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_3.pdf
-
资源ID:73152121
资源大小:210.18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2023学年部编版(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_3.pdf
2.5 秋天的怀念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掌握与作者、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识记重点词语。2.反复朗读课文,揣摩语气,梳理文章脉络。3.体会母亲的形象,理解“好好活儿”的含义,学习作者已细节感人的写法。二、助读资料 1.文体常识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内容的散文。它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根据内容的侧重点不同,这类散文又可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莫怀戚的散步;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 阿长与。2.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1969 年去陕西延安插队,后因双腿瘫痪于 1972 年回到北京。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代表作有小说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4.写作背景 史铁生 20 岁时不幸因病瘫痪,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他的脾气因此变得暴怒无常,他的母亲则默默地忍受、无微不至地照顾。其实,他的母亲是一位活得很苦的母亲。史铁生 26 岁时,也就是史铁生双腿瘫痪的第 6 个年头,他的母亲便因肝病去世,当时才 49 岁。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很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母亲的早逝,让史铁生感到了母爱的珍贵与厚重。后来,他在许多作品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对“母爱”这个话题,史铁生一直是笔耕不辍的。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他对母爱的理解是在母亲去世以后,这也就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文章。本文写于 1993 年。5.重点字词(1)生字词 瘫痪(tnhun)侍弄(sh)整宿(xi)憔悴(qiocu)仿膳(shn)豌豆(wn)诀(ju)别 烂漫(mn)絮叨(xdo)捶打(chu)翻来覆去(f)(2)理解词义 侍弄:文中指经营照管。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田地:这里指地步,指不好的处境或境况。翻来覆去:来回翻身。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高洁:高尚纯洁。泼泼洒洒:水泼洒的样子。这里形容花开得茂盛。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6.素材积累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王冕墨萱图(其 一)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蒋士铨岁暮到家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白居易母别子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与恭思母 7.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写双腿瘫痪后的“我”暴怒无常,母亲忍受着病痛小心地呵护着“我”。第二部分(一):写“我”答应母亲到北海去看菊花,母亲却永远离开了人世。第三部分():写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我们”懂得了母亲让“我们”“好好儿活”的含义。8.赏析句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动作描写)“悄悄”和“偷偷”的细节,可以看出这位母亲深深地理解)子的痛苦需要发泄,甚至需要一个人发泄,她用宽厚的母爱容忍着儿子的暴怒。同时又担忧着儿子,怕他有什么过激行为伤害了自己。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写下了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动作,语言描写)“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母亲“忍”住的除了哭声,还有什么?(忍住病痛,忍住儿子暴怒无常的坏脾气)母亲为儿子所承受的苦难而痛心,母亲用她坚强乐观的态度鼓舞对生活充满绝望的儿子要好好儿活着,母亲这种伟大而无私的爱让人深深感动。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日时光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动作、语言、神态描写。(1)“挡”体现这位细心的母亲,唯恐飘零的落叶文勾起儿子悲观的情绪。(2)她那憔悴的面容,既显示着绝症晚期对身体的折磨,又显示着儿子残疾又绝望的状态对母亲心理的折磨.(3)央求的神色,表现出屡遭儿子拒绝却又从未改变的关怀与渴望。4.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她高兴的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通过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写出了“我”同意去看菊花后,母亲高兴的神态和动作,表现出母亲希望“我”能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得到快乐,表达了母亲对于我的爱护。5.“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第一个“艰难”:呼吸困难;第二个“艰难”:承受着自己身患绝症的痛苦,用自己全部的爱甚至生命去唤醒儿子重生的过程的艰辛,对未成年的女儿的牵挂。9.写作特色(1)感情含蓄,细节感人 作者内心的情感本是汹涌澎湃、痛彻肺腑的,但文章的叙述语调却平静内敛,没有任何直接抒情的句子。文章的感人力量全部来自那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从诸多细节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母亲不仅疼爱孩子,无比细心地呵护孩子,想方设法为病痛与绝望中的“我”寻找宽慰,而且深深地理解孩子,以强大的毅力克制自己内心的痛苦,耐心地等待儿子走出心灵的阴霾,扛住命运的打击,获得生活的力量。而作者在母亲去世后写这篇回忆性文章,心情也是非常复杂的。当年和母亲在一起时,虽然也有脾气暴躁、极不耐烦的表现,但内心深处仍然能够感受到母亲的关怀,比如知道母亲“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时过境迁,更为自己当时“一直都不知道”母亲的病情、“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而悔恨不已。也就是说,本文不仅表现了母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爱的深切感怀。(2)张弛有度,富有节奏。文章第段写了一个激烈的场面;第段情绪陡然一落;第段是一个略微轻松的变奏;第段作为独立段,紧承上文,让前文的情绪戛然而止;第段用最简洁的叙述,讲出心中最深最痛、最不堪回首、最不愿提及的诀别;第段则是在痛定之后,细赏菊花,泼墨描写,回味反思,意味悠长。不难发现,作者对于哪些事情要铺开详述,哪些事情要点到为止,心中是有分寸的。文章营造的张弛节奏,与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和谐一致。(3)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文章将“我”瘫痪后的暴怒无常、不理解母亲,与母亲对“我”的小心翼翼、精心呵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再如,同样是写秋,结尾处同前文中一处景物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文章第段中通过对秋天落叶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清、萧条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我”内心的孤寂和对生活的消极态度;结尾描写秋天北海各色的菊花,则表现出“我”的坚强与自信,是“我”渴望创造美好人生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