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患者的中医辨证护理和健康指导,中医护理论文.docx
消渴病患者的中医辨证护理和健康指导,中医护理论文消渴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且尿有甜味、消瘦等病症。主要是由于阴津亏损、炎热偏盛而导致尿糖和高血糖。本文结合本院治疗的 116 例消渴病患者 , 对其采取中医辨证的护理方式方法和健康指导 , 效果满意 ,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式方法 1. 1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6 月 2020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116 例消渴病患者 , 华而不实男 62 例 , 女 54 例;年龄 3782 岁 ,平均年龄 49 岁。中医辨证 :35 例肺热津伤型 , 33 例胃热炽盛型 , 22 例阴阳两虚型 , 26 例肾阴亏虚型。 1. 2辨证治疗方式方法 肺热津伤型上消表如今容易口渴,虽多饮但口干舌燥 , 舌苔黄而薄 , 尿量多且频繁。用消渴方加减方药 , 到达清热润肺 , 生津止渴。胃热炽盛型 中消 多表现为多食容易饿 , 口渴 , 舌苔黄 , 多尿 , 逐步消瘦 , 大便枯燥。用玉女煎加减方药 , 到达清胃泻火 , 增液养阴。阴阳两虚型 下消 表现为小便次数多且混浊 , 面空无神憔悴 ,耳轮焦干 , 腰部膝部酸软 , 身体怕冷畏寒 , 月经不调或阳萎 ,舌苔干呈白色。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方药治疗 , 到达滋阴温阳 ,补肾固摄的效果。肾阴亏虚型 下消 表现为尿多频繁且混浊 , 或尿带甜味 , 腰部膝部酸软、无力 , 耳鸣头晕 , 口、唇、皮肤较枯燥 , 舌苔较少。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药 , 到达补肾滋阴 , 止渴润燥的效果。 1. 3护理措施 生活日常护理 :病房保持适宜的温度 ,保证新鲜的空气 , 平静的环境 , 避免强光的刺激 ;病床保持干净、平整 , 防止出现压疮现象。在冬季时应注意手脚部位的保暖 , 避免血行瘀滞。注意患者口腔、手足部、皮肤的卫生。皮肤伴有瘙痒的患者 , 需防止皮肤抓伤 , 避免造成感染。 若有皮肤溃疡时 , 必须及时处理。观察病情 :观察患者的饮水量、进食量 , 注意排尿的气味与颜色 , 做好天天的具体记录。定时对患者的尿糖、尿密度、血糖等生化指标进行监测与记录。监测餐后 2 h 的血糖、葡萄糖耐量及电解质 , 及时做好汇报工作。观察患者能否出现头晕头痛 , 有无恶心或呕吐的现象 , 有无出现心跳过快、呼吸深快、皮肤枯燥等现象1, 若有患者出现呼气有烂苹果味及时判定中毒 , 做好抢救准备。定期检查视力变化 , 预防眼部疾病。饮食护理 :消渴症的治疗最基础的就是控制饮食。患者应严格根据医生要求控制饮食 , 以粗粮为主食 , 多食五谷杂粮与蔬菜。对甜、辛辣、油腻的食物要忌食。肺热津伤型患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 多食清热的食物 , 如西红柿、黄瓜、油菜等。像油腻、油炸的食物尽量少食。容易口渴的者患者 , 能够用麦门冬、沙参、天花粉等泡水喝 , 可产生生津止渴的作用。胃热炽盛型的患者应控制饮食量 , 300400 g/d 主食为宜 , 如荞麦面、玉米面、莜麦面等粗杂粮应多食 , 像蛋类、鱼类、肉类的食物须适当适量来补充营养。让患者尽量少食生鲜、冰冷食物。阴阳两虚型的患者需补肾 , 可多食黑芝麻、黑豆等食物。肾阴亏虚型患者可用枸杞、地黄等做成粥来补肾滋阴。若有气短、气虚的患者 , 能够多食山药。运动护理 :除了对饮食方面的护理, 还应结适宜当的运动来保持身体的平衡。运动也是治疗消渴病的主要方式方法之一。运动能够对肌糖原氧化的代谢进行改善 , 心肺功能得到加强 , 像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有所降低 , 让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 使血糖降低 , 避免发生并发症。应让患者运动落到实处 , 适当运动 ,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喜好等来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 , 如散心漫步、慢跑、太极拳等 , 要患者灵敏把握运动程度与运动量 , 每次运动量不宜过大 , 每周运动 34 次 , 每次运动时间 2030 min, 以不疲惫为宜 , 做到坚持运动。同时 , 要劳逸结合 , 避免发生低血糖。情志护理 :人的情志方面导致病证的发生也具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疾病的产生 , 容易造成患者焦虑、紧张等情绪 , 不利于治疗与康复。因而 , 对患者心理护理上给予重视 ,稳定患者不良情绪 , 采用亲切的语言进行开导 , 调节患者心理 , 解除思想压力 , 让患者产生积极向上的态度 ,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 对康复树立自信心 , 促进早日康复。用药护理:应在饭后 30 min 后进行中药汤剂的温服 , 防止患者私自减少服药量等现象的发生。做好用药方面的指导 , 如双胍类药物应在饭中或饭后服用 , 避免出现肠道反响 , 磺脲类药应在饭前 30 min 服用。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响 , 若有患者出现头晕、乏力、昏迷等反响 , 必须及时告知医生 , 进行抢救。 1. 4健康指导 对患者进行健康方面的指导与教育 , 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 , 十分是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使患者拥有良好的心态 , 积极治疗 , 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 控制了疾病的发展。教会患者测尿糖、血糖 , 学会注射胰岛素 , 了解自个的病情 , 使治疗及时得到调整。同时指导患者控制饮食、适当的运动 , 使治疗效果到达最理想水平。还要让患者定期到医院检查血脂、血压、心电图等 , 及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 5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 :中医临床异常感觉和状态以及体征得到明显改善 , 减分率在 70% 以上 ;有效 :中医临床异常感觉和状态、体征有好转现象 , 减分率在 30%70% 之间。无效 :中医临床异常感觉和状态以及体征较之前没有明显好转迹象 , 减分率 30%.总有效率 =显效 + 有效/ 总例数 100%. 2结果 中医护理方案及健康指导实用性强 , 116 例消渴病患者治疗后收到满意疗效。华而不实 , 显效 73 例 , 有效 34 例 , 无效 9例 , 总有效率达 92.2%. 3小结 消渴属于中国传统医学的病证之一 , 中医将消渴病分为三种类型 , 即上消、中消和下消 , 在治疗与护理上应根据不同病证 , 采取相应的措施。消渴病在临床上发病率高 ,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通过对消渴患者辨证分治 , 采用中医护理的方式方法 , 根据不同病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 包括饮食、情志、生活、运动等各方面 , 对于消渴患者的异常感觉和状态、病情等都得到了改善 , 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因而 , 对消渴病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方式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罗美文 . 糖尿病中医辨证护理效果分析 . 中国医药科学 , 2020,312: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