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防生培养面临的困难与应对建议,军事教育论文.docx
当下国防生培养面临的困难与应对建议,军事教育论文2000年,、公布(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制度的决定以来,已经构成了一整套较完善的国防生招募生源选拔培养制度1-2.当前,与签约培养国防生的地方高校已达117所,已有3万名毕业国防生补充到全军各个领域,在校国防生近7万名,成为后续补充到全军各个岗位的有生气力3.笔者通过对某高校在校国防生现在状况分析,提出当下国防生培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 1 某高校在校国防生培养问题分析 1.1数量逐年扩大但较普通生相比规模不明显 当下,某高校自签约培养国防生以来,共招收了10个专业250名国防生,华而不实男生233名,女生17名,少数民族国防生16名,淘汰国防生9名,淘汰率3.6%.相较该高校普通生而言,在校国防生占学生总数的2.52%,2018年招收20人,占年招收总数的1.2%.从以上数据能够看出,国防生在地方高校所占比重较小,很难构成规模效应,很难让国防生在学生中有深远、广泛的影响力,很难让学校相关部门为国防生单独设置行之有效的课程. 1.2有一定军政素质基础离要求有差距 全军117所签约院校中大多数院校的国防生没有集中住宿管理,没有单独编班组训,出操、内务、点名、条令条例等军校生活的主旋律很难在地方高校推行.在校国防生普遍存在专业技能不精、组训能力不强、指挥素质偏弱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各高校普遍没有建立军政训练施行体系,广泛存在以体育教育代替军政训练的问题,而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突出健康第一,而军事训练教育的目的突出打得赢.高校体育教育方式方法灵敏多变,内容丰富多彩,而军事训练教育方式方法相对单一,内容有鲜明的针对性4.另外,在校国防生军政训练的保障还没有纳入全军统一保障体系,硬件软件条件也相对较弱,比方,军政理论课程缺乏专业教员、统一教学资料和教学经费,军政训练的服装、标志和教学资料器材也比拟缺乏. 1.3能够知足基本需要但仍需后续培养 据统计,当前毕业国防生数量逐年扩大,岗位分布在机关、科研院所、其它等各大类型的基层单位,作用日益明显.国防生知识构造完备,专业基础扎实,富有创新活力,补充到各单位的国防生缓解了个别专业急需、人员紧缺的矛盾,改善了干伍素质构造,充实了专业技术气力,丰富了青年后备人才储备.但是当下各院校招收的国防生大多数以本科教育为主,随着国民教育的普及和深切进入,以及当代化建设发展需要提高国防生的学历层次,因而抓好国防生的学历升级及后续有针对性的培养也日益重要. 1.4政策措施较完善但也有死角 经过依托培养工作十年来的探寻求索和实践,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但培养制度仍然不够完善,甚至还有一些政策死角,十分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的、配套的施行办法还不够完备,很多院校的依托培养工作摸着石头过河,各自为政,上级机关也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工作效果难以衡量.十分是驻校选培办与依托院校不相统属,没有牵制,导致很多签约院校对国防生的招收、选拔和培养以及对驻校选培办工作的支持与否基本上靠觉悟和招收国防生给学校带来的利益. 2 改良措施 当下,国防生已经成为各单位人员补充的重要渠道之一.(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制度的决定中明确,到2018年,基本实现的军地通用专业技术主要由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并选拔适量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补充到指挥岗位.根据这一标准,我们的依托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 2.1逐步扩大招募生源规模 对签约高校专业学科水平和实际承训能力进行系统评估,合理确定招募生源计划,提高国防生培养任务规划的合理性.突破对军校的保卫主义,明确军校资源、地方高校资源都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国防生、军校生、普通大学生都是国家建设的后备气力.提高国防生招募生源数量.当下,军校固然是来源的主渠道,但国防生成为来源的主渠道是大势所趋,应该从大局出发,立足长远尽快解决军校生与国防生招募生源数量互相冲突的问题. 提高国防生生源质量.采取普遍宣传与重点宣传、经常性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国防生招募生源宣传力度.强化宣传内容,丰富宣传手段,加强宣传效果,提高宣传质量.在全国各省份选择办学水平高、学生质量好的中学建立相对稳定的生源基地,引导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报考国防生. 2.2抓好国防生军政素质 坚持以思想为先导抓教育,不断强化国防生献身国防的理想信念.抓好专题教育和随机性教育5.把入学教育、毕业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作为专题教育重点抓紧抓好;结合国防生学习生活特点,充分利用集会、军政训练和课余生活等机会,把思想教育融入到国防生日常生活之中.建立和完善国防生体能训练管理体系,科学制定训练标准,对国防生进行正规的军事体育教育和军事体育理论教育,根据前期抓适应、中期抓强化和后期抓提高的思路,循序渐进抓训练.区分培养目的设置军政训练科目,按专业施训,完善军政训练科目的内容体系,强调训练内容的军事性,训练效果的指向性,施行经过的强迫性,落实军政训练的后勤保障. 2.3抓好任职后续培养 着眼提高国防生的使用效益,校正视角,端正态度.认真做好毕业教育、科学派遣、合理定岗等工作,确立优先知足基层人才需求的政策导向,明确根据国防生所学专业、个性特点定岗定位的原则,用其所长,提高专业对口率.调整任职培训内容,改良培训形式,更新施训方式方法,加强培训的针对性.适时组织二次调整分配,根据能力素质与任职岗位相适应的原则,对部分国防生进行跨专业、跨岗位内部调整沟通.根据超缺编和岗位急需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专业不对口国防生进行专业改训.适时创造条件,鼓励毕业国防生进行学历升级或定向培训,抓好实时动态培养. 2.4完善政策制度 依托地方高校培养,是我军建设转型的必然要求;越来越多的国防生补充到,是我军干伍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各级委十分是领导,要调整视角转变观念,以时代的目光、发展的目光和辩证的目光看待这支队伍,进一步把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培养好、管理好、使用好国防生干伍上.要把培养使用国防生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纠正培养使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依托培养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从立法的层面明确依托培养工作,协调教育部进一步明确签约高校的权利和义务,把依托培养工作质量纳入高校考核评价体系.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卢振军,齐四平,闵功灵.国防生招募生源工作问题分析与对策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8,29(2):121-122. 2 卢振军,齐四平,闵功灵.对在校50名国防生培养现在状况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2):111-112. 3 卢振军,王燕.国防生干伍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1(5):15-16. 4 张志,康京辉.大学国防生军事体能素质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06:98-100. 5 卢慧铭,卢振军,李诚,汪建新.医学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5,26(6):44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