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法学犯罪心理学.pptx

    • 资源ID:73183204       资源大小:2.18MB        全文页数:103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法学犯罪心理学.pptx

    一、犯罪的生理心理因素第1页/共103页一、犯罪的生理心理因素天生犯罪人体型与犯罪吸引力轻微生理缺陷双生子研究和收养研究第2页/共103页(一)天生犯罪人犯罪人类学家Cesare Lombroso(1836-1909):把犯罪、遗传和人格联系起来的先驱。(意大利医生)最初的观点(1876年):有些人天生具有强烈的反社会行为倾向在人的遗传一书中,他指出,有的人天生比别人更接近其原始祖先。罪犯代表了一种尚未进化为更高等级的智人的独立物种。这一物种的某些生理和心理遗传特征介于现代人和现代人的原始祖先之间。这种进化上发生停滞的物种叫做智人犯罪人,他们是文明人里的变异。可以用某些异常的生理特征来辨别犯罪人:不对称的颅骨、平坦的鼻子、大耳朵、厚嘴唇、巨大的下巴、高颧骨以及蒙古人种的眼睛等。天生犯罪人所创造的艺术品忠实再现了原始人最初的审美倾向。第3页/共103页1897年对自己理论的修订天生犯罪人事实上只占罪犯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包括各种罪犯类型。罪犯的六种类型职业型犯罪人司法型犯罪人激情型犯罪人倾向型犯罪人精神病态型犯罪人歇斯底里型犯罪人第4页/共103页天生犯罪人的特征天生犯罪人具有生物学上的犯罪情绪,他们对所犯的任何错误都缺乏罪恶感和悔恨(尽管事后他们也会声称后悔),对辨别是非有一种特异性的学习无能;天生犯罪人不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友谊,更容易背叛同伴和同谋,表现出“极度自我中心”、冲动、冷酷和对疼痛的高度耐受。第5页/共103页关于女性罪犯的看法Lombroso 首次提出女性罪犯与男性罪犯一样的观点。女性罪犯和男性罪犯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行为表现上都一样。卖淫是一种典型的女性犯罪,Lombroso认为卖淫就是一种返祖现象,大多数卖淫者是缺乏母性的天生犯罪人。女性天生犯罪人并不像男性那样明显地表现出相同的生理异常。然而从心理上看,她们似乎像怪物一样比男性罪犯更加恐怖和残忍。女人与孩子之间的共同特征更多,例如:两者都好报复和嫉妒,而且女性更倾向于“极端残忍的报复”。第6页/共103页Lombroso理论的评价该理论拥有大批忠实的追随者,他们后来形成了犯罪学的意大利学派。但是,Lombroso惊世骇俗的论断常常使其他犯罪学家感到不安,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对他进行驳斥。然而,Lombroso的理论已经对遗传和犯罪人格之间关系的研究产生了深渊的影响。他应该被称为现代犯罪心理学之父(Shafer,1976).第7页/共103页(二)体型与犯罪关注的重点:生理特征与人格的关系。假设:人固有的外表生理特征可以说明一个人的品质。Hippocrates,观相术,颅相学。第8页/共103页Emil Kretschmer的观点(德国精神病学家)划分除了四种体型,并试图将他们与特定的心理障碍相联系。矮胖型(pyknic)瘦长型(leptosomatic or aesthenic)运动型(athletic type)发育异常型(dysplastic)第9页/共103页Willam H.Sheldon 理论体型学:Sheldon发展出一套与观相术相似,但更优良的体型分类方法,并把不同的体型类别与犯罪行为联系起来。内胚层型(endomorph)外胚层型(ectomorphic)中胚层型(mesomorphic)平衡型第10页/共103页体型与人格的关系第11页/共103页体型与犯罪的关系青少年犯与大学生的对比研究(Sheldon,1939)大学男生普遍属于平衡体型被研究的罪犯更倾向于中胚层型,也有一部分内胚层型,外胚层型在犯罪人群中很少见。其他研究者的支持性证据:中胚层与反社会行为密切相关反对性证据:犯罪与身高体重没有明显相关第12页/共103页体型与犯罪的关系结论:关于体型与犯罪之间的相关,研究结果表现出了很大的不一致,因此要做出确定性的结论,为时尚早。尽管中胚层型似乎与青少年犯罪有关,但并不意味着它与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有关。第13页/共103页(三)吸引力 一些体型学者认为:双眼间距、前额形状、身体状态和体型等生理特征,与诚实、智力和犯罪行为等 有关。第14页/共103页文献中一个最有力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生理吸引力(attractiveness)都表此出了某种跨情境和跨经历的优势。一个看似合理的假设:吸引力与犯罪行为之间有某种联系。第15页/共103页相关研究关于面部特征与犯罪关系的研究表明:非裔美国人和白人的罪犯都明显比未犯罪者缺乏吸引力(Cavior,Howard,1973)。矫治人员往往认为罪犯的相貌比正常人更丑陋。缺乏相貌美丽会增加被同伴拒绝的危险,并增大在社会环境中接受不公正待遇的可能性。手术矫形实验第16页/共103页关于“娃娃脸”“娃娃脸”对男孩行为模式和人格的影响(来自Zabrowitz等人的研究)一般印象中产阶级家庭中的“娃娃脸”男孩低社会经济阶层中的“娃娃脸”男孩高社会经济阶层中的“娃娃脸”“娃娃脸”男孩可能是为了改变和补偿那些认为他们应该表现得犹豫、依赖和脆弱的负面刻板期望而表现出相反的行为。第17页/共103页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关吸引力与犯罪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在数量上很少,而且还受到方法学上的限制。第18页/共103页(四)轻微生理缺陷(minor physical anomlie,MPAs)左右耳不对称,耳朵柔软易弯曲,小指弯曲,多个发涡,并趾,舌纹等。MPAs最早由Down于1866年进行了描述,把它与多种神经发育障碍相联系,包括精神分裂症、孤独症、ADHD和学习障碍等。MPAs似乎与儿童的某些气质和行为特征有关。第19页/共103页MPAs的产生与胚胎发育开始的前三个月里出现的致畸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也以同样的方式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导致行为问题和发育异常。关于MPAs与犯罪的关系:研究很少,关系不确定Mednick,Kandel(1998)Brenman,Mednick,Kandel(1993)第20页/共103页发育不稳指数(developmental stability,DI)发育不稳MPAsFA波动不对称现象第21页/共103页(五)双生子研究和收养研究1、双生子研究比较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之间犯罪率和犯罪类型的差别,是确定犯罪行为中遗传因素作用的方法之一。几个术语:Shared environment:以同样的方式影响双生子双方的教养经历和生活经历。Nonshared environment:双生子之间生活经历等的差异。Concordance:双生子的特定行为或生理状况所表现出的相似程度。第22页/共103页1、双生子研究以一致率为指标的早期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可能对以下几个方面产生决定性影响:智力、精神分裂、抑郁、神经症、酒瘾和犯罪行为。早期的研究第一项研究:Johannes Lange(1929)Augueste Marcl Legras 的研究第23页/共103页同卵双生子的一致性是异卵双生子的4倍,这一发现似乎足以消除遗传在犯罪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疑虑(Hans Eysenck)。一项例外:Dalgoard,Kringlem(1976)的研究。近期的研究发现:高度一致性可能只存在于成年非暴力犯中,而在青少年犯罪中则没有这种情况。第24页/共103页双生子研究的评价双生子一致性的研究方法还存在缺陷对犯罪的不同法律界定“尽管特定的基因尽管特定的基因可能与行为问题的发展有特定的关系,可能与行为问题的发展有特定的关系,但大多数有行为问题者的遗传基础很可能反映了在不同生命阶但大多数有行为问题者的遗传基础很可能反映了在不同生命阶段中以不同方式表达的基因组合段中以不同方式表达的基因组合”。因此,确实可以根据某些。因此,确实可以根据某些基因组合将一些孩子划为可能出现犯罪或反社会行为的高风险基因组合将一些孩子划为可能出现犯罪或反社会行为的高风险人群,但是环境因素在这些犯罪行为中仍然起重要作用。人群,但是环境因素在这些犯罪行为中仍然起重要作用。第25页/共103页2、收养研究(Adoption study)收养研究是辨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另一种重要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确定环境对犯罪的主导作用。然而,这样的研究数量很少,并且存在很多方法学上的问题。第26页/共103页几项具体研究Schulsinger(1972)在丹麦开展的收养研究Crowe(1974)对52名因母亲犯罪而被领养的孩子的追踪研究Hutchings,Mednick(1975)的研究Mednick,Gabriell,Hutchongs(1984,1987)的研究关于产前环境第27页/共103页结论双生子研究和收养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犯罪双生子研究和收养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倾向性具有中等程度的影响,对非暴力行为的倾向性具有中等程度的影响,对非暴力犯罪的影响更是如此。犯罪的影响更是如此。环境的影响也非常重要,虽然有些人天生倾向环境的影响也非常重要,虽然有些人天生倾向于违反社会价值和社会规范,但是环境因素则于违反社会价值和社会规范,但是环境因素则或促进或制约着他们的这种先天倾向。或促进或制约着他们的这种先天倾向。具有犯罪倾向性的孩子长大后是否会成为累犯、具有犯罪倾向性的孩子长大后是否会成为累犯、惯犯,很大程度上却绝育社会环境对其神经生惯犯,很大程度上却绝育社会环境对其神经生物学问题的反应。物学问题的反应。生活中经历了苛责、社会排生活中经历了苛责、社会排斥和失败的孩子,终其一生都会有很高的反社斥和失败的孩子,终其一生都会有很高的反社会行为的犯罪风险。会行为的犯罪风险。第28页/共103页二、Eysenck的人格和犯罪理论“在很多方面,我们不赞同在二战后逐渐流行在很多方面,我们不赞同在二战后逐渐流行起来的各种社会学理论。我们认为,它们从根起来的各种社会学理论。我们认为,它们从根本上就与事实相违背,是错误的。本上就与事实相违背,是错误的。”“我们相信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是建立我们相信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是建立诸如犯罪预防和罪犯矫治等进展的基础。诸如犯罪预防和罪犯矫治等进展的基础。”心理学不仅为解决犯罪问题开辟了道路,而且心理学不仅为解决犯罪问题开辟了道路,而且人格的神经学基础是反社会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人格的神经学基础是反社会行为和犯罪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重要决定因素之一。Eysenck第29页/共103页(一)基本观点(一)基本观点犯罪行为是特定环境条件和神经系统特征交互作用的结犯罪行为是特定环境条件和神经系统特征交互作用的结果。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犯罪行为理论必须能同时经受住果。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犯罪行为理论必须能同时经受住神经生理学和个体独有的社会经历的检验。神经生理学和个体独有的社会经历的检验。环境、神经生理和人格因素的不同组合会导致不同的犯环境、神经生理和人格因素的不同组合会导致不同的犯罪类型。罪类型。“遗传因素在反社会行为和犯罪行为中起重要作用,这遗传因素在反社会行为和犯罪行为中起重要作用,这一简单的实施已经勿庸置疑。这并不意味着罪犯本身或一简单的实施已经勿庸置疑。这并不意味着罪犯本身或犯罪是天生的,它是某种独特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犯罪是天生的,它是某种独特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对教养的反应。很多其他环境因素都会增加既定经系统对教养的反应。很多其他环境因素都会增加既定个体做出某种反社会行为的可能性。个体做出某种反社会行为的可能性。”第30页/共103页(一)基本观点(一)基本观点人格有四种高阶因子:一个能力的高阶因子:G因子(一般智力)三个气质的高阶因子:外向性(extraversion)神经质(neuroticism)精神质(psychoticism)第31页/共103页图1 Eysenck的神经质和外向性人格维度示意图第32页/共103页外向性维度被认为反映了由大脑和脊髓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神经质代表了外周神经系统(中午神经系统之外的神经通路)的功能;对于精神质的神经系统机制,尚没有作出假设。第33页/共103页相关问卷英国Mandsley人格问卷Eysenck人格调查表(Eysenck Personality Inventory)Eysenck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EPQ_R第34页/共103页(二)各维度人格特质的基本内涵及其生物学基础1、外向性发生率:大约16%的人是外向型,另有16%的人是内向型,其余的为中间型。第35页/共103页1、外向性行为特征:典型外向:喜爱社交、冲动、乐观,他们渴望令人兴奋的事情和变化多端的环境。很容易失去耐心、丧失理智、变得具有攻击性。喜欢有人陪伴在身边、享受各种聚会,而且通常都很健谈。典型内向:含蓄、安静和谨慎,他们尽力控制自己的各种感觉,避免兴奋、避免改变、尽量回避社交活动。多数都是可靠、非攻击性、重视伦理标准的人。中间型:表现出外向和内向兼有的特征,但他们不像内向和外向的个体那样具有相同的特征和一致性。第36页/共103页1、外向性外向性维度可以被视为一个连续体,代表一种渐进的刺激需求,而这些刺激可以影响大脑的某些特定区域,其作用与品尝事物相似。在Eysenck看来,这些极度外向的人喜欢刺激是由其生理结构所决定的。与日常名词外向(extrovert)和内向(introvert)的区别第37页/共103页1、外向性外向者非常需要兴奋和刺激打破普通生活中的沉闷,所以他们很有可能做出违法的事情。外向者具有侵犯性,四处找机会惹事生非,喜欢恶作剧、开玩笑、寻找挑战、想法设法做出一些反常的行为,甚至是反社会的行为。第38页/共103页外向内向的生物学基础Eysenck的基本假设:个体在外向内向轴上的差异是由于他们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机制具有遗传差异所导致的,特别是网状激活系统的差异所致。网状激活系统(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RAS)是位于脑干中央部的结构细微而复杂的神经网络。功能:类似哨兵,可以激活和维持大脑皮层的唤醒,使大脑皮层保持警觉。第39页/共103页图2 网状激活系统(RAS)第40页/共103页Eysenck假定外向者和内向者经遗传得到的RAS与普通人的不同,他们的RAS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控制皮层的唤醒。外向者的RAS产生皮层兴奋的水平或皮层唤醒的效率似乎较低;内向者的RAS先天就表现出放大输入刺激的作用,它将皮层唤醒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结论:外向者需要寻求额外的刺激以获得最佳的皮层唤醒,内向者则总是避免刺激,中间型的人对中等数量的刺激即可得到满足。第41页/共103页外向者具有感觉寻求的强烈倾向,因此可以推测这种感觉寻求的倾向会使他们卷入到法律纠纷中。Eysenck的理论认为,绝大多数罪犯是外向型的人。关于酒精的影响。第42页/共103页2、神经质神经质有时也被称为情绪性,反映了个体在应对压力事件时做出生理反应的先天的生物学倾向。发生率:16%的人高于或低于平均数的一个标准差。第43页/共103页行为特征量表得分高的人,量表得分高的人,在应激时会持续地高度紧张。在应激时会持续地高度紧张。甚至在低应激条件下,这样的人也喜怒无常、甚至在低应激条件下,这样的人也喜怒无常、对小事情神经过敏、容易焦虑,他们还常常抱对小事情神经过敏、容易焦虑,他们还常常抱怨各种身体不适,如头痛、背痛和消化不良等怨各种身体不适,如头痛、背痛和消化不良等问题。他们的应激反应过度且很难回复到正常问题。他们的应激反应过度且很难回复到正常的平静状态。高度情绪化的人非常由可能患上的平静状态。高度情绪化的人非常由可能患上神经症。神经症。量表得分低的人量表得分低的人情绪稳定、冷静、举止温和,情绪稳定、冷静、举止温和,他们善于在应激、高度兴奋和紧急状态下保持他们善于在应激、高度兴奋和紧急状态下保持理智并做出适当的反应。理智并做出适当的反应。第44页/共103页神经质稳定性的神经生理学基础神经质稳定性维度与自主神经系统有关。(见图)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根据Eysenck的理论,情绪性差异是由于自主神经系统的不同敏感性造成的,它们都受边缘系统的调节。第45页/共103页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布图第46页/共103页神经质的人具有高度敏感的边缘系统,所以他们的情绪变化迅速且历时很长。尽管自主神经的激活似乎使个体处于一般性的唤醒状态,但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应对压力。应激反应的特异性倾向第47页/共103页Eysenck假设:情绪性高的个体比这一维度得分低的个体更有可能犯罪。情绪性作为一种内驱力,将推动个体采取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在高度情绪化的影响下,个体更容易受到原有习惯的影响。如果个体已经形成了反社会的行为习惯,高度情绪化者更有可能犯罪神经质对成年人犯罪影响最大,青少年次之,对儿童犯罪影响最小。第48页/共103页最可能卷入犯罪行为的人格类型?外向神经质第49页/共103页3、精神质目前尚未建立解释精神质特征的神经生理机制。但是,Eysenck认为体内高水平的雄性睾丸酮与低水平的单胺氧化酶和神经递质5-羟色胺一起在精神质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第50页/共103页3、精神质特征:冷酷、残忍、低社会性、非情绪性、漠视危险、仇视他人、行为怪异等。对他人怀有敌意,喜欢愚弄和奚落别人。要与在临床意义上脱离现实的精神病人相区别。第51页/共103页3、精神质Eysenck推测,精神质与外向性和神经质一样,将被证明是犯罪人群的一个重要特征。精神质尤其应该暴力型累犯的一个重要特质。与神经质不同,从儿童到成年的所有发展阶段,精神质都很重要。第52页/共103页小结:Eysenck理论一览表人格特质人格特质 神经生理学影响神经生理学影响高分高分低分低分外向性RAS,CNS刺激寻求刺激回避神经质自主神经系统紧张,不稳定冷静,稳定精神质过多的雄激素强硬温和第53页/共103页(三)基本的心理学原理:犯罪和条件化能力三种主要的学习方式: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学习社会学习仔细考察这三种学习过程,对于理解为什么有的人犯罪是非常必要的。第54页/共103页经典性条件反射第55页/共103页操作性条件反射基于个体知道特定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而形成。第56页/共103页观察学习第57页/共103页Eysenck:为什么有人会犯罪?“似乎由于存在某种安全保障,犯罪人不用太担心结果”。根据Eysenck的说法,被查获的、被判刑的和被监禁的罪犯,常常代表了犯罪群体中那些智力低下、受教育程度低、雇不起律师或者仅仅因为不走运的罪犯。因此,如果操作性学习是犯罪的主要因素,那么应该有更多的人犯罪,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能够从犯罪中获得好处。第58页/共103页Eysenck:为什么更多的人不犯罪?对大多数人来说,经典条件学习的影响远大于操作性学习的作用。大多数人遵纪守法是因为他们在童年时已经形成了对社会规范的条件反射。Eysenck相信,大多数人不参与犯罪活动:因为在一系列的尝试之后,人们已经在越轨行为和负性强化之间形成了牢固的神经联系;由于缺乏形成条件反射的能力,或者由于没有形成这种联结的适当机会,有些人没有形成适当的联结,他们就更有可能表现出越轨行为或犯罪行为。第59页/共103页个体差异巴甫洛夫发现,狗对铃声形成条件反射的能力有很大差异,理论上来说这是它们神经系统的个体差异所致。人类呢?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更难形成条件反射,是由其神经系统的生物差异所致。第60页/共103页条件化的良心(conditioned conscience)两个作用:一是阻止我们从事违禁活动;二是使我们在做了坏事之后产生负罪感。厌恶刺激出现的时间不同,条件反射的效果也不同。神经质的作用?行为(恰当的或不恰当的)=已形成的条件反射或习得的习惯x情绪性(具有放大作用)第61页/共103页 家庭、学校和运动场上普遍滋长的放任纵容,使得那些有助于孩子们形成条件反射的机会显著减少。其直接后果是孩子们长大后的条件化的良心很薄弱,导致更多的孩子将来从事犯罪和反社会活动。为什么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犯罪率增加?第62页/共103页小结罪犯作为一个群体,会表现出较低的皮层唤醒水平(内向性)、较高的自主唤醒水平(神经质)和相当的冷酷无情(精神质)。第63页/共103页(四)Eysenck理论的证据我们能找到支持它的研究吗?一些研究支持,很多研究结果否定了这种假设。关于研究设计:实验组与控制组关于犯罪类型第64页/共103页一些具体的研究Berman,Paisey(1984)Sila,Martorell,&Clemente(1986)Jamisom(1980)Bartol&Holanchock(1979)第65页/共103页关于Eysenck理论第一,该理论是少数几个全面阐释遗传在反社会行为中起何种作用的理论之一。我们需要继续研究它,也许经过一些修改可以增强它的解释力;第二,Eysenck的理论发现了环境与神经系统的交互作用特别是经由经典条件反射形成的部分。但是,他过于强调了经典条件反射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学习形式和中介(认知)过程的作用。第三,Eysenck的理论是独特的,因为他试图构建一个综合的具有普遍性的犯罪行为理论,这代表了一种心理学家的有益尝试。第66页/共103页作业:实验报告题目: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基于个案的研究实验日期:2010年10月27日包含的内容:1、案例陈述2、原因分析3、干预对策交纳日期:两周以后。第67页/共103页课堂讨论分享访谈转录的感受第68页/共103页三、精神病态:生物心理因素的一个研究焦点第69页/共103页案例Demara,F.W.一个伪造文件、冒充各种职业且不断接受高等教育的“超级骗子”。Neville Heath魅力十足,穷凶极恶、手段残忍第70页/共103页(一)关于精神病态精神病态(psychopath)通常用于描述一类在心理、人际和神经生理等方面明显异常的人。需要区分的名词:精神病社会病态反社会人格第71页/共103页1、历史背景:争议19世纪早期的法国精神病学家Philip Pinel认为有必要区分出那些具有自我中心、反社会行为(不一定犯罪),但是又没有明显心理疾病的人。“不伴谵妄的躁狂症”1837年,英国精神病学家J.C.Pritchiard 把这类奇特的临床患者重新命名为“悖德狂”(moral insanity):精神疾病的一种表现。1888年,德国精神病学家J.Koch建议采用精神病态卑劣(Psychopathic inferiority):现代精神病态术语的起源。第72页/共103页1952年,美国精神病学会为了避免症状描述和名称的增多,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DSM中正式采用了社会病态(sociopath)的名称,即社会病态人格障碍、反社会行为(sociopathic personality disturbance,antisocial reaction)。社会病态:习惯性地违反法律却不能从过去的经历中吸取教训的人,即那些缺乏适当社会化的惯犯。第73页/共103页1968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将社会病态更名为“反社会性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特指那些具有“从儿童或青年早期直到成年,始终漠视和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模式”的个体。第74页/共103页心理学家Robert Hare(1970)的工作原发型精神病态(primary psychopath)在心理、情绪、认知和生物学上具有明显区别于正常人或普通罪犯的特点。继发型精神病态(secondary psychopaths)由于严重的情绪问题或内心冲突而作出反社会行为或暴力行为的人。逆社会行为型精神病态(dyssocial psychopaths)他们表现的反社会行为是从亚文化(如家庭或帮派)中习得的。第75页/共103页当我们提到精神病态时,就是指的原发型精神病态。他们通常没有爆发性的暴力行为和极端的破坏性;他们也可能犯罪,也有很多并不犯罪。犯罪型精神病态(criminal psychopath):指那些具有反复的反社会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原发型精神病态。第76页/共103页2、精神病态的行为描述基于Hervey Cleckley的观点富有魅力的外表高于平均水平的智力通常没有中等或严重的心理异常表现(争议)自私和不能爱人或为他人付出情感病态性撒谎者不可靠、不负责、不可预测和冲动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丝毫自责和罪恶感从他人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能力非常有限具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病态刺激寻求第77页/共103页(二)犯罪型精神病态注意:很多精神病态者没有严重反社会行为的历史,而持续严重犯罪的人也不都是精神病态。“假如精神病态与犯罪和暴力有关,那么精神病态就是刑法体系中最重要也最有争议的心理学概念之一”。Stephen Poryer犯罪型精神病态者,他们似乎是“一个以冲动、冒险和反社会的生活方式为特征的具有强烈和支配和操控欲的群体”。第78页/共103页1、犯罪型精神病态的发生率在普通人口中的比例大约为1%,在成年囚犯中的比例约为15%-25%(Hare,1998);只有11%的在押犯人可以被划为精神病态(Simourd,Hoge,2000)。第79页/共103页2、犯罪型精神病态的犯罪模式犯罪型精神病态通常“缺乏正常的伦理和道德感受,按他们自己的准则生活。他们倾向于使用那些冷血的、工具性的威胁和暴力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无视社会规范和他人的权利”(Gretton et al.,2000).犯罪模式:极端暴力被刺激寻求和兴奋所驱使第80页/共103页(三)精神病态的心理测量常用测量工具:精神病态核查表(Psychopathy checklist,PCL)PCL-RPCL-SVPCL-YVP-Scan:research version(快速识别的筛查工具)第81页/共103页1、关于PCL编制目的:用于鉴别在监的男性罪犯、司法过程中或精神病人中的精神病态者。主要从情绪、人际关系、行为和社会方面对犯罪型精神病态进行评估所用资料:自我报告、行为观察和其他佐证材料量尺:0(从来没有)-2(经常有)量表得分30分以上可以被诊断为原发型精神病态。第82页/共103页Hare与Cleckley对精神病态行为描述的对照Hare的的PCL量表量表Cleckley的原发性精神病态标准的原发性精神病态标准外表迷人夸大的自尊感夸大的自尊感病理性说谎操纵他人操纵他人/欺骗欺骗缺乏负罪感情感浅薄情感浅薄冷酷并缺乏同情心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性行为混乱缺乏现实的长期目标缺乏现实的长期目标行为控制力差对刺激的高度需求对刺激的高度需求/易于乏味易于乏味不负责任外表迷人和高智力病理性自我中心病理性自我中心不真诚和伪善操控欲操控欲缺乏负罪感情感反应贫乏情感反应贫乏人际关系淡漠不可靠不可靠性生活冷淡无法执行其生活计划无法执行其生活计划冲动动机不良的反社会行为动机不良的反社会行为错误的判断没有妄想或神经症状极少自杀第83页/共103页信效度大量研究肯定的PCL-R的信效度第84页/共103页2、精神病态的核心因素两个因子人际关系和情绪异常的社会生活方式三个因子傲慢的、有欺骗性的人际交往冲动、不负责任的行为模式不适当的情绪反应第85页/共103页(四)心理生理上的差异精神病态行为是神经心理和学习或社会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尽管近年来的精神病态研究集中在心理测量上,但神经心理因素仍然是理解精神病态研究行为的一个重要成分。脑电波皮肤导电性心血管其他神经系统上的改变第86页/共103页1、精神病态的EEG研究(1)研究一致发现,精神病态者的异常EEG慢波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常人。(波,波,波,波)成熟阻滞假说(maturation retardation hypothesis)大脑发育延迟不成熟的脑电波模式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精神病态未成熟的EEG模式变得成熟了,而且他们的行为也向符合社会期许的方向改变。Hare等人发现,犯罪型精神病态的犯罪行为确实在40岁左右出现下降。第87页/共103页1、精神病态的EEG研究(2)正尖峰信号(Positive Spikes)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末年代末6060年代初,一些研究者注意到年代初,一些研究者注意到很多精神病态者和高度侵犯性的个体在睡眠时很多精神病态者和高度侵犯性的个体在睡眠时会出现一种变异的脑波节律。会出现一种变异的脑波节律。与正常人睡眠时的慢波活跃相反,与正常人睡眠时的慢波活跃相反,66%66%具有侵犯具有侵犯性的被试在某些皮层区(特别是颞叶),出现性的被试在某些皮层区(特别是颞叶),出现一种频率为一种频率为6 614cps14cps的自发性脑电波。的自发性脑电波。出现这种脑电波的个体做出侵犯行为之后仍没出现这种脑电波的个体做出侵犯行为之后仍没有任何的罪疚感,而且他有任何的罪疚感,而且他/她完全能意识到侵犯她完全能意识到侵犯或暴力行为的发生。或暴力行为的发生。第88页/共103页小结精神病态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指导40岁左右或以后才发育完全高度侵犯性的精神病态者可能还具有其他异常的脑电波模式必须谨慎对待脑电活动与精神病态之间的复杂关系关于精神病态的分类因果关系问题第89页/共103页2、大脑半球不对称和缺陷Hare的假设:犯罪型精神病态表现出两个大脑半球间的平衡关系异常,在语言处理和情绪或唤醒状态中都是如此。犯罪型精神病态者似乎在组织某些知觉加工和认知加工时特别怪异。他们的左脑似乎存在某种程度的语言加工缺陷,因为他们对言语顺序加工的以来程度不像正常人那么高。当言语任务难度提高时,非精神病态者将越来越依赖于左脑加工信息,而精神病态者则更多地依靠右脑。第90页/共103页2、大脑半球不对称和缺陷左脑活跃假说:精神病态者在那些需要左脑参与的各种任务中表现出缺陷。情绪悖论(emotional paradox):精神病态者对情绪线索和情境的抽象判断表现正常,但是他们在生活中运用情绪线索指导判断和行为则存在缺陷。换言之,他们有能力谈论情绪线索但缺乏在现实中使用情绪线索的能力,这种缺陷似乎是由于左脑的加工障碍造成的。第91页/共103页2、大脑半球不对称和缺陷相关支持证据:左利手的研究第92页/共103页3、额叶的神经心理学研究精神病态者可能患有额叶病变或机能障碍。额叶:担负着大脑的执行功能成功的精神病态者不成功的精神病态者额叶功能障碍并不仅仅局限于精神病态者,它可能也是很多其他类型罪犯的特征。第93页/共103页4、刺激寻求很多精神病态者的行为代表了一种极端的刺激寻求(Stimulation seeking)形式。假设:精神病态者不能从环境中获得完全的感觉冲击,因此他们总是寻求更多的刺激。由于大脑皮层的唤假设:精神病态者不能从环境中获得完全的感觉冲击,因此他们总是寻求更多的刺激。由于大脑皮层的唤醒不足,只有获得更多的刺激才能使大脑皮层维持足够的唤醒水平。醒不足,只有获得更多的刺激才能使大脑皮层维持足够的唤醒水平。研究证据研究证据第94页/共103页5、大脑皮层的最佳唤醒水平有机体总是试图把刺激维持在最佳水平。刺激:一定数量的感觉和由大脑皮层加工的信息(倒U型)。Eysenck的观点RAS唤醒降低皮层的唤醒水平适应或习惯化:重复的刺激和不中要的刺激将被RAR阻断过滤,进而避免大脑皮层对无意义细节的加工。第95页/共103页5、大脑皮层的最佳唤醒水平假设:精神病态者的RAS抑制功能缺陷或过度的习惯化特性导致了他们对兴奋和刺激的病态需求。因此,精神病态者会做出各种行为来维持皮层的最佳唤醒水平。研究证据:回避学习实验。第96页/共103页6、周围神经系统(PNS)的研究精神病态者和普通人对刺激的反应性有显著差异。假设:精神病态者的交感神经对压力刺激不能有效地做出反应;副交感神经做出反应的速度比非精神病态者更快。研究证据:皮肤导电性第97页/共103页7、自主神经系统的相关研究焦虑降低是学习避免疼痛或压力情境的重要因素。(Lykken,1957)精神病态者缺乏焦虑的体验,因此他们学习回避令人不快的事物时会非常困难几个有趣的实验回避学习(Lykken,1957)Schachter,Latane,1964第98页/共103页关于精神病态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的四个推论1、自主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的低唤醒水平2、回避学习的缺陷3、如果引导精神病态者的情绪环境,就能使他们从过去的经历中吸取教训。4、用金钱等适当的诱因进行奖励,精神病态者也能像其他人一样从过去的经历中学会避免嫌恶的结果。第99页/共103页(五)精神病态者的童年精神病态是生物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学习因素三者错综复杂的交互作用的产物。就算我们认可神经生理上的缺陷是精神病态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但也并不意味着精神病态具有遗传性。根据Eysenck的观点,精神病态的神经系统可能阻碍了快速的条件化作用以及侵犯行为与惩罚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第100页/共103页(五)精神病态者的童年精神病态的产生还可能是遗传、子宫内中毒、难产、性格及其他早期发展因素对神经系统的某些过程产生的影响,使得有些孩子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和精神病态特征。精神病态的特征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很早就能鉴别出来。关于终身持续型犯罪人(LCP)第101页/共103页(六)再犯率以及治疗和康复策略研究表明,精神病态者的再犯率非常高;高累犯率也是男性青少年犯罪型精神病态的一个特点。目前,基于对各种治疗方案有效性的检验,还没有发现哪种治疗方案能有效治疗如今司法系统中的成年犯罪型精神病态。这并必然意味着精神病态者的自我中心、麻木不仁的态度及其行为是不可改变的,只是还没有找到对精神病态者起效而且方法稳妥的治疗措施或“再社会化”程序。第102页/共103页感谢您的观看!第103页/共103页

    注意事项

    本文(法学犯罪心理学.pptx)为本站会员(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