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7篇.docx
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7篇 我们知道教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7篇】,欢迎大家来阅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译、愧”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着”。 2.默读课文,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 3.了解两篇短文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来介绍金字塔,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 4.根据两篇短文介绍的金字塔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金字塔的图片。学生发言,说说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 2.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一下不同的对金字塔的介绍有什么不同。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金字塔夕照 朗读课文。课文是什么体裁?结构是怎样的?(写景散文。“总分”结构。) (1)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 (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与周围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开阔雄浑的画卷。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金字塔比作金山。 “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是感叹句。改为陈述句是:真是一幅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 (3)第3自然段写对“金字塔”这个汉文译名来历的思考。 (4)第4自然段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令人难忘。 全文描写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和的思考,表达了对金字塔这一人类建筑奇迹的赞叹之情。 2.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本文是一篇图文结合的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篇说明性质的文章。 (1)本文由两部分组成: 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读图和筛选信息。说一说你从这一部分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胡夫金字塔重量约600万吨,体积约258万立方米,塔底面积约52900平方米。 生2:胡夫金字塔位于开罗郊外的沙漠里。(引导:读图,有骆驼说明是在沙漠里。) 生3:金字塔历史悠久。(建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 生4:金字塔外观雄伟。(“共用230万块石头建成,平均每块重2.5吨。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底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 (引导: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金字塔的雄伟。) 生5:工艺精湛。(“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引导: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生6:设计巧妙。(两个“正好”突出了这一设计的巧妙。) 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利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筛选概括信息。 这一部分主要讲了古埃及悠久的文明和取得的成就。 有哪些成就? (建造了金字塔,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精湛的造船技术、采石技术、造屋技术,石窟陵墓、神庙等建筑成就。) (2)金字塔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的结晶,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你能搜集资料,回答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吗?(答案不,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金字塔是一伟大奇迹,体会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包含两篇短文,体裁各不相同,描写的都是金字塔,但角度各异。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描写一处景物的方式有很多。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查找相关资料,试着介绍一下金字塔吧。 板书设计 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写景散文)金色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演示黄河变化的过程,学生从中有所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近2000年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教育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准备: 黄河图片、有关黄河的视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 1、导入: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的位置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地图,让学生看看黄河在哪?(学生对黄河有个初步的认识) 2、检查预习情况。 (1)看看有哪些同学收集了关于黄河的资料。(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读一读) (2)预习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指生回答。(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 二、各自读文,感知课文大意。 1、各自读文,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读后进行评价。 3、学生质疑提问,教师注意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 4、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再请学生读第三自然段,教师给与朗读上的指导。 5、出示视频,黄河流域的近况。看了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师巡视指导。 三、围绕几个主要问题组织学生学习。 1、学生自主学习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联系吗?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小组合作学习,填在括号里。(师参与学生小组学习给与指导) 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联系所造成的后果治理方案 3、交流所填内容。(结合学生说的,师完成部分板书) 4、请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多读几遍。(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文章中所用修辞等等) 5、师:从这篇课文中,你懂得了什么?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6、拓展延伸: (1)结合你的生活说说,你知道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针对这种行为我们应怎么办? (2)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想想看你们还知道哪些课文也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只有一个地球) 7、作业。 (1)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子。 (2)小组合作办一期以保护环境为内容的手抄报,看看哪组同学做得。 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以前“摇篮” 现在祸河原因(自然原因、人类破坏) 治理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3、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教学重难点 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教学媒体准备使用 准备“爬山虎”图片,提前布置学生观察感兴趣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自由读记,标出本组所学生字。 小组读认,读中正音。 全班交流读,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听写词语,注意书写正确规范。(自我表现) 4、选择两个词语造句。(小组交流) 二、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齐读。 同桌互读,一人随意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疑说话: 提出不懂的词语,共同交流解题。 自由选择一组词,说一段话。 三、我的发现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细腻之处。 3、为何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这么细致、具体? 4、分角色读“小林”“小东”的话。 5、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课后从其他阅读材料中摘录类似的语句,积累在摘抄本上。 四、成语故事 1、认识事物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学生通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4、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明白“观察”与成绩的必然联系。) 5、交流成语含义。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胸有成竹”的意思。 五、日积月累 1、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作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 2、学生小组内读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老师巡回倾听,给予帮助。 3、抽读正音。 4、细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 5、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6、拓展:课后有兴趣的话,用一种花名,依照短文的句式说两句话。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色的吗?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林吗?激发学生兴趣。 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红树林(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指读课文,想一想: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红树林的?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 3.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美读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作业布置: 1、摘抄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红树林 神奇 美丽 奉献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篇5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母亲发现儿子感冒了,准备照例自己用药给他治病门后又改变了主意,让他自己独自到医院看病。母亲用这种方式对儿子。磨练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本文从母亲尽责的独特视角,反映了母爱的广袤深远。文章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让人真切感受到浓浓的母爱。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依赖性较强,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学习本课,不但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而且要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炼自己,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 理解“打蔫儿、喋喋不休、按图索骥、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3. 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 教学过程: 一、 背诗导入,质疑母爱 1、背诵游子吟同学们,你们会背很多诗歌,刚才我们已经展示了,还记得这一首吗?游子吟 2、千百年来,母亲的爱就像这贴身的衣服,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力量。你摔倒了,母亲会-(生接答)你饿了,母亲会-( )你生病了,母亲会-() 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是怎么想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板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按要求自由读文。 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把不熟悉的词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利。 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打蔫儿 拖沓 喋喋不休 按图索骥 艰涩 忐忑不安 深深谴责 聊胜于无 指名读准词语 学会看病教案设计 头两个词文中是描写谁的?(病中的儿子),“打蔫儿”是怎样的?(显得没精神,头抬不起来,)“拖沓”形容什么?(步子沉重)这两个词正描写出儿子病时无力的模样。 师:儿子还没有成年,病中的他显得那么虚弱。此时此刻,他多么需要-(生接答) 生活中如果你病了,你的妈妈会怎样做?(生自由回答)但文中的母亲却是怎样做的? 概况全文大意。谁能把这两个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 潜心会文,读懂母爱 (一)创设情境,体会狠心 1、师:在你看来,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呢?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是怎样的母亲?谁来找到这句话,读一读。 2、出示“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看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板书“狠心”) 师:你从这句话哪个词读出了母亲的狠心? 生自由回答。(体会“雪上加霜”)“雪上加霜”指什么?(让儿子独自看病) 是呀,儿子不过十二三岁,还从未一个人去过医院,我却让他在生病发烧时去医院,所以-“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看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3、文中哪些语句具体表现了母亲的狠心呢?生自由答。 出示“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这句话里哪个词最能表现母亲的残忍? (板书:逼问)怎样问才叫逼问?(步步紧追,问了再问)逼问谁?(逼问病中的儿子) 4、师生对读,体会狠心 我来演母亲,谁来演我儿子?只读母子间的对话。 儿子烧的滚烫,我没有马上给他找药,却逼问他,要他同意独自上医院,这怎能不让人觉得“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 从这段对话中,你体会到这是什么样的母亲? 生:这是个的母亲,这是个的母亲(冷漠、残忍) 分男女生对读,带着这种冷漠、残忍,女生来读母亲的话,男生读儿子的话,相机指导读出逼问的语气和儿子虚弱的语气。 小结:孩子都病得打蔫儿,一般的母亲想都不敢想让他独自去医院,文中的母亲却逼着儿子做出了如此大胆的决定。我怎能不想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 5、想像补白,情境写话 播放音乐,分组写话。儿子独自去看病,会遇见什么困难呢?想象一下, 、在寒冷的大街旁,儿子拖沓着脚步,焦急地张望着,出租车怎么还没有来呢?想像儿子是怎样冒着严寒站在街边等车的,写一段话。 、在拥挤的医院大厅里,儿子是怎样孤零零地排队挂号看病的? 、在散发着浓浓药味的注射室里,耳边是病孩尖利的哭声,眼前是别人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儿子会怎样想,会怎样做? 6、交流写话,引读煽情: 学生读自己写的话,引导学生反复读: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因为在孩子生病时 引读:是呀,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因为就是想锻炼他相机理解“按图索骥”。师:第一次带着儿子去医院看病了,第二次儿子可以照着做,这就叫“按图索骥”。 (二)细细感悟,悟痛中爱 1、师:读到这里,我不禁要问,面对病中的儿子,母亲真忍心这样做吗?这到底是不是狠心的母亲吗?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的理由来说说。(出示)再读课文,划记文中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生自由回答。 (出示:“时间艰涩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收缩成一团。”) 了解沙漏。知道沙漏是什么吗?(古代一种计算时间的工具)看图,你觉得它的流速快吗?(慢)师:你从母亲把时间比做沙漏体会到了什么?(板;度日如年忐忑不安、担心)理解句子可以抓重点词语,你能从哪个词感受到母亲的(担心、度日如年) 师:既然时间过得慢,把“艰涩”换成“缓缓”行不行?为什么?(体会母亲在一分一秒中的煎熬) 小结:时间过得越慢,母亲就越忐忑不安,母亲越忐忑不安,时间越(过得慢)。放慢语速,齐读这段话。 师:你还抓到哪个词能表现母亲的担忧?(疼痛) 师:疼痛到什么程度?(心收缩成一团) 师:这是怎样的痛?(母子连心,揪心的痛) 小结:这种疼痛远远胜过病痛的十倍、二十倍 (四)想象说话:这时候母亲最心痛什么?(一路上,他摇摇晃晃的走着,会不会有危险呢?在拥挤嘈杂的医院里,儿子排在长长的队伍中,他受得了吗?又要挂号、又要交钱,儿子知道怎样做吗?)如果你是母亲,这时你最想儿子说什么? 填空: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十分钟过去了,儿子没有回来,母亲想( ),心疼痛的收缩成一团 ; 二十分钟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母亲想( ),心疼痛的又收缩成一团 ;三十分钟过去了,儿子仍然没有回来,母亲( ),心疼痛的再次收缩成一团 ;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仍然没有回来, 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狠心的母亲吗?此时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母亲? 小结:这哪里是狠心的母亲,这分明是一个疼爱孩子、很有责任心的母亲呀! (四)悟悔中情 你还从哪些语句能感受母亲并不狠心?体会“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你体会到了母亲的什么?(犹豫、后悔)“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坚定信心) 四、诗歌诵读,升华母爱 1、导语:同学们,你能理解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2、母亲逼着自己的孩子独自去看病,希望孩子能学会独立生活。表面是狠心、冷漠,内心却犹豫、忐忑不安,这些心理变化都源于对儿子深深的生接“爱”(看板书画心形)这是一种怎样的爱?(生接)这是一种 附:板书设计 20_学会看病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能真切体会许地山先生通过落花生所赞美的“从不炫耀,默默奉献”的可贵,懂得做人要做不求虚名,切实有用的人。 2、知识技能目标:学习积累生字新词,能有感情的朗读文章,能用自己的语言讲己名字的含义。 3、发展性目标: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为人们“默默奉献”的是哪些人,他们的可贵之处自在哪里;能从长辈为自己起的名字理解长辈的期望。 二、适用年级: 五年级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介绍教师的名字,请同学们分析含义。 2、揭示课题:落花生系许地山先生的笔名,他为什么为自己起这样一个笔名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检验一行同学,比比看谁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统计讲评) 2、以第二自然段为例,通过举手抢读,检验以上同学朗读的程度。 3、老师带四个同学分角色朗读下面课文,看同学们朗读的情况。 4、提名四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5、分成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理解感悟 1、请一小组到前面分角色演出,演后评议。 2、再请一小组到前面演出,演后评议。 3、公推的一组到前面演出。演后评议。 4、许地山先生为什么起名叫落花生呢?请根据课文的理解提出落花生的好处。 5、花生最可贵的用处是什么? (通过重点词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6、许地山先生起这样一个名字是矢志做个什么样的人?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许地山先生要做的这样人多吗?举例说明。(发挥想象,踊跃发言) 2、名字可以言志,亦可以表明长辈对我们的期望和关爱,请写一二百字片断,说一说自己的名字 3、指名的人到黑板前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读己写的片断。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篇7 1、学习本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难点: 1、句子,理解爸爸和“我”的两句话的含义,明确做人的道理。 2、学习本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谜语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回忆一下,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板书:种收吃议 二、读文明理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议花生这一部分。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议花生部分,可以分角色读,可以出声读,可以默读,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少字,不唱读。 思考:一家人是怎么议花生的? 2、你喜欢谁的议论?为什么? 相机引导理解: 投影出示: A:“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父亲把谁和谁联系起来了?为什么要我们像花生? 为什么说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父亲的话是不是说不要外表美? 你从父亲的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知道今后应该怎样做? 懂得了父亲的话没有?他是怎么说的? B:“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理解“有用”对谁有用? “讲体面”“只讲体面”怎样理解?体面要不要讲? 你见没见过只讲体面的人? C:父亲让我们做什么样的人?在正确答案后划“”。 (1)虽然外表好看,可是没有实用。() (2)虽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3)外表好看,更有用。() (4)外表既不好看,又没有用。() 在生活中有没有像花生那样的人?举例。 这篇课文借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方法就叫“借物喻理”。 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能给我们启迪,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谁能举这样的例子? 3、小组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4、找一组同学汇报朗读。 三、梳理全文,分清主次。 1、本课按叙述的顺序依次写了种、收、吃、议,为什么把“议花生”做为重点? 2、次要内容可不可以不写? 今后在写作文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四、明理导行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交流。 2、谁愿意毛遂自荐?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 36 页 共 3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