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中西医治疗的常见方药探析,中西医结合论文.docx
-
资源ID:73290279
资源大小:18.4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原发性痛经中西医治疗的常见方药探析,中西医结合论文.docx
原发性痛经中西医治疗的常见方药探析,中西医结合论文摘 要: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比拟多见的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的工作和生活。临床上原发性痛经多采用中医疗法、西医疗法及其他疗法来进行治疗。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进行挑选分析数据,得出中西医治疗本病的用药规律并比拟中医疗法和西医疗法治疗规律的异同和毒副反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根据。 本文关键词语: 痛经; 西药治疗; 中医治则; 中药治疗; 用药规律; 1、 中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用药规律 1.1、 资料与方式方法 1.1、 资料 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维普网中文期刊,时限:2020.1-2021.111.2 1.2、 检索方式方法: 用频数分析的方式方法研究中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药物组成及频率。 1.3 、纳入标准: 所选病案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以原发性痛经作为,华而不实与西药结合治疗的中药复方有8篇,19个处方,牵涉中药78味,使用中药总频数374次,核心中药为当归、川芎、白芍、延胡索、炙甘草、香附、五灵脂、桂枝。2在98篇论文中与中药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西药检索出5类12个药品,统计后非甾体类抗炎药使用最多,详细结果见下表1,表2。 通过文献分析,大致揭示了中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用药规律,为后面的比拟分析做出准备。 2、 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常见用药 西医在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用药上分成抗炎、调节内分泌、缓解子宫肌异常收缩镇痛这三个方面。 2.1 、非甾体类抗炎药 抗炎作用 表1 中药使用次数及频率 表2 西药使用次数及频率 非甾体抗炎药作用于环氧化酶COX,限制其作用,影响前列腺素的生成,降低子宫的张力和收缩力,产生治疗作用。在临床上以布洛芬芬必得为代表药物。 2.2、 避孕药物 调节内分泌作用 口服避孕药能够减少月经血量,还能够通过限制排卵,减少经血中PGs的浓度、AVP和OT的含量,进而限制子宫平滑肌活动。此类药物具有较多不良反响,对多数患者来讲避孕药是二线药物。3 2.3 、其他 镇痛作用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通过抑制钙离子经子宫平滑肌细胞膜外流入细胞内,进而减少子宫平滑肌收缩,改善子宫供血缓解疼痛,到达治疗作用。4 3、 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常见方药 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时,运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式方法进行辨证治疗。根据不同的表现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肾气亏损型。将五种原发性痛经的证型主要药物列表如下: 3.1、 气滞血瘀证 元胡、延胡索、白芷 元胡、延胡索、白芷具有理气化瘀、除湿的成效。研究发现元胡止痛片中的主要成分是延胡索乙素和欧前胡素。延胡索乙素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减轻子宫的收缩,进而直接缓解痛经,具有镇痛作用。 3.2 、寒凝血瘀证 香附、木香、延胡索 延胡索、香附、木香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成效。香附四物汤通过对COX-2酶的抑制来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进而抑制炎症反响。 3.3、 气血虚弱证 益母草、当归、川芎 益母草、当归、川芎具有活血补血的成效。益母草、当归、川芎合用治疗痛经的机理与调节卵巢的激素水平有关,通过提高卵巢激素水平,缓解子宫肌痉挛。 3.4、 湿热瘀阻证 桃仁、薏苡仁、败酱草 败酱草能提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机体抗感染的能力,刺激构成抗体及升高血清中溶菌酶含量,到达消炎杀菌目的。薏苡仁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桃仁能抗凝血以及抑制血栓构成,能改善血流阻滞、血行障碍的问题,进而使脏器、组织功能恢复,。三者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减少炎症反响。 3.5 、肾气亏损证 益母草、当归、川芎 其作用机理跟气血虚弱证类似,在这里就不在赘述。 根据这五种痛经证型常用方剂及药物药理分析的结果及西医治疗规律进行归类分析,能够得出下表: 根据上表我们能够看出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两者固然治疗思路不同,但在治疗规律方面能够讲是异曲同工。中医治疗不仅局限于某一个发病机制,而是通过方剂加减用药使一个方剂能够到达镇痛、消炎和提高内分泌的效果。西医治疗是针对某一个发病机制进行深度的治疗。 4、 中医疗法和西医疗法的临床疗效比拟 中医疗法代表取经前三剂,西医疗法代表取布洛芬。笔者之前对经前三剂和布洛芬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调研,其结果表示清楚:对于轻度痛经患者,两者疗效没有明显差异不同,但对于中、重度痛经患者,经前三剂疗效显着优于布洛芬的疗效。停药后对患者进行3个月追踪,使用经前三剂治疗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使用布洛芬的患者。 通过从中西医不同角度阐述原发性痛经的产生机制、用药特点、临床疗效,我们能够发现西医疗法给药方式简便、起效快、安全,用药时间较短,不良反响较重。但对重度痛经患者疗效较差,停药后易复发,中医疗法给药方式较复杂、起效较慢、周期较长、患者难坚持,常因治疗中断而导致疗效降低,不良反响较轻,对于各种程度痛经都有疗效,停药后不易复发。中医疗法和西医疗法两者各有优势和缺点,两者本质上又有所类似。因而在治疗原发性痛经上,中医和西医两者能够相互协作共同治病,在临床上将两者有机合理的结合运用将会是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 以下为参考文献 1周奇等.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寻求索中西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用药规律.Science Direct 2孙旭松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用药规律浅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34(6):86-87 3申稀松等.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7(4):351-352 4任秀丽.中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环球中医药,2020,6(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