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小句间逻辑语义关系同异并存,英语论文.docx
英汉语小句间逻辑语义关系同异并存,英语论文摘 要: 文章从功能角度对英汉语小句间逻辑语义关系进行了比照研究, 重在呈现英汉语小句间逻辑语义关系类别及其出现概率、词汇语法和逻辑顺序表征方式上的差异, 进而揭示英汉之间在认知和思维上的不同。研究发现:在类别出现概率上, 英语加强类关系使用较多, 而汉语延展类关系使用较多;在词汇语法表征方式上, 英语的逻辑语义关系多由逻辑标记词具体表现出, 而汉语主要是通过语义关系来蕴涵;在加强顺序表征方式上也不尽一样, 英语习惯先结果后原因或条件, 汉语正好相反;在表征延展顺序时, 英语通常根据逻辑标记词的语义排列, 汉语则根据先后顺序排列。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与不同民族的认知与心理相关, 西方民族重逻辑推理, 汉民族重悟性和直觉。 本文关键词语: 英语小句; 汉语小句; 逻辑语义关系; 表征方式; 民族认知; Abstract: This research contrasts the logico-semantic rela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lauses in the dimensions of types and representations of logico-semantic relation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eople in terms of cogni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in terms of types of logico-semantic relations, in English the enhancement type is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while in Chinese the extension type is the most frequently employed. And in English, the logico-semantic relations are often indicated by boundary markers while in Chinese, they are often implied by the semantic meanings between clauses. As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enhancement, reasons or conditions come after results in English while it is the other way round in Chinese. And as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extension, boundary mark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nglish, but temporal sequence is significant in Chinese. These differences can be attributed to different cognition and psychology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people. Western people lay emphasis on logical reasoning while Chinese on perception and intuition. Keyword: English clause; Chinese clause; logico-semantic relation; representation; national cognition; 引 言 传统语法、认知语法、生成语法等从不同角度对包含两个及以上小句 (clause) 的语言现象进行过研究。比方1: (1) Then they imported some pewter mugs and a chafing dish or two from Sixth Avenue, and became a colony. (2) He had been always about to paint a masterpiece, but had never yet begun it. (3) McDonald, Vaughan and Pustejovsky (1987:179) , referring to a well-known NLP project at the University of S. California which also uses SFG, say: Nigel, Penman s grammar . is the largest systemic grammar and possibly the largest machine grammar of any kind. (4) And just as I promised the American people from this podium 11 months ago, we enacted the biggest tax cuts and reforms in American history. (5) Tonight, I want to talk about what kind of future we are going to have, and what kind of Nation we are going to be. (6) 有的是从形式角度认定, 即从词类序列认定, 如: NPL+V+着+NP 句式 (山上架着跑) 、 NP 了 句式 (大姑娘了|春天了) 等。 (7) 一个女服务员在给客人上菜时, 由于地湿脚下不小心一滑, 把菜汁洒到了一个客人的身上 (8) 明确强调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就业增加、收入增长、环境改善, 就集中精神促改革、调构造、添动力。 (9) 那汤还冒着丝丝热气, 香气特别浓郁 (10) 队长忍不住斥道: 肥猫, 干什么呢?这是在办案知不知道? 传统语法在处理含有两个或以上小句的现象时存在两种分类根据:一是句法构造;二是语义关系。根据句法构造 (比方吕叔湘1, 王力2, 丁声树3, 胡裕树4, Quirk et al.5, 黄伯荣、廖旭东6, 刘月华等7) , 小句之间可区分为并列关系 (compound sentence) 或联合复句关系, 如例 (1) 、 (2) 、 (6) 、 (9) , 以及复杂关系 (complex sentence) 或偏正复句关系, 如例 (3) 、 (4) 、 (5) 、 (7) 、 (8) 、 (10) 。但这种分类主要牵涉小句间的层级关系, 较少关注语义关系。少数研究根据语义关系进行划分, 不过,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如吕叔湘、朱德熙8, 邢福义9) 。但这些研究对小句层级划分不明确, 忽视了句法构造, 仅注重语义关系, 且对逻辑语义关系的描绘叙述不够全面。吕叔湘、朱德熙8描绘叙述的小句间的关系主要包括 并行、进一步、交替、比例 等, 分类不够系统, 也没有结合小句构造进行研究。邢福义9把小句间的关系分为三类 因果类、并列类和转折类, 因果类包括有因果标志 由于 所以 因此 等的因果式复句, 如例 (7) , 以及有条件标志 只要 就 只要 才 等的条件式复句等, 如例 (8) ;并列类包括有解注标志 即 如 换句话讲 等的解注式复句, 如例 (6) , 以及有连贯标志 接着 然后 又 (或and) 等的连贯式复句, 如例 (1) , 还有无标志的递进式复句等, 如例 (9) ;转折类包括有突转标志 但是 (或but) 可是 不过 等的突转式复句等, 如例 (2) 。但该分类方式没有对表对照意义的逻辑语义关系进行系统分类, 忽略了一样意义的情况, 如例 (4) ;没有对表解释意义的逻辑语义关系进行划分, 如例 (3) ;也没有对表投射意义的逻辑语义关系进行研究, 如例 (5) 、 (10) 。综上, 传统语法在处理小句间的关系时, 虽从句法构造和语义关系上进行了分类研究, 但小句层级和逻辑语义关系的融合性缺乏, 华而不实较多研究仅聚焦句法构造, 只要少数从逻辑语义关系上着手, 且其逻辑语义关系分类的系统性和概括性缺乏, 小句间层级划分也不够清楚明晰。 对于两个或以上小句的句法构造分类, 以Langacker10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沿袭了传统语法的做法。在处理语义关系时, 认知语言学1112131415也在传统语法分类基础上从认知角度进行考察, 但没有重新建构分类系统, 主要关注部分使用频率高的逻辑标记词 (如and、but、只要、由于等) 的语义功能。比方对于例 (1) 和例 (5) 中的 and , 认知语言学以为两处是不同的, 例 (5) 中的 and 所连接的前后小句是对等的, 也就是讲前后小句交换位置不会对原句意义造成影响, 这是 and的对称性用法 (symmetric use of and) 11 (87) ;而例 (1) 中的 and 所连接的前后小句却不能进行位置交换, 否则会对句中所描绘叙述事件的认知产生变化, 违犯句中原意, 这是 and的不对称性用法 (asymmetric use of and) 11 (87) 。再比方例 (8) 中的 只要 就 , 认知语言学以为 只要 引导的小句是最低限度的充分条件, 并将其在三个域中的性质表述为: (a) 行域:p ( 只要 引导的小句) 的发生是q ( 就 引导的小句) 发生的充分条件。 (b) 知域:知道p是我得出q结论的充分条件。 (c) 言域:条件p是我声称q的充分条件。14 (161) 以上两例通过探究英汉语逻辑标记词的功能, 将其语义关系构成经过展现出来, 但仅聚焦语义层面, 忽视了与句法构造的融合。综上而言, 认知语言学从语义角度并结合逻辑标记词对小句间关系进行了解释, 但其研究尚不系统, 仅对部分小句逻辑语义关系进行了讨论, 并未进行整体性建构。 转换生成语法16171819从深层构造 (Deep Structure) 和表层构造 (Surface Structure) 对小句间关系进行研究, 聚焦小句的生成与转换, 但没有牵涉小句间逻辑语义关系。在讨论逻辑标记词时, 转换生成语法未进行分类, 而是仅将其视为句法构造中的一部分, 部分看作连词 (conjunction) , 部分看作 关系转换 (Relative Transformation) 20 (68) 的构造, 逻辑标记词的语义功能没有在生成规则和转换规则中呈现出来。比方例 (1) 中的 and , 转换生成语法将其看作连词, 其引导的小句是由 连词缩减 (Conjunction Reduction) 规则转换而成21 (182) , 并没有在 and 的语义层面进行具体研究。再比方例 (3) which 引导的小句是由NP Det+N+S (如此图12) 对S NP+Aux+VP改写后, 进行 关系转换 , 即用 which 代替而生成的20, 忽视了 which 表示解释意义的逻辑语义功能。综上所述, 转换生成语法主要探寻求索小句的转换生成机制, 对小句间关系的研究仅牵涉句法构造层面, 没有触及到语义功能层面, 甚少有关于小句间逻辑语义关系的研究。 图1 which 引导的分句树形图 当前, 传统语法、认知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法共同存在的问题主要表如今句法构造与语义关系的融合以及对小句层级关系的认识上。这些问题导致英汉和汉英比照研究较集中于形式, 或在没有明确界定小句层级的基础上进行比照, 如陈国华22, 徐李洁23, 徐国华24, 原苏荣25, 翁义明、王金平26等主要研究详细小句类型的句法关系, 从小句构造、标记词语、句法位置、多重关系小句的表现手段上进行了比照讨论, 但研究注重表现形式的讨论, 较少牵涉与语义关系的融合, 且研究精致细密度缺乏, 小句间关系的分类边界不够清楚明晰, 小句的层级构造交待得也不够清楚。有鉴于此, 本文从功能角度对英汉语中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小句的语言现象内部的逻辑语义关系及其表征方式进行比照研究, 主要讨论下面两个问题:一、英汉语小句间逻辑语义关系类别及其出现概率的异同具体表现出在何处?二、英汉语逻辑语义关系是怎样通过逻辑标记词表征的, 表征的顺序又有何同异?目的是通过英汉语之间的比照, 对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小句间逻辑语义关系提供一个较为系统的描绘叙述, 以揭示不同民族的认知方式。 一、 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小句间关系研究 系统功能语言学界对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小句间关系的研究存在两个观点, 即以Halliday为代表的悉尼语法观点;以Fawcett等人为代表的加的夫语法观点。他们都将小句看作最高和最核心的语法单位。Fawcett27以为小句是在语义上建构的一个情形 (Situation) , 在认知层面表示出事件 (Event) 的概念。Halliday28在系统功能语法框架内提出了 小句复合体 这一概念, 并将小句复合体看作一个语法成分, 以为其是辨别小句之上的唯一语法单位, 这里讲的小句复合体就是指两个句号之间的书写单位, Halliday并没有引出传统语法中 句子 的范畴, 在分析书面语篇时, 传统语法中的句子都被看作小句复合体, 简单句则被看作是小句复合体的简单情况, 也就是讲Halliday对于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小句的现象描绘叙述为小句复合体。Fawcett27弱化级阶概念, 以为并列现象能够发生于所有的语法单位 (一个及以上的小句) 之中, 由连接词 (Linker) 连接两个语法单位, 嵌入现象通常发生于一个语法单位填充同一层级语法单位的成分时, 因而Fawcett将含有嵌入现象的小句看作一个小句, 而将并列小句看作由两个及以上小句组成的语言单位。因而, 本文所讲的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小句语言现象就是包含两个及两个以上经过 (Process) 或相关语义情形表示出的嵌入式简单小句或复合小句, 即传统语法中Quirk et al.5所讲的复杂句和复合句、系统功能语法中Halliday29 (23-24) 30 (428) 所讲的小句复合体以及Fawcett27所讲的并列小句和含有嵌入小句的级阶小句 即嵌入式简单小句。 由于两种观点对级阶假讲的认识不同, 在解释小句间的关系上二者也就有所不同。Halliday28以为小句间的关系牵涉两个维度, 即配列系统和逻辑-语义系统。配列系统中包括并列关系 (parataxis) 和主从关系 (hypotaxis) , 逻辑-语义系统主要指小句中经过之间的逻辑关系, 分为扩展 (expansion) 和投射 (projection) 两种关系。扩展关系类型又分为三种:阐述 (elaboration) 、延伸 (extension) 和加强 (enhancement) , 投射关系类型又分为两种:言语 (locution) 和思想 (idea) 。Halliday对语言的形式层与意义层的区分不明晰。Fawcett27对Halliday的理论加以修饰, 明确区分了形式层和意义层, 并指出意义层由形式层具体表现出, 意义层为核心;同时将句法范畴间的关系分为组成 (componence) 、填充 (filling) 、讲明 (exponence) 和重合 (conflation) , 以为嵌入指一个句法单位填充同级句法单位的一个成分, 或填充下一层级句法单位的一个成分, 并列是两个或以上同级句法单位的并置。根据此句法关系, Fawcett将Halliday所讲的主从投射小句、部分主从扩展小句 (主从延伸小句和主从加强小句) 以及并列投射小句视为嵌入式简单小句, 将部分主从扩展小句 (主从阐述小句) 和并列扩展小句视为复合小句。至于为什么主从阐述小句不被描绘叙述为嵌入式简单小句, Fawcett并没有给出充分的解释。 在这里基础上, 何伟等3132结合英语和汉语的特点, 以 意义为中心, 形式具体表现出意义 为基本指导原则, 进一步描绘叙述了小句间的逻辑语义系统。他们首先对小句的层级关系进行梳理, 对含有两个及以上小句的语言现象进行界定, 将由一个级阶小句组成的句法单位视为简单小句, 并把简单小句分为两类:非嵌入式简单小句 (simple clause without an embedded clause) 和嵌入式简单小句 (simple clause with an embedded clause) , 将由并列关系小句填充的语言单位统称为复合小句, 并指出区分简单小句与复合小句的关键在于小句中的主要经过 (main process) , 每个小句中只要一个主要动词 (Main Verb) /谓体 (Predicator) , 即简单小句表示出一个主要经过, 复合小句表示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要经过。在表述主要经过的同时, 依靠经过 (dependent process) 嵌入在主要经过中, 是对主要经过的补充, 通常表示出部分经历体验意义 (experiential meaning) 或者部分逻辑-语义关系 (logical-semantic relationship) 32 (16-17) 。如下面的例子31 (5) 中, (11) 、 (13) 属于简单小句, (12) 为复合小句。 (11) John was scared. (12) John was scared, so he ran away. (13) John ran away, because he was scared. 在界定小句类型的同时, 何伟等3132将嵌入式简单小句中的级阶小句和嵌入小句 (即依靠小句) 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分为四类, 即阐述 (elaboration) 、扩展 (extension) 、加强 (enhancement) 和投射 (projection) , 并将小句间的连接词称为粘合词 (Binder) 其作用是将一个小句引入到更高层次一级的单位中, 充当华而不实的一个成分, 同时将粘合词进行了分类, 如表示出原因、目的、条件等。 基于上述理论回首, 本文对英汉语小句间的逻辑语义关系类别、类别出现概率、词汇语法表征方式、逻辑配列顺序等进行比照, 目的是揭示英汉语小句间在逻辑语义关系及表征方式上的同异, 进而揭示不同民族认知和思维上的差异。为突显小句间逻辑语义表征方式上的不同, 我们将考察英汉小句在逻辑语义一样的情况下其表征方式的不同。 二、 逻辑语义关系类别及概率比照 英汉语嵌入式简单小句和复合小句的小句间逻辑语义关系可表征为阐述类 (elaboration) 、延展类 (extension) 、加强类 (enhancement) 和投射类 (projection) 3132。这四类逻辑语义关系均包括显性和隐性两种表征方式, 即两个或以上的小句通过逻辑标记词相连接的为显性表征方式, 反之则为隐性表征方式。英汉语对此存在着不同的使用习惯。我们针对上述英汉语小句逻辑语义关系类别及其表征方式进行比照。为使比照研究更具全面性和讲明性, 我们节选了英汉语各五种语体不同、篇幅相近的语篇作为语料, 分别为短篇小讲 (The Last Leaf和(肥猫刑警) 、情景剧剧本 (Friends和(我爱我家) 、2021年美国国情咨文、2021年中国工作报告、R. P. Fawcett教授和陆俭明教授的学术文章3、(华盛顿邮报和(人民网的新闻报道4, 然后对各语篇的小句间逻辑语义关系类别及其表征方式进行分析研究。需要讲明的是, 本文仅聚焦英汉语小句间逻辑语义关系的整体研究, 故不考虑语体间的差异。 根据对语料的分析统计, 研究发现英汉语在逻辑语义关系类别上一样, 但在类别出现概率和表征方式两方面差异不同较为突显。比照英汉语逻辑语义关系类别, 如表1和图2, 我们发现:在表示出阐述类逻辑语义关系时, 英语习惯使用嵌入式简单小句, 并与逻辑标记词 (如which、who等) 搭配, 出现概率为24%;而汉语则习惯使用复合小句, 一般基于语义, 将多个小句并置, 出现概率为5%。在表示出延展类逻辑语义关系时, 英汉语都习惯使用复合小句, 出现概率分别为25%和44%;另外, 汉语延展类小句在四类中总出现概率最大, 为48%。在表示出加强类逻辑语义关系时, 英语一般使用嵌入式简单小句, 出现概率为20%, 且英语加强类小句在四类中总出现概率最大, 为35%;而汉语通常使用复合小句, 出现概率为22%。在表示出投射类逻辑语义关系时, 英语的出现概率较汉语稍大, 分别为14%和10%。比照英汉语逻辑语义关系表征方式, 如表2和图3, 我们发现:英语在阐述类、延展类和加强类中习惯通过显性方式表征, 出现概率分别为16%、28%和30%;而在投射类中, 英语习惯通过隐性方式表征, 出现概率为10%。汉语在阐述类中显性和隐性方式的出现概率相差无几, 分别为3%和4%;在延展类和投射类中习惯通过隐性方式进行表征, 出现概率分别34%和9%;在加强类中习惯通过显性方式进行表示出表征, 出现概率为23%。总体来讲, 在四类逻辑语义关系类别中, 英语加强类小句的总出现概率较大, 讲明英语使用者习惯通过了解周围环境而认知事件;汉语延展类小句的总出现概率较大, 讲明在连接两个及以上经过时, 汉语使用者习惯根据事件顺序进行认知。在复合小句形式中, 英汉语延展逻辑语义关系的出现概率较大, 讲明英汉语使用者是通过时间顺承方式对事件进行认知的。在嵌入式简单小句形式中, 英语阐述逻辑语义关系的出现概率较大, 而汉语加强逻辑语义关系的出现概率较大, 讲明英语在解释信息时, 习惯使用嵌入小句, 汉语则在描绘叙述环境信息时, 习惯使用嵌入小句。在逻辑语义关系表征方式上, 英语显性方式的总出现概率大于隐性方式, 而汉语隐性方式的总出现概率大于显性方式, 这讲明了英语形合特点和汉语意合特点。在显性方式上, 英汉语在表示出加强逻辑语义关系时出现概率均为最大, 讲明在传递环境信息时, 需要将其突显具体表现出, 以区分主次信息。在隐性方式上, 英语阐述逻辑语义关系的出现概率较大, 讲明英语在解释信息时, 习惯使用非突显的方式;而汉语延展逻辑语义关系的出现概率较大, 讲明汉语在增加信息时, 习惯通过语义或上下文进行连接。 表1 英汉逻辑语义关系类别概率比照 图2 英汉逻辑语义关系类别比照 表2 英汉逻辑语义关系表征方式概率比照 图3 英汉逻辑语义关系表征方式比照 三、 逻辑语义词汇语法及配列顺序表征方式比照 英汉语小句间逻辑语义关系能够由逻辑标记词和逻辑配列顺序两种方式来表征。何伟等3132将逻辑标记词分为三类:连接词 (Linker) 、粘合词 (Binder) 和标点符号 (Punctuation Mark) 。连接词的功能是将不同的简单小句连接, 构成互相并列的关系, 粘合词的功能是将一个小句嵌入到上一级单位中, 标点符号则能够标识复合小句和嵌入小句的层级关系。根据何伟等3132的分类标准, 我们从阐述类、延展类、加强类和投射类四方面并结合逻辑标记词的语义功能分别对连接词和粘合词进行英汉语比照考察。需要讲明的是, 由于标点符号本身并不具有特定语义, 故本文只讨论连接词和粘合词两种情况。在比照经过中, 为突显英汉语逻辑标记词使用情况和逻辑配列顺序的异同, 需要大量数据支撑, 因而我们增加了语料, 从BCC英汉语语料库 () 中根据 随机显示 方式排列, 对下文不同分类各选取50句, 并进行数据统计比照分析。 (一) 阐述类 阐述类关系是指一个小句对另一个小句更深层次的表述, 通过进一步表述, 对小句的语义进行具体的阐发。根据英语中连接词和粘合词在小句中的语义功能, 阐述类标记能够分为表示出重述、解释、例证意义的标记词3132。 英语中表示出重述意义的连接词如in other words、that is、that is to say (或i.e.) 、in another word、to be specific、namely等, 它们通常位于后一个小句的句首位置, 从另一个角度对前一个小句进行讲明或强调, 如例 (14) 、 (15) 。汉语中此类情况与英语中基本一样, 相对应表示出重述意义的连接词如 也就是讲 即 换句话讲 换言之 可以以讲 详细讲 简而言之 等, 均放在两个小句中间, 如例 (16) 、 (17) 、 (18) 。 (14) The UN has broadened its initiatives, in cooperating the 2030 Agenda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in other words, issues related to the environment, poverty educatio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ccess to quality services. (15) For inward twisting movements, the pedal can be displaced transversely, that is to say, parallel to the axis X by a certain amplitude. (16) 假如没有其他力的影响, 风向应该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 即垂直于等压线。 (17) 基督教的最大特点能够用 赎罪 来概括, 换句话讲, 从文化的高度分析, 基督教文化是一种赎罪文化。 (18) 大盘可能会应技术面要求而出现调整, 可以以讲, B股大盘为清理获利浮筹盘中震荡在所难免。 例 (14) 中连接词 in other words 引导了对前一小句中所讲的 2030年日程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的详细化解释, 例 (15) 中连接词 that is to say 引导了对前一小句做出解释的小句, 例 (16) 、 (17) 、 (18) 中的连接词 即 换句话讲 可以以讲 都对前一小句进行了重述, 引出了前一小句中复杂专业术语或现象的明确表示出。在语料库统计中, 我们发如今英汉语各50个含有表示出重述意义连接词的复合小句中, 所有小句都根据逻辑顺序, 被重述的小句全部在前, 重述小句全部在后, 重述连接词在中间。在这种情况下, 英汉小句配列顺序基本一样, 被重述小句在前, 重述小句在后的顺序排列。 表示出解释意义的连接词引出小句中主要论点的解释和讲明, 英语中表示出此意义的连接词如in fact、in reality、in practice、actually、indeed、atleast等, 通常位于后一个小句的句首位置, 对前一个小句进行强调, 具体表现出出递进语气, 如例 (19) 、 (20) 。与之一样的是, 汉语中表示出解释意义的词如 实际上 事实上 其实 确实 华而不实 等也放在表解释小句句首, 如例 (21) 、 (22) 。 (19) In arriving at clear, agreed policy decisions the discussion must be completely free; indeed the more controversial the better, provided it is within the bounds of courtesy. (20) We profess to serve both God and country, but in fact the two loyalties are not compatible. (21)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和教育, 华而不实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22) 吃伙头轮流供养父母, 实际上是把父母早点升格为祖先 例 (19) 中运用 indeed 一词强调了作者对 热烈讨论 的观点, 例 (20) 中的连接词 in fact 则表示出出作者对实际情况的现实性解释, 例 (21) 、 (22) 中的 华而不实 和 实际上 引导的小句都是对前一小句的解释。以上四例中连接词的使用使小句内部的逻辑语义关系愈加明显。语料中50个含有表示解释意义连接词的英语复合小句, 华而不实3个解释小句在前, 47个解释小句在后;50个汉语小句, 41个解释小句在前, 9个解释小句在后。也就是讲, 英汉语均习惯将解释小句置于后面, 连接词置于解释小句句首。 表示出例证意义的连接词要求后一个小句要对前一个小句基本论点进行详细化讲明, 英语中表示出例证意义的连接词如for example、for instance、in particular、such as等, 通常位于两个小句的中间, 在句法构造上属于连贯成分出现。在例 (84) 、 (85) 中, 被投射小句为嵌入小句充当补语成分和主语成分, 与英语一样, 小句间的粘合词在嵌入小句用作语篇衔接手段。例 (86) 为汉语中隐性表示出, 小句中没有通过连接标记将两个小句相连, 嵌入小句在级阶小句中作补语成分, 放在级阶小句的后面。在粘合词充当极性成分的100个英汉语投射类简单小句中, 英汉语在嵌入小句作主语时都是位于句首;在作补语时英汉语嵌入小句位置灵敏, 能够置于句首或句尾, 可以以分别置于小句首尾两端, 级阶小句在中间, 华而不实英语49个小句位于小句句尾, 也就是级阶小句之后;汉语26个小句位于句尾, 11个小句位于句首, 13个小句位于两端。 英语中充当重合成分的粘合词有when、where、who、why、how等, 通常位于所引导的小句的句首位置, 被投射小句因其所充当的成分而在句中的位置有所变化, 投射小句与被投射小句通过粘合词进行连接, 粘合词在嵌入小句中充当重合成分, 即不仅充当语篇衔接手段, 还充当如状语、主语、补语等成分, 如例 (87) 、 (88) 、 (89) 。汉语在表示此类情况时, 粘合词一般为 怎样 如何 为什么 谁 何时 何地 等, 其通常位于所引导小句句首, 被投射小句通过粘合词嵌入投射小句并在句中充当主语或补语成分, 如例 (90) 、 (91) 、 (92) 。 (87) Bauer asks when the first school will be turned over to local administration. (88) He also asks why constructive proposals such as contributors control over pensions funds, share ownership schemes and better employee rights were not proposed. (89) How the new board compares with boards from competing manufacturers is discussed. (90) 受雇不到一周, 汪小英就开场算计怎样将谢家的财物据为己有。 (91) 这就是为什么1957年的莫斯科宣言把修正主义正确地称作国际和工人运动的主要危险。 (92) 何时走出无奈的局面, 也是中国观众真正笑逐颜开的时候。 以上例句都是信息的投射, 华而不实例 (87) 、 (88) 、 (89) 和例 (90) 、 (91) 、 (92) 均为简单小句, 其被投射小句为嵌入小句充当补语成分, 嵌入小句中的粘合词在小句中作为重合成分出现, 既作为粘合词, 又作为状语成分。在例 (89) 和 (92) 中, 被投射小句为嵌入小句充当主语成分, 此处的英汉语情况一样, 粘合词在嵌入小句充当重合成分。在粘合词充当重合成分的100个英汉语投射类简单小句中, 英汉语小句配列顺序一样, 都位于所充当成分的位置。 综上所述, 有关英汉语投射关系显性表征方式及小句配列顺序比照如表6所示: 表6 投射类关系英汉比照 四、 讨论与结束语 根据上文的比照分析, 我们发现英汉语小句间逻辑语义关系同异并存。总体上, 逻辑语义关系类别一样, 但类别出现概率以及词汇语法表征方式和逻辑语义配列顺序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逻辑语义关系类别上, 英汉语均存在一样的分类, 即阐述、延展、加强和投射。这具体表现出出人类经历体验活动的范畴化是一样的。在类别出现概率上, 英语加强逻辑语义关系类别出现概率较大, 而汉语则是延展类出现概率较大。这讲明英汉语使用者对经历体验活动认知方式的不同, 英语使用者较习惯通过描绘叙述环境对经历体验活动进行认知, 而汉语使用者则较习惯根据发生顺序来认知经历体验活动。在词汇语法表征方式上, 英语逻辑语义关系多由逻辑标记词表征, 而汉语主要是通过语义关系来蕴涵。华而不实, 阐述类关系在这里方面的差异最为明显, 英语中存在这里类粘合词, 所引导的小句间关系为嵌入关系;但汉语中没有相关的粘合词, 而是通过隐性方式表征, 小句间关系为并列关系。这讲明英语小句层次分明, 逻辑性较强;汉语小句平行并列, 逻辑不明显。在逻辑语义配列顺序上, 英汉语也不尽一样。在表征延展顺序时, 英语会将后发生的事件前置;而汉语则是先发生的事件先叙述, 后发生的事件后叙述。在加强顺序的表征方式上, 英语习惯先叙述结果后追叙原因或条件, 即先果后因;汉语则恰恰相反, 习惯先讲原因或条件, 后讲结果。这些差异具体表现出了英汉语中焦点位置的不同。英语一般将焦点前置, 即将后发生的事件和结果事件作为焦点并将焦点前置;汉语一般将焦点后置, 即遵循先发生的事件先讲、从原因到结果、从条件到结果的语句发展原则34。因而英语更注重逻辑关系的具体表现出, 通常需借助逻辑标记词表示出逻辑语义, 进而显性方式偏多;而汉语更注重先后的顺承, 一般会根据事件发生的顺序排列, 故而隐性方式偏多。这具体表现出了英语形合和汉语意合的特点。 这些不同也呈如今连淑能33英汉语逻辑关系的研究中, 他指出英语的逻辑关系经常借助形态变化和丰富的逻辑标记词, 根据句子的意思和构造的需要灵敏排列, 而汉语则根据由先到后, 由因到果, 由假设到推论, 由事实到结论的顺序排列, 他在书中举了一个长句的翻译33 (13-14) : (1) Category II contains only four items, (2) and I shall say no more about them except that, (3) since they are under consideration, (4) we should not let the grass grow under feet, (5) but attempt, as early as possible, to arrive at a common understanding in the interest of humanity. 假如要把这个表示出五层意思的小句翻译成汉语, 语序就需要根据逻辑顺序重新排列为33 (13-14) : (1) 幅, 图1略去了 the University of S. California also uses 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