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卷.docx
-
资源ID:73188890
资源大小:508.85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教师资格《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卷.docx
2023年教师资格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卷1.【单项选择题】(江南博哥)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肪分子中氢的含量比糖类多B.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化合物形式存在C.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有氨基酸组成D.胰岛素和性激素都属于蛋白质类激素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脂肪分子中氢含量比糖类多,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多,是主要的储能物质,A项正确。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B项错误。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C项错误。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性激素是脂质类激素,D项错误。2.【单项选择题】在一片约55公顷(hm2)的森林中,研究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鹧鸪,分别用一个较重的脚环作为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的110只鹧鸪中有10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森林里鹧鸪的种群密度()只hm2。A.略大于275B.略小于275C.略大于5D.略小于5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将该森林中鹧鸪的总数记作N,第一次捕获并做标记的鹧鸪数记作M,第二次捕获的鹧 脚环脱落,使公式中的m值小于实际值,则所求的N值将会偏大,大于275,故而种群密度略大于5只hm2。3.【单项选择题】图3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所观察到的情况。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是()。A.a、b、cB.a、c、bC.c、b、aD.c、a、b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较细的分支汇集而成的较粗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据此可知,图中的a是静脉,b是毛细血管,c是动脉。所以能正确表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是c、a、b。4.【单项选择题】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森林恢复后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一般可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A项正确。森林恢复后,植物类型增加,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就会更加明显,光能利用率提高,从而提高了林地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项正确。从题目中可看出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丰富度低,C项正确。初生演替是指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消灭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生物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而被严重破坏的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退化林地上的原有生物未被完全消灭,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次生演替,D项错误。5.【单项选择题】图1表示用云母片(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的不同部位,从右边用光照射,胚芽鞘的生长状况是()。A.甲和乙都向右弯曲B.甲和乙都向左弯曲C.甲向左弯曲、乙向右弯曲D.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生长素由胚芽鞘尖端产生。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其运输方向有两个:其一,在顶端横向运输;其二,由形态学上端向下运输。生长素的分布在顶端横向运输受单侧光的影响,向光一侧分布少,背光一侧分布多。因此当生长素向下运输时,顶端下部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细胞生长慢,从而弯向光源生长。题中插入的云母片是不透水的,能使生长素的运输被阻断。甲图中的处理阻断了胚芽鞘顶端背光侧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顶端下部背光侧的生长素分布反而少了,结果使胚芽鞘向左弯曲。乙图中云母片插在顶端下面,不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向光弯曲。故本题选C。6.【单项选择题】对于蓝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个细胞的直径虽比细菌大,但肉眼是分辨不清的B.蓝藻是自养的原核生物C.蓝藻的叶绿体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D.发菜属于蓝藻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蓝藻单个细胞直径虽比细菌大,但比真核细胞小,肉眼是分辨不清的,A项正确。蓝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但含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素,属于自养型原核生物,B项正确、C项错误。发菜,又称发状念珠藻,属于蓝藻门念珠藻目,因其色黑而细长,如人的头发而得名,可以食用,D项正确。7.【单项选择题】自养生物与异养生物在同化作用方面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需要光B.是否需要H20C.能否将有机物转化成所需的物质D.能否直接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同化作用(又叫作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即生物体利用能量将小分子合成为大分子的一系列代谢途径。自养生物: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自身的有机物的生物,如蓝藻、硝化细菌、绿色植物等。异养生物:只能从外界摄取现成有机物的生物,如绝大多数动物、真菌等。因此自养生物与异养生物在同化作用方面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直接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故本题选D。8.【单项选择题】植物的无性生殖在农业生产上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实例不属于无性生殖的是()。A.蟹爪兰嫁接到仙人掌上B.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C.用葡萄的枝条进行扦插D.用玉米种子繁殖后代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玉米种子繁殖后代是有性生殖,因为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过程。9.【单项选择题】父亲表型正常的一名男婴,从母亲处遗传到一个隐性致病基因,若该男婴表现出相应的病症,不可能的原因是()。A.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B.该基因在x染色体上C.父亲是该基因的携带者D.该基因在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上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男婴父亲表现型正常,该男婴从母亲处遗传到一个隐性基因而患病,因母亲不含有Y染色体,故该基因不可能存在于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故本题选D。10.【单项选择题】欲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下列可选用的材料是()。A.百合花药B.马蛔虫受精卵C.蝗虫的精子D.蛙的血液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由于进行减数分裂的精原细胞多,因此一般选择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官,如蝗虫的精巢、小鼠的睾丸等。百合花药是产生雄配子的器官,该器官中进行着旺盛的减数分裂过程,并且产生的花粉数量较多,适宜作为观察材料,A项正确。马蛔虫受精卵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属于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B项错误。蝗虫的精子是减数分裂的结果,已经完成减数分裂过程,不再分裂,将与卵细胞完成受精作用,C项错误。蛙的血细胞是成熟的动物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因此观察不到减数分裂,D项错误。11.【单项选择题】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其原因是()。A.能产生新基因B.发生的频率高C.能产生大量有利变异D.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基因突变可以产生等位基因,从而出现新的生物性状,但是表现型不一定会发生变化,有利于生物的进化。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频率比较低,而且是不定向的,生物的进化方向是由环境的选择作用决定的。12.【单项选择题】图1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B.X中的物质可通过Z进入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处于始终不变状态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图中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若饮食过咸,则血浆渗透压会升高,A项正确。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通过淋巴进入血浆,B项正确。肌细胞无氧呼吸的代谢产物是乳酸,可导致组织液中的pH略降低,C项正确。内环境理化性质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D项错误。13.【单项选择题】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图1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现有多个上述线性DNA分子,若在每个DNA分子上至少有1个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经该酶切后,这些线性DNA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DNA片段种类数是()。A.3B.4C.9D.12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每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后会留下特征性的黏性末端,同时,一次切割后,会把DNA分割成两个片段,且经不同的内切酶切后的片段不一样。如果将图中的三个切割位点自左至右依次标为甲、乙、丙,由甲处切,可产生两个片段,即a和右边的b+c+d段,如果只从乙处切,就有a+b和c+d段;如果只从丙处切,就有a+b+c和d段;甲、乙同时切,就有a、b和c+d段;乙、丙同时切,就有a+b和c、d段;甲、丙同时切,就有a、b+c、d段三种片段;甲、乙、丙三者都同时切,就有a、b、c、d三种片段。故本题选C。14.【单项选择题】被生锈的铁钉刺伤后,应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消毒,该血清中含有的物质和所属的免疫类型分别是()。A.抗体、特异性免疫B.抗原、特异性免疫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某种特定类型的抗毒血清能使接种者得到特定的免疫性能。如被蝮蛇咬伤,则可以注射蝮蛇抗毒血清来消除蝮蛇毒素。因此,破伤风抗毒血清属于抗体,注射破伤风抗清消毒属于特异性免疫。另外,感染病毒、病菌之后应注射抗体,帮助机体抵抗外来侵害;感染之前应注射抗原,使机体在再次受到抗原刺激时能更快速地产生抗体,抵御侵害。15.【单项选择题】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各有特点。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消耗能量,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不消耗能量C.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D.神经递质可能存在于细胞内,也可能存在于细胞外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的电流方向相反,A项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消耗能量,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同样需要消耗能量,如递质的释放,B项错误。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C项错误。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即存在于细胞内,释放出细胞后,存于细胞外的组织液中,D项正确。16.【单项选择题】关于消化与吸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唾液和小肠液都参与米饭的消化B.胆汁中含有的脂肪酶能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C.胃中初步消化蛋白质,是因为胃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D.小肠内壁有很多皱襞及绒毛,扩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淀粉在口腔中经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变为麦芽糖;麦芽糖经小肠液中的麦芽糖酶的作用,消化为葡萄糖,A项正确。胆汁是肝脏分泌的消化液,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但可以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利于脂肪的消化,B项错误。胃液中有胃蛋白酶,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C项正确。小肠绒毛的存在,扩大了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D项正确。17.【单项选择题】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中能够产生杀虫毒素的基因转移到棉花体内,成功培育了一系列抗虫棉品种,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独立自主研制成功抗虫棉的第二个国家。该项生物技术属于()。A.克隆技术B.转基因技术C.发酵技术D.细胞工程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另一种生物的基因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作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可以有目的地改变生物性状。转基因技术在制药、遗传病的诊断、农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被广泛地运用。转基因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品安全问题。我国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一种抗虫棉,它含有苏云金芽孢杆菌中控制合成毒素的基因,科学家采用的技术是转基因技术。18.【单项选择题】有酒窝(B)和无酒窝(b)是一对相对性状。一对有酒窝的夫妇生了一个无酒窝的儿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A.BB、BbB.BB、bbC.Bb、BbD.bb、bb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有酒窝夫妇的基因中都有一个B基因,生了一个无酒窝儿子,则该儿子的基因型为bb,说明这对夫妇必须各含一个b基因,故该夫妇的基因型都为Bb。19.【单项选择题】某病人验尿时发现尿中有血细胞,可能的原因是()。A.图中的通透性发生改变B.图中与之间发生堵塞C.图中的功能产生障碍D.图中动脉和静脉的结构发生改变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水和其他物质都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原尿流入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大部分水被重吸收,又回到血液中,剩余的部分形成尿液被排出体外。当肾小球的功能受损时,血细胞会进入肾小囊腔,进而流入肾小管,但是肾小管对血细胞没有重吸收作用,因此血细胞会随着尿液一起排出体外。图中是肾小球,是肾小囊,是肾小管,里面是尿液。20.【单项选择题】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节的教学中,教师既要将“环境因素对生物的生活有影响”这一实验结论、实验探究的过程及使用的方法与实验带给学生的“珍爱生命”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同时又要突出该实验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A.学习目标的全面性和多元性B.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和开放性C.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探究性D.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和自主性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课题的学习,一方面将知识(环境因素对生物的生活有影响)、能力(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与情感(珍爱生命)三者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探究能力培养”这一学习目标,体现了学习目标的全面性和多元性。除题干中A、B、C、D四项描述的四个特点外,研究性学习还具有“学习主体的全员性和互动性”的特点。21.【单项选择题】在进行“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教学时,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然后分析不同血管的特点。该教学方式属于()。A.讲授式教学B.发现式教学C.实验演示式教学D.小组合作式教学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教师指导学生观察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属于演示实验。故本题选C。22.【单项选择题】“通过查阅某些生物的区域分布资料,调查、观察、讨论,提高自主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一节的教学目标之一。关于该教学目标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B.该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C.该目标是能力目标D.该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三维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中,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教学策略所产生的过程性的体验和学习,最终达到一种授之以渔的目的。故本题选B。23.【单项选择题】在“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节的教学中,教师事先在云平台上上传自制的多段针对重、难点的微视频。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微视频,基础好的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通过重播和暂停强化记忆、加深理解。课堂上,教师根据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讲解、答疑,指导学习,突破重难点。这样的教学着重体现的课程理念是()。A.面向全体学生B.倡导探究性学习C.提高生物科学素养D.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题中的教学兼顾了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面向每一个学生,兼顾全体学生,这样的教学着重体现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24.【单项选择题】在“生态系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播放了一段池塘生态系统的视频,为了便于学生更加直观地进入教学状态。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电视录像作为直观教具,电视录像这类直观教具的不足是()。A.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B.便于形象地创设教学情境C.不可做快、慢速播放的技术处理D.使用过程中难于及时反馈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电视录像的优点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生动逼真地表现生物的动态形象和行为;可做快、慢速播放的技术处理;便于形象地创设教学情境;声像结合,易于重播。不足为:使用过程中难于及时反馈;需要一定的设备和环境条件。故本题选D。25.【单项选择题】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很多学校都有的“月考”属于()。A.配置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配置性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背景、性向和学习兴趣,以便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安排适当的学习过程,施予适当的教学和辅导,如性向测验、综合入学测验等。诊断性评价旨在发掘、鉴定学生的学习困难或教学缺失情况,供调整教学方案参考,如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平时测验等。形成性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状况以及教学的可能缺失,作为调整课程、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依据,如各级学校目前举行的年段考试、期中考试、月考等。终结性评价旨在评定学习的进展和成就,作为成绩报告或教育决策的参考,如各级学校在学期末举行的期末考试。故本题选C。26.【简答题】葡萄既可房前屋后栽种,又可大田种植;生食可口开胃、营养丰富,又可深加工,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深受人们喜爱。幼苗可购买,也可选择性状优良的葡萄在枝条适当的位置作环剥处理,再用肥沃疏松的土壤覆盖,约一个月后环剥处开始生根,即可从母枝上剪断,移栽入含腐殖质较高、土质疏松的沙土壤中,就可长成一棵新的植株。(1)上述繁殖葡萄的方法叫作_,与扦插相比植株更易成活。(3分)(2)当土壤板结时要及时松土,这主要是为了_;必须让葡萄枝条沿葡萄架生长的目的是_。(6分)(3)葡萄果实的丰富汁液主要存在于果肉细胞的_中;利用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酿造葡萄酒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在密闭环境进行外,还必须保持_。(6分)我的回答:参考解析:(1)压条(2)满足根部对氧气的需要;使葡萄植株顺利生长结果(3)液泡;适宜的温度解析:(1)压条是将植物的枝、蔓压埋于湿润的基质中,待其生根后与母株割离,形成新植株的方法。题目中繁殖葡萄的方法是压条,与扦插相比植株更易成活。与利用种子繁殖相比,这种繁殖方式的优点是能够保留母本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的速度。(2)植物的根进行有氧呼吸时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当土壤板结时,土壤中的氧气减少,不利于根的呼吸。土壤板结时要松土,这主要是为了满足根部对氧气的需要,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葡萄架可以支撑葡萄枝条,有利于枝叶的呼吸和光合作用等,同时葡萄果实重量很大,单靠枝条难以承受,因此还需要葡萄架承受部分重量。(3)液泡中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有无机盐、氨基酸、糖类以及各种色素。因此,葡萄果实的丰富汁液主要存在于果肉细胞的液泡中。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葡萄酒的酿造离不开酵母菌的发酵作用,这种发酵作用要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并且还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27.【简答题】图6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问题:(1)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是_,图中其余的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_。(6分)(2)该图只表示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图中没有表示出的有_。(3分)(3)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3分)(4)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重金属污染,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_。(3分)我的回答:参考解析:(1)戊;消费者(2)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3)戊甲己乙(丙)丁(4)丁解析:(1)生产者是食物链的起点。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方面起重要作用。由食物链和食物的特点及图中箭头可知: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是戊,图中其余的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该图只表示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表示出的成分有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3)书写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该生态系统中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戊甲己丙丁,戊甲己乙丁,戊己丙丁,戊庚丙丁,戊己乙丁。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戊甲己丙丁或戊甲己乙丁。(4)生物富集的特点: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含量逐渐升高。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重金属污染,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丁。28.【材料分析题】材料: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调查学情、反馈教学、促进学习、引发思考等而采用的常规教学形式。以下是一段课堂教学实录(片段),课题是“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师:(用幻灯投影蝴蝶)同学们,这是什么生物啊?生:(沉默)师:这就是蝴蝶啊,你们平时在什么地方见过蝴蝶啊?生:(沉默)师:在草地上、池塘边见过蝴蝶,对吧?生:(点头)师:同学们不用紧张,就当后面的听课老师不存在,好吗?生:(齐答)好。师:你们在显微镜下看过蝴蝶吗?生:(摇头)没有。师:你们想在显微镜下看看蝴蝶吗?生:(齐答)想。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板书课题)(1)指出以上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存在的问题。(10分)(2)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10分)我的回答:参考解析:(1)教师所提的问题与知识关联小,没有思考价值。这种提问方式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这种提问方式违背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求知;这种提问不能使学生通过思考问题的答案逐步认识事物,抓住问题的本质;这种提问与课上所学其他知识“脱节”,不能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旧知识;教师用这种提问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不能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获得改进教学的反馈信息。总之,这种提问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学,反而会导致学生思维停滞,甚至会扰乱课堂教学纪律。(2)问题在于教师没有正确地理解“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以为多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教师要正确理解并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本次课中建议不要提问,可用显微镜的发展史,说明显微镜在推动生物科学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直接引入课题。29.【材料分析题】材料:某学校生物教师在讲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课时,进行了以下活动。一、导入师:人要维持正常的生活,不仅需要进食,而且需要进行呼吸。婴儿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标志着人体开始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并排除体内产出的二氧化碳,从此,人的生活就离不开空气了。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人体的呼吸是怎样进行的呢?我们如何保持呼吸系统的保健卫生呢?二、展示挂图1要求学生深呼吸,感觉呼吸系统的组成。2出示“呼吸系统组成”挂图,让学生阅读、观察并完成图IV-25“呼吸系统的组成”,统一答案。三、分组讨论提出问题:为什么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各组选派代表回答问题,其他各组进行适当地补充和修改,统一答案。说出自身体会后,观察幻灯片上的“吞咽与呼吸”关系图。问题:(1)在上述材料中,该教师主要用了哪些变化技能?(8分)(2)简要说明变化技能的应用原则与要点。(12分)我的回答:参考解析:(1)运用了视觉通道、媒体的变化:展示挂图和幻灯片,并与讲述相结合。学生活动安排的变化:安排了学生自主观察和小组讨论的活动。(2)运用变化技能应遵循的原则与要点: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针对具体的教学目的确立不同的变化技能。选择变化技能时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兴趣、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特点。各种变化技能之间:变化技能要能与其他技能之间的连接要流畅,要有连续性。变化时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之后,就进入教学过程。变化技能应用要有分寸: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同于戏剧表演,变化技能不宜使用过多。30.【教学设计题】某版本义务教育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部分内容如下。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社会行为等。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innatebehavior)。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Learnedbehavior)。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动物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要求:(1)根据上述材料,设计一个探究动物行为的方案。(2)设计本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弄清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我的回答:参考解析:(1)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探究方案:提出问题: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吗?做出假设: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实验目的:理解学习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实验材料:小鼠、纸板(用于制作“迷宫”)、制作“迷宫”的各种工具,小鼠食物,笼子若干。方法步骤:从迷宫的入口放入小鼠,同时在出口放置食品一记录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一重复上述实验过程57次,记录实验数据。注意事项:通道的宽度要便于小鼠反折,实验前使小鼠处于饥饿状态。实施计划:认真统计小鼠需要经过几次“尝试与错误”才能通过“迷宫”,吃到食物。实验结论: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2)教学过程:采用谈话式教学法,边放录像边和学生对话,借此组织教学。组织教学时,教师应注意选择典型的动物行为引导学生注意观看。选择的行为有以下内容:奔跑、游泳、飞翔、爬行、游走等,可以是取食、繁殖、攻击、防御等行为。特别注意提示学生:动物竖起耳朵、注目凝视、改变体色、静止不动等都是动物的行为。加入拟态、警戒色等动物行为加深学生理解。(对于动物的奔跑、取食、攻击、逃跑等行为学生很容易理解,但对于动物竖起耳朵静听、注目凝视以及静止不动这些都是行为,可能有的同学不能很好理解,及时抓住时机启发学生理解动物的行为。例如可要求学生观察鼠妇的假死行为)录像观看完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刚才播放的录像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学生能够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本节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两点去区分:一是行为是否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二是动物的某种行为是否生来就有。此处是一个难点,就典型事例加以引导:教师:狼孩毕竟还是人,他能直立吗?学生:能。教师:狼孩为什么能直立而狼不能直立呢?学生:他毕竟还是人,是由人生的。教师:很好。这说明他的这种直立行为是由人的遗传因素决定的。那么,我再问大家,这个狼孩平常习惯于直立呢,还是习惯四肢着地爬行呢?学生:肯定是四肢着地爬行的时候多。教师:那么,他为什么不直立行走而要四肢着地爬行呢?有时候,很简单的问题或许因为某种原因,而不能答出。若不能答出或有其他答案,教师及时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引导,找出准确答案。最终让学生明白这么一个道理:狼孩之所以能身体直立是因为他的遗传物质决定着他的行为特征;狼孩之所以四肢着地爬行是因为他的后天生活的环境狼窝没有给他学习直立行走的外界条件。继续观看录像,引申教学内容选择猎豹捕食、两只雄性鹿或猴子争斗、逃奔的黄鼠、野兔或羚羊、蜜蜂采蜜、鸟类的育雏行为和迁徙行为等画面让学生观看并理解:同种的个体互相争斗是为了保存自己的生存空间或食物;猎豹捕猎羚羊,羚羊躲避逃奔都是于自己生存有利的。鸟儿的育雏行为和迁徙行为有利于它们繁殖后代;蚂蚁、老鼠、蜜蜂等动物具有贮藏食物的行为,有利于它们度过食物稀少的季节等。然后,引导学生对课本所给资料所示的图片进行比较并讨论。最后组织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刚才,大家对课本的资料进行了讨论。现在,我们以小组形式交流一下各组的意见。第3组:我们认为小袋鼠如果没有爬向妈妈育儿袋的本能,它就不可能成活。所以,小袋鼠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是最基本的生存行为。教师:噢!你们认为先天性行为是最基本的生存行为。哪个组来说说对资料2的理解呢?好,第1组来说说。第1组:我们觉得蚯蚓走迷宫是学习行为。这个迷宫是人为设置的,所以,蚯蚓最终学会了走迷宫是一种学习行为,学习行为要比先天性行为复杂得多,同样是生存,学习行为比先天性行为适应性强。教师:很好,你们组认为学习行为比先天性行为的适应性强。第7组再来说说对于资料3你们是怎么理解的?第7组:我们认为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的金鱼喂食,它不辞劳苦就像一个慈爱的妈妈。教师:噢!你们对资料3得出这样的结论。也不错。那么,咱们每个人都有妈妈,想想看,在你的生活中,妈妈总是含辛茹苦地为你不停付出。所以,咱们每个人都应该永远记住:要热爱自己的母亲。好,现在我们还是回到课本上,接着讨论资料3和资料4,哪个组再来说说呢?好吧,让第8组说说看。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动物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让学生学会随时总结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小结教学内容,巩固练习,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