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创新与发展研究,大学论文.docx
康复医学创新与发展研究,大学论文内容摘要:2022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医学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康复医学作为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临床研究、医疗工作及人文关心等方面都有重大创新, 在某些临床疾病诊断和功能评估与疾病预防方面走在了前列。康复医学专业创新是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医学发展又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创新。 本文关键词语:康复医学,创新与发展 当前, 医学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提高的时期, 康复医学作为相对发展较晚的专业, 如何在医学发展中显示出本专业特色, 这是康复医学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康复医学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 要发展, 只要创新, 创新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利器, 也是解决发展中各种矛盾的金钥匙。发展只能靠自个, 只能靠本专业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和聪明才智。实践证明, 只要把创新发展放在康复医学发展的核心位置, 才能实现认识与把握创新规律的新飞跃, 促进临床各项工作向更高层次层次迈进。 1康复医学专业的发展历程 史前期 (1910年前) , 当时主要对慢性疼痛、损伤、劳损、类风湿等疾病进行一些康复治疗, 例如推拿、推拿、健身运动、沙疗、日光浴、温泉等。1917年美国陆军成立康复部和功能重建部, 在当时解决了一些功能障碍问题。1920年物理治疗师协会成立, 1923年美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协会成立, 英国和加拿大也相继成立了训练机构。1942年, 美国康复会上提出了康复定义, 即康复就是使残疾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身体的、精神的、社会的、职业的和经济的能力。 解放前至1958年, 是我们国家康复医学的发展阶段, 康复医学仅在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大城市有少部分开展, 1950 1958年, 前苏联先后派出多批理疗专家来华工作, 在北京、沈阳、大连等城市举办训练班。1955 1956年先后举办两期理疗医师培训班, 共培养理疗医师20多名。1956年举办了为期10个月的卫生部高级理疗师资学习班, 培养50名高校师资, 这批人成为我们国家近40年康复医学发展的骨干气力。 1958 1978年, 是康复治疗迅速发展时期, 康复专业在全国普遍开展, 1958年5月22日中华医学会理疗学会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并举办了全国性学术会议, 初次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学术沟通。1963年卫生部成立了理疗、疗养、体疗专题小组, 成为卫生部的咨询和工作机构。1978年5月27 31日在中华医学会领导下, 在辽宁省鞍山汤岗子疗养院召开了, 到会正式代表180名, 沟通论文143篇, 会议期间选出了, 到会正式代表237人, 沟通论文164篇, 会议期间改选学会委员会, 成立了, 到会正式代表215人, 会议改选了学会委员会, 成立了, 参会者230人。2002年4月6 10日在广州市举办, 参会者380人。 随着学科的发展, 各项基础和临床研究进一步深化, 如在国家 九五 科技攻关课题(脑卒中早期康复, 2001年全国20多个单位参加了国家 十五 科技攻关课题(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方案研究的研究。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第七届学术会议于2005年9月9 13日在上海召开, 进行了换届工作, 并进行了学术沟通。召开了第七届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 加快学科建设, 迎接学科繁荣 。大会学术风气浓烈厚重, 沟通气氛热烈, 代表发言准备充分, 讨论及提问活泼踊跃, 反映了与会代表学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中华医学会第八届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术会议于2006年9月22 25日在西北的明珠 着名的克拉玛依市召开, 大会主题是(推动西部发展, 促进全面繁荣, 宗旨是提高学术水平, 加快学科发展。会议学术气氛热烈、浓烈厚重, 专题报告内容丰富。中华医学会第九届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术会议于2018年9月完成了委员会的换届改选工作, 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第九届委员会, 同时产生了第九届委员会的领导班子。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于2020年6月完成了委员会的换届改选工作, 成立了第十届委员会, 同时选举产生了第十届委员会的领导班子。 2康复医学的学科管理 2.1开创建立健全的康复体系 强化康复医学的管理体系, 医院在管理层面, 应科学设计、按需定量定人, 要进行分类管理、分层管理, 健全医疗、教学、科研的规章制度与管理体系, 使每个工作人员岗位责任清楚明晰到位, 定期进行岗位聘用与考核, 以到达康复医疗工作的人尽其用, 到达人才与医院的共同发展。 2.2实现医院自主用人的人力资源构造 人员招聘, 人才调整是康复体系管理的重要一环, 人力资源任用得好, 就会吸引大量高级技术人才, 实现人才储备。康复体系在医疗主管部门管理下, 根据专业的需求, 极为注重康复技术人才, 招贤纳士, 使一批业务能力强、专业技能好的康复医疗人才被任用, 使人力资源构造得到优化, 其人才引进和使用获得的成功值得学习和借鉴。 医学发展的经过中, 人力资源应与时俱进, 创造性的培养人才, 十分注意储备原生态的人力资源, 先进的人力资源能够维持康复医疗长期稳定的运转, 并不断产生新的动能, 使效益最大化。人力资源是康复的第一资源, 康复医疗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发展需要与时俱进, 从创新的角度出发, 必须修改已有的滞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不断创新或引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形式或方案, 使创新型人才管理能够与康复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适应。 为了维护医疗的稳定发展, 使其良性运作, 必须有完善的人事引入机制, 引进国内或国外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系统流程聘用和引入人才。人才引进仅仅是初始, 还要有后期的调整、培养和提高体制, 强化康复专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力度, 推动医疗工作健康、快速和可持续性发展。 大力强化康复专业人力资源, 开创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网, 使其成为创新人才的管理平台, 人力资源信息能够及时有效的被检索、收集和利用, 康复人力资源信息为医院进行统筹规划、决策提供根据。 3康复医学专业发展面临的窘境 我们国家康复专业发展迅速, 但与经济的发展和患者的需求相比还显得有些滞后, 不改变现在状况, 将影响康复专业的发展, 主要表如今下面几个方面。 3.1康复医疗机构严重滞后与缺乏 康复医疗机构包括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门诊。作为以康复医学专业为主的医疗机构, 即康复医院, 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做得较为完善, 这在我们国家当前公立的康复医院或民营的康复医院都具体表现出了这一点。但与临床其他专业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改变康复机构滞后与缺乏是关键。 3.2康复医疗人员数量占比少 大多数医疗单位有康复科或仅有康复门诊, 开展康复医疗项目尚少, 仅有部分理疗设备或仅开展少量的针灸、推拿治疗。 3.3康复评定内容缺乏 患者就医经过中, 十分是住院患者在治疗前、住院经过中、出院前都应进行功能评定, 以明确患者功能障碍的部位、性质、严重程度、预后及转归,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康复医疗工作。当前, 在康复医疗经过中仅做部分康复评定, 影响医疗经过中的功能恢复效果。 3.4康复医疗病床数量占比少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简称卫健委) 数据, 2020年康复医疗床位数占医院总床位数约为1.75%, 所占比例很小, 占比拟多的科室如骨科到达15%左右, 神经外科占比约13%, 可见康复医学科的床位数量占比存在较大的缺口, 存在康复医疗住院难的问题。 3.5康复专业人员学历有待提高 公立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医师绝大多数具备大学本科学历, 而有少部分基层公立医院及大部分民营医院本科学历尚少, 研究生学历所占比例更少, 边工作边继续学习, 是提高学历的一个有效途径。 3.6康复设备缺乏 在进行功能评定和康复治疗经过中, 常见疾病的必要的仪器设备必不可少。专业设备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但能使患者有兴趣接受治疗, 而且还能够使治疗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神为多个患者服务。临床医疗经过中, 项目开展不齐全, 康复医疗设备缺乏是一个重要原因, 医疗设备相当于治疗师的 左右手 。设备缺乏影响医疗项目的开展和临床治疗效果。当前的康复医疗设备治疗的多, 功能评定的少;能进行常规技术的多, 创新型技术的医疗设备少;治疗常见病的多, 治疗复杂疾病的少。 3.7康复医疗的早期参与有待加强 康复医疗能够解决的主要是患者的功能障碍问题, 常在临床病原科室治疗结束后才进行功能评定和康复治疗。此时的治疗已失去了早期康复的最佳机会, 疾病发生时就意味着康复工作已经开场, 例如患者良姿位的摆放、心理辅导、肢体的被动运动都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和功能的恢复。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康复治疗, 就已失去了早期功能恢复的最佳机会, 对后期的功能恢复和整体治疗效果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 4康复医学的发展前景与瞻望 进入20世纪以来, 康复医学发展迅速, 已经成为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功能障碍, 并且成为提高人体功能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一起组成全面医学, 被称为四大医学。从治疗与提高人体功能的角度, 注重功能恢复, 产生了与功能恢复相适应的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障碍矫治疗法, 以及物理因子治疗疾病的方式方法, 是功能障碍的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处理及预防的医学学科, 属于当代康复医学范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 老年疾病增加, 人口老龄化使疾病谱发生改变, 慢性疾病、致残性疾病逐年增加, 这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发达国家康复工作起步较早, 有明确的治疗体系和康复服务方案, 发达国家康复治疗经历体验对我们国家康复事业的发展有借鉴和参考意义。进入21世纪, 我们国家康复医学发展迅速, 康复基础理论有了新的进展, 脑卒中等疾病的增加, 大量的肢体运动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言语语言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障碍需得到矫治, 通过神经再生、功能重组、功能代偿和功能重塑机制, 使功能障碍者重新获得功能或改善功能。 心血管疾病, 例如冠心病的康复治疗效果在国际上得到公认,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进行运动治疗能够使患者在住院35天后安全出院。运动疗法与康复训练对心肌侧支循环的构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效果显着,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换气功能, 提高机体组织对氧气的利用率。 康复治疗专业的目的是使病伤残者尽可能多地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同时获得学习、工作、劳动、社会生活的能力, 改善生活质量和生活态度, 使之能融入社会。康复医疗或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获得执业医师或康复技师后在各级公立医院或民营医院康复科工作, 可以在疗养院、社区康复站、残联康复中心、残疾人用品服务站、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儿童康复中心、孤单症矫治中心、假肢矫形器制作与应用中心开展工作, 以顺应社会公民健康, 知足人们对疾病、意外伤害、手术后的功能恢复, 有广泛深切厚重的社会基础, 它的发展是人类医学事业发展的大趋势, 也是当代科学技术进步与不断创新、发展的标志。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康复信息化、大数据、云计划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激发康复需求, 促进了康复产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