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院校暑期社会实践模式与创新,实践论文.docx
-
资源ID:73290554
资源大小:18.1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大学院校暑期社会实践模式与创新,实践论文.docx
大学院校暑期社会实践模式与创新,实践论文暑期社会实践是使大学生走上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使大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在教室和图书馆,大学生在第一课堂积累充足的专业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更充分地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效果。笔者根据组织和指导高校暑期社会实践的经历,以为在高校暑期社会实践中,应注意建立运行机制,根据环节开展社会实践,并将社会实践的成果继续深化,拓展实践成果和成效,本文将重点讨论暑期社会实践运作机制及其创新。 1.运行机制 1.1、组织机制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系统的实践环节,笔者所在的学院在 2020 年度尝试通过 6 月启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9 月进行总结沟通成果展,将社会实践活动根据 8 步走 即 宣讲发动-项目征集-项目答辩 实践培训 详细实践 评优答辩会 成果展及汇编 评奖评优 等环节,使整个实践活动做到 前期有规划,中期有培训,后期有总结 。 1.2、培训机制 为引导学生积极介入社会实践,推动大学生 创新教育、实践教育 向纵深发展,同时让介入暑期社会实践的学生对实践内容、要求有清楚明晰明确的认识,帮助其合理有效的布置暑期实践活动,在各团队详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前进行系统的培训,重点介绍方案撰写、社会调查方式方法、新闻稿撰写、实践资料收集等内容,并向学生发放(暑期社会实践培训手册。 1.3、评估机制 1.3.1、实践前项目评估 在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之前,首先要求学生将实践项目上报至学院团委,并在学院项目答辩会就实践项目进行答辩,由评委教师进行评估,评估着眼于学生实践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等方面,评选出校级重点团队、院级重点团队、院级指导团队三类,并予以一定的资金支持。 1.3.2、实践中评估 在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过中,学院团委社会实践部将通过联络实践基地、指导老师等方式了解团队动态,并通过简报的形式及时将团队动态上报给学院团委,以此作为后期评估的重要材料。 1.3.3、实践后评优评估 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各团队将实践成果分类上交,并通过项目评优答辩会对实践项目进行评估,评估时着眼于实践活动的成果。 1.4、鼓励机制 为选树典型,稳固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沟通和推广社会实践活动经历体验,学院在各团队成果总结的基础上,通过评选一批表现突出、成绩显着的院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先进个人、优秀指导老师、优秀社会实践基地、优秀调研报告,以评促建,使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1.5、保障机制 1政策保障。学校和学院分别就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专门发文,明确参加对象、选题方向、方案报送、成果表彰等相关要求。并对实践活动的主题进行规定,对整个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方向进行把握。 2经费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学生有热情,教师有思想,但经费却极其紧张。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学院对项目进行分类,校级重点项目、院级重点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院级指导项目有政策保障,无资金支持。通过分类指导,在经费有限的前提下,鼓励了更多学生介入实践活动。 3队伍保障:暑期社会实践是一个需要、社会、高校共同介入,高校因成立由学院团委书记、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为主要成员的工作组,在策划、项目开展、报告撰写等方面给予学生帮助。 4安全保障。通过实践培训、(暑期社会实践指导手册强调安全的重要性、突发危险应对及处置方式方法等,同时建议学生在实践前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1.6、宣传机制 活动初期,通过宣传橱窗、照片展、专题培训、学生座谈、学院网站、微博等方式做好活动的宣传、发动、指导工作。活动开展中,及时更新微博、学院网站,扩大实践的宣传面与知晓度。 活动结束后,发布实践活动简报、(成果手册,发表成果论文等。并通过 PU 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开展全校社会实践成果总结展示工作。 2.机制创新讨论 2.1、与学生专业严密结合 实践出真知 引导大学生坚持理论联络实际、提升专业素质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指导学生选择与本身专业严密结合的实践项目,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专业学习的动力。 2.2、与创新创业严密结合 指导学生将社会实践项目与学生科技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创青春 创业计划大赛、全国节能减排大赛等内容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暑期社会实践的作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3、与志愿服务严密结合 指导暑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在项目选题上引导学生介入暑期支教、公益助残、爱心陪护与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并在实践中探寻求索志愿服务的新平台,为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更多的时机和积累。 2.4、与社会实际严密结合 指导学生从社会需求入手,结合当下社会所需,把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正确的社会观察相结合,如指导学生关注大学生群体,走进新农村,对们的现在状况进行走访、调研与体会;调研筑工地工人生活现在状况,了解普通劳动者的 中国梦 。 2.5、与机制创新严密结合 完善机制、注重创新一直是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气力。如指导学生开展 志愿服务机制现在状况调研 ,通过走访常州市高校、志愿服务机构、街道社区等志愿服务的现在状况,提出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的建议。 暑期社会实践作为高校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运行机制,并对实践的内容、形式、环节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只要理顺高校暑期社会实践的运作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介入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暑期社会实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