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大材料力学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实践,高等教育论文.docx
-
资源ID:73304005
资源大小:20.24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北交大材料力学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实践,高等教育论文.docx
北交大材料力学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实践,高等教育论文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亟需培养具备国际合作和沟通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因而,双语教学越来越遭到各高校的重视和支持。教育部制定了多项赞助国内外大学生互访的沟通项目,国内外众多高校之间也建立了互派学生学习的机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双语教学还有待进一步实践和探寻求索,还需要更多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笔者近年在北京交通大学材料力学课程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实践探寻求索,课程组在双语教学经过中不断总结和改良教学方式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目的和教学体系 材料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该门课是工科院校土木工程、机电工程、能源动力工程等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材料力学课程基础性强,与实际工程联络严密。该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深切进入理解基本概念、定律、方程、方式方法等,又要注重工程应用。双语教学的要旨在于借鉴国外大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开阔老师和学生的视野,把握材料力学的英文逻辑构造和阐述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融合中、英文思维方式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阅读英文学术文献的能力.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主要以英语为知识载体和沟通工具,其核心仍然是课程专业知识而非英语本身。双语教学是手段,材料力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其应用是目的。 双语教学的首要目的是使学生把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专业知识的英语描绘叙述、表示出方式方法和思维方式,其次才是适当提高学生英语沟通能力。 二、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经过 一 双语教学的前期准备 老师在双语课程教学中起着核心作用。为提高老师的双语授课能力和水平,要求双语授课老师要有相关的出国经历或受过专门双语教学的培训,具备良好的双语授课的外语能力,并能熟练把握一本原版教学资料的内容。笔者作为材料力学双语课程的骨干主讲老师,曾赴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进行长时间的访问研究,观摩了该校工程与力学学院材料力学课程的本科教学。该课程面向土木类专业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学时数为 48 学时,授课老师很注重公式推导、原理论证以及基本理论背景知识的阐述,同时也很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查阅资料及撰写报告的能力。借鉴英语国家的课程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方法,从授课老师这一双语教学的核心着手,提高双语授课老师的综合素质,为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障。 对双语教学的教学资料,北京交通大学选择了国内外公认的材料力学课程优秀教学资料,即美国高校广泛使用的(Mechanics of Materials,由 Hibbler R. C. 编着,是屡次再版的优秀原版教学资料。对选定的英文原版教学资料,笔者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和研究,做到熟练把握其内容和思路。在讲授每章内容时有针对性地提供重要知识点的部分英文参考资料,同时推荐两本中文教学资料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选择教学资料时应注意中英文教学资料课程体系的统一性,而中英文教学资料内容难易程度上的差异不同则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扬长避短来解决。 二 双语教学的施行 双语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中文翻译为英文来讲解,实践中可将两种语言搭配起来使用,教学方式将愈加灵敏,对学生也更有吸引力.当前国内双语教学形式主要有: 英文电子教案与英文讲解配合少量中文解释; 英文电子教案与中文讲解配合少量英文解释; 英文附少量中文的电子教案与英文讲解; 等等.笔者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了英文电子教案,基本理论、公式推导用中文讲解,原理论证、算例演算用英文讲解。为便于学生理解,复杂的基本理论及公式的逻辑关系用中文具体讲述,之后再给出科技术语的英文描绘叙述。同时,为营造浓烈厚重的课堂英文教学气氛,算例演算采用英文简单句式来讲述,授课经过中的提问、讨论等环节尽量使用英语。教学经过中密切结合学生的反应信息,对学生不理解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多使用中文来讲解。 三、提高双语课程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 为了提高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经过中尝试采用下面几种教学方式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对英文思维方式的理解,提高学生在材料力学知识学习中应用英文的能力; 同时也拓宽他们的学术视野,为其今后从事力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比照教学法 教学资料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其章节构造具体表现出了着作者知识体系的思路。力学课程内容冗杂,中英文力学教学资料在侧重点、知识的难易程度方面不尽一样,即便主要的知识点一样,其阐述思路也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明确学校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同时也了解欧美大学力学课程的思路和特点,授课老师应在讲课中适当并适时地对中、英文教学资料的知识体系予以讲明。同时,也建议学生将中、英文教学资料的内容对照起来学习,便于理解英文教学资料的思路和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二 调研学习法对 教学资料中的重要知识点,老师应尽可能地多搜集一些中、英文素材,包括背景资料和工程应用资料,向学生介绍其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也鼓励学生对自个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激发学生在重要知识点上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如个别学生搜集了生活中发生的基本变形及组合变形构件的资料,并进行了不同工况下变形形式的比照分析,这对他们理解相关知识特别有利。对学习中积极互动的学生在平常成绩的考核方面予以肯定; 对用英文撰写学习报告的学生则给予更多的奖励。 三 写作训练法 英文写作是学生的弱项,双语课程教学有助于提高其英文写作能力。对于重要知识点,应要求学生精读原版教学资料,熟悉英文教学资料阐述力学知识的思路、语言和方式方法,向学生适当介绍欧美学者撰写的有关研究论文,鼓励学生查找和利用相关英文文献,撰写针对有关知识点的研究性小论文。笔者所在学校部分对力学有浓烈厚重兴趣的学生进行了大胆尝试,撰写了研究性小论文,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将英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能力,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创新思维。 四 鼓励考虑法 参加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学生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应鼓励他们与老师用英文沟通,在作业、报告和考试中使用英文; 教学中,老师也应激发其在专业知识学习中主动使用英文和了解英文思维方式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中、外教学资料的比照中提出新的问题或新的观点。这些教学措施加强了学生英文思维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创新思维,也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提供了良好的训练时机。 四、双语教学效果评价 双语课程的考核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为主,辅以使用英文的能力。考核采用百分制,主要包括期末考试、课堂表现和作业部分、实验部分等三方面的内容,分别占总成绩的 70%、20% 和 10%.双语教学的试卷为纯英文试题,考察的知识点及深度和中文教学班级尽量保持一致。学生与老师的英文互动、英文完成作业、提交课程的英文学习报告等,均由授课老师根据其表现及完成情况适当予以加分,以鼓励学生自觉、积极地介入双语教学经过。 以北京交通大学 2018 级机电学院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班的 43 名学生为例,他们的成绩符合正常的分布规律。与未介入双语教学的学生相比,前者的优秀率和不及格率均低于后者,两者的良好率、考试通过率和最高分则比拟接近; 双语教学班 92%以上的学生通过了考试,18% 的成绩到达优秀。平均成绩有一定差异不同,相差 3 6 分。这讲明参加双语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略好于其他班级学生。可见,在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双语教学同样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期末对材料力学双语教学经过进行了考评,考评共有 10 个评价标准,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法、授课效果、辅导答疑、实验、作业等方面的内容,双语教学评教综合得分为 98. 56 分,居全校评教的前 20%. 这一结果讲明学生对双语教学是肯定的,对授课老师的教学效果是认可的,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是成功的。 五、结束语 材料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机电工程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笔者近年在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工程专业进行了材料力学双语教学的实践。教学中借鉴了其他课程双语教学的经历体验,在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双语教学,学生深切进入了解了国外大学同类专业材料力学的知识体系和内容,亲身体验了英语教学经过,培养了英语思维习惯,把握了课程专业内容的英语表示出,提高学生正确使用、阅读英文原版专业技术书籍和以下为参考文献资料的能力。同时,双语教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和获取国外新知识的实际能力,这是大学基础英语学习和专业英语学习难以到达的。当然,双语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其他配套教学环节还有很多缺乏之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寻求索和完善。 以下为参考文献: 1査建中。 论工程教育国际化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 5 8 - 14. 2毛军,梁小燕,等。 流体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考虑J. 高等建筑教育,2018,20 4 120 -124. 3杜文风。 构造力学双语教学实验及评价体系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20,21 2 51 -54. 4周亚丽。 高等学校本科双语教学形式的讨论J. 科技信息,2018 22 401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