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硕士写作中论点树构建(实例解读),硕士论文写作.docx
专业硕士写作中论点树构建实例解读,硕士论文写作论文的质量首先在于作者能否提出了有价值的新论点。一般讲来,一篇学术论文(包括学位论文)只能有一个主论点或者讲主题,不能有多个主题。如同一棵树一般只能有一根树干。伊丹敬之在其(创造性论文的写法一书中提出了树干的讲法: 所谓树干,就是整篇论文的基本意思。树干要写得粗壮,而且只能写出一根树干。 (2004)它构成了论文的基调,所提出的假设群和论据等论证内容,都围绕主题这个树干来取舍。树干要尽可能描绘得简明,论文工作经过中须不断联想到树干,以免种种假设和论据冲淡了主题。前述陈志武的论文(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后简称(勤劳而不富有) ,整篇论文内容都是严密结合 制度成本对冲了勤劳的价值 这个主题的。 研究生往往不能接受或没有意识到,一篇学位论文梳理出单一主题的重要性。论文假如不能讲清主论点是什么,或者要哕唆地作出很多解释,便容易构造松懈,无亮点,论证不深切进入。 前面提到,问题导向是学位论文与一般管理研究报告的主要区别。这里,需进一步申明,问题导向所牵涉的主论点或者讲主题,只能有一个。很多论点并列,就难以构造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例如,有篇关于改良全面预算管理的调研报告型论文,对预算管理现在状况提出了 预算编制平衡缺乏有效控制手段 等四个现实问题,分析了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等八条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最后: 提出健全内部控制等六点改良措施。这就包含了很多并列的论点,且没有一个如同树干的主论点,能将其他论点像树枝一样有 层次地构成有机整体。这样的文章能够是篇合格的管理工作报告,由于调查研究该回答的问题都回答了,阐述全面,对实际工作有帮助。但论文工作要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就具体表现出在能否集中围绕一个主题深切进入论证。管理工作报告的内容,能够作为学位论文工作的基础,只要捉住华而不实某个问题,提出有分量的论点,再进行充分论证,就能够写成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论文主题的论点能够出如今调查研究报告的 问题 部分,可以以出如今调查研究报告的 原因 或 措施 部分。 一篇学位论文只要一个主论点,并不是讲论文中没有其他论点或观点,几万字的论文一定会有很多论点,不过这些论点在论文的论点体系中所处的逻辑地位不同,层次不同。论文工作往往不是直接去论证某个主论点,而要深切进入一层,转化为几个分论点。如陈志武论文中 制度成本对冲了勤劳的价值 这个主论点,转化为三个分论点来论证,即交易制度不完善相比完善的国家:交易时间要长,交易障碍多,论文的各个分论点经论证获得支持后,主论点方能成立。 (勤劳而不富有一文中,直接计算和比拟主论点中的各国交易制度成本有困难,须派生出不同交易制度下交易时间长短、障碍大小及产业比重等分论点。即便是分论点,例如上述的 交易制度障碍 ,直接论证还是有困难,于是又转而采用审批步数、所费时间、审批费用和注册最低资金等能够测度的指标来反映障碍大小。于是,分论点下面还有子论点。 上述的论证逻辑,从主论点开场,逐层设置论点,最后从最底层的操作论点收集证据。这个经过能够用论点树来表示。论点树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认定一篇论文中包含了很多论点,这些论点不是孤立分割的,而是构成一个有机联络的体系;二是以为论点体系中的各个论点不能一视同仁, 有主次轻重之别。它们之间有着递阶式的从属关系,并能够表述为树状构造。一篇论文的论点树,描绘出论文的构架以及各个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络,主论点作为树干虽然重要,那些如同粗、细树枝的分论点、子论点,也都是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图3-1表示(勤劳而不富有一文的论点树。 制度成本对冲了勤劳的价值 是主论点、树干。分论点有三个:交易时间长,交易障碍多,论文的操作论点共六个,论文主论点只要一个,论点树的层级也不可能过多,一般也就是三层,分论点,子论点的数量也不宜太多。对专业学位论文来讲,最后一层的论点,即有待直接论证的操作分(子)论点,七八个已经是比拟多的了。 研究设计阶段提出的论点是有待检验的命题,尚属于假设。所以,确切讲来论点树应是假设树。不过根据中国人的思维习惯, 论点 这个词较之 假设 更为常用,便于沟通。 前面提到的一篇有关医院管理的调查研究型论文,可概括出如此图3-2所示的论点树,主论点仍然只是一个, 临床途径管理比原先的管理方式要好 二层的分论点有四个,即 临床途径管理的工作效率比原先的管理方式要高 临床途径管理的医疗质量比原先的管理方式要高 临床途径管理的医疗费用比原先的管理方式要低 临床途径管理的资源利用比原先的管理方式更合理 。操作论点全部集中在子论点层,共有11个,后续工作便是按这11个操作论点去收集数据。图中文字是简单表述,完好表述是反映两种因素之间关系的假设陈述句。 大前研一在(考虑的技术一书中提出类似论点树的研究思路,并把它命名为 金字塔构造法 (2018)。 金字塔构造( pyramid structure )按 相互独立,互无遗漏 (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 MECE)的思路生成。对于一个重大的议题,围绕主论点,不重叠且不遗漏地将待论证的论点分类。他以为, 不管多么庞大的资料,多么复杂的议题,都能够应用MECE的思维方式将其分类整理,然后从资料中找出证据,导出结论,再把这个结论当作上一层论点的论据,依此类推。这种层层累积的方式方法,就是金字塔构造。而位于金字塔构造顶端的那唯一的一块石头,就是我们要得出的唯一结论( 主论点)。换句话讲,在金字塔构造中,结论只要一个,其他数据都是支撑这个结论的证据 。大前研一与伊丹敬之持同样的观点,以为任何一项研究的主论点只要一个,并据此衍生出呈树状构造的兼具论点和论据作用的论点群。 大前研一还举出应用金字塔构造法的实例。提出的现实问题是 酒店的营业额下滑 ,并判定 厨师 为提高营业额的主要关联因素, 营业额下滑 的现实问题与 厨师 因素的组合,便构成研究问题,R=(营业额下滑,厨师)。预设答案:则是 确保名厨 。构建的金字塔构造如此图3-3所示,此法与论点树构建的思路是一致的。 该图的论文就有了构架。如同一棵树的树干和树枝已画好,或一幢建筑物构架已造好,基本成型了,完工就较有把握。当然,后续的红花绿叶如出现败笔,会毁了整张作品,墙壁地面工程如有疏忽,也会返工重来。 有些研究生学位论文篇幅大,内容庞杂,讨论一些联络不密切的问题。假如能理出论点树,那论文工作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论文写作该写什么和不该写什么,就有了明确的提示。论点树所牵涉的各个论点和变量,尽管研究中所花的功夫不同,写作中所费的笔墨不一样,但都要有所交代。在制造行业中有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之讲,即 消肿减肥 , 瘦身 生产的意思,就是去掉臃肿的机构、宽松的厂房、超量的库存,将必要的生产资源用在必须用的地方。论点树起到类似的作用:引导作者在研究工作中,在该投人的地方投人精神;在论文写作时,在该费笔墨的地方才费笔墨,使得论文精练 瘦身 ,且浑然一体。 论点树和人们熟悉的考虑提纲并不一样,考虑提纲表示研究问题的思路和途径,一般只表示清楚从哪一个视角或知识领域去考虑问题,而论点树中的各个论点,反映的是一种陈述性判定,指明两种现象(概念变量)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表示出作者得出了什么判定,提出了如何一种新的认识。例如,有位研究生研究高科技产品上市延迟的成因,构造了图3-4所示的树状图。显然,各层的词句都不是陈述句表示出的判定,也没有牵涉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这就不成为论点树,最多只能作为考虑提纲,根据这几方面去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