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游身连环八卦掌,武术论文.docx
-
资源ID:73305315
资源大小:20.2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游身连环八卦掌,武术论文.docx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游身连环八卦掌,武术论文题目:引言:第一章 第二章:3.1 3.2: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游身连环八卦掌3.3 3.4:结论/以下为参考文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沧州传统武术 3.1.1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3 年(保卫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给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是: 那些被各地人民群众或某些个人视为其文化财富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活动、讲述艺术、表演艺术、各种手工艺技能以及在讲述、表演、施行这些技艺与技能的经过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实物、制成品以及相关场所 . 2005 年,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强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卫工作的意见,华而不实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为: 各族人民时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 我们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下的定义不完全一致, 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一概念,归根到底是英语思维影响下的汉语产物,其本质上是一个外来词,我们不能从字面上得出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完好含义。应该讲,两种定义都触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内容,但在表述等方面仍有不尽完备的地方,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补充、修正和发展。对于 非物质 的理解国内与国外也有明显不同,这些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但是我们能够明确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3.1.2 沧州传统武术 沧州武术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具有刚猛骠悍、林中寓鲜、长短兼备等风格特点。1992 年,国家体委首批颁布 35 个 武术之乡 ,沧州市是全国唯一的地市级 武术之乡 . 沧州传统武术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个性特征:源于春秋,兴于明,盛于清,历史源远流长。源起或流传于沧州的武林门类或独立拳械共有 53 种,占全国 129 个武术拳种的 40.3%.华而不实一些重要的武术门派在传承发展经过中又构成了若干个分支。华而不实具有代表性的拳种分为八个门派:包括八极拳、太祖拳、劈挂拳、查滑拳、六合拳、功力拳、燕青拳、八卦掌,其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2006 年和河北省将沧州武术列为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近几年固然在沧州市和体育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做了很多挖掘、整理、保卫工作,但是在传承发展经过中仍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一部分年事已高的老拳师,已经逐步退出武林。还有一些门派的代表人十分是掌门人年老病弱甚至相继去世,有些绝技妙招难以得到传承,而在技艺上能独树一帜、享有声威的年轻武师则凤毛麟角。 二沧州传统武术主要活泼踊跃于民间。千百年来,武术教育多是口传心授的师傅带徒弟式的教习,很多独特拳械门派根本没有文字教学资料和规范拳谱, 学问都在肚子里 ,老拳师大多又文化水平不高,很多拳种面临失传危险。 三沧州传统武术观赏性较差,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缺乏包装的武术表演市场持续低迷。而习武者除知足健身需求外,若想借此进入专业队或作为主要谋生手段,还受多种因素制约,沧州传统武术濒危状况难以改变。 四传统武术在沧州市区以及各县市学校传播发展的也不是很乐观。固然每年沧州市教育局都会组织部分学校的体育老师进行传统武术套路培训学习,但是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导致了传统武术在学校的传承与发展遭到了阻碍。 3.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沧州传统武术的关系 如前文已经提到以及以下图所示,2006 年沧州武术被和河北省列为第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二者属于附属关系。详见表 4 和表 5 3.2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游身连环八卦掌 游身连环八卦掌属于八卦掌中的一个流派,也是沧州传统武术当中较为独特的流派,在该地县市区域都有武术喜好者习练、传播游身连环八卦掌。2008 年八卦掌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详见表 6 3.2.1 游身连环八卦掌的起源与传承 八卦掌是我们国家传统武术中风格比拟独特的一个拳种,属于内家拳。据考证为清代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务董海川先师所创。他在创编八卦掌时,是根据八卦之理而创编,共有八种各具特色的掌法传给众弟子。由于董海川传艺多是因材施教,擅长从实际出发启发学生,因而构成了不同风格的八卦掌流派。董海川培养出很多赫赫有名的八卦掌传承人,从第二代至第六代的传承人代表分别是:尹福、高义胜、张福海、温仲石、温静。他们对八卦掌的继承、发展做出了很大的奉献。迄今为止,在社会上流传的八卦掌名称和套路各不一样,河北沧州一带普遍练习的是游身连环八卦掌,是由张福海先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沧州开场教授的。张福海在沧州教授的主要弟子有:温仲石、高风英、邓松涛等。根据资料记载 1989 年 10 月 9 号,日本本田唯人来到沧州市与八卦掌第五代传人温仲石讨论游身连环八卦掌。 3.2.2 游身连环八卦掌的风格特点 游身连环八卦掌分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是一种长于技击擅长养身的拳术。以站桩、行步为基础,以绕圆走转为基本运动形式,以趟泥步、摆扣步为基本步法,以掌法变换为核心。 练习要领是:双目平视、提项直颈、舌抵上颌、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坐腰溜臀、合膝掩挡、十趾扣地。它的运行特点是以掌为主,其掌法以龙形掌为基本手型,一掌守内,一掌守外,两掌都在圈里,同时头、颈拧向圆心,眼看守外掌虎口。游身连环八卦掌无论是徒手套路还是器械套路,它的各种掌法、身法、器械方式方法等,都是在走转行进中进行的。因而绕圈走转是游身连环八卦掌最突出的风格特点。 3.2.3 游身连环八卦掌的价值功能 3.2.3.1 游身连环八卦掌的历史文化价值 沧州武术历史长远,根植于民众生活之中,构成了与沧州乡村社会的广泛联络。游身连环八卦掌主要在沧州当地流传,是一种典型的地区体育活动。最初,由于当地文化经济很落后,当地居民没有其他的文化活动,所以只能通过习练游身连环八卦掌来知足自个的需求,以此来调节他们的心境,进而促进了人们的道德教育,人们能从游身连环八卦掌活动中遭到一定的教育。当地前辈在教授时着重强调武德,包括严守武德、尊老爱幼、不欺软怕硬、不为非作歹等,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武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 3.2.3.2 游身连环八卦掌的经济价值 游身连环八卦掌作为一个具有本土传统文化的武术拳种套路,其独特地演练风格和观赏价值,能够带动沧州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在观赏游身连环八卦掌套路表演的同时,了解它的发展史,这样既知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又能够从中探寻沧州独具特色的民众个性和民族特征。只要有了更多的观赏者,才能实现游身八卦连环掌的经济价值。与此同时,可以以进一步激活武术俱乐部、武术研讨会、武术竞赛展演、武术用品、出版等多个相关的产业,进而促进沧州的经济发展。 3.2.3.3 游身连环八卦掌的社会价值 为将沧州武术文化进一步弘扬光大,沧州市于 1989 年 10 月开创办理了 沧州市第一届武术节 ,此后每四年举办一届,2018 年升格为 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 ,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武术节将武术、文化、经济融合为一体,重点突出沧州地区传统武术的特点与优势,充分展现了沧州传统武术的群众性、多样性与国际性。武术节提出了弘扬 爱国、修身、正义 的尚武精神,同时借助于武术展演平台,促进了当地相关经济产业的发展,加强了沧州 武术之乡 的影响力。因而,游身连环八卦掌作为沧州传统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与发展对沧州乃至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卫,乃至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3.2.3.4 游身连环八卦掌的美学价值 游身连环八卦掌最为突出的美学价值主要具体表现出在阴与阳、刚与柔之间相生相克、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同时还具体表现出在节拍和韵律当中。游身连环八卦掌的整套动作设计具有艺术性,主要表如今动态和静态的巧妙结合。它的演练从动态转化为静态,然后由静态再转化为动态,进而构成了动作的节拍美。除此之外,游身连环八卦掌的美学价值还具体表现出在形与神的和谐统一、意与境的美妙结合上,也称之为形神美和意境美。 3.2.3.5 游身连环八卦掌的健身价值 练习游身连环八卦掌是强身健体一种很好的方式方法,它合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的人。经常练习能够加强体质、祛病延年,提高健康水平。同时对身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神经系统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长期的练习能使人体的关节、骨骼、肌肉、韧带等功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加强其活动能力。