度在移动.由于地球表面积是有限的,地球板块分类为三种状态:其一为彼此接近的汇聚型板块边界;其二为彼此远离的分离型板块边界;其三为彼此交错的转换型板块边界.板块本身是不会变形的,地球表面活动便都在这三种状态下集中发生。15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岩层弯曲情况和是否断裂并出现位移情况可知,甲、乙、丙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断层、背斜、向斜。【考点定位】地质构造判断。【方法总结】判读地质构造的基本技巧(1)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的从形态上来判断,而应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方面进行研究.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例如:下图中 A 为背斜,而 B 为向斜。-8-(2)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16。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气压:abcd 气压:dabc 引起该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气压差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A B C D【答案】B【考点定位】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17.当地时间 2016 年 3 月 5 日,位于厄瓜多尔巴尼奥斯的通古拉瓦火山喷发出火山灰和岩浆。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9-直接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图中数字所示辐射增强的是 A B C D【答案】C 【考点定位】大气的受热过程.【名师点睛】太阳辐射经大气削弱后到达地球,近地面受热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散热量,对流层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之后,大气也向外辅散热量,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被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大气逆辐射与云有关,云层越厚,逆辐射越强。18如图,为亚洲东部某日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单位:百帕),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甲地两侧等压线数值及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可知甲地风向。-10-【考点定位】等压线图上风向的判定.【名师点睛】形成风的原动力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其画法是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然后,根据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左南半球向右赤道无偏向的规则再做进一步的判定,本图底图为北半球,所以风向向右偏,为东南风。2016 年 11 月 20 日,中央气象局继续发布寒潮黄色预警,受寒潮影响,20 日至 24 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先后出现大范围雨雪及大风降温的天气,平均气温普遍下降 610。11 月 22 日西安市迎来入冬以来的首次降雪。19形成西安市此次降雪的天气系统是 A B C D 20.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的是 A B C D 21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a Bb Cc Dd【答案】-11-19C 20。D 21C【考点定位】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压带和风带。【知识拓展】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气旋和反气旋(1)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特殊的叫寒潮)。天气变化: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出现较大的风,带来雨、雪天气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睛.(2)暖锋与天气: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天气变化: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3)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顺时针.(4)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顺时针辐散;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逆时针辐散.22。对于水循环的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能量交换 B塑造地表形态 C使地表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23。建设三峡工程,主要对水循环的下列环节中施加了重要影响的是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答案】22.C 23。D【解析】试题分析:-12-22。水循环维系全球水量平衡,海陆间水循环可以调蓄地表径流,但就多年平均值而言,海水蒸发和径流注入的值是相对稳定的.23。三峡工程最主要的功能是防洪,它可以调蓄长江径流,反映人类可以对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考点定位】水循环 下图中甲海区曾是世界著名渔场,历史上产量非常丰富,甚至“供养了欧洲”.然而,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鱼群大量减少,延续了 500 年的捕鱼业逐渐衰落。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4。与甲地渔场的形成相关性较弱的因素是 A 夏季盛行偏南风 B 位于河流入海口 C 位于洋流交汇处 D 位于沿海大陆架 25.导致该渔场鱼群大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 全球气候变暖 B 人类过度捕捞 C 寒暖流减弱 D 地表径流减少【答案】24.A 25.B 25。渔业属于大农业,决定因素是市场的需求。欧洲市场广阔,推动了渔业的发展,但由于这里捕捞技术发达,渔网的改进、捕捞业的发达都导致鱼类大量减少。自然条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你,故选 B.考点:世界性渔场的分布和成因,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决定作用.【考点定位】渔场的形成和发展。【知识拓展】世界性渔场的分布特点:-13-1、温带或亚热带海区。这里海水交换较多,饵料丰富。2、大陆架浅海区域.这里光照条件较好,氧气较多,各种生命活动较旺盛,饵料充足。3、河流入海口处,河流从陆地带来大量的泥沙和营养类物质,导致这里浮游生物多,鱼类聚集多。4、寒暖流交汇处。这里海水热扰动强烈,饵料丰富,鱼类聚集。5、上升流分布位置。冷海水上泛,海水较深处的营养盐类泛到表层,浮游生物较多。6、离岸风的海边。风吹动表层海水离去,下层海水上泛,海水扰动,营养物质较多,饵料丰富,鱼类较多。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空 1 分,共 25 分)76。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昼,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图甲 图乙 读图甲,回答(1)(2)题:(1)按东、西半球划分,图上阴影部分主要位于_半球.(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读图乙,回答(3)(7)题:(3)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为_。(4)图中 AB 是_(晨、昏)线。(5)图中 F 地的夜长为_小时,G 地的昼长为_小时,E 地的地方时_时日落。(6)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_。(7)A、B、C、D、E、F 中位于热带的是_,季节变化明显的是_。【答案】(1)西(2)60E (或者东经 60 度)-14-(3)夏至(或者夏至日)(4)昏(5)20 16 18(6)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或者 2326N90N)(7)D、E C、F【考点定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7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 分)材料一: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错误!错误!错误!错误!为气压带,错误!错误!错误!为风带)材料二:两个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15-(1)材料一表示的是_(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表示的风带是_。(2)材料二 A、B、C、D 四地气候中,常年在材料一中的带控制下而形成的是_.(3)材料二中 20等温线在大陆的西岸向北弯曲,其主要原因是受_的影响。材料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4)A 气压带的名称是_,受其控制地区垂直方向上大气运动方向是:_(上升、下沉)。B 所在风带的风向:_.(5)甲图表示的是北半球_季(春、夏、秋、冬)气压带的位置,造成气压带风带位置发生移动的原因是_.材料四: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在图中四条线段上添画箭头,表示大洋环流的流向.(7)如果此图表示太平洋的洋流模式图,图中洋流的名称为:A_;B_。-16-(8)如果此图表示太平洋,图中海区能形成大渔场的是_,其名称是_.洋流 C的形成主要是受_影响。【答案】(1)北 盛行西风 (2)C(3)寒流(或者洋流、本格拉寒流)(4)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 东北(5)夏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或者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6)图略(顺时针方向流动)(7)加利福尼亚寒流 日本暖流 (8)北海道渔场 东北信风 (5)甲图表示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了所以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夏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太阳辐射不均匀有关,故其也随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而发生相应的位置移动。(6)大洋环流有两个环流圈,故为北半球,所以,为北半球中低纬度的顺时针洋流系统.(7)如果此图表示太平洋的洋流模式图,洋流 AB 分别位于大洋的东西岸,为加利福尼亚寒流、日本暖流。(8)能形成大渔场的为寒暖流交汇处,如此图位于太平洋,则 位置为寒暖流交汇部位,可以形成渔场,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北海道渔场。洋流 C 为凤海流,是由东北信风形成的.【考点定位】气压带和风带;洋流的成因、分布规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