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协调障碍患儿的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针灸推拿论文.docx
-
资源ID:73291380
资源大小:19.4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枢协调障碍患儿的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针灸推拿论文.docx
中枢协调障碍患儿的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针灸推拿论文中枢协调障碍( ZKS) 最早是由德国学者 Vojta 博士在1976 年提出的,是早期诊断脑性瘫痪的代名词,多用于 1 周岁以内的婴儿,对那些有脑损伤病史、有发育障碍、有中枢性协调障碍等临床表现,但又不能确诊为脑瘫,而将来又有可能成为脑瘫的危险儿,实际上就是具有姿势反响性异常的脑瘫危险儿或脑损伤儿。中医以为本病属于 惊证 范畴,为脏腑气血失和所致,主要与心肝脾有关。笔者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重视小儿的 纳可、寐安、二便调、气定神闲 这种健康常态,运用中医小儿推拿法对 163 例中枢协调障碍患儿进行临床干涉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式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资料 163 例患者均来自 2018 年 7 月 2020 年 7 月我院儿童康复科门诊。根据患儿家庭情况,随机分成小儿推拿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109 例,对照组 54例,华而不实男 102 例,女 61 例; 小于 4 个月 68 例,4 8 个月 75例,8 12 月 20 例。Vojta 姿势反射异常 4 5 项 80 例,6 7项 60 例,7 项 23 例。 1 2 治疗方式方法 治疗组: ( 1) 小儿推拿法: 以健脾养心、理筋通脉、定惊安神为主,运用清五经,运脾经,掐总筋,揉小天心、二马,运八 卦,推上三关,退下六腑,清天河水,开天门,运坎宫,揉膻中,按天突,摩振腹部,拿肚角,按揉足三里、风府、大椎、至阳、命门、丰隆等穴位,拿肩井、风池、小腿等穴位,推天柱及背部,捏脊,轻敲打督脉、两侧膀胱经,屈伸各大小关节等手法。( 2) 中成药: 用醒脾养儿颗粒健脾养心,龙牡壮骨冲剂强筋壮骨。对照组: ( 1) 物理治疗法: 包括电疗、热疗、水疗、超声波以及运动训练疗法等,促进患儿各种功能的恢复。( 2) 神经节苷脂及神经生长因子等促神经生长类药物的运用。 1. 3 疗效标准 参照(0 6 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中 婴幼儿智能发育筛查( 丹fo) 参考表( 精细动作及大运动) 有关内容,语言方面由于条件有限,我们参考患儿的讲话能力以及构词多少与同龄幼儿相比拟而得出的比差。跟踪随访到患儿 18 个月时,把小儿神经发育结果分成正常、大运动落后、精细运动落后、语言落后四种,落后情况能够兼有( 未考虑认知情况) 。 2 结果 2 组患儿 18 个月时神经发育正常率比拟差异有显着性( t= 4 9331,P 0 05)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 组神经发育情况比拟,见表 1。【1】 3 讨论 中枢协调障碍,中医以为属于 惊证 范畴,类属于慢惊,多由各种热性病拖延日久,耗伤津液,气阴两伤,筋失濡养而筋脉拒急; 或因吐泻及咳喘日久,造成脾胃虚弱,脾阳不振,津液、水谷精微运化失输,筋失濡养而痰风内动,虚风内生; 或因暴受惊慌恐惧,惊则气乱,神不守舍,日久心阳不振,而引动肝风,可见惊热。(素问 血气形态篇云; 形数惊慌恐惧,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推拿醪药。 (厘正推拿要术中讲; 惊热;小儿见异物则惧,或闻声而心骇,心即受惊,气则不顺,身发微热,梦寐不安,脉数烦躁与急惊类似。 中枢协调障碍还有一些并发症属于中医 疳积 范畴,多因小儿饮食失调,喂养不当,脾胃虚损,运化失权,致使小儿出现病程缓慢、形体消瘦、毛发枯焦、腹大筋暴、神疲惫乏力力等异常感觉和状态特征。小儿推拿为中医推拿体系中独具一格的医学体系,结合中医理论,根据小儿不同的生理发育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推拿治疗方式方法,不是推拿诊疗方式方法在小儿疾病中的简单应用,而是在理论、方式方法、穴位上都有不同于推拿在其他临床各科中应用的特色,小儿推拿一词首见于明代医学专着万全的(幼科发挥,在清朝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前后出了如熊应雄、张振均、钱乙等不少名家,着作除了(小儿推拿经,(厘正推拿要术、(小儿推拿广意、(幼科推拿秘书等都出于明清时期,小儿推拿有简、便、验、廉等四大特点。 小儿推拿法治疗中枢协调障碍,辩证论治,有序施法,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幼科铁镜中讲; 惊生于心,痰生于脾,风生于肝,热出于肺。 热盛生风,风盛生痰,痰盛生惊,此贼邪逆尅必至之势。疗惊必先豁痰,豁痰必先祛风,祛风必先解热。 若解热必先祛邪。 (小儿推拿广义指出; 急惊属实热,宜于清凉,慢惊属虚寒,宜于温补,对症施治,斯为的当。 清五经,推上三关,退下六腑,清天河水,推天柱,推背部,按天突、丰隆等清热豁痰祛风: 掐总筋,揉小天心,开天门,运坎宫,揉至阳,拿肩井及肚角等通气养心,安神定惊: 摩振腹部,捏脊,运脾经,揉足三里,敲击督脉与膀胱经等键补脾胃,滋养肝肾: 屈伸活动大小关节防止粘连筋缩,关节功能受限。 中枢协调障碍,正常婴儿对姿势的变化都具有反响的能力,这种反响性在新生儿时期就已经构成,它是通过中枢神经协调作用实现的,假如中枢神经损伤,这种协调作用就会发生障碍,导致姿势反响性异常,出现异常的姿势及异常的运动形式,进一步发展就构成脑性瘫痪,中枢性协调作用是对各种外界刺激产生正常反响起关键作用。据统计,Vojta 姿势反射检查有 1 3 项不正常的属于极轻度中枢协调障碍,有 7% 的可能成为脑瘫儿,4 5 项不正常的有 22% 的可能,6 7 项不正常的有 80% 的可能,7 项都不正常且有肌张力异常则几乎100% 成为脑瘫儿。行之有效的治疗干涉方式方法很多,配合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能在 4 个月内发现并且予以有效的治疗干涉,患儿到达正常化的可能很大,不会反弹,也不会有后遗症。 运用小儿推拿法对中枢协调障碍进行干涉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中医以为的小儿健康发育的状态为 纳可、寐安、二便调、气定神闲, 讲的就是要有健康的生长环境,合理的喂养与护理,科学的早期教育。针对异于健康常态的生理表现和心理状态,进行 Vojta 姿势反射检查,同时应用中医辩证的方式方法,判定小儿的生长状况,再制定相应的干涉方案,进行治疗干涉,使得小儿尽快地尽量到达健康常态。所以检查者的冷静、细致、果断及施术者的爱心、功力、水平都影响着干涉的整个经过,并决定着患儿到达或接近正常化的程度,对脑瘫的有效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金义成 小儿推拿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1:177-179 2 王云凯 中华推拿大成M 石家庄: 河北科技出版社,1995:116-213 3 孙也远 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M 哈尔滨: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100-101 4 李树春 小儿脑性瘫痪M 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