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的新动向与新策略的论文--.docx
-
资源ID:73277110
资源大小:17.1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8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的新动向与新策略的论文--.docx
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的新动向与新策略的论文原文吕蕊2013年3月末,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44万亿美元,充足的外汇储备在为石油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增加了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的“中国威胁色彩。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各国的能源战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石油市场定价方面缺少话语权,更谈不上影响、参与价格垄断,只能刚性地接受和传导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2012年我国成品油进口3982万吨,成交金额329.9亿元,成交数量较上年下降1.9%,而成交金额却上涨0.6%。但近几年由于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的迅速推进,却形成了所谓“中国威胁的色彩。一、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现状(一)发展进程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起步较晚,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规模、营销渠道、管理团队、国际化经验和人才等都与经历世界市场多次并购浪潮大型石油跨国公司存在一定差距。1992年中央提出“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石油工业发展战略方针,我国石油企业开始了走出去的摸索道路。1993年,中石油率先迈出“走出去的步伐,以油气合作的形式开始了海外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中石化、中海油也陆续开始了向跨国石油公司转变的道路,截止2004年,三大石油公司完成并购事件14起。2005年后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快速发展,并购事件迅速增多,并购区域不断扩大。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不断调整能源发展政策,通过众多政策扶持,为企业对外投资搭建平台、提供资金支持,人民币不断升值进一步降低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本,增强了并购竞争力。11665.COm在海外公司资产价格大幅下降的背景下,我国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活跃,出现了与国际并购规模收缩相反的增长态势。2011年,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开始全方位发展,并购的战略目标更加明确、行为更加理性。我国三大石油公司20多年间的海外并购行为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如表1)。(二)特征分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受第六次世界并购浪潮的影响,各国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争夺进一步加剧,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石油企业海外并购量价齐升。纵观2005年后三大石油公司的海外并购,在机遇下快速成长但也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总体表现出以下特点。1.并购成本偏高。我国石油企业的海外并购是以充足的外汇储备和政策性银行支持为背景的,多以现金方式支付,受时间、股价和交割速度的影响巨大,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汇率风险,这些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成本普遍偏高。中海油并购尼克森总价高达151亿美元,溢价达到61%以上,远超国际同类并购的溢价水平;2009年8月,中石化以82.7亿加元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出价达到近47%的溢价;同期,中化集团现金收购emerald能源公司,溢价达46.64%。现金支付和高溢价让我国石油企业的并购拥有了巨大优势,但同时也增加了并购的政治风险和并购完成后的财务压力。2.融资渠道狭窄。国外大型石油公司并购的融资渠道与方法丰富,如在东道国通过债券、股权融资或向外资银行借款等。但这些低风险的融资方式对企业的资产结构和经营业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石油企业往往无法有效利用。三大石油公司2008-2009年的10起并购案例中,只有中海油收购挪威awilcooff-shore的案例通过海外银行负债进行了融资,这与国外大型石油公司广泛的融资渠道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石油企业海外并购金额巨大,融资能力的强弱不仅影响企业的单次并购行为,还会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后续实施产生到影响。3.注重短板补充。我国石油企业进行的并购开始向战略驱动型并购转型,这也许会给企业带来暂时性的问题,但其关注的是公司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中石化在2008年制定远期规划,致力于弥补其上游领域的短板,并购addax公司成功,促使其海外权益油总产量同比增加78%,宣称此次收购是“转型收购;中石油国际油品交易相对薄弱,2009年股份完成对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份的收购,新加坡所在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将有利于中石油下游业务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有益于企业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全球业务模式。三大石油公司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制定不同的国际化战略,充分发挥并购的优势快速补充自己的短板,完善整合了自身产业链。论文网二、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新动向(一)并购主体灵活我国石油企业的国有性质在萌芽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全方位发展时期,来自政府政策扶持和国内市场行政性垄断的优势,已经无法有效支撑我国石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顺应这一形势,我国石油企业开展了有益的尝试,如联合竞购、股份公司直接海外收购等,并购主体的灵活变化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化解风险和有效加快收购进程。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验相对较少,优势是资金充裕、开采成本相对低廉,世界上的老牌石油公司在国际合作方面经验、人才丰富,对区域石油经济和地缘政治更加了解,实现二者的结合将提升联合投标的优势。中石油联合bp中标伊拉克最大油田,bp通过与中石油加强合作获得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的机会,中石油在海外作业模式上也上升到大量合作开发油田的阶段。另一方面,联合竞购减少了伊拉克政府对一家国外石油公司垄断石油市场的顾虑,有效降低了并购的政治风险。出于规避勘探风险、政治风险等因素的考虑,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都是由集团公司执行,中石油天然气股份对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份的收购,是股份公司第一次直接通过收购走向国际业务,加快了中石油的国际化进程。(二)并购方向的选择性2004年,美国的石油依存度为60%,通过对页岩气、油砂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2011年这一数据下降到45%。2009年末埃克森美孚收购xto以来,国际油气市场开始了新的结构转型,并购类型主要集中在页岩气、油砂等非常规项目以及深水资产上。2012年全球油气上游资源并购只有11%针对陆上传统资源,我国油气公司的海外并购方向、领域与国际大石油公司保持一致,资源地域主要集中在北美和亚太地区。在常规油气资源开采难度日益加大的条件下,中石油收购壳牌在加拿大groundbirch页岩气项目20%的权益、中石化收购加拿大油砂项目股权、中海油进入美国页岩油领域,都很好地适应了这一形势。中海油通过并购尼克森,通过其管理技术团队充分提升公司国际化业务管理水平,弥补了其在深水、油砂、非常规等领域技术的不足,是非常规项目领域并购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