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专业学生学习体验的影响因素研究,教育学论文.docx
教育学硕士专业学生学习体验的影响因素研究,教育学论文内容摘要:学习体验是学生对求学期间所接触的教育资源、校园活动和个人成长等方面所得经历体验的情绪性的体会和回味。通过对所选取的N校19位教育学硕士生的深度访谈, 能够管窥师范院校教育学硕士生学习体验的各种影响因素, 比方专业认同感、导师、同伴、院校环境、社会大环境等, 具体表现出出个体、重要别人、院校和社会四个层次。深切进入分析教育学硕士生学习体验的影响因素, 讨论其详细外延和影响机制, 有助于我们从学生视角 自下而上 地分析问题, 并通过完善细节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本文关键词语:研究生培养; 教育学硕士生; 学习体验; Factors Affecting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Postgraduates of Education WANG Shanmiao CHEN Hefang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Learning experiences are what learners feel and reflect upon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campus activities and personal growth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Interviews with 19 postgraduates of education in N school reveal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learning experiences, such as their professional identity, mentor influences, peer influences, schoo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These factors are distributed on the four levels of individual, significant others, colleges and society. This factorial analysis helps us analyze problems bottom-u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so as to promot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by improving the details. 自1999年高校大扩招以来, 研究生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早在2021年, 我们国家的硕士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就到达163万。1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8-2020) 提出的目的, 到2020年, 我们国家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将到达200万人。2(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 十三五 规划进一步指出, 2020年, 中国将建成亚太区域研究生教育中心, 届时我们国家研究生总体规模将到达290万人。3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持续扩张, 我们国家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教育大国。4然而, 在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的同时, 研究生培养质量一直饱受社会争议, 教育满意度不尽如人意。在这些不满中, 来自学生的不满十分值得关注。学生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消费者之一, 在某种意义上更能够视为高等教育的 产品 之一, 他们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和发展, 应当成为高等教育质量关注的核心。5而在学生学习质量的保障方面, 起源于商业领域的消费者体验也逐步开场引入到教育领域, 尤其是各种网络教育平台, 更是把追求更好的学习体验当作目的, 通过改善网络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来提高所提供的教育产品的质量。在 以人为本 教育理念深切进入人心的当下, 关注研究生的学习体验, 也应当成为研究生教育不应回避的问题。本研究将以师范院校教育学硕士生为例, 通过访谈来了解教育学硕士生学习体验的影响因素, 为学习体验的优化奠定分析基础。 一、N校教育学硕士生学习体验的访谈调查 学习体验是 学生在学习经过中与课程、教学活动、教学交互、学习环境等接触所产生的体验 6。 学习体验 与 就读经历体验 是非常相近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就读经历体验侧重于对求学经历的展示, 学习体验则侧重于对求学感受的展现。已有就读经历体验的研究主要是开展大规模的问卷调查, 从数据分析的角度展现学生在求学中的介入度和满意度, 如美国印类似的论文, 你能够参考一下。挂了 之后, 他立即就把他刚刚提到的那篇论文发给我了。而且发完之后又给我打了个 , 告诉我, 已经发给我了。固然是一件很小的事, 但是让我非常感动, 由于导师自个也很忙。导师平常看到和我的论文主题相关的文章, 都会在微信上转发给我, 让我觉得他很用心, 我也确实得到了很好的帮助。 类似的评价还有A15, 她讲: 我很钦佩信服自个的导师, 我们导师是那种对名利很淡泊的人, 但是对学术很严谨。从她身上感觉到, 作为一个女性, 能够踏实到那种程度, 淡泊到那种程度, 真是很不容易!感觉自个很想接近她, 向她看齐。 对于在学术边缘不断探索的新人来讲, 师德和学识兼长的导师, 堪称学生人生航行的灯塔。 通过访谈能够看出, N校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总体是优秀的, 但也有个别导师指导不力, 让学生构成了消极的学习体验。A12作为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 在回忆自个的研究生生活时, 直言最大的遗憾就是导师对自个的指导太少, 有时候我会主动问教师有没有什么活动需要我们, 可不能够带我们参加近期的某个活动, 她有的时候会回我, 有的时候就不回。很多情况就是讲, 你即使主动去争取, 结果也不是你想要的。不过, 导师这个样子, 我也不是不理解。她其实是刚刚升为硕士生导师, 也没什么指导经历体验。而且她孩子很小, 估计家里也很忙, 没有时间精神管我们 。A12用 无助 被抛弃 等词语来表示出导师对自个的学业指导, 在学习体验上充满了遗憾和无奈。不过, 在对导师进行总体评价时, A12还是讲: 我导师的人品还是挺好的, 像一个大姐姐一样。记得有一次我在跟导师聊天的经过中, 我讲别人都有学姐, 我都没有学姐。后来导师就把她之前带过的一个本科学生介绍给我, 每次我心里迷茫难过的时候都会找那个学姐讲一讲, 感觉心里舒适多了。 尽管学生能够对导师的各种特殊困难予以谅解, 但是, 从研究生的角度来讲, 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充实而有效的学术生活, 是他们就读期间最大的等待。毕竟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 假如硕士生不能得到导师的有效指导, 在校期间的学习体验必定会大打折扣。 3.同伴的影响。 同伴关系是研究生阶段除师生关系之外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教育学硕士生在校时间的长期性, 以及人文社会学科时间支配的相对自由性, 都使得同伴之间交往非常频繁, 内容非常广泛。人文社会学科非常强调 同伴的沟通 , 良好和积极的同伴关系, 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学术研讨, 增加学术探究的数量与质量;而且能够帮助相互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 增加对学习的投入度, 激发他们介入学术活动的热情, 实践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反之, 不良和消极的同伴关系, 则会让学生好逸恶劳、不思进取、趋易避难, 最终在不良环境影响下浪费难得珍贵的三年, 既影响将来的发展, 又带来消极的学习体验。 舍友关系是研究生最主要的同伴关系之一, 对硕士生的影响既有学术的, 也有非学术的;既有积极的, 也有消极的。对于这种消极的体验, 访谈中A1讲: 我受舍友影响挺大的。本来我喜欢早睡早起, 白天学点自个的东西。但是舍友都睡得很晚, 而且整个宿舍都是偏向于毕业就直接就业的, 平常除了上课, 大家都不怎么学习。时间久了, 我也不再泡图书馆了。但其实我心里对于学术还是有一丝丝怀念的, 所以就有点矛盾、有点难受。三年下来觉得学得不尽兴, 玩得也不尽兴。本科时我也是挺好学的, 当年本科和我一起考研成功的同学, 都发表好几篇论文了, 我自个却一篇也没有。天天只是跟着同学们去上课, 其他时间就在寝室里, 摸摸手机, 玩玩电脑, 周末的时候偶然出去做一点家教, 再跟舍友玩一玩。如今想一想, 假如我在一个积极上进的宿舍, 也许也能保持本科那种状态。不过如今这样, 主要还是怪自个太容易受别人影响。 能够看出, 除了个人自制力与学术意志的薄弱, A1在学习态度方面确实遭到了同伴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当然, 同伴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学业范围, 被访者们普遍以为, 舍友及同学之间更喜欢聊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比方A6讲道: 我读研以前是一个胆小、内向的女孩, 但在研究生舍友的带动下, 我去尝试了一些以前没有玩过的东西, 见到了很多世面, 非常感谢她们的鼓励和陪伴。 同门关系也是研究生同伴关系的重点。除了宿舍同伴之外, 受访者以为自个的同门师兄师姐更是自个学业进步、人生发展的指路人, 影响了他们对学业的态度和投入程度, 帮助他们获得了愈加积极的学习体验。由于是一样导师, 学长们对学弟学妹充满关爱, 会无私共享自个的经历体验教训, 也从中体验到作为 学长 的价值;由于是 学长 , 对学术生活多了一两年经历体验, 对现实挑战也更有亲身感受, 所以对于学弟学妹们的教诲往往更趋向于积极上进, 这是 一样视野 的舍友关系难以比较的。 对于同门关系的影响, A4讲: 我考研时第一次没有考上, 觉得很受打击。好几个月都觉得很绝望、很受伤, 整个人都比拟消沉。后来认识了一位已经考到N校的学长, 他开导和鼓励我, 而且在备考方式方法上给了我很多详细的建议。我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就考上了, 而且成了他的同门师妹。在顺利读研以后, 我又是在师兄的帮助下确立了新的学习目的。所以, 我算是在学长的引导下, 遇见了新的人生。学长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会给我很多指导。他经常讲, 凡事要认真, 不能糊弄导师;对于将来要提早规划, 否则会被社会的残酷打脸。这些话都挺有道理的。 A4用 谆谆教导 来形容学长的指导, 可见对学长的尊敬与感谢之情。同样在师姐指导下进行学业规划并付诸实践的还有A11, 她讲: 我做出的一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奖学金, 这些很大一部分功绩来自我的师姐。我觉得她对我影响还挺大的, 她就像一个引导者一样, 带领我前进。 同门学长的路跟其他师门相比, 更具有 成功的可复制性 , 所以同门的优秀学长, 往往像一盏明灯, 为迷茫中的 后学 照亮前进的方向。 4.院校环境的影响。 在研究生的求学生涯中, 所在的大学及其学院会深深地影响学生的求学体验。事实上, 网络中有很多 在 (学校/学院) 读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的提问, 一般都能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回答和讨论。华而不实很多是未入校的新生探听院校环境, 也有些是在校生甚至毕业生想讨论相关感受, 这跟本文的 求学体验 非常类似。但网络提问更强调一些硬件设施, 不容易深切进入到文化气氛等细节方面。硬件环境往往最先被关注到, 成为 首因效应 的主要根据。所有的环境都具有人造的和自然的两种物理特征, 大学的物理特征影响着学生对大学的第一印象 10。新生报到时的第一眼, 假如看到学校巍峨古朴的建筑、清澈碧绿的溪流、宽阔舒适的宿舍、藏书丰富的图书馆, 自然会有积极向上的体验。正由于如此, 很多大学花费巨资来建设当代化校园, 在招募生源宣传册首页展现优美的校园风景和舒适的寓居环境, 在大学宣传片中也尽力展示虚拟校园的电子影像, 这都表现出人们对大学校园环境的重视。 访谈中不少学生表示, 读研之前并没有来过这个学校, 但选择这所学校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有N校具有突出的古典美。N校官网首页上 东方最美校园 中的 最美 二字, 承载了考生们对校园环境的美妙希冀与憧憬。当成为校园中的一员后, 那种欣喜与自豪逐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变淡。由于N校老校区地处一线城市的中心地带, 校园主体建设时代长远, 古典美 的背后是校舍、图书馆、运动场地等基础设施的狭小与陈旧, 资源的供需失衡, 与身处大学城的N校主校区在设施条件方面无法相比。很多被访者表示, 老校区只是 看上去很美 , 设施和条件亟待改善。幸亏当前N校老校区的宿舍和教学楼等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翻修, 也设置了专门的资源管理办公室, 供广大研究生进行相应的意见提交或问题咨询, 增加了他们对于校园环境的接受程度。 除了具有典型物理特征的硬件设施之外, 院校环境还包括各种软件条件的支撑, 比方高校管理制度、师资气力、大学校园内的学风、教风、校风等。以学习气氛为例, 良好的学习气氛能够营造浓郁的学术气氛, 使华而不实的研究生保持高远的学术理想、强烈的学术兴趣, 能够以积极心态和愉快的心情进行合作与沟通, 享受和谐的精神生活。11访谈中, A19对N校的学习气氛并不满意, 他讲: 我感觉我们学校的学习气氛整体上就不是很浓烈厚重, 当教师布置一些需要课下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时, 大家都比拟敷衍。弄到最后, 好似并没有具体表现出出合作, 要么是某个人做的, 要么是大家做的拼凑在一起。而且我觉得教师也根本没有认真对待, 总之我觉得研究生期间上课就是教师敷衍, 学生也跟着敷衍, 然后就把时间混过去了。另外, 我还看到有些课程的老师会由于个人问题而调课, 但是从来没遇见他们回来后将落下的课补上, 反倒是教师们经常有提早下课的情况。本来研究生的课就不多, 再加上这么敷衍, 还能学些什么呢?! 固然A19的表示出是基于个人经历, 有可能以偏概全, 却也反映出N校甚至当下很多大学的研究生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 高校及其老师可能会出现忽视教学工作的状况。课程是研究生学习体验的主要发生地, 很容易由于 教师糊弄 而使得学生的学习体验不佳。 除了学校或学院的管理制度助长忽视教学, 以及老师因本身态度不端正而产生教风问题, 研究生本身的学风也是院校软环境的一部分。A14讲: 我感觉身边的学习风气很怪异。本来学术沙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沟通形式, 但是眼下的学术沙龙却出现了异化。比方教师抛出一个主题, 大家也不考虑, 而是直接去查资料, 百度一下别人怎么讲的, 没有真正去读原著, 然后讨论的时候随意讲讲, 就糊弄过去了。其实, 真正的学术沙龙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沙龙的时机太少, 即便有很多同学, 讨论也不是太有深度。沙龙怪异的地方还在于, 像我们这种沙龙不多的, 好似还挺希望开展沙龙的。但我了解到一些师门, 每周定期开展沙龙, 但他们又觉得发言的压力太大, 反而非常羡慕不需要参加固定沙龙的同学。都不知道怎么评价这事儿, 有点叶公好龙的味道, 这山望着那山高。 从A14所谈的学风问题能够看出, 研究生并不单纯是院校环境的 接受者 , 他们其实可以以是环境的影响者和改造者, 甚至是制造者。在A14所讲的总体偏于消极的学术气氛中, 学校、学院等外部环境承当有一定的责任, 同时学生个体也应该反思自个的 能为 所为 与 有为 。良好的学术气氛需要双方都做出更多努力, 作为强势一方的大学及其学院, 应该首先进行一定的改良, 来推动事物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而学生可以以改变本身的态度, 用学术理想来鼓励学习投入, 在学术生活中走向积极和有作为。 5.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 大学校园和社会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社会风气早已不可避免地吹到了大学的每个角落, 大学也不再是那个纯洁无瑕的 象牙塔 。大学和社会间 围墙 的消融, 好处是能够让研究生及早接触社会, 及时获取外界的新思想和新事物。但直接受社会大环境影响的大学, 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整个社会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极端功利主义的不良风气等, 挤占着 学术 这块最后的领地。在这种气氛下, 本该以研究学问为业的研究生, 往往从入学之初就开场为职业发愁。剧烈的社会竞争和快速变化的社会, 使得他们无法放心于书斋, 甘坐学术研究的 冷板凳 。 高等教育扩招以来, 研究生教育似乎越来越成为就业 蓄水池 , 学生也带着 骑驴找马 的心态, 把读研当作工作跳板, 而不是追求学术理想。大量本科生求职不顺时, 会考虑再读个硕士, 然后在就读经过中焦躁而无奈地等待新的求职和就业时机。在这个意义上, 很多本科生是迫于就业压力而躲进象牙塔。但进入研究生阶段之后, 浮躁和焦虑的社会大环境仍然给他们持续加压, 就业问题再次浮现。随着年龄的增大, 硕士生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即将承当高额的房价、婚恋压力、家庭压力、就业压力, 等等。这些压力的客观存在, 导致他们既出于逃避压力而躲进校园, 又急迫地想要逃离书斋, 尽早到社会上锻炼自个, 为自个将来找工作增加砝码。正如A3所讲: 我们宿舍和隔壁宿舍都是 人手一份兼职 , 尽管这样会影响学习, 但不做兼职心里也慌, 毕竟毕业求职时, 用人单位还是很看重实践经历的。 上述逃避就业和逃离校园的状况, 在教育学硕士生中十分普遍。一方面, 教育学研究生相对而言比拟好考, 没有很难的考试科目、备考内容比拟容易理解、主要采取统考方式, 所以在本科生逃避就业时, 很容易选择教育学这种看起来难度系数比拟低的学科。另一方面, 教育学硕士生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求职中专业对口岗位较少的状况, 也促使在校生有了逃离校园的倾向。教育学本科专业包括教育学、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教育技术学、艺术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特殊教育12, 教育学研究生专业包括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拟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法学13。这些专业中, 除了教育技术、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比拟强调把握一些实践操作技能外, 其他专业的实践性并不突出, 而且与就业市场所提供岗位的匹配程度并不是太高。学生在找不到专业对口工作的情况下, 经常应聘的是 专业不限 的岗位。这种就业行情, 使得部分学生早早对所学专业不抱希望。由计算机专业跨学科读研的A9讲: 我当初考研是觉得教育学专业好考, 没怎么考虑就业, 但是读了一段时间就觉得, 找工作可能还是要拿着自个的本科专业去找。我的专业是高等教育学, 进来之前我还以为能留在高校工作呢, 读了之后才知道, 即便想当高校辅导员, 竞争也相当惨烈, 不少博士竟然也愿意当辅导员。所以, 实在不知道社会上哪个职业需要高等教育学的硕士, 专业对口的工作非常非常少。 其实, 好考 讲明教育学硕士生的入门门槛较低, 专业性不是太强, 但这也恰恰是这些专业就业较为低迷的原因之一, 在人才市场上 专业的不可替代性 不够彰显。严酷的就业前景使得教育学硕士生们一边忙于学业, 一边想着怎样 逃离 这个专业。这种对专业前景的失望, 极大影响了教育学硕士生的学习体验, 使他们难以静下心来研究学问。 除此之外, 娱乐至上、沉迷网络等社会文化也侵染着大学校园。信息时代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 既让研究生们能够便捷地获取各种信息, 也带来了一些过度迷恋网络的弊端。不少研究生沉溺于网络, 在各种知识或社交平台浪费了很多时间, 减少了用于提升本身学识能力的时间和精神投入, 自然也很难有良好的学习体验。 三、研究结论 以上分析了硕士生学习体验的影响因素, 强调了硕士生的专业认同感、导师、同伴、院校环境, 以及社会大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五个方面的因素并不是平均用力、直接发挥作用的, 而是有层次之分。最影响学习体验的当属硕士生的个体因素, 尤其是专业认同的程度。 重要别人 (significant others) 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尤其是导师和同伴的影响。学院和学校的影响也比拟大, 这二者是硕士生学习和发展的局部环境。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自然不可避免。这些影响因素的影响层次及机制如此图1所示。 总之, 学习体验是学生对求学期间所接触的教育资源、校园活动和个人成长等方面所得经历体验的情绪性的体会和回味。教育学硕士生的学习体验遭到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影响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我们应当愈加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 从了解和理解硕士生的真实感受入手, 反思导师、学院、学校、社会等主体, 在资源支持、制度设计和环境营造等方面存在的缺乏, 以求 自下而上 地发现和解决硕士生培养中的质量问题。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在线.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募生源数据调查报告EB/OL.2021-12-20.httpeol/ky/2021report/list.s#ml. 2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8-2020年) EB/OL. (2018-07-29) 2021-12-20.httpold.moe.govpublicfiles/business/files/moe/info-list/202007/xxgk-171904. 3 教育部, 学位委员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 十三五 规划EB/OL.2021-01-20.httpmoe.govsrcsite/A22/s7065/202101/t20210120-295344. 4程光旭, 汪宏, 陈花玲, 等.基于研究生教育问题的改革实践与政策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 2018 (24) :24-27. 5刘海燕.美国高等教育增值评价形式的兴起与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 2020 (5) :96-101. 6The Nellie Mae Education Foundation.Learning experienceEB/OL. (2021-04-02) 2021-12-20.httpedglossary.org/learning-experience/. 7袁岳, 范文, 陈晓丽.深度访谈:怎样结交陌生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8伯顿 克拉克.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M.王承绪, 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144. 9李亚飞.教育学研究生专业认同感的叙事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20. 10马超.20世纪美国大学学生事务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7. 11王坤庆.精神与教育 一种教育哲学视角的现代教育反思与建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160. 1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2020年)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EB/OL. (2020-09-14) 2021-12-20.httpold.moe.gov/publicfiles/business/files/moe/s3882/202010/143152. 13 教育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1997年公布) EB/OL. (2005-12-23) 2021-12-20.httpmoe.govsrcsite/A22/moe-833/200512/t20051223-88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